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7篇

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7篇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精选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班级上册P68。
教材、学生分析: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种变换形式。
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生疏,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推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不要求把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把握推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观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设计理念: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
3、将数学观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设计流程:一、理解感知“对称”1、首次探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图形王国中的一种现象──“对称”。
你听说过对称吗?说说你印象中的对称。
2、再次探底:出示组图(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是对称的?跟同桌说说为什么。
3、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预设①:多数学生能推断正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②:少数学生能推断正确──展开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两方争论,陈述理由)4、引出验证: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蝴蝶、狮子脸、枫叶的两边一样,只有椰树的两边不一样吗?(预设:学生代表上台分别折一折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5、师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
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
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
2024轴对称说课稿范文

2024轴对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轴对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轴对称性的敏感度。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对称美感的欣赏和建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给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难点是:能够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并进行判断。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图形纸和对称轴,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和实例,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一、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和物体,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并让他们自由讨论这些图形和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二、讨论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三、观察实验展示一些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轴对称的操作,并观察结果。
四、练习活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拓展延伸为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他们进一步挑战自我,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关于《轴对称图形》说课稿(通用12篇)

关于《轴对称图形》说课稿(通用12篇)《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p68页《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希望我的展示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的说课就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
学习这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根据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弱的具体学情,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度(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停顿)(为了更好的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三教学流程(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1、感受对称美,激发学习情趣。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呢?上课伊始,我充分借助多媒体,将一幅幅学生熟悉的美丽轴对称图片带入课堂,(播放教学视频)优美音乐、精美画面以及教师激情解说,将学生带入了现实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提出疑问:(播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轴对称图形。
2、探究特征学生在美中的提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在此我借助多媒体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1)由对称物体到对称图形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具有同样特征的三幅实物图,然后将实物图描画下来得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15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15篇《轴对称》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3、认识对称轴(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轴对称图形教案2优秀教案片段:(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美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哪些特点?生: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
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师:你们想自身动手做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吗?生:想。
师:那就抓紧时间拿出你们准备的彩纸和剪刀,开始行动吧!不会做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2、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美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
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四、教法、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大胆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图片欣赏(课件):考考你的观察力,这一醒目的标题,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一设计遵循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9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9篇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一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吧!今天让我们再来玩一次(飞出一架好的)!现在,谁想上来和我一起做飞行表演?来,起飞了!(谢谢)诶,为什么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而他的却飞不起来呢?仔细观察两架飞机。
这,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呢?(出示另一张PPT),这就是我《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导入。
(同时出示标题彩色打印)二、说教材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为今后学习正方体、圆柱等空间立体图形特征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数学思考: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态度:通过开展学生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过程的。
1、感知特征,步步深入由于纸飞机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玩具,这样的导入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
细心的学生已经观察到,左面飞机的一边缺了一个角,右面飞机的左右两边却完全一样。
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顺势推出,像这种两边形状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之为“对称”。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到对称物体的特征。
接着,我由体到面,又依次出示了以下图形,(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彩色打印剪纸)。
并让他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
很快,学生排出了这样的两类图形,并说这一行是对称的,而这一个则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
• 接着指导学生看看教科书上是怎样做的, 然后我以教科书68页例2剪衣服为例进行示 范指导,边示范边告诉学生剪对称图形分 三步进行,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 折,第二步照画好的虚线剪;第三步将对折 的纸打开就成了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
• 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一定能领悟出 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 称图形。我把学生的作品依依展出,让学 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带着知识走 进实践,通过实践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2、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 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教学难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
•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的基本 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在学之前学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本领,并掌握了一些平 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但是对称对于低年级 的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而且对于之后要学 习的内容至关重要。所以本课对于学生初 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发展 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前面所 学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重要作用。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 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 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 2、直观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 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 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说学法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 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法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 体(蜻蜓、树叶、蝴蝶、面具)让学生带着问 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仔细 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几个 图形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 种现象在数学称为对称,同时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
• (三)剪一剪、画一画、感悟对称轴
•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的,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 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学生剪一 剪纸活动。在这一环节里,我先提问:同 学们,通过你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你 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流程
• 展出学生的作品后,我让学生观察展示的 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中间有什 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 几个图形的中间有折痕,老师从轴对称图 形中间的折痕引出对称轴。
教学流程
• 在学生认识对称轴后,我就重点指导学生 画对称轴,画对称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 以 展出的小树为例进行直观演示,老师边画对 称轴边告诉学生,对称轴画在对称物体的 中间折痕上,强调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同时指 导学生画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对称轴。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人脸图像,第一幅图 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 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
• 学生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 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 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 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一 看、比一比。初步感受了对称美,让学生说说,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 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 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板书设计
•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 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 折痕——对称轴 •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物体是一种感性认识, 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 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发给每个学 习小组两种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引 导学生将这两个图形对折,然后把自己的 发现告诉大家。通过对折学生肯定会发现 这两个图形对折后左右或上下完全重合, 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折后——左右两边 完全重合)。
教材分析
• 《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大 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是众多图形的重要 特征,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且有多种变换形式。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 图形,并能用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感悟对称轴,认识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教学流程
• (四)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 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认识对
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 体是对称的?(学生可能会说,教室里的黑板 课桌是对称的,窗户是对称的,家里的玩 具小熊)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
• (五)总结提升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