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合集下载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6
12.5~25
1)看不清加工痕迹2)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3)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
▽7
6.3~12.5
1)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2、滚压3)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如锥销与圆柱销的表面,与G级精度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径和外壳孔,中速转动的轴径,直径超过80mm的E、D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及外壳孔,内、外花键的定心内径,外花键键侧及定心外径,过盈配合IT7级的孔(H7),间隙配合IT8~IT9级的孔(H8,H9),磨削的齿轮表面等
▽8
3.2~6.3
1)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铰、磨、镗、拉、刮3~10点/cm^2、滚压3)要求长期保持配合性质稳定的配合表面,IT7级的轴、孔配合表面,精度较高的齿轮表面,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与直径小于80mm的E、D级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与橡胶密封件接触的轴的表面,尺寸大于120mm的IT13~IT16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
▽10
0.8~1.6
1)暗光泽面2)超级加工3)工作时承受较大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精确定心的锥体表面。液压传动用的孔表面。汽缸套的内表面,活塞销的外表面,仪器导轨面,阀的工作面。尺寸小于120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测量面等
▽11
0.4~0.8
▽12
0.2~0.4
▽13
0.1~0.2
▽9
1.6~3.2
1)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3)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零件的疲劳强度、防腐性和耐久性,并在工作时不破坏配合性质的表面,如轴径表面、要求气密的表面和支承表面,圆锥定心表面等。IT5、IT6级配合表面、高精度齿轮的表面,与G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尺寸大于315mm的IT7~IT9级级孔和轴用量规级尺寸大于120~315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等

(完整word版)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完整word版)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10
0.08~0。16
0.1
0.2
0。16
表面状况=暗光泽面
加工方法=超级加工
应用举例=工作时承受较大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精确定心的锥体表面。液压传动用的孔表面。汽缸套的内表面,活塞销的外表面,仪器导轨面,阀的工作面。尺寸小于120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测量面等
▽11
0.004~0。08
▽9
0。16~0.32
0.2
0。4
0.32
表面状况=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加工方法=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
应用举例=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零件的疲劳强度、防腐性和耐久性,并在工作时不破坏配合性质的表面,如轴径表面、要求气密的表面和支承表面,圆锥定心表面等。IT5、IT6级配合表面、高精度齿轮的表面,与G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尺寸大于315mm的IT7~IT9级级孔和轴用量规级尺寸大于120~315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等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4
5~10
6。3
12。5
10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光洁度(旧标)பைடு நூலகம்
粗糙度
级别
Ra(μm)
Ra(μm)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1

新旧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新旧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
详细资料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公差配合新旧标准对照表及表面光洁度标准与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照表

公差配合新旧标准对照表及表面光洁度标准与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照表

公差配合新旧标准对照表及表面光洁度标准与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照表基孔制的轴基轴制的孔间隙配合过渡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旧国标新国标备注旧国标新国标备注旧国标新国标备注旧国标新国标备注d1 db 1 dc 1 d db dc dd de df d3 dc 3 h5g5f5、f6h6g6f7e8d8c8h7f8h8、h9fdd9、d10g6①②ga1gb1gc1gd1gagbgcgdga3gb3gc3gd3n5m5k5j5、js5n6m6k6js6n7m7k7j7、js7p5①n5①m4①②p6①n6①p①D1Db1Dc1DDbDcDdDeD3D4Dc4H6G6F7H7G7F8E8、E9D8、D9H8H8、H9F9②②③③Ga1Gb1Gc1Gd1GaGbGcGdGa3Gb3Gc3Gd3N6M6k6J6、Js6N7M7K7J7N8M8K8J8②K7①Js①d4 dc 4 de 4d5 d6 dc 6 dd 6 de 6 d7 dc 7 h10h11d11b11、c10、c11a11、b11h12-13b12、c12-13②②②②②De4D5D6Dc6Dd6De6D7Dc7D9、D10H10H11D11B11、C11A11、C11H12-13②②③④过渡配合过渡配合jb1jc1jdjejfjb3jc3s5r5s7、u5-6r6、s6r6u8s7s6①r6①②JdJeJb3U7、s7R7、R8U8②②① 仅1~3mm 尺寸段使用。

② 不同尺寸段分别与不同的新国标符号相近似。

③ 介于两者之间。

④ 没有适当的相近的符号。

附 录 A表面光洁度标准与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照表 旧 标准(GB1031-)12234567891011121314新标准(GB1031-83)R a 第一种方式100502512.56.33.21.60.80.40.20.10.050.0250.012第二种5025 12.56.33.21.60.80.40.20.10.050.0250.012方式R z 或R y 第一种方式40020010050第二种方式200100502512.56.33.21.60.80.40.20.1 0.05。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方案1的Ra与旧国标各等级的平均值相近,能保证产品质量,建议用于重要表面.**.方案2的Ra比旧国标的各等级上限大25%,其经济性较好,建议用于不太重要的表面.***.方案3的Ra与旧国标各等级上限一致,当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有困难,而降低又不能保证功能时采用.****Ra为μm时,其符号如下,余类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9
~
表面状况=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加工方法=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
应用举例=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零件的疲劳强度、防腐性和耐久性,并在工作时不破坏配合性质的表面,如轴径表面、要求气密的表面和支承表面,圆锥定心表面等。IT5、IT6级配合表面、高精度齿轮的表面,与G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尺寸大于315mm的IT7~IT9级级孔和轴用量规级尺寸大于120~315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等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应用举例=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
▽7
~
表面状况=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加工方法=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2、滚压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4
5~10
10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光洁度(旧标)
?
粗糙度
?
?
?
级别
Ra(μm)
Ra(μm)
?
?
?
?
?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
▽1
40~80
50

中国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美国标准(微米)Ra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0.4 0.63 25 0.50 20 0.40 16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面粗糙度国际标准加工方法
粗糙度仪新旧标准参数变化对照表
现将TR200粗糙度仪依据新标准更改参数的情况列表如下,如有问题,由时代公司负责解释。

本表还适用于公司TR1系列粗糙度仪。

修改后可测量参数的总数没有变化,仍为13个参数,只是显示在不同的标准中,也就是说:时代粗糙度仪产品参数:涵盖新旧标准参数!(详见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9
~
%
表面状况=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加工方法=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
应用举例=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零件的疲劳强度、防腐性和耐久性,并在工作时不破坏配合性质的表面,如轴径表面、要求气密的表面和支承表面,圆锥定心表面等。IT5、IT6级配合表面、高精度齿轮的表面,与G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尺寸大于315mm的IT7~IT9级级孔和轴用量规级尺寸大于120~315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等
▽10
~
表面状况=暗光泽面
加工方法=超级加工
应用举例=工作时承受较大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精确定心的锥体表面。液压传动用的孔表面。汽缸套的内表面,活塞销的外表面,仪器导轨面,阀的工作面。尺寸小于120mm的IT10~IT12级孔和轴用量规测量面等
▽11
~
~
▽12
~
]
▽13
~
▽14
<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应用举例=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
▽7
~

表面状况=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加工方法=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2、滚压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光洁度(旧标)
粗糙度
级别
Ra(μm)
Ra(μm)
~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1

40~80
50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
详细资料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