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6偏误分析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6偏误分析
第六讲 偏误分析
10844002 陈文婧
主要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三、偏误的分类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五、偏误分析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偏误分析的提出 错误和偏误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偏误分析的提出


对比分析预测性失效,行为主义遭受质疑 弱假设 Corder( 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
错误和偏零星的,没有规律,也 不代表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不在焉、饥 饿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造成的,相当于常 说德口误或笔误。出现失误后,当事人很 快就会意识到,也能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偏误(error)则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代 表的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学习者认为这是 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份,一般也不能改正。
三、偏误的分类
分类标准多样,还未有统一 意见



Corder 学习者语言系统 Dagneaux (1998)偏误出现的层次:形式、 语法、词汇语法、词汇、语域、词汇羡余/缺 失/顺序、风格。这里使用了计算机语料库的 方法 偏误出现的原因:过渡泛化、迁移、简化 Burt&Kiparsky(1974)交际角度:全局错误 (涉及句子成分之间和分句间关系的错误)、 局部错误(句子成分内部错误)对理解影响更 大的,改正后更能促进理解的是高等级错误, 更需要改正。全局错误一般高于局部错误。这 对指导教学中的纠错比较有用。

结语



并没有像对比分析那样独占一段时期,形 成独立的理论 倾向把偏误分析作为调查和研究一个具体 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习者的特殊形式提 供一个全面的解释。 在中介语分析中大量使用,引入了中介语 概念,注重三种语言间的关系,而不是只 看偏误和目的语。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进行对比,忽视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的理论,提出了调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学者们认为,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个恰当的起点。

什么是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目的1)语言教师通过偏误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的程度;2)研究者可以透过偏误看到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偏误”和“差错”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无论是母语习得者还是二语习得者,无论是儿童语言习得者还是成人语言习得者,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误。

英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Corder(1967:20)曾指出:“无论我们多努力,总是会出现偏误。

”他认为,偏误的出现是由于语言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语言规则,从而导致产出的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出现偏差、偏离,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而差错则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规则欠自动化或受记忆力影响等因素引起的言语行为的失误,属于语言运用范畴。

在这一意义层面上,Corder的“偏误”和“差错”与Chomsky的“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概念相互吻合。

差错是学习者言语行为失败的表现,而偏误则是学习者主体语言能力欠缺的体现。

目前学术界有关偏误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少,它们在外语教学界也受到了普遍重视。

2.2 偏误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研究是对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确认、描述、解释和评价,以了解学习者语言体系和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语言偏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习者也可以在发现偏误之后,修正偏误,调整在学习进程的学习策略和步骤。

偏误分析研究对产生偏误的原因做了更为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偏误的根源已不仅仅局限在母语的影响上,而被认为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3.1 正确对待学生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偏误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者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 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检验对所学的语言的规则 做的假设。
科德偏误分析模式的特点:
• A、区分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指容易识别的不合语法的语言现 象。隐形偏误是指结构正确但不得体,与语境不匹配的语言现象。(功能偏 误)
• B、句本位,讲功能。偏误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是语言结构单位, 又是基本的交际单位,表达单位,偏误分析强调语言结构在交际中的应用, 自然以句子为基本分析单位,既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又要分析句子的意 义,尤其是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 • 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指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
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谢谢观看
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 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 3、纠正学习者偏误,纠正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要因 为纠错而造成紧张的心理,更不能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
偏误分析的意义
• 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 •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 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
• 3、对偏误进行分类。 •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名词解释
• 整体性偏误(global errors):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影响到对 整个句子的理解。
• 局部性偏误(local errors):指句子的某一次要成分的错误,不影响对整个 句子的理解。
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 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 的改进与提高。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1. 引言在科学和研究领域中,偏误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用于识别和纠正实验或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差。

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实验或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得到更可靠的结果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偏误类型。

2. 偏误分析的概念和定义偏误是指在实验或研究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可以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或失真。

偏误分析是通过审查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偏误,识别、分析和纠正这些偏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3. 偏误分析的重要性偏误分析对于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至关重要。

以下是偏误分析的几个重要方面:3.1. 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和纠正可能导致结果失真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实验设计的缺陷、数据采集的误差、数据分析方法的问题等。

通过纠正这些偏误,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2. 改善实验或研究设计偏误分析可以揭示研究设计中的缺陷和潜在的偏误源。

通过分析这些偏误,可以改进实验或研究设计,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偏误,如观察偏差、测量误差、选择偏误等。

通过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偏误分析,可以识别这些偏误并进行纠正,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4. 增加研究的可重复性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和纠正,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

当其他研究者想要重复你的研究时,准确的偏误分析和纠正措施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相似的结果。

4. 常见的偏误类型在进行偏误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偏误类型:4.1. 选择偏误选择偏误是指样本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调查问卷中,只有部分人群回答,而其他人群没有回答,会导致选择偏误。

4.2. 报告偏误报告偏误是指研究者在报告或出版研究结果时产生的偏误。

例如,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选择只报告符合假设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他结果。

4.3. 测量偏误测量偏误是指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三、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础 理论
对比分析
语言学 结构主义
心理学
行为主义 迁移理论
偏误分析
认知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 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和修正,逐渐像目的语靠近 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
——Johnson,2002: 59
二、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主因是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 统进行对比,忽视了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 70年代后期,因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 衰落。
直到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 文章后,偏误分析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公认 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J].语言文字应用,1992,(01). [4]罗晓杰.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2003,(02). [5]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北大学学报,2010,(10) [6]乔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9,(06)
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生 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进 行判断与整理的结果,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语 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错误反映学习过程
50.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 者 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 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错误可 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 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异同之处。对比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这些相同相异之处,以便预测学习者会遇到 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避免出错或将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本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们发现第一语言的干扰并非学习者错 误产生的唯一原因,也是便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转到直接 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地分析 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的洗的过程。
母语负迁移又特别体现在目的语语音的学习中,用学习者第一语 言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一大特色。
• 韩语中不存在“f”的发音…
* 什么你要买?
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在用汉语表达疑问时,学习者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将要表达的内容按 照英语的语序讲出来,于是产生偏误。
* 我结婚她。
偏误的来源 母语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文化因素负迁移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环境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
也称为语际干扰、语际迁移(inter-linguistic transfer) 。学习者不熟 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 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其偏误 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从 把偏误看成是需要防范、避免的消极因素,发展到强调偏误的积极意 义,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把偏误 分析看成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
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 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错误分析对错误进行的细致描与解释,为 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 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 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一、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偏误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正常现象,是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偏误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结合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进行分析。

1.语法偏误在语法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以母语习得结构为转化依据的错误,例如汉语中的“把”的用法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在句子结构上就会出现偏误。

例如学生会说:“把书放在桌子上”翻译成“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这种偏误是因为学生将汉语中的结构分析过程直接照搬到英语中,没有正确理解英语中的句子结构。

2.词汇偏误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词义混淆的偏误。

例如学生会将“lonely”和“alone”混淆使用,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这两个词都有“孤独”的意思,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出现混淆的偏误。

这种偏误可以通过对词义进行详细解释和语境的教学来避免。

3.语音偏误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发音偏误。

例如学生在发音时将“ship”读成了“sheep”,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声母“sh”和“s”在发音上十分相似,所以会出现此类偏误。

这种偏误可以通过加强发音练习和提高学生对语音特点的敏感度来进行纠正。

二、教学建议针对以上的偏误,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和纠正学生的偏误。

1.融入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实践,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有效地暴露学生的偏误,并在实际应用中纠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和真实场景,并让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发现和修正自己的偏误。

2.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纠正偏误。

例如,可以设计填空题、补全对话、交际活动等,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修正自己的偏误。

3.注重反思和改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改进能力培养。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偏误类型。

对于偏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也将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将探讨偏误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简要介绍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实践案例。

1. 引言在许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和市场调研等,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偏误(bias)。

偏误会导致我们对真实情况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的准确性。

因此,偏误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偏误分析的概念偏误分析是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偏误,并评估这些偏误对数据的影响。

偏误分析旨在从数据中消除偏误,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3. 偏误分析的重要性偏误分析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偏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并减少因偏误带来的错误决策。

4. 偏误类型偏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1) 选择偏误:由于样本选择不当,导致数据集不具有代表性。

(2) 测量偏误:由于测量方法或工具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报告偏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错误或误导性,导致数据的解释和分析出现偏差。

(4) 采样偏误:由于采样方法的问题,导致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5) 处理偏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或模型,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5. 偏误分析的步骤偏误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需要分析的数据。

(2) 偏误识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偏误类型。

(3) 偏误评估:评估不同偏误对数据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哪些偏误需要优先解决。

(4) 纠正措施: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除偏误的影响。

(5) 结果验证: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偏误分析的方法偏误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对照组设计: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识别实验组中可能存在的偏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首先将语言错误分成了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偏误是只有学习第二种语言的人才会有的,是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它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

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只有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第二语言才能逐渐接近语言的标准形式。

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类别、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偏误的情况是很普遍很常见的,而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包括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策略等。

语际迁移是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也称语际干扰。

这种干扰会使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

如“明天我们去玩儿北京”就属于语际迁移产生的偏误。

由于泰语和汉语见语法的差异,泰国学生经常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后,所以正确句子应为“明天我们去北京玩儿”。

再如“我真道歉您啊!”,“那天他跟我对话了很多。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产生偏误,应换成及物动词“我真对不起您啊!”“那天他对说了很多话。

”。

语内迁移即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与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也称语内干扰。

语内迁移主要表现在过度泛化,即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项目的规则学习的不全面,把把该规则当成该语言项目的统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如外国学生学习了“开门、开窗”后知道“开”对英语中的“open”,然后类推出“开嘴”、“开眼”之类的错误用法,因此学生造出“我的大学在北方。

”“你不该脱掉帽子。

”之类的句子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学习策略产生的偏误情况主要有:借助字典的解释或权威著作中语言不加区分地用在自己的话语中而产生偏误;套用预先制定的话语模式在各种场合使用而产生偏误;回避自认为较难或不好听的语音或词语而产生偏误。

这种偏误最典型的是“把”字句的运用。

“把”字句对外国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很难把握。

有时,他们避而不用:“你拿这地图给我一下”“请写你的地址给我”;有时,他们却乱套“把”字句:“我把刀做饭”“妹妹常常把钱包丢”,让人听来僵硬别扭。

偏误也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

按照偏误的严重性将偏误分为全局性偏误和局部性偏误。

全局性偏误是影响到对句子基本意思理解的严重偏误。

如“有效很头疼这种药”一句由于搭配混乱,听到该句话的人不能够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偏误严重。

类似的句子还有“他能说明书看懂中文”“作假动作做不完成误导的动作”“我有个个乘坐火车”等等。

局部性偏误只是在某些非关键部分出错,不影响对句子基本意思的理解。

如“我准备的不好,考试的绩绩只是五十分”“这是第一次我来中国”“今天好天气,不太冷”“有一句话说,不道长城非好汉”等这样的句子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按照偏误的形式特征可以将偏误分成添加、遗漏、替代、错序。

添加就是在语言形式中出现了冗余成分,造成语意上的重复或矛盾。

如“他们想去买东西,但是我不想去”说成“他们想去看买东西,但是我不想去”;“今天我们很疲倦,
但是我们很高兴也幸福”一句中“高兴”“幸福”语义相近,同时使用造成语义重复;“时间到三点半了导游就带我和朋友回了”中“时间到”为缀余成分,可省。

遗漏是在语言形式上少了必要成分,造成语义上的不完整或歧义。

如“那个当地很有名”丢了介词“在”,语意不完整,改成“那个在当地很有名”就可以了。

“在我的宿舍里面除了我就没有人”“我弟弟是中学”都是语意不完整。

当用同义或近义的语言形式代替应该出现的语言形式,不符合的语言习惯或特定的语境,听起来别扭甚至影响交际时,主儿中替代就成为偏误了。

如把“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件事”说成“我不知道怎么答案这件事”,把“他喜欢看风景”说成“他喜欢想风景”,把“今天我们醒得很早”说成“今天我们睡醒很早”等都属替代性偏误。

错序是语言成分在表达中的顺序不合目的语的规则。

如“我只来了4个月来唐山学习”语序混乱,语意重复,重新组合为“我来唐山学习仅4个月了”;“他喜欢听流行音乐”说成“他喜欢流行听音乐”,把“他的看法不太符合实际”说成“他的看法不实际太符合”等。

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有利于促进学生汉语把握能力的提高,准确而快速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帮助汉语老师引导学生,因此偏误分析对外国学生和汉语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