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

合集下载

永字八法 讲义

永字八法 讲义

讲义一、永字八法:即“永”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的基本笔画,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点为侧。

2,横为勒。

3,竖为弩。

4,钩为趯。

5,提为策。

6,撇为掠。

7,短撇为啄。

8,捺为磔《笔阵图》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横如千里之阵云,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弩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

二、点画的分类与详解1,点1.1点的分类:(1)方点,(2)圆点。

圆点又分为左向点、右向点、直点、提点、长点等。

1.2点的写法:(1)方点:左上逆锋,右上轻提,右下顿,左下行,左上回笔调锋,正下行,提锋收笔(2)右向点:左上逆锋(笔锋渐提)右下顿笔(有圆收之势),左上提锋收笔(3)左向点:与右向点相反(4)直点:露锋入笔,行笔铺毫,提锋正上收笔(5)提点:露锋入笔,铺毫右下行,提笔回锋,调整笔锋准备右上行笔,右上露锋出尖笔(6)长点:同反捺。

2,横画2.1横的分类:(1)长横,(2)短横2.2横的写法:(1)长横的写法:左逆锋,右下顿笔,右上提笔,调锋,右向行笔(渐提至中部,后渐按),右上轻提,右下顿(有圆转之势),左上回锋收笔(2)短横的写法:左逆锋,右下顿,右上行笔,提锋右下轻收笔。

3,竖画3.1竖的分类:(1)悬针竖,(2)垂露竖3.2竖的写法:(1)悬针竖的写法:起笔同右向点的写法,点收笔后,铺毫向下行笔,最后露锋出笔。

(2)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同右向点的写法,点收笔后,铺毫向下行笔,收笔时笔锋偏左行,转右下行,最后,右上回锋收笔4,撇画4.1撇的分类:(1)平撇,(2)竖撇,(3)斜撇,(4)柳叶撇4.2撇的写法:(1)平撇的写法:右上逆风,右下顿笔,左上收笔,调锋往左下,露锋平出尖(2)竖撇的写法:起笔以及行笔的前段与竖画相同,至中间,行笔方向渐往左下,渐渐变细,露锋出尖。

(注意线条的弧度与弹性,不能出现弧度过大或者线条疲软)(3)斜撇,起笔同右向点,行笔直接往左下,稍有弧度,不能过大,露锋出尖(斜撇的特点是较为劲挺、凌厉)(4)柳叶撇:露锋入笔,渐行渐铺毫,中断最粗,过中断后渐渐提笔,最后露锋出尖(注意行笔过程中的弧度与线条的挺拔,线条不能太平)5,捺画5.1捺的分类:(1)斜捺、(2)平捺、(3)反捺5.2捺的写法:(1)斜捺:左上轻逆锋,右下行笔,铺毫,越铺越厚,至最厚处,停驻,慢慢提笔右行,渐行渐提,露锋出尖。

永字八法-抒发

永字八法-抒发

永字八法一、关于书法(1)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3)竖为弩(用力也,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落笔左出,快而峻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二·江湖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

什么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

江湖是美丽的,在深夜的街头独自挥舞着刻着自己名字的剑,像风一样潇洒;江湖是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师友至爱喋血黄沙,为报仇也只能十年面壁。

这就是江湖。

在江湖里,你可以和你的爱侣双剑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

也可以凭着自己的绝顶聪明,找寻传说中的秘籍,练就绝世的武功。

或者开山收徒,成为受人景仰的宗师。

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成为传说中的孤独剑客。

三·书法与江湖梦昔日张旭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从中悟到作草书的道理,求其神似,“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终得“草圣”之名。

自古文武同源,互为其根。

文为阴,武为阳,习武文在其中,学书拳理明镜。

金庸笔下的江湖豪客有以书法为武功。

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让人心旷神怡。

一直觉得书法与传说中的功夫,有一种神秘的美,一直觉得江湖路亦该是一种人生路。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江湖侠客梦,梦里有江湖侠客,有刀有剑,有白马,有穿白衣的女子,有如诗的爱情,有恩怨,有热血,有生死......直至成悟!那是热血少年的梦,青春的梦,一个值得祭奠的江湖梦,值得缅怀的青葱岁月!!!四·故事我喜欢书法、喜欢摄影、喜欢武侠世界、喜欢武侠世界里的爱恨情仇,所以一直想写一首关于书法、关于江湖、关于爱情的诗。

硬笔书法-永字八法ppt

硬笔书法-永字八法ppt

04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作品欣赏
名家作品一览
展示了一些著名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如田英章、卢中 南等,强调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
特点分析
分析了这些名家的作品特点,如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气韵生动等,并指出其在硬笔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
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展示
展示了一些优秀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这些 作品在结构和线条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和表现 力。
02
永字八法详解
点法
总结词
点是字的起始,需饱满浑厚,力 透纸背。
详细描述
点分为侧点、垂点、挑点和圆点 ,书写时需注意笔锋入纸的角度 和深度,以及笔画的粗细变化。
横法
总结词
横如千里阵云,要平实稳定。
详细描述
横分为长横和短横,长横要略带弧度,短横则需平直有力。书写时需注意起笔 和收笔的细节。
直法
钩法
总结词
钩如鹰,要挺拔有神,刚中带柔。
详细描述
钩分为竖钩、弯钩和斜钩,书写时需注意钩的形状和角度, 以及与笔画连接处的处理。
提法
总结词
提如刀,要锐利有神,干净利落。
详细描述
提分为直提和斜提,书写时需注意笔 画的方向和角度,以及笔锋的运用。
折法
总结词
折如环,要圆润有力,转折自然。
VS
详细描述
折分为横折、竖折和撇折,书写时需注意 折的角度和方向,以及笔画之间的衔接。
总结词
直如矢,劲如铁,直中求曲。
详细描述
直分为竖直和直横,书写时需注意笔画的垂直度和挺拔感,同时要在直中展现一定的曲度变化。
撇法
总结词
撇如剑,要挺拔有力,势如破竹。
详细描述
撇分为平撇、斜撇和竖撇,书写时需注意笔画的方向和角度,以及笔锋的运用。

【笔法】“永字八法”书写奥秘,附颜体楷书八法图例

【笔法】“永字八法”书写奥秘,附颜体楷书八法图例

【笔法】“永字八法”书写奥秘,附颜体楷书八法图例
展开全文
“蓝色字”
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书法档案》书法的“黑匣子”
“永字八法”,用自然物象来传达、描绘汉字点画的写法,形象而生动,言简意赅,触发心机,便于理解教益。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3、竖为努,同弩,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
4、钩为趯,同跃,为跳跃,先要按顿蓄势,后突然跃起;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速而且锐;
8、捺为磔,裂牺为磔,笔锋开张。

以上描述,更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学习书法艺术要回归到生活经验,感悟自然之理,顿悟天地之妙,去板滞,戒僵化,因时而变,与自然、天地、宇宙相通,成为书法艺术的有缘人。

“永字八法”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几种点画的书写方法,而更多的是从点画开始的艺术感悟。

01/
永字八法
02/
笔法字法
精彩回顾:【笔法】透视八种用笔方法,一览颜体楷书的技法支撑
【笔法】形、质、色、向、位——线条质量 5 要素【颜碑】记录颜氏九代的勤礼碑全文(有注音)附故宫藏民国初拓全本
跟颜真卿学书法。

【永字八法,书法初学者必学法则】这就是最全的小楷书法史

【永字八法,书法初学者必学法则】这就是最全的小楷书法史

【永字⼋法,书法初学者必学法则】这就是最全的⼩楷书法史【永字⼋法,书法初学者必学法则】书法界流传⼀个说法,即把“永”字写好,就可以达到书法⼊门⽔平。

永字⼋法,是中国书法⽤笔法则。

以“永”字⼋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法。

在永字⼋法中,点称作侧,横称作勒,竖称作弩,钩称作趯(tì),挑称作策,长撇称作掠,短撇称作啄,捺称作磔(zhé)。

永字⼋法,借⽤“永”字的各个笔画来说明书写汉字笔势的⽅法,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

1、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笔,势⾜收锋。

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应取倾斜之势,如巨⽯侧⽴。

如果点成平卧或正⽴,则呆痴失势。

2、横为勒,逆锋落纸,中锋⾏笔,回锋收笔。

保持“逆⼊平收,有往必收”之势,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横为勒,如⽤缰勒马。

如果横直或下斜则疲沓⽆⼒。

3、直笔为努,中锋落笔,不宜过直,太挺直则⽊僵⽆⼒,⽽须直中见曲势。

竖为努,⽤⼒也。

竖画,如⼸弩直⽴。

过直如枯⽊⽴地,虽挺直⽽⽆⼒。

4、钩为趯,驻锋提笔,使⼒集于笔尖。

钩为趯,跳跃,仿佛⼀跃⽽起,与接下来的挑画相呼应。

5、挑为策,发笔舒展,结笔有⼒。

仰横为策,如⽤鞭策马。

6、长撇为掠,起笔有⼒,出锋稍肥,⼒要送到。

撇为掠,如⽤篦掠发。

7、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峻利。

短撇为啄,如鸟啄物。

8、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收锋重在含蓄。

捺为磔,表⽰笔锋要开张。

“永”字的⼋个笔画,是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其他笔画横钩、竖钩、横折撇等,则是其演变。

“永”字从第⼀笔的起笔到最后⼀笔的收笔,笔画与笔画之间关联呼应,隐含着笔断意不断的意境,脉络畅通,全字点画的迎让、开合都彼此关联,凝神于⼀处。

初学书法,可学习使楷书基本笔画写法具体化的永字⼋法。

永字⼋法的⼋种正楷笔势和⽅圆兼施的结字⽅法,是中国书法的经典模式。

【没错,这就是最全的⼩楷书法史】在中国古代,⼩楷是⽂⼈⼠⼤夫科举从政、治学为⽂的基本⼿段,也是⼀种最为常⽤和实⽤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楷,尤善⼩楷的⼤家也不少。

学书法必备之《永字八法》精解

学书法必备之《永字八法》精解

学书法必备之《永字八法》精解“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一、侧(点)“点”是最短的笔画,天生走势不足,运动感薄弱,写得不好,容易成为向心的、内倾的一个圆,以封闭的形式与周围笔画隔绝,显得萎靡黯然。

具体写法: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古人说,点如果锋芒不露,“则失之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

”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需要补救,方法有二。

第一,强调笔势。

起笔露锋以承接上一笔画,收笔出锋以连贯下一笔画,通过露锋、出锋与上下笔画建立起顾盼映带的呼应关系。

同时,打破圆点的内倾特征,增加笔画向外的张力。

第二,强调体势。

让它的形态不要太平或者太直,因为“平”和“直”都是静止状态,要让它左右倾斜,产生动势,非得其它笔画的配合才能保持平衡,由此与其他笔画发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永字八法”中称点为倾侧的“侧”。

姜白石《续书谱》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顾盼指的是笔势,向背指的是体势。

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点也是如此。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由于点的运动过程很短,要完成这三个动作就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顺势按下,一揿即收,起笔、行笔、收笔不分,笔画单薄简陋,空洞无物。

二是不敢用力按顿,因为点的书写兔起鹞落,势如“高峰坠石”,大起大落,在所有笔画中是最情绪化的,如果不强调提按顿挫的动作,会使作品缺少激情。

二、勒(横)“横”的笔画较长,具体写法为,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如果行笔太快,太流畅,笔画会显得单薄空洞。

因此在书写过程中,不能信马由缰,一掠而过,必须勒住缰绳,步步踏实,以求稳重。

“永字八法”称之为“勒”,十分形象。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37-草书释读31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37-草书释读31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37-草书释读31L7-37草书释读313.8五行:水上一课讲了五行中的金和木,今天继续。

水「水」字提到过好多次,古人怎样表现水呢?一碗水、一桶水,这都很难画出来,甲骨文、金文的「水」是画一条河中流动的水。

为什么两边线条断开、中间那一笔不断开呢?许慎解释说:「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这跟八卦很相近,两边用断开的短线表示阴,中间用一根连续的线,表示阳。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其中表示水的是坎卦,坎为水。

坎卦是横写的,转一个角度竖起来写,就是「水」字。

楚简写法,出现了「水」转个弯,秦简是跟小篆的,汉简把左右四点改为不同写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水」字。

「水」字的草书,明显是照汉隶写的。

永表示河流的还有一个字,「永」。

「永」是什么意思呢?你看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这是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河流,而且还有支流。

但高鸿缙先生说,这中间是个人,人在水中,所以「永」就是游泳的「泳」初文。

后来不加三点水的「永」,意思是长,如永远,永久;加了三点水就是游泳的「泳」,这样两个字分开了。

「永」小篆用五笔,隶书也是五笔,但五笔不完全相同。

章草是跟小篆的,先写上面两撇,向背势,然后把小篆下面的三竖,用一个凤翅势包括。

今草把两个笔势连写,初学者往往觉得分笔势困难,如果你知道它的来源,就知道只是向背势连写凤翅势。

「水」和「永」两个字的草书,本来区分得很清楚。

但后来有人把「永」字头上拿掉一撇,当作草书「水」。

其实你把篆书「水」和少一撇的「永」对比一下,仅仅是相似,并非相同。

怀素这个「水」,看上去好像「九」字头上加一撇。

我不推荐这样写草书「水」,理由如下:相近字:水和各、后怀素写「水」第一撇还是断开的,但后世书法家未必,如元代鲜于枢写「水」就是一气呵成,中间不断,结果写出来就同「各」字差不多。

不止如此,「后」字草书更为相似,所以经典作家不用怀素这样的「水」,是有道理的。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中国书法艺术中,汉字每一个的点画形态都不一样,每-个点画形态必然有它基本的規律性。

汉字是由“永字八法”所概括的八种基本点画所组成的文字。

相传“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創,其之所以为书圣,在中国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创造就是确立和完善了楷书与行书的“新体”,完善了楷书八种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

王羲之【兰亭序】第-字即“永”字,该字中的八种笔法早已规范:第-画是点,称为“側”,意谓以側锋落笔,势足收锋;第二画是横,称为“勒”要做到逆锋落纸,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第三画是竖,称为“努”,中锋落笔,直中有曲;第四画是钩,称为“趯”要做到顿笔停锋,突然提笔出锋;第五画是仰横,称为“策”,发笔舒展,结笔有力;第六画是长撇,称为“掠”,起笔有力,一写到底;第七画是短撇,称为“啄”,左撇用力,如鳥啄食;第八笔是捺,称为“磔”,落笔要轻,行笔缓而有力。

王羲之用+五年的时间探索“永”字的写法。

“永”字的八个笔画,是中国书法中汉字的基本笔画,其它基础笔画如点中的两对点、相对点;还有横钩、竖钩、横折撇等,分别是在“永”字八画上的演变。

“永字八法”对我们学习书法,超脱对笔法之“形”的束缚,具有-定意义。

“永”字从第一笔的起笔到最后-笔的收笔,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关联呼应的轨迹,也就是点画之间隐含的笔断意不断的意境,使全字脉络畅通,全字点画的迎让、开合都彼此关联,凝神于-处。

所以古时有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写几+遍“永”字。

“永字八法”不仅仅是使楷书基本笔画写法具体化和通俗化,而是其笔画的八种形态和方圆兼施的结字方法,形成了中国书法最经典的模式,它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历程中,成为书坛学子学习、把握书法技巧的最佳途径。

【禁经】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自崔、钟、张、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

随僧智永,发其指趣,授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李阳冰云:昔逸少工书多载,+五年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1.两种撇“永”字八法有两个撇:第七笔是短撇,第六笔是长撇,短撇称之为“啄”,长撇称之为“掠”。

这是“永”字八法的特定术语。

这堂课就来研究一下这两个撇的写法。

2.啄的写法2.1啄的来源“永”字八法是讲真书的点画,篆书没有啄这样的笔画,篆书用弧线,起笔弯曲的那一小段,后来往往变成一个短撇,如“手”字,这是一个象形字,篆书就是一个手臂上五个手指。

到隶书和真书,中指头上那一段,变成了一个短撇,拿“永”来说,真书中这一个啄,也就是篆书弧线上的那一小段。

还有一种情况,篆书中一些零碎的小笔画,在隶变过程中也形成了短撇,短撇不是主要笔画。

2.2啄的写法怎样写啄?从它的命名就可以知道大概。

《说文解字·口部》:“啄,鸟食也”。

就是“啄”的本义,形容鸟类进食之状。

如小鸡啄米,或者啄木鸟啄食,都用“啄”。

“啄”的动作,就是快速、短促。

直来直去不打弯。

所以宋人《“永”字八法详说》这样讲:“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立笔下罨,须疾为胜。

”这就是“啄”名字的来源。

写这一笔就要快速。

注意这“立笔下罨”错了一字,在唐人《玉堂禁经》中,写的是“啄须卧笔疾罨”。

这里是“卧笔”,不是“立笔”。

“卧”是睡倒,“立”是站立,这个字可不能错,读古籍要小心查出处。

“卧笔疾罨”,这个“罨”字是什么意思呢?它上面看起来像“四”字,其实是“网”字,下面的“奄”表示读音,合起来“罨”就是捕鱼捉鸟用的工具。

长柄小口的网。

“罨”也可以当动词用。

徐锴说:“网从上掩之也”。

我们现在还用“掩盖”这个词。

《康熙字典》说“乘其不备而覆之曰掩”。

回头来看《玉堂禁经》说“啄须卧笔疾罨”,意思就明白了。

你就把毛笔当做一个网,来体会这个动作。

“卧笔”当然是笔管倾侧,“疾罨”就是做掩盖的动作,如果你会打乒乓,这和抽球的的动作差不多。

写啄就是这样一个动作。

这里的要点,一是笔管卧倒,二是快速。

唐朝柳宗元《“永”字八法颂》形容说,“啄仓皇而疾罨”。

“仓皇”就是形容快速的样子。

静心一想,因为笔管卧倒,这个啄,必定是用侧锋拖出来的。

这里没有说怎样起笔,我以前讲过的那些,如两面换、三面换、蚕头起笔等等,都可以用。

但起笔以后,就要卧管疾行。

2.3啄之举例我们来看一看王羲之怎样写一啄。

《兰亭序》“有”字,两面起笔,9—7。

“作”字,三面换起笔,6—9—7。

这一啄,两圈起笔,有一个明显的节点。

王羲之这种起笔,看起来很像一个鸟头。

两圈起笔用得很普遍,《阴符经》中也有大量例子。

如这个“静”字,右旁写了两啄,都是两圈起笔的。

啄还是横?如果把起笔这两个圈拉长点,甚至长过吸本身,那会发生什么情况?看起来好像一横收尾加上了带笔。

也就是说啄有两面性:有时候起笔两圈为一个圆点,啄比较长;有时候起笔两圈很长,尾巴却较短,往往当作一横。

这种两圈起笔,以前讲过来之于隶书蚕头起笔法。

是从隶书中遗留下来的方法。

你看这个“和”字,第一笔是一个啄,它的起笔拉得很长,几乎是一个短横。

智永的写法也是,以后讲笔势会讲到。

左边的取势,不是撇横,而是当作横横来取势的。

你看智永这个重,第一笔究竟是啄,还是横呢?这种写法是有意所为,因为在笔势中,啄和横在一起,我们是把它当作横横看待的。

《阴符经》中的“动”字,也是这样处理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文”字,手法一样,这里请大家先留心一下:啄既可以当作撇,又可以当作横。

啄的练习有三个:第一个是最简单的。

两面换9—7。

9—7,拖下来就是,没有其他动作。

加粗点,9—7。

那么《玉堂禁经》说要写得快,但是写得快究竟是多少快呢?你如果太快的话,那个尾巴就会飘,这个尾巴,你看太快的话,这个尾巴不实。

所以,在你接近于结尾的时候,不要太快。

第二个练习,是两圈起笔。

两圈起笔就是右—左—右—左,两个圈。

加粗点,右—左—右—左,这是两圈。

第三个,把这两圈拉长,好像写一横。

右—左—右—左。

加粗点,右—左—右—左。

有时候我们把它当作一横。

3.掠的写法接下来,讲讲长撇掠的写法。

3.1掠的来源掠的来源,出之于篆字弧线较长的那一段,如“永”字,弧线短的成为策或啄,长的就演变为掠或磔(就是捺)。

小篆下引的笔画,比金文拉得长,影响到后世的隶书、真书,出现了长撇和长捺。

篆字中有一些本来就是斜线,如这个“令”字,很容易就演化为后来的撇捺。

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3.2掠的写法怎么写掠,也和它的命名有关。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掠,夺取也”。

不是有一个词叫“抢掠”吗?把人家的东西用暴力拉到自己这边来。

这就是“掠”。

我们来看看《玉堂禁经》怎样说:“掠须笔锋”,原来有一个注:(左出而利)。

有些古籍这句话是连读的:“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一点。

这里的关键,就是掠结尾处要见到锐利的笔锋,也就是收尾要尖。

收尾怎样才能保证尖锐呢?我以前讲过,用侧锋写线条,那就是笔腰在前,尖锋在后,行笔动作称为挫笔,写出来的线条称为断笔。

如果继续用侧锋收尾,那就是保持笔腰在前,尖锋在后,整枝毛笔在这样的状态下上升,尖锋是最后离开纸面的。

尖锋对纸面没有压力,所以这个尖尾巴是不实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挫笔写完,准备收尾时,把尖锋拉到最前面,然后用尖锋有力的推出,这就是揭笔。

揭笔在27课中讲过,为“九用”之九: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结尾“鸟爪形”,就是形容尖利。

揭笔有两个动作,原来用侧锋行笔,笔心弯曲,这是挫。

第一个动作是倾侧笔锋,将笔心扭向新的方向,这时候笔尖就会移到前面来。

然后第二个动作,揭腕把尖锋沿着新的方向推到尾,“平发”收笔。

这样线条尾巴就会十分尖利。

27课中我举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菜”字为例,这撇捺两笔就是用揭笔写的,很像鸟爪形。

智永“菜”字侧的动作很大,看起来有点怪,你可以比较王羲之的动作,如《兰亭序》中的“今”字,他的动作比较和顺。

尖锋到尾也是用了揭笔。

什么时候做侧的动作比较好呢?没有规定,有些书法家晚点,差不多要收尾才侧,有些书法家早点,行笔到一半就侧了。

以王羲之来说,相当随意,你看这两个字的长撇收尾,左边的侧锋点很低,右面的就很高。

揭笔在《阴符经》长撇中非常明显,你看这个“天”字长撇,两面换起笔,一分笔写下来,到“A”点的时候,手腕右侧换方向,然后沿着新的方向推出尖锋,就是红颜色这一段。

唐太宗《笔法诀》说: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意思是说应该掠的地方,就要用掠的方法写。

好像“户”字有一个长撇,左出收笔见到锐利的尖锋,这就是掠了。

上海博物馆所藏传为张即之《杜甫诗》,第一个字就是“户”字,收尾使用揭笔非常成功。

当然难度敢很大。

其实不止“户”字,唐太宗只是举一个例子,王羲之《兰亭序》这个“人”字一撇收尾,和刚才那个“户”字是一样的。

看清楚了,这个长撇,到最后也是尖锋收尾的。

用了揭笔的动作,这就是“九用”的威力。

4.啄和掠的比较现在,我把这两个撇,做一个比较。

最容易见到的就是,啄通常短而直,掠往往长而曲。

这是表面的形状,这所以会有这样的形状,是因为它们用笔方法不同。

《玉堂禁经》规定了它们的用笔方法:“啄卧笔疾罨”,这是使用侧锋拖。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这是使用尖锋。

“永”字八法一大优点,就是有重复的笔画,如两个横,两个撇,但技法是不同的。

侧锋、尖锋都用到,对初学者非常有益。

啄本身是短撇,但有时却当横笔用。

这样一来,“永”字八法就有三种横,对今后取笔势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方式。

掠的练习也是三个。

第一个是侧的位置比较低,到差不多收尾的时候才侧。

中线就是这样子,差不多收尾了,侧,然后揭腕。

加粗点就是这样子,加粗点,来到差不多这位置了,侧,然后揭腕。

第二个,把位置提高,就好像《阴符经》那一个(天字的长撇),一分笔写下来,到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开始侧,它这个侧的位置比较高。

两面换起笔,来到这儿侧,然后揭腕。

第三种把这个侧的动作尽量减小,几乎感觉不到,就是左—右,看起来好像是直线,实际上你看我中间动了一下。

加粗点,左—右,这一种,普通人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书法里边有特殊的形态。

请大家都练习一下。

本节要点:“永”字两个撇的来源和命名《玉堂禁经》规定啄和掠的写法啄怎样变形,掠怎样用揭笔收尾要点解读:思考题:褚遂良《阴符经》中的“能”字第一笔,用什么方法起笔?《兰亭序》这个“为”字中间一撇,很长又很直,究竟是啄还是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