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合集下载

不同愉悦度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不同愉悦度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心理学报 2010, Vol. 42, No.9, 929−938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0.00929收稿日期: 2009-1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3)、全国高校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200708)、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ABA060004)。

通讯作者: 吕勇, E-mail: ly6312@不同愉悦度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来自ERP 的证据*吕 勇 张伟娜 沈德立(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摘 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研究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实验中的因素是阈下呈现的情绪启动面孔的愉悦度, 分为高、低两个水平。

被试的任务是对中性靶刺激面孔进行情绪判断。

结果发现:被试在对靶刺激进行情绪判断时出现与启动刺激愉悦度趋于一致的启动效应; 低愉悦度面孔作启动刺激条件下N1和P2的波幅显著大于高愉悦度面孔作为启动刺激的条件; 不同愉悦度情绪面孔的阈下启动效应是由于启动刺激影响了对靶刺激的知觉加工所致。

关键词 阈下知觉; 情绪启动; 情绪愉悦度;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1 问题的提出人对情绪信息的加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受控加工, 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自动加工(姜春萍, 周晓林, 2004)。

大量研究证明, 对情绪信息的自动加工可以调节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以及社会行为, 这一现象在情绪启动的研究中得到充分证明。

情绪启动效应(affective priming effect)指的是个体先行加工具有一定情绪意义的刺激后, 后继加工也易于蒙上相应的情绪色彩。

在情绪启动的实验中, 研究者们发现如果将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 依然能观察到情绪启动效应。

由于启动刺激呈现的时间非常短, 人无法有意识地觉察, 故此时出现的情绪启动称为“阈下情绪启动”(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图片和词语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比较
【摘要】 目的:观察图片和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国际图片系统中的情绪图片和汉语情绪词语为刺激材料,启动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颜色Stroop判断和主观情绪的自我评定,采用2(材料类型)×3(情绪类型)的被试间设计。结果:①不同情绪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差异显著(F=36.216,P=0.000<0.05),情绪自我评定时积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显著,但消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②不同刺激材料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及情绪自我评定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图片和词语作为情绪刺激材料都可产生情绪启动效应,尤其是积极情绪;词语具有与图片相当效应的情绪启动功能。 更多还原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
【摘要】 采用同一批正常成人被试,在相同的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和对模糊刺激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差异。结果未见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但发现消极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讨论将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颜色判断任务采取直接进入策略而对于模糊刺激则采取启发式策略所致。分析认为对情绪—认知关系进行发展性研究会富有成效,另外也指出在我们注重效率的今天可能忽视隐性环境扭曲我们认知的可能。 更多还原
现消极图片,被试的情绪自评PA值、投射分显著低于中性组被试得分,情绪自评NA值(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得分,HR(心率)显著上升,FPV显著下降。结论:1.阈下呈现积极网络符号时具有情绪启动现象,其效价与积极情绪图片相当;2.阈下呈现消极网络符号时的情绪启动效应不明显,与消极图片之间情绪启动效应差异显著。 更多还原
汉语情绪词启动反转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启动效应 心理学

启动效应 心理学

启动效应心理学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启动效应”这个有点神秘但又特别有趣的心理学玩意儿。

你知道吗?启动效应就好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神奇开关。

比如说,你刚看了一部关于冒险的电影,然后出门散步的时候,你就会更容易注意到路边那些可能隐藏着小惊喜的角落。

这就是启动效应在悄悄地发挥作用啦!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里面布置得温馨又舒适,到处都是柔软的抱枕和温暖的灯光。

这个环境是不是让你一下子放松下来,甚至更愿意跟身边的人友好交流?这就是环境对你的“启动”。

再比如说,考试前如果老师总是强调细心,那你在答题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更注意细节?这也是启动效应哟!就像在一个花园里,不同的种子会因为不同的浇灌和照顾而有不同的生长。

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外界的信息就像是那浇灌的水,能让某些想法和行为的种子更快地发芽生长。

有时候,启动效应就像一阵风,轻轻吹过,却能改变我们思维的方向。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笑脸的图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是不是会更容易对别人展现出友好和善意?又或者,你在商场里听到一首欢快的歌曲,然后你逛街的脚步都变得轻盈起来,买东西的欲望也可能更强了。

这难道不神奇吗?在生活中,启动效应无处不在。

商家们可精明着呢,他们知道怎么利用启动效应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忍不住买买买。

比如那些色彩鲜艳的广告,还有充满诱惑的广告语,都是在悄悄启动我们消费的欲望。

我们自己也能巧妙地运用启动效应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这一天是不是可能都充满阳光?朋友,启动效应是不是很有意思?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大脑深处的小魔法师,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呀!。

探究怀旧图片启动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探究怀旧图片启动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探究怀旧图片启动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潘佳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研究采用怀旧图片与音乐启动情绪的技术,用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情绪效价词作为认知材料,请大学生做被试,研究被试在怀旧情绪引导的状态下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性。

结果表明:(1)通过怀旧图片启动情绪的效果十分显著,说明人们很容易受怀旧图片的影响而出现情绪的变化。

(2)注意的倾向性总体来说呈现心境一致性效应,与情绪一致的信息更容易被划入人们的认知范围。

(3)怀旧图片情绪启动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而注意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怀旧情绪情绪启动注意偏向中图分类号:B842.6文献标识码:A0引言(1)怀旧心理。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中有许多对怀旧的描述,杜甫的《秦赠萧二十使君》有这样的诗句:“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八十岁时仍盼望回到故土,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著名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一种思念故乡、故人的情感。

人们怀念过去的艺术,“黑白艺术”和“老照片”的流行,难忘金曲、流金岁月在电视广播中不断出现,以及建筑界的“老房子”系列、文学界的“怀旧系列丛书”、影视界的“经典老片新拍”,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现代人的怀旧心理,国外的一些学者已开始对怀旧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心理学家结合本国实际,深入研究怀旧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怀旧是一种思念过去时复杂的情绪状态,它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还可以是苦乐参半的。

可以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怀旧进行分类。

怀旧具有储藏正性情绪、维持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联系、使人具有存在感、统一自我等功能。

(2)启动情绪。

人们通过注意选择要加工的信息,不同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和注意带情绪色彩信息的偏向性直接影响进一步认知。

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关注。

目前情绪对注意偏向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不同的情绪启动的范式研究不同被试群体的注意偏向及其机制。

不同阈下情绪材料对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影响

不同阈下情绪材料对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影响
不同阈下情绪材料对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影响
实验背景知识
一、问题提出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有些时候,即使是非知觉状态下的情绪信息,也会在脑中产 生相应的神经活动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Berridge & Winkielman, 2003)。 Bornstein等人(1987)发现无意识 Greenwald等人(1989)发现单词的评估判断可由于情感 效价的掩蔽启动呈现而得到促进。 Murphy和Zajonc(1997)的判断偏好实验是关于阈下情绪 启动的经典实验之一。
所有被试在完成实验之后,被要求对靶刺激的6幅图片做出消极—积极地 9点量表评价。当这项任务结束后,主试会询问被试在呈现靶刺激的图片 之前是否看到了词语或图片。整个实验时间约为15~20分钟。
实验背景知识
每组被试实验过程示意图(启动刺激—靶刺激)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一组 极端积极词语— 中性词语—中 极端积极词语— 中性词语—中 中等积极图片 等积极图片 中等积极图片 等积极图片
实验背景知识
情绪启动 当启动刺激或探测刺激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情绪色 彩时,被试的反应也不相同,这被称为情绪启动 。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由于启动刺激呈现的时间非常短,无法有意识察觉
,所以此时出现的情绪启动效应被称为阈下情绪 启动效应,也叫做无意识情绪启动或自动情绪启 动。
情绪启动的研究
1、情绪启动 2、阈下情绪启动的相关研究 3、关于情绪适应的研究
的首字母是元音还是辅音,直到被试做出按键反应之后,再进1秒
随机字符 串200ms
启动刺激 掩蔽(白屏)
12.5ms
500ms
靶刺激 2秒

错误归因范式中情绪启动特点研究

错误归因范式中情绪启动特点研究

应用心理学C hi n e se Joumal of 2012年第18卷第3期,213—223Ap曲ed Psy ch o lo gy2012.V01.18.No.3.213—223错误归因范式中情绪启动特点研究。

冯霞1 冯成志1,r (1.苏州大学心理系,苏州215123;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215006)摘要归因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本研究基于AMP范式,利用情绪启动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特点。

实验结果显示:(1)AMP范式下,存在阈上、阈下情绪启动效应;(2)AMP阈上启动时,汉语词、普通图片、面孔图片均有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即启动物的情绪色彩对中性目标物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被试有将中性模糊刺激赋予和启动物相同的情绪效价色彩的倾向;(3)阈上lOOms、1500ms、5000ms三种 SOA水平上,启动物效价作用均显著,说明AMP范式下,启动物效价作用能持续至少5s;(4)AMP阈下启动时,效价的简单效应仅在SOA为60ms时显著,即说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在较短的SOA内易出现,随着SOA的延长情绪启动效应衰退。

关键词情绪启动错误归因效价SOA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12)一03—0213—11变式,也可看做是与IAT等并列的内隐态1引言度测量工具。

所谓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是指将一个来源的效果错认为是另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研究始于八一个来源(Payne,Cheng,Govorun,&Stewart,十年代初期,一直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关2005)。

通俗地讲,就是将事情的原因找错注的主题,各种情绪启动的新范式不断涌了。

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现。

Payne等(2005)修改了Murphy和Zajonc象,比如人们把因为晴朗天气而产生的愉(1993)研究中的实验程序,正式提出情绪错悦情绪归因为正在享受的美好生活;目击误归因(affect misatt rib uti on procedure,AMP)者错把别人事后的引导信息认为是自己过范式。

情绪的面部表情测量

情绪的面部表情测量

心境术语 极好的 良好的 舒适的 沉静的 未受干扰的 平静而冷淡的 胆怯的 不安的 神经过敏的 忧虑的 不安全的 被威吓的 恐慌的 嫉妒惊吓的
主观性应激量表 分数 00 09 17 27 40 48 57 64 69 74 76 83 88 91
2.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Emotion-Mood Measurement Scale)是普鲁奇克(Plutchik,1969) 以其情绪维量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检表测量法编制的。这一量表有 9 项内容,其中前 8 项相当于其情绪三维模式中的八种基本情绪,又加入第 9 项标示情绪激活量。量表将这些基 本情绪扩充为相似类别的情绪群,用相应的形容词术语标出来。
绷紧,变细,稍 鼻翅扩大
向上,鼻根出现皱

稍变长
紧 地 张 张开,扭曲
实施要点: 1、日记与问卷:要求被试在30天中,每天4次在一本小册子中记录下他们当时的情况
和情绪体验,每次记录的内容都包含对以下7个问题的回答:(1)我这时的心情是相当消极、 冷漠还是积极?(2)我怎样用一个或两个形容词来描述我的心情?(3)我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心情(4)我在哪?(5)我在做什么?(5)还有谁在场?(6)我对自己目前自由程 度的评价——我能否选择继续进行或停止当前的活动?
你感到愉快吗?——情绪体验分量表愉快维;
你认识到自己的紧张吗?——认知分量表紧张维;
你有冲动的行为表现吗?——行为分量表冲动维。
2.分化情绪量表
分化情绪量表(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DES)用于测量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中的
分化成分。包含十种基本情绪,每个情绪维度包括三个形容词。分化情绪量表主要用来测量
遮蔽技术 这种实验方法是指在呈现一个情绪性刺激以后,用一个中性刺激遮住原有的刺激并测量 被试的反应。刘蓉晖和王垒在 2000 年作了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发现情绪的无意识启 动效应。 情绪 Stroop 范式(被试对特定类型的词更为敏感,对这类词颜色命名的时间长于其他 呈现词,如焦虑失调者对压力词更为敏感)。 主要是指刺激中的情绪信息对非情绪信息的影响。用表示情绪信息的图(表情图) 或情 绪词作为启动刺激,颜色块作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色块进行颜色命名。该范式在实验研究 中应用甚广,如禁忌语的 Stroop 效应,当被试命名忌讳语的颜色时候,要比命名中性词语反 应时显著长;Willebrand 和 Mimmie 等利用情绪 Stroop 范式研究曾被烧伤的患者的认知失 调。18 个烧伤患者构成实验组,18 个健康被试作为匹配组,任务是要求被试命名有关烧伤 的、外伤的、中性的词语。结果发现烧伤患者命名烧伤词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命名外伤词语、 中性词语的反应时。而匹配组对这三种词语的命名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现代测量技术 表情的早期测量是让未经训练的被试对情绪的面部表情进行整体评价,而后根据他们的 评价数据编制量表。现代表情测量的研究者们提出,表情测量的对象应指向面孔各部位的肌 肉运动,而不是面部所给予观察者的情绪信息,在此背景下,出现时大量关于面部表情和面 部动作编码系统的研究(C.E.lzard,2007;A.M.Kring D.M.Sloan,2007)。现以伊扎德等人的最 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为例,对此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伊扎德等人提出了两个互为补充的测量系统,即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MAX 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 AFFEX。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是为保证客观 性和精确性的微观分析糸统,它以面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面部肌肉运动 的精确图式。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是保证有效性的客观分析系统,它提供的是关于面部表 情模式的总概貌。

阈下情绪启动对人际判断的影响

阈下情绪启动对人际判断的影响

阈下情绪启动对人际判断的影响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阈下情绪启动对人际判断的影响作用。

实验l的结果显示,在闽下呈现快乐面孔的条件下,被试对随后中性面孔的喜好判断显著高于阁下呈现中性面孔和阁下呈现恐惧面孔的条件。

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阈下呈现快乐面孔的条件下,被试对随后中性面孔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阁下呈现恐惧面孔的条件。

实验3的结果显示,阈下呈现的情绪人物面孔引发的正负情绪效价,不管对新异性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

还是熟悉性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的喜好态度都产生了影响。

总之,在情绪的正负效价水平上,阈下情绪启动会影响被试随后的人际判断。

标签:无意识情绪;效价;人际判断1引言传统的情绪理论和研究强调意识经验在情绪产生和情绪状态中的作用。

然而,情绪的产生和作用总是要求意识的参与吗?是否存在着无意识情绪?1.1情绪的无意识引发关于“纯粹接触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的研究表明,正性情绪可以由阈下刺激引发,即被试能够增加对阈下重复呈现的刺激的偏好。

在另一项研究中,给病态性恐惧症患者阈下呈现一些血腥场景或蛇的图片、电影,结果发现被试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上升,也就是说负性情绪也可以在阈下引发。

但在这些研究中,仅仅是引发情绪的刺激是无意识的,情绪反应本身还是有意识的。

1.2无意识情绪是否存在真正的无意识情绪,即人们不仅对引发情绪的原因无意识,而且情绪反应本身也是无意识的,最近一些研究者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Kihlstrom(1999)认为无意识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察。

Lambie和Marcel(2002)认为,存在着“几种对情绪的无觉察”,包括“一种完全的无意识情绪状态。

”最初,研究者探讨了阈下呈现快乐或愤怒面孔图片后,被试对中性刺激的评定,例如汉字。

在这些研究中,要求被试监控他们的有意识体验的变化,并告诉他们不要让体验影响对中性刺激的偏好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湖南长沙410011)【摘要】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

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

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

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

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

【关键词】情绪图片;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负性偏向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3-0304-04AStudyof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withAffectivePicturesYIJin-yao,ZHONGMing-tian,LUOYing-zi,LINGYu,YAOShu-qiaoTheSecond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replicatethesubliminalprimingeffectwiththeaffectivepic-turesandcomparethereactionstopositivetargetpicturesandnegativetargetpictures.Methods:Primepicturesweresubliminallypresented,andthesubjectswererequiredtojudgewhetherthetargetpicturewasapositiveoranegativeoneassoonaspossible.ThecorrectresponserateandthemeanresponselatencyweresubjectedtoANOVAwithrepeatedmeasures.Results:Significantmaineffectsoftargetandaffectivecongruencewerefoundforbothcorrectrateandmeanresponselatency.Themeanresponselatencywassignificantlyslower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ascomparedtothoseforaffectivelycongruenttrials.Thecorrectrate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wasthelowest.Subjectswererela-tivelyslowertorespondtopositivetargetpicturesthantonegativetargetpictures.Conclusion:Thereareaffectiveprimingeffectswithsubliminallypresentedpictures.Thereis“negativitybias”in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Keywords】Affectivepicture;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effect;Negativitybias【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号:2005053302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05JJ30053)通讯作者:姚树桥在心理学领域中,存在这样的假设:人类对于周围环境总是无意识地将其评估为正性的(令人愉悦的)或负性的(令人不快)。

Fazio等[1]建立的情绪启动范式为该自动评估假设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支持。

情绪启动(affectivepriming)是指对在评价上处于两极(如,正性的或负性的)的目标刺激而言,个体对其做出评价的时间与准确性受到其前面的启动刺激性质的调节,当启动刺激(如,友谊)和目标刺激(如,爱)的性质相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会更快、更准确。

而当启动刺激(如,讨厌)与目标刺激(如,快乐)性质不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较慢,错误率也较高。

启动效应证实了人类拥有非条件性地、自动对传入刺激进行评价的能力。

自Fazio等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不同的刺激材料、变化不同的SOA(刺激不同步时间)水平、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启动刺激(阈上呈现、阈下呈现)来探讨情绪启动效应的本质,结果均较一致发现:情绪启动效应并不依赖于对启动刺激的有意感知,提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2],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有关研究更是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然而,以往的阈下情绪启动研究得到的结果不一,有学者甚至得到“反转”效应[3,4],另外,以往的研究多只对启动、非启动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正确率进行比较,没有详细比较不同情绪启动条件(启动、非启动、控制)中,个体对正性、负性图片的反应是否有差异,即在探讨启动效应的时候,没有同时考虑到长期以来学者所观察的“负性偏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反应快于对正性刺激的反应)[5]。

当前,阈上情绪启动研究的刺激材料比较多样化,如词汇、简单线图、生活情景图片等,但在阈下情绪启动的研究中,刺激材料则相对单调,一般采用词汇作为刺激材料。

鉴于Lang等人编制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InternationalAffectivePictureSystem)[6]解决了情绪研究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刺激材料标准化难题,为研究情绪提供一套标准的、内容广泛的图片刺激,本研究拟采用国际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并且通过具体比较启动、非启动和控制条件下,受试者对正性和负性图片的应答差异,考察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从某两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中筛选出45名大学生(男20,女25)进入本测验。

平均年龄20.54±2.02岁,男女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所有受试均排除了抑郁、焦虑等诊断,均无脑外伤、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史,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

实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少量的报酬。

1.2研究方法1.2.1刺激材料在早期研究中,我们已对国际情绪图片系统2005年版本[6]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得到了一组适用于中国大学生人群的图片,本研究从这组图片中筛选出正性图片60张、负性图片60张和中性图片40张作为刺激材料。

选择的正性图片内容大致包括体育运动、生活场景、动物、环境、婴儿,中性图片则多为日常用品(如,厨房用具)、抽象艺术品、蘑菇、建筑等,负性图片多为交通事故、暴力凶案现场、尸体、伤残个体等。

与IAPS一致,我们选用的正性、负性图片的唤醒度显著高于中性图片,愉悦度方面,正性图片显著高于中性和负性图片,中性图片的愉悦度则显著高于负性图片。

将正性图片、负性图片和中性图片随机配对,最终获得六种配对类型(正性-正性、负性-负性、正性-负性、负性-正性、中性-正性、中性-负性),每种配对类型包含40个任务。

六种配对类型构成了三种情绪启动条件,即启动条件(正性-正性、负性-负性)、非启动条件(正性-负性、负性-正性)和控制条件(中性-正性、中性-负性)。

1.2.2实验程序所有的刺激材料均通过STIM2软件在电脑屏幕呈现,图片位于屏幕中央,受试者距离屏幕约0.6米。

要求受试者尽快地对目标图片的正负性做出判断,如果图片为正性,则用一拇指按键,如果为负性,则用另一拇指按键。

做出正负性应答的左右按键在被试间进行了平衡。

在每个任务中,屏幕中央先出现一个固定点“+”,持续1000ms,然后启动图片迅速呈现20ms,随即有一张纯色块图片将其完全遮蔽,纯色块呈现40ms后消失,紧接着目标图片出现直至受试者按键做出正负性判断。

一旦受试者做出反应,马上进入下一个任务。

整个实验共有240任务,分成两个序列,每个序列包含120个任务,6种配对类型,所有任务、所有类型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

序列施测顺序在被试间进行了平衡。

序列间受试者可以自行掌握休息时间。

该实验的完成时间在15分钟左右。

正式实验前用统一指导语给受试讲解,并先让受试完成练习序列,如果受试不清楚可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明白实验任务并掌握操作方法。

1.3统计方法反应时间短于250ms或长于1500ms的应答,即使受试反应正确也被当作错误的反应而不进入平均反应时的分析[4]。

采用2×2×3的重复测量ANOVA分析,应变量为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组间因素为性别(男、女),组内因素分别为情绪启动条件(启动、非启动、控制)和目标图片性质(正、负)。

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校正P值。

2结果2.1正确率受试反应错误的数据(2.83%)和反应时间短于250ms或长于1500ms的数据(1.02%)均被当作错误反应数据。

男女在三种启动条件下,对两种性质(正、负)目标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如表1所示。

ANOVA结果显示:男女之间的反应正确率存显著差异,男性的正确率(97.23%)显著高于女性(95.30%);情绪启动条件有显著的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正确率(96.86%,96.89%)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95.02%),而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目标图片性质存显著主效应,受试对负性目标图片反应的正确率(96.98%)显著高于正性目标图片(95.33%)。

见表2。

性别与目标图片性质之间存显著的交互作用,见表2。

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男性对正性目标图片和负性目标图片的反应正确率(97.50%,96.96%)均显著高于女性对正性目标图片的反应正确率(93.60%);女性对负性目标图片的反应正确率(97.00%)显著高于女性对正性目标图片的正确率;其余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如表2所示:情绪启动条件与目标图片性质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由负性启动图片和正性目标图片组成的非启动条件下,受试者的反应正确率(93.11%)显著低于其余几种配对(正-正:96.11%,正-负:96.67%,负-负:97.44%,中-正:96.78%,中-负:96.83%);其余五种配对类型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