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理论(精简版2)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理论精简版2

明代永乐官窑 釉里红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 研究所收藏
白色变色泡
宋代官钧窑瓷片 河南省禹州市 文物管理所收藏
13
黄色变色泡
明代宣德官窑 蓝釉白花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
研究所收藏
黄色变色泡
明代景德镇民窑 青花瓷片
景德镇湖田民窑 博物馆收藏
14
黑色变色泡
元代磁州窑白釉垚 河北磁县文物 保管所收藏
破口泡
宋代耀州窑 青釉瓷
宋 花代 口耀 瓶州 微窑 观青图釉
(仿品整个釉面均匀的布满了被氢氟酸腐蚀后留下的白砂和坑点,
看不到痕迹与痕迹之间洁净的釉面。)
28
掌握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形成的原 理和基本形态特征,运用“达胜德文物显
微鉴定仪”,就能够迅速辨新老、断真伪。
29
LOGO
30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15
破口泡
宋代邢窑白釉瓷片 河北临城县邢瓷
博物馆收藏
破口泡
元代青花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 古研究所收藏
16
破口泡
宋代曲阳定窑酱油釉瓷片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文物管理所收藏
17
网纹
宋代磁州窑酱黄釉灯托 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收藏
18
网纹
唐代曲阳定窑酱黄釉残壶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文物管理所收藏
第一章、 古陶瓷的物质性
第二章、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是古陶瓷鉴定理论与方法 的重大突破
第三章、“达胜德牌文物显微鉴定仪”是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 鉴定,在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第四章、“达胜德牌文物显微鉴定仪”在古陶瓷鉴定中的运用
1
清代酱油执壶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半环形腐蚀线
南宋茶叶沫釉残碗 直线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公安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规则

公安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规则公安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规则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根据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旧陶瓷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古旧陶瓷器自然老化痕迹鉴定的对象和范围是历史上和现代生产的各种带釉面的陶瓷品。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古旧陶瓷:是指始自商代的原始青瓷和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带釉面瓷器。
2.老化痕迹:即自然老化痕迹。
陶瓷器自烧成之日起,经长时间存放(河海、窖藏、随葬。
掩埋、库存等)受到空气氧化、化学腐蚀、生物侵蚀等,使瓷器釉面发生质地、色释、形态方面的变化。
自然老化痕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
老化痕迹是针对人为做旧产生的痕迹而言。
3.老化痕迹鉴定:就是根据物件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的特定性和稳定性的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数码照相记录、微机处理等科学仪器、设备进行瓷器釉面痕迹采集、标注、比对、诸存等,对器物的新与旧(仿品、赝品)做出确切结论。
第四条利用古旧陶瓷器的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方法是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手段的科学检测方法,其结论是准确的鉴定结论。
(一)准确识别出是古旧陶瓷器物,还是新品的决断性鉴定结论。
(二)确定是赝品瓷器,还是故意做旧,可以做出推判性结论。
(三)根据一些窑口器物上的自然老化的独特特征确定部分器物的生产窑口。
(四)可以采取古旧陶瓷上的自然老化痕迹建立器物的“DNA”档案,一旦发生纠纷或被盗等问题时可以准确确定其个体身份。
第五条利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法,是在发展中的创新技术,新手段,在断定新旧方面与传统的目鉴鉴定法和其他科学技术检测法相比,其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都有优势,但不能依其代替其他的鉴定方法。
如传统的目鉴鉴定法和其他的有效科技检测法结合,可以构成目前中国古旧陶瓷鉴定新体系。
二、自然老化痕迹特征分类第六条目前通过对已采集到的标本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的观察、比较、归纳,可将各种古旧陶瓷器物上的老化痕迹的形态分成十类。
十类老化痕迹形态特征:一、直线、曲线、弧线、半环形腐蚀线。
古瓷鉴定方法之瓷器使用痕迹鉴别法

古瓷鉴定方法之瓷器使用痕迹鉴别法瓷器凡经长时间使用,器表都会出现使用痕迹,这种使用痕迹是人工擦拭和外界空气中所飘浮的硬质微粒及腐蚀性分子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只有四种瓷器没有使用痕迹:新烧成的瓷器包括仿古瓷器;古代陪葬瓷器;没有使用过的窖藏瓷器;第四种是“库货”。
瓷器表面的使用痕迹可以分为三种,即硬伤划痕、器表软道和器底磨痕。
一、瓷器表面使用痕迹鉴别之硬伤划痕硬伤划痕是瓷器表面釉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同硬度大于它的器物或物体在较大力量的接触中被划伤或碰击所形成的破坏痕迹。
这种硬伤划痕是偶然性产生的,它只会出现于瓷器外表的个别部位,而不可能遍布瓷器的全身。
早些年有人用对着瓷器抛沙的方法,或将厚重瓷器在沙堆上撞击的方法对景德镇生产的新仿古瓷进行做旧处理。
现在,这种做旧方法已经过时,古瓷贩子虽已大多不用此法。
二、瓷器表面使用痕迹鉴别之器表软道器表软道是古瓷釉面最常见的使用痕迹。
瓷器软道是指瓷器在长期使用擦拭的过程中,釉面被硬度大于玻璃质的微粒所划伤的痕迹。
这种现象不单会在瓷器釉面出现,在汽车及其他喷漆物的表面、漆木家具的表面、日用玻璃用具和镜子的表面以及人们佩戴的眼镜的表面,长久擦拭后都会留下这样的软道。
瓷器表面的硬伤划痕用肉眼是能看得到的,而擦拭软道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那么怎么观察软道的存在呢?1、直接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光亮处观察釉面,如果发现釉面有划痕一样的破损,而用肉眼却看不到这种划痕,则这种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划痕就是软道。
如果用放大镜看不到划痕,则这件瓷器就不是经过长期使用的器物,假如是古瓷的制型,则一种可能是新仿器,还有可能是“库货”(库货在民间出现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陪葬瓷器或者窖藏而没有使用过的瓷器,这就需要我们另做综合的鉴定和具体的分析。
2、光点观察法。
把瓷器拿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在室内用一个安装着聚光灯泡的手电筒照射瓷器表面,或者把瓷器放在室内的白炽灯光源下,用这三种方法都能在瓷器釉面看到一个反光点。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古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瓷器会出现一些老化痕迹,这些痕迹不仅是古瓷器的历史印记,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釉面老化:古瓷器的釉面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出现龟裂、剥落、变色等现象。
这些老化痕迹是古瓷器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器身老化:古瓷器的器身会因为长期的使用和保存而出现一些老化痕迹,如裂纹、磨损、划痕等。
这些老化痕迹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底款老化:古瓷器的底款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底款的老化痕迹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底款老化痕迹主要表现在字迹模糊、磨损、划痕等方面。
鉴定古瓷器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釉面:通过观察古瓷器的釉面,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色泽自然,而假品的釉面质地粗糙、不均匀,色泽过于鲜艳。
二、观察器身:通过观察古瓷器的器身,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器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而假品的器身线条生硬、比例不协调。
三、观察底款:通过观察古瓷器的底款,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底款字迹清晰、整齐,而假品的底款字迹模糊、不规则。
四、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古瓷器的成分,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成分与古代瓷器的成分相似,而假品的成分则与古代瓷器的成分不同。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是古瓷器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认真鉴定,才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浅谈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微观鉴定

浅谈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微观鉴定浅谈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微观鉴定广东瓷器拍卖中心2016-11-30阅读原文宏观和微观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宏观指的在时空上的总过程、总形式、总现象。
微观指的在时空上的个别过程、个别形式、个别现象。
人们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宏观方法。
通常把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观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一件古陶瓷器物真伪评鉴,往往存在众说纷纭状况。
比如我们把一件器物拿给张专家看,张专家评鉴此器物是古陶瓷真品,然而当我们又把此器物送给王专家评鉴,而李专家又把此器物称为赝品。
就一件古陶瓷器物的真赝,往往会把我们弄得一片空白,不知到底该信谁的。
随着人们对古陶瓷器物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对古陶瓷真与伪的评鉴过程中,采用的鉴定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借助一些工具辅助古瓷器的鉴定,再结合眼学经验,使古陶瓷鉴定更加严谨、准确。
在传统瓷器鉴定工具中,放大镜是常见的辅助工具,对于瓷器的胎釉、纹饰及款识等进行放大观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平台菜单也有系统的微观鉴定资料(广东瓷器拍卖中心已更名为广东古董鉴定拍卖中心,敬请藏友相互转告)。
不过放大镜鉴定古陶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伤眼,放大看一会瓷器,就会出现冒'金星'等眼花现象,而且不能能够经验分享。
近几年来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放大镜鉴定古陶瓷的不足。
通过便携式显微镜现场观测古陶瓷釉面,使我们在观测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迹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观测到古陶瓷器物自身存在真与伪的物证证据。
古陶瓷鉴定专家告诉我们,陶瓷釉面老化痕迹鉴定是有充分依据的。
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特征,是器物受岁月运动变化而产生物理性特征。
因此它具有年代越久远的器物,其釉面物理性变化的特征越明显。
中高古陶瓷的八种自然痕迹

中高古陶瓷的八种自然痕迹(一)直线、曲线、弧线。
釉面因受腐蚀会出现短直线、曲线、弧线。
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与黑色。
纹线处下凹。
(二)几何图形。
釉面因受腐蚀,表面会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
出现最多的是圆形,极个别的器物釉面会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
图形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之分。
纹线处下凹。
(三)腐蚀坑点。
随着腐蚀进一步发展,几何图形中的圆形腐蚀将从环状圈表面斜向圈底部发展,圈内组织也逐渐变成与圈相同的白、黄、黑色,形成色点。
腐蚀再加剧,色点脱落,在釉面上形成一个个有色的小麻坑,麻坑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
坑点有的较大,有的极为细小。
(请放投影)(四)腐蚀斑块。
现发现五种腐蚀斑块。
1.多个圆形腐蚀圈相连成斑;2.釉上多条短直线相交成斑;3.釉表膜皮局部受腐成斑;4.釉下针状腐蚀发育成斑;5.釉下棉絮状腐蚀成斑。
斑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灰色等。
(请放投影)(五)釉面局部脱落。
现发现三种釉面局部脱落形态。
1.因腐蚀在釉表出现的直线、曲线、弧线处腐蚀往宽往深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腐蚀沟槽,沟槽处被腐蚀的物质脱落露出胎体,形成条状釉面脱落;2.腐蚀沟槽可将釉面分割成若干斑块。
有的斑块脱落露胎,形成斑块釉面脱落;3.腐蚀斑处物质脱落但不露胎,形成斑块釉表脱落。
(请放投影)(六)变色泡。
因受腐蚀,釉中最接近表层的气泡有的先改变了颜色,其色泽基本上可分成白色、黄色、黑色。
白色气泡又可细分为:1.白色雾气泡:泡内似有雾气或烟气,气泡颜色深浅不一;2.白色磨沙气泡:气泡泡面似白玻璃磨沙色,色泽也深浅不一;3.白色冰气泡:气泡似冰雹嵌在釉中,气泡分大、中、小,有微量色差。
黄色气泡又分为:1.淡黄色气泡:淡黄色物质附在气泡表面,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2.土黄色气泡:气泡呈土黄色,没有透明度;3.棕黄色气泡:气泡呈棕黄色,没有透明度。
黑色气泡:有黑色的物质全部或部分附在气泡面上,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
古代瓷器鉴定

中国古代瓷器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2007-08-29 11:48:13|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古瓷器鉴定有什么主要内容呢?不就是断真伪吗?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总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断真伪(二)断年代三)断优劣四)断窑口古瓷器的鉴定的方法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 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2.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但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抽象,其实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
如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
便是明洪武青花瓷。
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
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够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
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 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
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
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
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才可一眼识破。
通过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陶瓷真假

通过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陶瓷真假艺术品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在过去的5~10年中,艺术品的表现都超过了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地产。
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6.6%。
而古瓷器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等,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收藏界最为火爆的艺术品。
而随着古陶瓷收藏市场的火热,也出现了诸多由于瓷器作假而上当受骗的事件。
而且作假者甚至开始运用高科技作伪,让艺术品投资者防不胜防。
面对赝品横行,在此提示广大古玩爱好者、收藏家等要保持清醒认识,多看真品,多了解、学习瓷器鉴定方法。
接下来具体介绍下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有许多,但综合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眼学经验和现代科学仪器鉴定。
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进而达到鉴定瓷器的目的。
近些年来,收藏行业发生过多起瓷器鉴定争议事件,如“王刚砸宝”“邱季端捐瓷器”等,引发社会各方面争论探讨。
这种情况也是由传统眼学经验本身具有较强主观性所决定的,而且当前相关组织、国家都积极推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因此科学仪器鉴定成为古陶瓷鉴定发展趋势,“眼学目鉴”结合“科鉴”成为古陶瓷鉴定唯一出路。
这里重点介绍下一种广受认可的“科鉴”方法——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是文物在时间梯度、空间梯度等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人为无法仿制的形态特征。
而随着光电技术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使这项利用科学证据鉴定古陶瓷的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
不仅解决了以“人证”为中心的证明方法不适应当代实践发展需要的难题,而且把高科技的成果应用到古陶瓷文物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古瓷老化微观痕迹鉴别实物效果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古旧陶瓷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都是微观的,必须借助高倍便携式数码显微技术,寻找、发现、采集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面局部脱落露胎
唐代三彩孟 江苏金坛市 博物馆收藏
釉面局部脱落露胎
元代磁州窑 河北磁县文物 保管所收藏
白斑处釉面有脱落
宋代官钧窑瓷片 河南禹州市文物
管理所收藏
釉面局部脱落露胎
釉中最接近表层的气泡,因有色物质的浸蚀或釉质发生化学变化,致使气泡泡面改 变颜色,其色泽大致可分为白色、黄色和黑色:
明代永乐官窑 釉里红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 研究所收藏
弧线
宋代磁州窑灯盏 河北磁县文物 保管所收藏
几何图形
元代青白瓷瓷片 景德镇湖田窑址 出土 私人收藏
几何图形
宋代官窑瓷片 河南禹州市文物
管理所收藏
坑点
明代景德镇民窑 青花碟
江苏常州市博物馆收藏
坑点
宋代曲阳定窑黑釉残瓶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文物管理所收藏
环形腐蚀发育成斑
元代钧窑瓷片 国家文物出境鉴定
白色变色泡
宋代官钧窑瓷片 河南省禹州市 文物管理所收藏
黄色变色泡
明代宣德官窑 蓝釉白花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
研究所收藏
黄色变色泡
明代景德镇民窑 青花瓷片
景德镇湖田民窑 博物馆收藏
黑色变色泡
元代磁州窑白釉垚 河北磁县文物 保管所收藏
破口泡
宋代耀州窑 青釉瓷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破口泡
宋代邢窑白釉瓷片 河北临城县邢瓷
河南收藏
腐蚀坑点积聚成斑
金代磁州窑绿釉黑花瓷片 贝贝磁县文物保管所收藏
直、曲、弧线相交成斑
金代耀州窑青釉瓷片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腐蚀成斑
隋代邢窑黄釉高足盘 河北临城县邢瓷博物馆收藏
针状腐蚀发育成斑
金代钧窑瓷片河南禹州市 文物管理所收藏
棉絮状腐蚀成斑
金代磁州窑 绿釉荷叶形盏
河北磁县 文物保管所收藏
掌握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形成的原 理和基本形态特征,运用“达胜德文物显 微鉴定仪”,就能够迅速辨新瓷器盏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胎体析盐
东汉 原始青瓷壶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胎体析盐
金代磁州窑 绿釉黑花瓷片 河北磁县文物 保管所收藏
胎体析盐
宋官窑圆洗
宋官窑方花盆
仿宋官窑瓜棱 双耳瓶
仿宋官窑三足炉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钧窑玫瑰 紫釉三足鼎
宋钧窑海棠 红釉莲口尊
仿钧窑玫瑰 红釉大洗
仿钧窑玫瑰 红釉花口瓶
仿钧窑玫瑰红釉大洗
仿品釉层洁净,没有自然老化痕迹
仿宋钧窑瓷片微观图 (禹州市文物管理所藏)
宋代钧窑瓷片微观图 (河南 禹州市文管所藏)
瓷仿 长宋 颈代 瓶耀 微州 观窑 图青
宋 花代 口耀 瓶州 微窑 观青 图釉
(仿品整个釉面均匀的布满了被氢氟酸腐蚀后留下的白砂和坑点, 看不到痕迹与痕迹之间洁净的釉面。)
博物馆收藏
破口泡
元代青花瓷片 景德镇陶瓷考 古研究所收藏
破口泡
宋代曲阳定窑酱油釉瓷片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文物管理所收藏
网纹
宋代磁州窑酱黄釉灯托 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收藏
网纹
唐代曲阳定窑酱黄釉残壶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文物管理所收藏
网纹
宋代官钧窑瓷片 河南禹州市文物
管理所收藏
网纹
宋代白釉碗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LOGO
第一章、 古陶瓷的物质性 第二章、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是古陶瓷鉴定理论与方法
的重大突破 第三章、“达胜德牌文物显微鉴定仪”是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
鉴定,在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第四章、“达胜德牌文物显微鉴定仪”在古陶瓷鉴定中的运用
清代酱油执壶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
半环形腐蚀线
南宋茶叶沫釉残碗 直线 江苏常州市 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