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经典例题练习题
江西省吉安一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2.已知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单质B.反应后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3.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181853反应后的质量/g030待测9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待测的C物质的质量为0gD.参加反应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4NH+5O=4X+6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B.X的化学式为NO2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属于单质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8.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5V OΔ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180g5g100g5gt2a55g60g bt3c d40g5gA.丙是O2,丁是V2O5B.t3时,共生成80g SO3C.a=70g,c=65g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W G H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A.P物质生成了12g B.W待测值是3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1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二、填空题12.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和一种未知物质ws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的质量/g501123反应后的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物质W只含有碳、氢元素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27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2.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酒精和50g水混匀后形成60g酒精溶液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2O5,则参加反应的O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C.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3L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2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6.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关于该实验,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A 和实验B 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只有实验B 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实验A 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实验B 中试管a 、b 中产生的气体; ⑤实验C 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⑥实验A 和实验C 得到的水都是纯净物。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练习题(含答案) COM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五燃烧51洁净的燃料――氢气53古生物“遗产”——化石燃料一教学内容51洁净的燃料——氢气53古生物“遗产”——化石燃料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了解化石燃料二重点难点氢气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三教学过程51洁净的燃料——氢气●通过上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有哪些性质呢?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呢?总结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氢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2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3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大量热3、烧杯内壁有水雾(水滴)生成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总结氢气具有可燃性。
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实验结果砰然巨响,小筒被掀起。
讨论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实验方法有何不同?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问题是否只要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经实验测定,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的范围就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实验,否则易引起爆炸。
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如图示法点燃。
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
●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危险,这是为什么呢?试管内可能残存火焰,引燃发生器中的不纯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6.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8.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安徽滁州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间转化完全正确的是( ) A .铜绿受热分解: 23ΔCu(OH)CO CuOB .氢气燃烧:222H H O →点燃C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Δ433NH HCO NH −−→ D .镁条燃烧:2Mg+O 2点燃2MgO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P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对该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A .M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 可能是单质B .P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M 和Q 的质量比是13:12D .M 、Q 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3.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6.当空气中受到 SO 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 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反应为:32422CaCO +2SO +X=2CaSO +2C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aO B .O 3C .O 2D .CO7.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专项练习题

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一、选择题1.尿素溶液可以用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A.NO2B.NO C.N2O D.NH3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m1的值是4.4B.m2的值是4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参与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3.图2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2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C.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D.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5.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CO 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16.某金属单质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 +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 ) A .4∶1 B .3∶1 C .2∶1 D .37∶8 二、填空题7.图3”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图3(1)”“____________。
(2)反应前的原子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3)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________(填“一定”或“可能”)改变。
(4)写出一个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过氧化氢可用过氧化钡(BaO 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北京北师大二附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间转化完全正确的是( ) A .铜绿受热分解: 23ΔCu(OH)CO CuOB .氢气燃烧:222H H O →点燃C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Δ433NH HCO NH −−→ D .镁条燃烧:2Mg+O 2点燃2MgO2.某气体由CH 4、C 2H 2、C 2H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 4 B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 2H 4 C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D .该气体可能是CH 4、C 2H 2、C 2H 4组成的混合物3.某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06901838反应后质量/g35 X 80 47A .X=0B .M 一定是化合物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P 与 M 的质量变化比为 16:7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④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质量/g519317反应后质量/g233x51A.x的值是5B.Q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6.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7.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A.2CO+O2点燃2CO2B.H2+CuO∆H2O+CuC.2H2+O2点燃2H2O D.H2CO3∆H2O+CO2↑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W G H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A.P物质生成了12g B.W待测值是3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好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A.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B.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共有4种元素C.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有两种单质分子D.生成物中共有3种分子4.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在一定条件有如下图反应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该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2D.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6.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7.一定条件下,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748反应后质量/g10.5 2.5待测8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1:5C.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8.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关于该实验,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A和实验B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只有实验B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实验A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④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实验B中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⑤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⑥实验A和实验C得到的水都是纯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一遵循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书写步骤(1)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4)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得是否恰当。
(注:计量数比为最简单的整数比)例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例2:在反应X+2Y=R+2M中,当 1. 6 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 4. 4gR,且反应生成的R 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 23:9B. 16:9C. 32:9D. 46:9例3:在化学反应A+B=C+D中,有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
若反应后生成5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A. 5gB. 4gC. 2gD. 1g随堂训练: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 不能确定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酒精和50g水混匀后形成60g酒精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3L水D.1g氢气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4、在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煤渣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B.伐倒的树木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C.铁生锈以后总质量比原来铁的质量大D.水结成冰以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等5、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A. 分子种类B. 原子的相对质量C. 原子个数D. 原子种类6、“绿色化学”是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已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生成的化学工艺理念。
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煅烧硫铁矿:4FeS2 + 11O2高温 2Fe2O3 + 8SO2(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B.湿法制铜:Fe + CuSO4 === FeSO4 + CuC.制烧碱: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D.制环氧乙烷:2C2H4 + O2△,催化剂 2C2H4O(环氧乙烷)7、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8、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氧元素C. 氮元素和碳元素D. 氮元素和氢元素9、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点燃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镁的质量 2 g,氧气质量 3 g,氧化镁质量 5 gB.镁持质量 3 g,氧气质量 2 g,氧化镁质量 5 gC.镁的质量 1 g,氧气质量 4 g,氧化镁质量 5 gD.镁的质量 4 g,氧气质量 1 g,氧化镁质量 5 g11、在化学反应2x2 + 3y2加热2R中,用x、y表示R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x2y2 B.x2y3 C.x4y5 D.x3y212、当m g硫和n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A.等于(m+n)gB.大于(m+n)gC.小于或等于(m+n)g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14、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A.9:1:16B.9:1:8C.9:2:8D.10:1:915、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A. 2.5 gB. 3 gC. 5 gD. 6 g16、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Al + H2SO4 ==== AlSO 4 + H2↑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D. 2Al + H2SO4 ==== Al2SO4 + H2↑17、一氧化碳在空气中能燃烧,反应如下:2CO+O2点燃2CO2,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A.2∶1∶2 B.7∶8∶11 C.14∶8∶11 D.7∶4∶1118、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
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 ====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A. FeSB. Fe2S3C. FeS2D. FeO19、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完全分解,放出氧气最多的是()A.KMnO4 B.H2O2 C.H2O D.HgO20、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催化剂21、在3B +2A=C 的反应中,10gA 与足量的B 反应能生成22gC ,则A 、B 、C 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3∶2∶1B .12∶10∶22 C.4∶5∶22 D.5∶4∶2222、某可燃物 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23、化学方程式 2A+B====C+2D 中,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 相对分子质量为:A. 58.5B. 117C. 114D. 1424、 A 和B 的混合物212 g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 和D ,已知2A+5B====4C+2D ,测得C 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的C 的质量为:A.176 gB.141.3 gC.44 gD.36 g2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C+H 2SO 4(浓)加热CO 2↑+SO 2↑+H 2O(2)C 2H 5OH+O 2点燃CO 2+H 2O(3)Al(OH)3加热Al 2O3+H 2O (4)C + CuO高温Cu + CO 2↑(5)Na 2CO 3 + HCl NaCl + CO2↑+ H 2O26、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⑴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 2 4NO+6H 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 的化学式为。
⑵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风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⑴ NH 3 +CI 2 === N 2 + NH 4Cl⑵ FeS2 +O2 === Fe2O3 + SO2⑶ C3H8 +O2 === CO2 + H2O⑷ N2O3 +Fe === Fe3O4 + N 2⑸ FeS2+O2 ===Fe2O3+SO2⑹ Al(OH)3+H2SO4===Al2(SO4)3+H2O28、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 (填a、b或c),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填“A”或“B”)。
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仪器③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