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八大劲法一:掤
太极拳八法详解

太极拳八法详解1、掤法。
泛指横向用力,使对手身体扭转失重的技法。
掤法是利用离心力向上,向外,与对方劲力迎合之劲。
它是通过长期认真对太极拳架和推手的练习,练成的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也称作内劲。
掤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
拳论讲“挥身上下处处有掤劲”,不管对方抓、拿、打、按、推等方法,都应用掤结合丹田之气,来化空对方的来力。
例如,对方右手用力推我时,我左臂外旋,以手掌虚拢其右臂下沉,缓解其推劲,同时右手横推其左胸,就能使其右转向后仰倒。
我右手的横推即为“掤”法。
运用掤法时,我力应与彼力方向相反,而且两力不能在一直线上,即对方左侧用力,我应掤其右侧。
2、捋法。
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另一手黏其肘部引进的技法。
采用向心力,顺对方劲力来向,以腰旋转催力,气贯于双手,将对方劲接过来,双手牵引,变换重心,利用合力,把对方抛送出去(即顺手牵羊势)。
运用捋法时要有掤劲,先以掤劲承其劲而直引至接近我身,再坐胯转腰,让出对方劲力继续延伸的方向,同时由掤变为捋,顺其力向用力,促其继续前伸落空。
捋是由防转为攻的重动,运用时身体重心要稳住。
这一技法利用惯性原理迫使对方下静而上动,向前倾倒。
捋是克掤之法,借以听劲,随对方之力,用沾粘之功,双手抓握而捋之。
捋劲根据方位可分为上中下捋,根据方向可分为左右捋,根据路线可分内外捋。
内捋是牵引对方劲力走圆的内弧线。
这种捋法威力很大,可配合叠劲而进击对方。
3、挤法。
泛指一臂掤圆在前,另一手扶其腕合力向前、向外推挤的技法。
一般对方近身或被对方捋时用挤法应之。
运用时,应以沉劲稳住身体重心,同时臂不失掤劲,以转腰之力带动臂挤出,有将对方挤至失势之意,也可由挤变为掤转按,将对方发出。
挤时,上体不可前倾,一般以前臂挤至与自己膝部对齐为度。
挤劲是趁对方抽身的空隙,我在上肢不失重心的原则上用掤劲伸长来威胁对方的逼法。
双手、单手、膊、肩、身都可用挤。
“挤在手背”的说法,是指单手向前掤劲弹性不够,采用另一手帮助,将后手贴在前手内侧来增加压强,合力而挤之。
什么是太极拳的掤劲?

什么是太极拳的掤劲?
掤劲是太极拳八大劲法之一,与“捋、挤、按、采、挒、肘、靠”合称为太极八法。
掤劲是指人体自内向外的张力。
它是一种弹簧力,其弹力中心是人体丹田,其弹力作用点是浑身各处,正所谓“挨着何处何处击”。
例如作用点在肘上则是肘劲,作用点在肩上则为靠劲,太极八劲之中都离不开掤劲,逐次类推。
所以说掤劲是太极拳八劲之首。
在太极拳套路习练中,人体表皮之下,腠理之中,肌肉之上的夹层里,敷满了一层薄薄的内气,这种由丹田向四面八方胀出的劲道,这就是掤劲。
在练习套路的过程中,要把8成注意力用在这种掤劲的感知上,其余2成用于气峰沿着经络向前的涌动。
掤劲这种劲道在其他拳种中也有,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例如在八极拳中被称为“十字劲”。
在两人推手中,双方双臂轻搭对方,柔中带刚,绵里藏针,不软不硬,“虚虚笼住”,感知对方劲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从而开阖吞吐,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起到知彼而降彼的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集中体现在揽雀尾式中。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卦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挒与坤、捋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
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
《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太极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我们从这两首歌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太极八法在太极拳技击术中的重要地位。
但太极拳流派纷呈,师传不一,各流派对八法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各有千秋,在理论和体用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和体会,把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的内涵、外延、练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一、吴式太极八法的技理与特点/?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认为,太极拳和八卦掌一样,都是以《易》理为拳理的,他在教拳时总是强调“头顶太极,胸怀八卦,脚踩五行”。
他认为,太极拳通过长期缓慢轻柔、细致入微的拳架练习和经年累月、反复不停的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推手实践,主要是从知己知彼的层面和舍己从人的高度锻炼自身末梢神经,感知对方“动静之机”的灵敏度,在感知的同时,神形意气自然与对方阴阳相合。
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在体用上强调八方力圆中走,不凹不凸,不丢顶,一动即变劲,遇力即合助,一劲一卦象,一运一太极。
处处强调天人合一,要求八法之劲,每一劲都要清楚其源于哪个穴位,对应哪个卦象,冲合哪一干支,出现哪种技击效果,有何健身作用。
他认为,八法之劲,全在中正安舒、自然旋转的运动中顺势而生,进攻化解勿自伸屈,无自主张,不可用力,纯任自然,纯以意行,纯是循客观规律,合阴助阳,阴阳相合,于自然而然中求自然。
没有独阳进攻或孤阴化解的现象。
如同地球绕太阳之运转,公转自转同时进行,两仪(阴阳、昼夜)、四象(四方、四季)、八卦(风、雨、雷、电、地震、洪泛、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而生,对这些自然现象只能顺势循规、利用,不能违逆、抗争、逞强,人和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与天同性的。
太极八法的用法

太极八法的用法
太极八法是指太极拳中的八个基本动作和原则,它们是:
1. 掤 (Peng):防守的推离动作,以手臂向前推出,形成一个无形的屏障。
2. 捋 (Lu):旋转的手和前臂向内螺旋,用于防守和发力。
3. 挤 (Ji):在捋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对方,用于配合攻击。
4. 按 (An):用手掌或手指向下按压对方,用于制止对方的攻击,或将对方推倒。
5. 採 (Cai):以手臂向内侧拨开对方的攻击,用于概括对方的
势力。
6. 连 (Lie):用于连续攻击对方,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进退来实现。
7. 还(Zhou):按动对方的手臂,制造出对方失去平衡的机会,进行攻击。
8. 随 (Sui):灵活地随着对方的动作进行反应,保持连贯的动
作和力量。
太极八法的用法是通过不同的动作和原则,实现防守和攻击,同时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这些动作和原则在太极拳练习中被反复运用,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战斗力。
太极八法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平衡。
太极拳16字要诀

太极拳16字要诀握
太极拳的16字要诀包括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动作,它们是太极拳推手的基础和技击的主要方式。
“掤”意思是张开,象征着在技击中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捋”的意思是顺着对方的力道往后牵引,避免与对方硬碰硬;
“挤”是向前推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迫使对方的防守后退;
“按”是向下按压,用以阻止对方的进攻并寻找机会反击;
“采”的意思是抓住,可以从对方的力量中找到机会进行反击;
“挒”的含义是打开或撕开,意味着使用斜方向的劲力来分离对方的防御;
“肘”是指用肘部进行攻击,因为肘部的力量非常大;
“靠”则是利用身体的重心和冲击力进行攻击。
这些动作的练习要求速度均匀,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一样。
例如,“掤”需要做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吸为开,呼为合,起为开,落为合。
此外,演练太极拳时全身肌肉、关节一定要松开,最忌肌肉紧张。
“太极八法”义何解?终于看懂了这些口诀的释义

“太极八法”义何解?终于看懂了这些口诀的释义推手动作主要有8种:掤、捋、挤、按、采、捌、肘、靠。
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
一、掤——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
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掤;如果用之得法,可将对方掀起。
广义解释即无论做任何动作、任何手法都含有向上向外及各方向的弹性劲,所以有“出手含挪似围墙”的说法。
二、捋——与对方搭手时,凡对方向我掤或挤时,我则向后下方顺势抒;如果用之得法,可引使对方向前倾倒。
三、挤——搭手时,以手或臂等部分挤贴对方,使之无法动弹,然后将对方挤出去。
四、按——在搭手过程中,凡遇对方挤我时,我即用手下按,以破前挤之势。
另外,尚有向前按的手法。
五、采——以手执对方手腕或肘节往下沉采、抓拽。
在搭手时,凡能制着对方,借其身向前倾乘机更使其前仆;善于用采者,不管对方的力怎样攻来,均可采而化解,然后择其弱点而攻之。
六、捌——就是扭转的意思,当搭手时,凡是转移化解对方之力而攻其身者,都叫做捌。
在力学上来讲,使对方之力分解(通称分力),再由侧方攻之,则能以小力取胜。
七、肘——在拳术中用肘力进攻对方即称为肘。
八、靠——凡以肩、背部位用抖、弹、撞、击等方法进攻对方即为靠。
靠必须在接近对方身体,且于最合适的机会时用之。
前人对此八法解说不甚统一,今选歌诀一首,介绍如下,供参考。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
先是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身力大,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滋满,逢注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太极拳八劲之“掤”

太极拳八劲之“掤”掤劲是太极拳八劲之本源,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劲,一般把向上、向前、向外的劲称为掤劲。
“掤”在八卦中属"坎中满"。
为进攻之法,是向外的弹性劲。
拳谱云:“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漂浮亦不难”。
在做掤手发力时,意想命门穴去找前腿之胯旁的环跳穴。
就好象是命门穴往环跳穴划了一横道(—),即上下虚,中盘实。
实际就是腰胯之劲。
意想掤手臂与腰胯相连,并意念远放,虽然向前撺(向前蹭步)但后足意念插在地下,此时的掤劲就非常充实。
使用时要求圆转灵活,忌“滞板迟重”。
拳谚云:“手从腰出,劲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劲大如雷霆”。
特别是命门穴是肾区要位,肾在五行中属水性,在八卦中坎为水,所以掤劲也属水。
因为水的特性是无孔不入,见缝就钻。
水虽柔软,但能滴水穿石。
如果肾坚则劲力淳厚,肾健才能骨坚。
在练功时可不发力,做到缓慢松沉,达到慢而养的目的。
这样当用时发力,就非常饱满坚实,攻击力很强的劲。
歌诀曰:水容万物水为坎,手脊偶阴胸中满;设炉安鼎离火燃,坎离移位循周天。
在练掤手发的腰跨劲时,意想“腰中摧手走,踢打摔拿九拾九”。
掤劲、是各劲之源,有了掤劲其它劲很快生成。
这八种劲力中,都含有掤劲,这种掤手暗劲和弹劲都从腰间滋生。
只有骨坚,才能骨髓满,骨髓满则内气腾然。
歌曰:穿袖掤手万物生,无孔不入劲不停;调坎添离周天转,内气腾然万法精。
掤劲向前为进攻,腰腿放松要干净;肾球调转命门想,命门阳陵合进攻;真阳一动有生机, 真阳饮水力无穷;万劲之源是掤劲, 掤劲纯真万劲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八大劲法一:掤太极拳八大劲法一:掤拳论曰:“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掤,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向外走勁叫掤。
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这些部位一旦掤住,对方不易化脱。
掤劲要以意贯注下丹田(会阴穴),引气使手臂向前上方沿立圆离心旋转。
掤劲是48式太极拳八劲之本源,是48式太极拳最基本的劲,一般把向上、向前、向外的劲统称为掤劲。
掤为进攻之法,是向外的弹性劲,在做掤手发劲的时候,意想命门穴,去找前腿胯旁的环跳穴,实际就是一项腰胯之劲。
意想掤手臂与腰胯相连,并意念远放,虽然向前撺(向前蹭步)但后足意念插在地下,此时的掤劲就非常充实。
使用时要求圆转灵活,忌“滞板迟重”。
拳谚云:“手从腰出,劲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劲大如雷霆”。
在练掤手发的腰胯劲时,意想“腰中摧手走,踢打摔拿九拾九”。
掤劲、是各劲之源,有了掤劲其它劲很快生成。
48式太极拳的八种劲力中,都含有掤劲,这种掤手暗劲和弹劲都从腰间滋生。
只有骨坚,才能骨髓满,骨髓满则内气腾然。
学习48式太极拳要掌握气沉丹田,丹田在人体肚脐下方,当练到气沉丹田时,腹部会有中暖意,此时可以爆发无穷的力量。
太极拳八大劲法二:捋拳论曰:“捋劲义何解。
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时力。
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
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
莫被他人乘”。
捋,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牵引叫捋。
臂需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捋的关键动力在于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
以捋发劲时,须全身精神贯注,眼神更须注视对方,捋劲要以意贯注祖窍穴,引气使手臂由前伸回收;并向左或右沿平圆旋转。
捋劲可以补其它发劲的不足。
捋法即用单手或双手黏住对方腕与肘,引进落空并顺势发劲之法。
也把横向引化称为捋捋为化解之法。
可为顺敌之势而取之,舍己从人,变被动为主动。
形式上有定步捋和退步捋及转身捋等。
正确有效地实施捋法,需以懂劲为前提,知己知彼,引进落空,以退为进,做到随机应变。
捋可破掤,亦可化解其它进攻之手,并粘其腕,向左右上下引进落空,使对方重心不稳而跌扑。
太极拳八大劲法三:挤拳论曰:“挤劲义何解。
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
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
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
跃然声铿锵”。
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走勁叫挤。
挤时不可过高或过低,挤不能用手臂之力而要用腰腿勁,再加以意气。
挤劲要以意贯注夹脊穴,引气使双手相合推出。
挤法:即用前臂或手臂相搭挤向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技法。
通常用另一只手在挤手内侧助力。
“挤”在实战中可顺敌之势,变在敌先,劲力集中在一方,乘虚直入,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为进攻之法。
在形式上,手臂圆环、身形如弓、手背向外,劲力则方向向前,进中寓后坐之意。
在运用时,把意念放在脚底,先想后脚,再想前脚,此时夹脊穴去找前脚下的涌泉穴,也叫寅与卯相合,要虚中含实,并迅速转换。
这时则产生势不可挡的挤劲。
太极拳八大劲法四:按拳论曰:“按劲义何解。
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
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
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
有孔无不入”。
按,引而后发为按。
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按中有开合之意,并含有由前往后的纵向圆弧动作。
如果只是直按,既不会有太大的效用,也易为人所制。
按的开合须与手脚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
艺高者用按法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则为引,实则为发。
按需要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虚领顶劲。
按劲要以意贯注膻中穴,引气行向下丹田(会阴穴),使两手臂回屈,两手心下按。
按法即用手指手掌接触对方向前或向下推按之法。
“按”主要是防守化解之法。
可将敌来势阻截,并引而向下,卸于无形。
似如天际来水,顺流入海。
在形式上以手心向外、下,迎截外劲。
身体重心后坐稳固,劲力则走中下盘。
在人体取按式时,则意想胸部膻中以上是空虚的,这样双手则产生按劲。
在运用此法时,双手随同身体之左转而转向左方,手心朝下双按,双目意欲入地三尺。
意想自身在楼上,双手扶在栏杆上往下观望。
太极拳八大劲法五:采拳论曰:“采劲义何解。
如权之引衡。
任你力巨细。
权後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
千斤方可平。
若问理何在。
斡捍之作用”。
采勁是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与捋相似,可在敌重心前倾时,乘机施以采勁使其更向前倾。
采时发勁并非在手,如只用手勁采功效小,采时应用腰腿勁,并加以意气。
采时自己要保持身体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
以此来破坏对方重心。
采劲要以手指拢握对方的手腕或肘关节,用意由性宫(卤门)引气经肺俞穴直下涌泉穴,向下顿挫牵引。
采法即用手采执对方指、腕、肘肩等活关节,以控制对方之法。
采劲为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粘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迫其跌倒。
在运用采法时,要求劲力直中求曲,点中含面,并且以顺为主。
神意则如水银泻地,随曲就伸,与敌一体,达到我顺敌背。
在身体方面须求人体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似一根立轴,可左右旋转。
王西安先生说:“在采的过程中,须以意念为主,并且腰、裆、腿、呼吸都必须相应配合得当,才能采得刚猛迅速。
这些捋加采,采加挒,是相互并用,综合运用的。
在运用时要灵活机动,能捋则捋,不能捋则采,不能采则挒,翻变连环,以不能让彼跑掉为原则”。
太极拳八大劲法六:挒拳论曰:“挒劲义何解。
旋转若飞轮。
投物於其上。
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
卷浪若螺纹。
落叶堕其上。
倏尔便沉沦”。
挒勁有横挒、采挒等法,横挒是双手横向掳带的上肢动作。
要借助腰腹转换时的弹性发勁,勁达双手。
挒劲用在捋或采之后,其方法是一手按住对方的臂,另一手即用手背反挒人之领际使对方后仰跌倒。
挒劲要用意由中丹田引气经两肋上达卤门,以手抓截对方反关节横向弹抖。
挒法就是扭转对方腕、肘、肩等活关节的技法,或以手背横击之法。
“挒”为攻守合一之法。
在锁住对方的基础上,侧向外或向内横向牵动,使其被动。
运用时自身的肩、肘、腕、胯、膝、足六大关节都要松开,这样运用挒法才便利随心。
劲力配合身体旋转之劲,迅猛快脆。
太极拳八大劲法七:肘劲拳论曰:“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
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挡。
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後。
运用始无穷”。
肘法:即以肘部前击或用肘部化引的技法。
肘为人的二门,较手短,发之得势也较手猛,可直攻人的心窝,可谓毒手。
发肘勁时,要肘膝相合,要用腰腿勁,再加以意气。
肘劲要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行经尾闾、两肋至肩井穴,用肘向外靠击。
“肘”是一种集中使用肘部力量的近身击敌之法。
并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在形式上多以爆发劲、短劲等常见。
神意则充沛饱满,击如摧枯拉朽,左右逢源。
拳谚云:“远拳、近肘、贴身靠”。
在运用肘法时,要上实,中下为虚,也就是说,忘掉身体的中下盘。
好似身体的中下盘被水淹没,只有肩、肘部露在水面上。
同时意想前臂手之劳宫穴去摸前臂的肩井穴,后手中冲穴(中指尖)去找前臂的曲池穴(臂窝处);右膝去找右肘。
此时肘劲非常整,威力也非常之大。
太极拳八大劲法八:靠劲拳论曰:“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
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
轰然如捣碓。
仔细维重心。
失中徒无功”。
靠勁是指用肩背撞靠对方,其势比肘更为凌厉。
靠勁一般用于己身与敌距离极近,肘被闭而不能发勁时。
靠时自己身法要中正,肩与胯合,不能用肩背硬撞敌人,而是在己身与敌皮肤稍有接触之际,用腰腿勁,再加上意气,用周身合一的整劲来撞靠对方。
靠劲要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行至玉枕穴,以肩、背向外撞靠。
靠为进攻之法。
可运用全身各部位发劲,也多用于近距离搏击。
在做此劲时,意念在脑后之玉枕穴,此时眼神远放。
下盘则意想脚下空,似踩在棉花上,此时则靠劲顿生。
由于弓步,前脚为实脚很难做到空松,但只要意想前腿欲提膝向前走路,就够了。
总之每一靠皆整体之力,有时与挤、肘相配合,辅之以撞、砸等法。
靠有多种,如肩靠、背靠、胯靠等,属近身攻敌之法。
拳谚云:“远拳、近肘、贴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