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测定方法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等。
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煤样经过粉碎和混匀后,放入保温的烘箱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煤样中的水分蒸发掉,然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由此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使用烘箱烘干法测定煤中的全水分时,常用的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一般为2小时,以保证煤样中的水分能够充分蒸发。
烘箱烘干法需要保证烘箱内温度均匀,同时对煤样的混匀度也要求较高。
溶剂抽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将煤样和溶剂(如甲醇或乙醇)混合,通过抽提的方式使煤中的水分溶解到溶剂中。
然后通过蒸发和干燥溶剂,使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最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溶剂抽提法相对于烘干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湿煤和含水量较高的煤样。
热解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通过加热煤样,在高温条件下使煤中的水分分解为氢气和水蒸气,然后利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测定氢气和水蒸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热解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煤中的有机硫化物进入溶液从而降低测定精度,但是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
除了上述的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全水分测定方法,如红外水分测定法和微波水分测定法等,它们通过测量煤中水分的吸收或发射光的特性,来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总的来说,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全水分含量。
煤中全水的测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
GB/T 211-2007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工业天平,干燥器 实验步骤:
方法A (两步法)
一、外在水分:
计算公式:M f =
×100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煤样质量(
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内在水分:
计算公式:M inh
=
×100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称量瓶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称量瓶总质量(g )。
注:若内在水分在2
%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三、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M f +
× M inh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方法B (一步法)
一、<13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
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
6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精密度:。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煤炭的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了解煤炭的水分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炭全水分测定方法。
一、烘干法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出来,然后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均匀地摊放在干燥皿中。
2. 将干燥皿放入预热至恒温的烘箱中,通常烘箱温度为105℃。
3. 在规定的烘干时间后,取出煤样,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 将冷却后的煤样称重,计算质量损失,即可得到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二、气体吸附法气体吸附法是利用煤炭对水蒸气的吸附特性来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煤样暴露在一定的湿度下,通过测量吸附在煤样表面的水蒸气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粉碎并筛选成一定粒度范围的颗粒。
2. 将精确称量的煤样放入装有水蒸气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在一定的湿度下平衡一段时间。
3. 取出煤样,迅速称重,并用气体吸附仪测量煤样中吸附的水蒸气量。
4. 根据吸附的水蒸气量和煤样的质量,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三、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红外辐射加热器下,使其受到红外辐射加热。
2. 同时使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辐射能量。
3. 根据样品的辐射能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四、微波干燥法微波干燥法是一种快速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微波辐射加热器中,启动微波辐射加热装置。
2. 在一定时间内,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
3. 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总结:煤炭的全水分测定是煤炭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煤是一种天然的矿石,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中含有的水分对于煤的燃烧性能和燃烧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对于煤的质量评价和燃烧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是根据国标GB/T212-2024《精煤煤质分析方法》。
根据国标GB/T212-2024,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分为两种:干燥法和加热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干燥法干燥法是通过将煤样暴露在一定条件下的热空气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掉,然后测定挥发后的煤样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通常要求煤样通过0.2mm筛分。
(2)取适量的粉碎煤样称重,记录为W1(g)。
(3)将称重好的煤样均匀地摊铺在干燥器中,并将干燥器置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保持煤样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4)控制干燥器中的热风温度为105℃,并保持一定的通风速度,使煤样中的水分挥发掉。
(5)在煤样完全干燥后,关掉干燥器,待冷却后取出煤样,并立即将其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记录煤样的重量为W2(g)。
(6)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公式为:全水分含量(%)=(W2-W1)/W1×100。
2.加热法加热法是通过直接加热煤样,使煤中的水分挥发掉,然后测定挥发后的煤样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通常要求煤样通过0.2mm筛分。
(2)取适量的粉碎煤样称重,记录为W1(g)。
(3)将称重好的煤样平铺在加热器中,控制加热器中的温度为105±5℃。
(4)开启加热器,加热一段时间(通常为1小时),使煤中的水分挥发掉。
(5)关闭加热器,待冷却后取出煤样,并立即将其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记录煤样的重量为W2(g)。
(6)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公式为:全水分含量(%)=(W2-W1)/W1×100。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样品的准备
首先,将所要测试的煤样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将研磨好的煤样分为
两份等分样。
每一份样品的质量应保持一致,一份样品用于测定全水分,
另一份样品可以用于其它分析。
第二步:样品的称重
将一份样品称重,称得的质量为m_1,然后将该样品放入105℃±2℃
的恒温干燥器中进行恒定重量。
恒定重量指样品重量在连续称重3次的过
程中质量变化不超过0.1%。
第三步:样品的干燥
将放入恒温干燥器中的样品在105℃±2℃的条件下干燥2小时以上,直到样品质量不再变化。
根据国标的规定,样品的干燥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第四步:样品的称重和计算水分
在干燥完毕后,将样品从恒温干燥器中取出,立即进行称重,称得的
质量为m_2、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W):W=(m_1-m_2)/m_1×100%
其中,W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m_1为未干燥前煤样的质量,m_2为
干燥后煤样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煤中全水分时,需要使用精确的天平进行称重,并且要确保干燥过程中温度、时间以及恒温干燥器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重复测定,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水分含量。
总结起来,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的国标方法主要分为样品的准备、样品的称重、样品的干燥以及样品的称重和计算水分这四个步骤。
通过严格按照国标的规定进行操作,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煤中全水分含量结果。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一、目的(1)掌握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原理及方法(2)了解全水分测定的目的和意义二、方法和原理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13mm(或小于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至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三、试剂、仪器和设备无水氯化钙、变色硅胶、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干燥器四、实验步骤(1)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 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 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 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 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到0.01 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 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五、实验记录和结果(1)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2)按式计算煤中全水分:Mt =100m1/m式中:Mt——煤样的全水分,%;m——煤样的质量,g;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1)“水分无明显损失”是指破碎后的煤样全水分测定结果与破碎前的测定结果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或虽有差异,但置信范围很小。
(2)采集的全水分试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并放在阴凉的地方。
(3)制样操作要快,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以保证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
(4)全水分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测定,保证从制样到测试前的全过程煤样水分无变化。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则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5)全水分煤样不宜过细,如要求用较细的试样进行测定,则应该用密封式破碎机或用两步法进行测定——先破碎成较大颗粒测定外在水分,再破碎到较细颗粒测定内在水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Mt=1.06/10.00×100=10.6%(未经水分损失校正)
水分损失大于1%,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 失,不可补正,测定结果仅为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水分,在报告 单上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校正”,并将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 一一报告。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⑦称量样品动作迅速准确,避免煤样长时间暴露在 空气中,以免发生水分显著变化; ⑧全水分是规范性很强的测试项目,因此,要 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规定要求进行。
⑨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检查性干燥;
⑩对于<13mm的煤样,干燥后应趁热称量;对于 <6mm的煤样,干燥后应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测定步骤:
①升温:两步法(≤40℃和105℃-110℃) 一步法和微波法(105℃-110℃)。
②通气:每小时换氮气15次;每小时换空气5次。 【释:每小时换气15次就是指:每小时通入的气 体量是干燥箱容积的15倍。】
③称样:称取500g应称准至0.1g,称取10g应称 准至0.001g。
④干燥:采用一步法,烟煤2h、无烟煤3h。
解:Mt=(10.00-9.25)/10.00×100=7.5(%)
【注意】:两步法和检查性干燥不是同一范畴内的概念, 不是说干燥后再检查性干燥半小时就叫两步法。
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 能将他们直接相加?
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13mm煤样,进行空 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 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基外水,后者是空干 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基内水,才能相加。
6 方法精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水分的定义全水分煤样的制备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全水分测定精密度目录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M t(全水分)外在水分M f内在水分M inh化合水(如CaSO 4·2H 2O 和AL 2O 3·2SiO 2·2H 2O )水(全部水分)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煤中全水分≠全部水分实际测定外水和内水与理论上定义的区别理论上:以附着形式和毛细孔孔径0.1μm为界来定义。
实际应用时,由于煤从脱去外水到脱去内水是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难以严格区分。
实际应用中:按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来定义。
外在水分: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失去的那一部分水分;内在分水: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水分为内水。
最高内在水分MHC相对湿度96%,温度为30℃环境下测得的水分值。
主要表征煤中微孔孔隙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化程度。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除去全水分后保留下来的水分,较为稳定,200℃以下很难失去。
煤的水分含量与变质的关系水分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M t (%)60-9030-604-152-4M ad (%)40-5010-401-81-2水分测定意义:1、水分增加,水分在燃烧时变成水蒸气要吸热,降低了煤的发热量;2、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性;在使用煤粉燃烧的锅炉中,入炉前对煤粉要经过干燥处理,以减少水分对发电锅炉燃烧带来的影响。
3、水分高的煤会降低焦炭产率,并且由于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
4、可作为煤炭分析试验中校正和换算的依据,如: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2 全水分煤样的制备全水分煤样可以单独采取,也可在一般总样的制备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分取。
①粒度<13mm的全水分煤样,煤样量≥3kg。
②粒度<6mm的全水分煤样,煤样量≥1.25kg。
全水分煤样制样要迅速,要无明显的水分损失;一般采用九点法缩分;制备后应立即测定,否则装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质量的0.1%,并在装瓶容器上标注,保持以水分损失率不超过1%为准。
鼓风干燥箱5E-MHG6090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玻璃干燥塔通氮干燥装臵通氮干燥箱微波水分测试仪5E-MIN61505E-MW6500主要仪器设备光波水分测试仪5E-MW6510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全水分煤样的测定原理加热干燥法煤中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1)干燥质量损失法:将煤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干燥,根据试样的质量损失来测定水分。
方法简单,对年老煤比较适合,但是由于在空气中加热时间较长(1~3)h,煤样容易氧化增量,而使测定结果偏低,对年轻煤影响尤大。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一般采取在真空或惰性气氛(如氮气)中加热,以避免与氧接触。
(2)微波干燥法:煤样臵于微波水分仪中,由仪器内的磁控管发射非电离微波,使水分子超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
又因微波干燥法能对被加热物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能量转换,因此受热均匀,使煤中水分迅速蒸发,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方法快速、简便,测定周期短,有效防止煤样因加热时间过长而发生氧化。
但由于无烟煤和焦炭导电性较强,在微波加热时容易着火,所以不适用于无烟煤和焦炭水分的测定。
方法A (两步法)A1:氮气流中干燥A2:空气流中干燥(所有煤)(烟煤和无烟煤)<13mm 的煤样(500〒10)g+≤40℃干燥→破碎到<3mm+(105-110)℃干燥方法B (一步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B2:在空气流中干燥(所有煤)(烟煤和无烟煤)<6mm 的煤样(10-12)g+(105-110)℃干燥方法C :微波干燥法(烟煤和褐煤)<6mm 的煤样(10-12)g +微波干燥仲裁分析方法<6mm 的煤样(10-12)g 或<13mm 的煤样(500〒10)g +(105-110)℃干燥五种测定方法可从三个主要因素上把握:①加热介质:氮气流、空气流、微波②样品粒度:<13mm、<6mm③操作步骤:两步法、一步法通氮干燥法:需通氮气,但能有效防止煤样氧化,适用于所有煤种,最好用小空间的通氮干燥箱。
空气干燥法:方法简便,但煤样易氧化,使结果偏高,适用于例常分析,不适合于褐煤。
微波干燥法:快速、简便,能防止煤样氧化,但不适合于无烟煤。
测定步骤:①升温:两步法(≤40℃和105℃-110℃)一步法和微波法(105℃-110℃)。
②通气:每小时换氮气15次;每小时换空气5次。
【释:每小时换气15次就是指:每小时通入的气体量是干燥箱容积的15倍。
】③称样:称取500g应称准至0.1g,称取10g应称准至0.001g。
④干燥:采用一步法,烟煤2h、无烟煤3h。
测定步骤:⑤冷却:从烘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臵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0min到室温。
【注:两步法测外水时,无需冷却】⑥称量:<13mm的煤样,干燥后应趁热称量;对于<6mm的煤样,干燥后应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⑦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内在水分在2%以下及采用微波法干燥时不需进行。
检查性干燥: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1%或质量有所增加时才能终止。
时间8:0010:0010:3011:0011:3012:00煤样质量10.00g9.50g9.30g9.25g9.24g9.23g 例1:将某烟煤臵入107℃的通氮干燥中,如下表:解:Mt=(10.00-9.24)/10.00〓100=7.6(%)检查性干燥: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1%或质量有所增加时才能终止。
时间8:0010:0010:3011:0011:30煤样质量10.00g 9.50g 9.30g9.25g 9.26g 例2:将某烟煤臵入107℃的通氮干燥中,如下表:【注意】:两步法和检查性干燥不是同一范畴内的概念,不是说干燥后再检查性干燥半小时就叫两步法。
解:M t =(10.00-9.25)/10.00〓100=7.5(%)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直接相加?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13mm 煤样,进行空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3mm 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基外水,后者是空干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基内水,才能相加。
adinh ar f ar f ar inh ar f ar t M MM M MM ,,,,,,100100⨯-+=+=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某化验员对刚采取的汽车商品煤进行全水分分析,他使用两步法操作得到:M f=3.8%,M inh=9.6%,那么全水分结果为M t?3.8+9.6*(100-3.8)/100=13.0(%)①采取的全水分煤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②制样速度要快,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③制备全水分煤样时,粒度必须符合要求。
粒度太大,则在规定时间内干燥不完全,致使测定结果偏低,因此粒度要用规定孔径的筛子筛分;粒度不应过小,若需要用粒度小的煤样,则选用密封式破碎机制样,或采取两步法进行全水分测定;④试验前应注意检查样品包装密封情况,核对其质量,若运输过程有水分损失,则需做水分补正,水分损失大于1%,不可补正,测定结果仅为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水分;⑤全水分送至化验室后应立即测定,称量样品前,应将密封容器中的煤样充分混合至少1min;⑥取样时,应多次取出,尽可能从煤样容器的不同部位多点取样;⑦称量样品动作迅速准确,避免煤样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发生水分显著变化;⑧全水分是规范性很强的测试项目,因此,要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规定要求进行。
⑨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检查性干燥;⑩对于<13mm的煤样,干燥后应趁热称量;对于<6mm的煤样,干燥后应冷却到室温后称量;⑾应观察干燥箱的换气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必须提前10分钟鼓风换气,空气干燥箱:换气5次/小时,通氮干燥箱:换气15次/小时;⑿干燥器中的干燥剂要经常更换,称量瓶从干燥箱取出后立即盖上盖,尽量防止水分的变化。
如果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有水分损失,则应按下式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t tM M M M ⨯-+=10010011'【注】:M t ’—煤样的全水分M 1—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百分率M t —不考虑煤样的水分损失时测得的水分大于1%,不可补正例题1:某批全水分煤样,煤和装瓶总重1400g ,其中瓶重150g ,测全水分前再次称量发现:煤和装瓶总重1390g ,化验员取出其中10g ,测定煤样干燥后质量损失了1.06g ,求该批煤的全水分?8.01001501400139014001=⨯--=M t t M M M M ⨯-+=10010011'3.116.101008.01008.0=⨯-+=6.101001006.11001=⨯=⨯=m m M t 解:(%)(%)(%)水分损失大于1%,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不可补正,测定结果仅为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水分,在报告单上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校正”,并将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一一报告。
例题3:制样员将粒度小于6mm 的全水分煤样装入容器中密封后称量质量为1400g ,容器质量150g ,收到煤样后容器和试样质量为1385g ,测M t 时称取10.00g 煤样,干燥后失重1.06g, 问装入容器时煤样全水分是多少?解:M 1=(1400-1385) /(1400-150) ×100=1.2%M t =1.06/10.00×100=10.6%(未经水分损失校正)6 方法精密度重复性限以收到基为基准,没有再现性临界差,详见下表:全水分M t(%)重复性限(%)<100.4≥100.5例:某实验室化验全水分两次结果为:11.6%,11.3%精密度是否合格?报告值应为多少?解:精密度合格,报告值为11.4%。
测定水分时为什么必须要使用带鼓风的干燥箱?主要目的:促使烘箱内的空气流动,1、使烘箱内的温度均匀;2、使煤中水分尽快蒸发,缩短试验周期;实验表明,鼓风与否直接影响水分测试的结果与时间总结:全水分定义1、结合状态;2、水分与变质;3、最高内在水分;4、水分测定的意义;全水分制备1、粒度;2、重量;全水分测定1、设备;2、方法;T t3、水分补正;4、精密度判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