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脂肪肝成因

合集下载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 预防
汇报人: 2023-11-28
contents
目录
• 草鱼脂肝病概述 • 草鱼脂肝病的诊断 •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方法 • 草鱼脂肝病的预防措施 •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CHAPTER 01
草鱼脂肝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草鱼脂肝病是一种由脂肪肝引起 的疾病,其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积 累过多。
防治措施。
养殖环境优化
改善养殖环境,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水质,减 少应激因素对草鱼脂肝病的影响。
科学饲喂与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营养,控制脂肪和胆 固醇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饲喂,同 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草鱼健康状 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上对草鱼脂肝病防治的成 功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对草鱼脂肝病 的防治水平。
VS
信息共享与合作
加强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共享草鱼脂肝病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经 验,共同推进草鱼脂肝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
CHAPTER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草鱼脂肝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 施,王晓华,动物医学进展, 2010。
参考文献2
草鱼脂肪肝病的病理学研究,张 丽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12。
使用一些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饲 料添加剂,如中草药、益生菌等
,以辅助治疗草鱼脂肝病。
CHAPTER 04
草鱼脂肝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避免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以促进 草鱼的健康生长。
定期更换饲料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饲料,定期更换不同品种的饲料,以防止草鱼 对某种饲料产生依赖性。

鱼类肝脏病变的原因分析

鱼类肝脏病变的原因分析

鱼类肝脏病变的原因分析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

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陕,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

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

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

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鱼类在代谢饵料的过程中造成肝脏负荷过大,进而造成肝脏损伤。

草鱼脂肝病的诊断及防治

草鱼脂肝病的诊断及防治

草鱼脂肝病的诊断及防治草鱼生长快、养殖成本低,是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但是,草鱼的病害多,每年由于病害的原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特别一种营养性疾病――脂肝病,发病草鱼外表无症状,给养殖户的防治增加了难度,根据多年的防治探索,将其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草鱼脂肝病的诊断(1)发病原因此病属于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

当草鱼摄食超过其营养需求的配合饲料后,其营养不能完全转化,肝脏的负荷过大,脂肪堆积,就会引起脂肝。

(2)病鱼症状发病鱼外表无明显症状,就是在投饲的过程中陆续出现死亡,解剖鱼体,草鱼的肝脏明显增大、增厚,肝脏颜色发生变化,肝为白色、粉红色、土黄色、黄褐色或红黄交叉呈花色,甚至为绿色。

胆囊变大,胆汁变黑,肠外部及内部脂肪堆积,将解剖的鱼放在水中,水表面将会浮起一层油脂。

(3)诊断如果草鱼发病死亡,首先检查其外表、鳃、鳍等处,如无症状,草鱼长势良好,然后解剖鱼体,检查肝、脾、胆囊、肠等,如与上述症状相同,即可诊断为草鱼脂肝病。

2、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1)预防方法草鱼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搭配,有些养殖户用鲤鱼饲料投喂草鱼,鲤鱼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容易造成草鱼脂肝。

一般提倡用草鱼专用配合饲料,在7~9月份,草鱼生长高峰期,每天必须搭配青草,增加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

当草鱼得此病后,应停止投喂商品饲料,转投青草,同时每隔15天,投喂一些保肝降脂的药物,加强预防。

草鱼脂肝病应以预防为主,在饲养过程中注意饲料中蛋白质和粗纤维的含量,注意商品饲料和青草的搭配,防止此病的发生。

(2)治疗方法①用鱼肝宝,每100千克饲料加200~400克,每日投喂2次,连用5~7天;②减少配合饲料的投喂,增加青草的投喂量;③也可用中药进行治疗,枸杞子100~200克/100千克鱼,五倍子25~50克/100千克鱼,拌饲投喂,连用5~7天,对病鱼有一定疗效。

鱼类脂肪肝成因

鱼类脂肪肝成因

抗 应激 能力下 降 。尤其 高温季 节还会 引起 养殖 鱼
类 的大批 死亡 . 给生产造 成 巨大的损失 。 具有脂 肪
脂 肪 在 动 物体 内 的生 物合 成是 通 过 一 系列
酶 促反应 来 实现 鱼类体 内脂 肪合 成需要 还原 型 辅 酶 I( A P 的参 与 , N P 的浓 度 受 到 I N D H) 而 AD H
制 与诱 发 因 素 。 别 是 饲 料 中 脂 肪 、 白质 和 碳 水 化 合 物 特 蛋 等 主要 营养 素 组 配不 平 衡 对 鱼 类 脂 肪 肝病 变 的诱 导 作 用 . 为 防止 养 殖 鱼 类 的脂 肪 肝 病 变 、 高养 殖 鱼 的产 品 品质 和 提 养殖 效 益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类 ; 肪 肝 ; 成 机 制 : 发 因素 鱼 脂 形 诱
此 . 以通 过 调节 和控 制 肝脏 中脂 肪 的来 源 和去 可 向。 实现对 脂肪 肝 的预 防和治疗 。
21 酶促 反应 与脂肪 肝 .
随着高 密度水 产养 殖 的迅 速发 展 . 殖鱼 类 养
尤 其 草鱼 、 鱼 、 鲫 鲤鱼 、 非 鱼等 患脂 肪 肝病 问题 罗 成 为 困惑水 产养殖 业 的难 题之 一 。 病鱼 生长缓慢 . 饲 料系数 升高 , 细胞 中沉 积着 大量 的脂 肪颗粒 . 肝
葡 萄糖一 一 酸 脱氢 酶 ( 一 一 D)6 磷 酸葡 萄糖 6磷 G 6 P 、一
肝 的养成 商 品鱼 , 其肌 肉脂 肪 含量也 会 明显升 高 .
导 致其 品质 下降 。养殖鱼 类脂 肪肝 的研 究 .国 内 外 已有一定 数量 的报道 本文 综述 了 国内外关 于
养 殖鱼类脂 肪肝 的形成机 理 、诱 发脂 肪肝 的 因素 报 道 。 防止养殖 鱼类 的脂 肪肝 病变 、 高养殖 鱼 为 提 的产 品品质和养殖 效益提 P D 以及 苹果 酸 酶 ( E) M 的控 制 , 同时 乙酰 辅 酶 A羧 化 酶 ( C A ) 脂 肪 酸合 成 A oC和 酶 (A ) F S 是脂 肪合成 过程 的关键 酶 。 因此 。 凡是影

草鱼养殖常见病之脂肪肝病的成因及预防技术

草鱼养殖常见病之脂肪肝病的成因及预防技术

草鱼养殖常见病之脂肪肝病的成因及预防技术草鱼养殖是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品种之一,也是人们喜食的鱼类。

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而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长期投喂非全价料,不投喂青饲料,这样就因营养不平衡而患脂肪肝病。

同样体重的鱼,生长正常的,肚子小身体长,而患脂肪肝病的草鱼肚子大身体短,不易销售,食后对人体健康也不利。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积极加以预防。

一、脂肪肝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营养不平衡和缺乏抗脂肪肝物质引起的。

在饲料的投喂过程中,由于长期饲喂单一性饲料如菜粕、豆粕一类含蛋白质高的商品饲料,而这类饲料中的粗纤维特别是新鲜粗纤维又很少,引发该病。

即使长期吃颗粒饲料,如果营养配方不合理,也会影响正常生长。

有些饲料厂家为追求利益,配方极不合理,而养鱼户又无法知道,当地也没有检测鱼饲料的单位,以此类饲料喂鱼后易导致草鱼发生脂肪肝。

脂肪肝病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

先是脂肪积累,然后肝脂浸润,最后肝细胞出现萎缩,表现为肝脏贫血、肥大、脂肪含量高。

由于肝细胞被脂肪浸润,细胞质充满脂肪,细胞核被挤偏于一端,血清中甘油三脂、胆固醇、谷氨酸等的活性增高,这样鱼体骨骼的生长就受到抑制,体形长不开,发育不平衡,像个大胖矮子,身体短、肚子大。

二、脂肪肝病的预防预防草鱼脂肪肝病的办法是调整饲料结构,尤其是精饲料与青饲料之间的比例。

要求青料多于精料。

二者之比为3∶1,最低不少于1.5∶1。

也就是说,在饲养草鱼过程中,要始终掌握以投喂青饲料为主。

并且要根据鱼的规格大小,把青饲料加工成不同规格。

在投喂上,先投不切碎的青料,让大规格的草食性鱼类先抢到吃食。

后投切碎的青料,使小规格的鱼也能吃到。

这样,大小规格的鱼都能正常生长。

总之,草食性鱼类,只要不以商品饲料为主,注意控制脂肪积累,便可有效地预防脂肪肝病的发生。

鱼类脂肪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鱼类脂肪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鱼类脂肪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鲁康乐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而集约化养殖,高密度养殖,生产周期缩短,过饱食投喂,水质恶化等原因,往往会导致鱼类脂肪代谢的障碍与紊乱。

脂肪肝是目前水产养殖业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病鱼出现生长缓慢、抗应激能力较差、抗病能力降低等症状给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因此,鱼类脂肪肝防治对鱼类健康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鱼类脂肪肝的症状及诱发因素国内外对鱼类脂肪肝的认证基本相同,即病鱼肝脏呈肥大、颜色苍白,食欲不振及游动无力。

对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肝脏脂肪滴增大,肝窦狭窄等,最典型特征为肝组织空泡化,严重时会出现肝组织坏死。

脂肪肝除会对鱼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外,还会对其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使之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因肝脏是机体重要的解毒和免疫器官,如肝脏受损伤必然会影响其免疫功能,已有研究表明鱼类摄食高脂肪日粮不利于其非特异性免疫,并会使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从而使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下降。

目前国内外关于鱼类脂肪肝的发生一般归结为饲料的营养不均衡或者抗脂肪肝物质的缺乏。

2 鱼类脂肪肝产生的营养因素2.1 脂肪脂肪是鱼类的主要营养素,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能量,鱼体内的脂肪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日粮脂肪对鱼体脂肪沉积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脂肪蛋白节约效应的原因,饲料脂肪水平被不断的升高,从而导致过多的脂肪沉积于肝脏。

在很多鱼类的研究中发现,鱼体肝脏脂肪含量与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除饲料脂肪水平会影响鱼类肝脏脂肪含量外,脂肪种类也会影响肝脂肪含量。

很多研究均已表明脂肪源的不同会影响肝脏脂肪的沉积与代谢,其主要的原因是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导致的。

n-3HUFA含量低的饲料可使肝脂肪含量增加,特别是肝脏脂肪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加。

2.2 蛋白质有研究表明肝脂沉积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然而团头鲂摄食高蛋白饲料时会出现脂肪肝症状;这表明过高或者过低的饲料蛋白水平均会导致肝脏脂肪过度沉积。

小心“肝”!淡水鱼类六种肝脏疾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控技术

小心“肝”!淡水鱼类六种肝脏疾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控技术

小心“肝”!淡水鱼类六种肝脏疾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控技术和高等动物相同,鱼类肝脏是维持生理机能最核心的器官之一,不同种类的鱼其肝脏的功能却是极其相似。

概括起来,其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合成中心(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酯蛋白的合成等)、分泌和排泄功能(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促进肠道脂肪消化和吸收)、解毒作用(清除有害物质和残留药物)、免疫功能(吞噬越过肠屏障进入肝脏的微生物)储血和调节血液循环血量(其储血量占心血流量的25%)、具有胰腺功能(鱼类胰腺分布于肝脏中,分泌消化酶,如蛋白质消化酶、淀粉消化酶)。

因为肝脏功能多样、结构复杂,所以对鱼类肝脏疾病的诊断难度是非常高。

笔者根据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结合肝脏各种功能机理,对常见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思路进行分析和诠释,以便对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一、普通淡水鱼类肝脏疾病类型及其发生机理1、绿肝【概念】绿肝是指眼观上肝脏呈现不同程度绿染的病理现象,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因作用下,胆汁运输通道通畅性受阻,胆汁滞留并扩散到血液中,最终形成眼观绿染的病理现象。

【发病过程】绿肝初期,肝组织边缘局部出现不规则绿染现象,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肝组织发生绿染的部位继续扩散,绿染部位色泽明显加深,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整个肝脏几乎都出现绿染。

【发生机理】受不同病因(如频繁使用杀虫药、投喂日均增量不科学、过氧化物含量过高等)的影响,肝组织中的胆小管、胆管发生原发性局部堵塞或受周围组织挤压发生继发性堵塞(蓝、黑箭示),导致鱼体肝细胞胆汁的分泌与胆管对胆汁的运输之间生理性失调,当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不能及时运输并储藏于胆囊,胆汁将在各级胆管滞留,并逐渐向周围组织中的肝血窦、中央静脉等血管结构中渗透(绿箭示),最终在肝组织中形成绿染的眼观病变。

【流行规律】鱼类绿肝可发生养殖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频发于当年3-5月和9-10月。

草鱼、鳊鱼、青鱼等养殖品种均可发生。

【危害性】绿肝发生初期,常见于局部肝组织绿染,然而随着病情的扩散,滞留的胆汁在肝组织中持续扩散,胆汁的毒性将会引起肝细胞坏死,随之鱼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对环境应激耐受力下降,对病原易感性上升,严重时可导致鱼体死亡。

一文读懂加州鲈脂肪肝、花肝、白肝、绿肝、黄肝,对症下药不要耽误治疗!

一文读懂加州鲈脂肪肝、花肝、白肝、绿肝、黄肝,对症下药不要耽误治疗!

一文读懂加州鲈脂肪肝、花肝、白肝、绿肝、黄肝,对症下药不要耽误治疗!在养殖加州鲈的过程中,养殖朋友都会注意保肝,但是有很多时候保肝的方向错了,是怎么回事?01这里先跟大家聊聊一个误区首先肝脏出现问题,并不是一定有细菌感染了,有很多朋友看到肝脏不好,就用抗菌药、消炎药,结果大大耽误治疗进度,同时还导致了肝脏负担更加严重!02肝脏病变都有哪几种?1、脂肪肝也就是花肝,这个是在加州鲈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因为加州鲈本身就因其糖类代谢障碍很容易发生脂肪肝,同时投喂饲料都是高蛋白、高油脂的,长期高投喂,营养消化吸收不掉,就蓄积在脂肪。

此种肝脏问题,会大大影响肝脏正常功能,鱼也会出现慢料等问题,也会容易引起其他继发疾病,但花肝的根因是脂肪代谢问题,并不是细菌感染。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健,保证肝脏的红润。

2、绿肝绿肝主要是胆管受阻或者胆囊破裂导致,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很多都是由于营养代谢出现血脂过高等造成,也会有细菌感染造成的情况。

3、白肝白肝主要就是长期用药导致的,这就是起初跟大家说的问题,很多养殖朋友遇到病就直接用药,忽视了“健康病”,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毒素蓄积就会出现白肝问题,出现此问题要注意保肝促排毒。

4、黄肝细菌感染、脂肪肝都会出现肝脏发黄,如果用手摸着感觉油那么大概率还是脂肪肝的问题,如果不是就是细菌感染了,这种在高温期比较高发一些。

在养殖过程中还是要定期消毒,注意降低病原密度。

5、肝胆综合征肝胆综合征引发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诱因就是脂肪肝,因此在加州鲈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脂肪肝的防控,毕竟肝脏好了,鱼无论从吃食、卖相、健康、养殖顺利的角度都是会更好的,日常保健一定不要忽视!建议大家用胆汁酸,作为胆汁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可以多方面提升、解决肝脏出现的问题,同时没有副作用,用的也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鱼类脂肪肝成因
学生:渔业 刘小霞 14095108210009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影响因素 因素分析


基本概念
鱼类脂肪肝,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描述以超过 鱼类正常肝脂含量的过量肝脂积累为特征的生 理性现象以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统称。 养殖鱼类的脂肪肝从产生机制上可分为纯营养 型脂肪肝与非营养型脂肪肝两大类。
1.3 生理因素
鱼类自身的天然生理因素和行为习性也与 能量代谢息息相关,不同的生理状况对机体 的能量利用和肝脏脂肪沉积都有着很大的影 响 。一般而言,鱼龄和性别是影响鱼类肝脏 脂肪沉积的重要影响因子。
如:对斑马鱼的研究表明,雌性斑马鱼的肝脏往往比雄鱼肝脏更 大,并积累更多的甘油三酯等。
因素分析
1.4 物种因素
因素分析
由于铜本身也是包括鱼类在内的大部分水 产动物的无机营养素,饲料中铜缺乏会对鱼 类本身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因此铜,是养 殖鱼类配合饲料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前水 体环境中,铜污染日益严重,而很多饲料原 料本身就存在铜超标的问题,考虑到铜在鱼 类肝脏中的特异性积蓄特性,铜对养殖鱼类 肝脏脂肪肝的诱发作用可能具有相当大的普 遍性和隐蔽性。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
1.1.4饲料毒素的影响
与营养性脂肪肝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这 些由饲料毒素引起的脂肪肝,往往是毒素首 先破坏肝脏正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 致脂肪分解和转运受阻,这种器质性的病变 往往很难恢复。
如:植物性原料中棉酚以及劣质饲料中所含有的高亚硝酸盐、醛类、 酮类等毒素,此外,当前在饲料中普遍存在的霉菌毒素,尤其 是黄曲霉素,亦是鱼类脂肪肝的可能诱因。
因素分析
1.5 遗传与突变因素
与脂肪肝的其他诱发因子相比,鱼类的遗 传与突变因素与脂肪肝的关系是隐蔽而更少 为人所关注的,相关的实验室研究表明,在 某些基因出现突变或者缺失后,鱼类就会出 现典型的脂肪肝症状。
谢谢
谢 谢

LOGO
因素分析
鱼类对糖类的天生不耐受性,过量地在饲 料中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非但不能提高 鱼类的生长速度,反而可能促进鱼类将糖类 向脂类转化,从而在肝脏等各组织中积累大 量脂肪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养殖水体环境, 尤其是日益严重的养殖水体污染,也是养殖 鱼类脂肪肝发生的重要诱因 。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目前养殖水体的污染 物大致可以分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因素分析
1.2 .1重金属污染诱发鱼类脂肪肝
大量研究表明,多种重金属,如镉、汞、 铅等都可以通过对细胞的毒理效应破坏细胞 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得代谢失衡,造成脂肪 在组织、尤其是肝脏中的大量沉积。 重金属还经常具有与锌钙等营养性矿物元 素协同作用并放大其毒性效应的性质。这也 使得重金属的代谢毒性效应更为复杂化。值得
养殖鱼类的脂肪肝发生还往往具有一定的 物种特异性。由于不同的鱼类对饲料、营养 素和能量的响应不同对毒素和环境的耐受性 不同,造成不同鱼种对于诱发脂肪肝的因素 的敏感度和耐受度也有很大差别 。
如:如欧洲鲈和金头鲷,前者天生就具有比后者更高的肝脏脂肪含 量,即使在投喂同样的配合饲料后,欧洲鲈的肝脏脂肪沉积程 度也远远超过金头鲷。 此外,一些鱼类的肝脏即为其主要的能量贮存器官,即使在自 然条件下,其肝脏脂肪含量也可超过50%,如黑线鳕等。
因素分析
1.1.1过高的能量摄入
出于对养殖品种快速生长的生产性需求,在较短 时间内给予养殖对象以过高的能量饲喂量,是养殖 鱼类出现脂肪肝的常见原因。 来源:1,过高投喂量 2,能量偏高的饲料
后果: 过多的糖
高脂 (实验室)过量蛋白质
脂肪
过剩脂肪 脂肪 肝脏积累
因素分析
1.1.2必需营养素缺乏
它们往往是脂类代谢中的关键活性物质或 者是此类物质的合成前体或者为此类物质的 合成提供活性因子。如,一些承担体内甲基供体和磷
一提的是,最近的研究显示,来自环境和饲料中的铜在鱼类脂 肪肝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素分析
1.2 .2有机污染物诱导鱼类脂肪肝
在鱼类中,目前相关的针对性研究并不多 ,但是从已有的零星报道中,已可发现有机 污染物对鱼类的慢性暴露,能够干扰脂肪代 谢,导致脂肪在鱼类肝脏中进行积累。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
正是因为鱼类对于糖类的利用率低,国内 外一些研究机构和饲料企业转而通过提高鱼 类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以发挥蛋白质节约效应 ,从而促使鱼类快速生长。然而,相当多的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鱼类都能适应高高脂 饲料。在很多鱼类中,高脂饲料,或许能在 短期内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但是这种快速生 长,却是以脂肪在体内,尤其是肝脏内大量 积累,从而对鱼体造成长期的代谢损伤为代 价的。因素分析
此病变主要特征为肝贫血,肝细胞脂肪浸润、细 胞肥大、细胞质充满脂肪,细胞核被挤偏于一端 。 脂肪肝发生过程有3个阶段: 肝脂肪积存阶段 肝脂肪浸润阶段 肝细胞核心出现萎缩阶段。

LOGO
1 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因素分析
1.1 营养与饲料因素
不平衡的营养素搭配或者质量低劣的饲料 是导致绝大部分养殖鱼类脂肪肝发生的首要 因素。 根据其诱发脂肪肝的原理不同,又可大致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脂合成的维生素,比如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等,它们在饲料中 的缺乏将直接导致脂肪转运的失衡,诱导脂肪肝;还有胆碱, 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 作为脂类载体,脂蛋白由甘油三酯、磷脂和载脂蛋白构成,载 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和B族维生素等参与,胆 碱缺乏使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合成量不足,磷脂酰胆碱能合 成和分泌CM 或VLDL。
因素分析
1.1.3外源性与内源性过氧化
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过氧化,称之为外源性 氧化型脂肪肝;不饱和度较高的脂肪酸贮留 于体内组织中,在体内发生过氧化,称之为 内源性氧化型脂肪肝。
原因:不少研究已经表明,氧化油脂对水生动物有着极大的 危害。在大部分养殖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中,氧化油脂极 易引起鱼类的肝脏纤维化肝功能损伤,甚至出现肝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