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教学设计(国外篇目)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标通过本章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体裁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
2.2 创作背景《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8世纪初期,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斯威夫特通过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第三章:《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3.1 故事梗概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3.2 主要角色格列佛:本书主人公,一位好奇、勇敢、善良的航海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国王,个子矮小,却心狠手辣。
布罗卜丁格:大人国的国王,巨人般身材,性格温和。
飞岛国居民:具有飞行能力的神秘生物。
慧骃国马:具有高度智慧的马,是慧骃国的统治者。
第四章:《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4.1 讽刺手法对比讽刺、夸张讽刺、拟人讽刺等。
4.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当时英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宗教虚伪等进行讽刺和批判。
4.3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故事进行阅读,并总结其主要情节和讽刺手法。
5.2 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现实意义。
5.3 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
《简·爱》外国名著指导课教学设计

《简·爱》外国名著指导课教学设计指导策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安排的是《〈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随后,推荐了自主阅读的小说篇目是《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和《我是猫》。
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阶段被选入课文的不少,《变色龙》、《海燕》等。
在学生们即将完成初中学业,编者推荐阅读整本外国名著,对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开阔异域文学视野,培养文艺欣赏品位是大有禆益的。
关于“课外阅读”,《课程标准》建议:“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不仅有阅读量的要求,还有深度阅读,通过阅读情节,把握人物命运,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文化倾向。
在文化价值上作一些指导,这样才会起到阅读指导课应有的作用。
策略上采用通读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以不同章节的人物形象对比,进行文化价值的判断,辨析,启发学生树立普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在本课进行阅读指导之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一节课的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名著内涵分析。
在执教本课阅读指导课之前,针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明了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情况。
设置的问题如:你完整阅读过《简·爱》吗?教师有推荐阅读《简·爱》的译本吗?你给自己定的阅读目标是?阅读《简·爱》时,你最关注什么?这些问题是从阅读接受度,版本意识,阅读规划,价值确立等角度设置的,便于教者执教过程中预设问题,指导深度阅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分析的能力,对小说“三要素”进行了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名著整本书阅读对小说人物命运、价值体系略作拔高,是可以尝试的。
指导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趣消解外国名著的隔膜感,坚持整本书通读名著,产生阅读兴趣,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这种欲望;能理解女性独立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难能可贵,并能够在生活中不断激发内心深处的自主、独立、平等思想。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2)感受小说中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主题精神;(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名著简介(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一至第四章;(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3)回答阅读思考题。
3. 第三课时:情节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2)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3)评价小说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价值观;(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简·爱》原著或改编教材;2. 课件:人物关系表格、阅读思考题等;3. 相关阅读材料:其他外国名著简介、评论文章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小说主题。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沙之书》优质课教案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沙之书》优质课教案《沙之书》教学设计导入1.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这是一个有关什么的故事?这是一个无限的故事。
在某种条件下,一个故事可以无限的生长着。
今天我们接就请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给我们讲一个沙之书的故事。
二.初读感受。
同学们,读了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这篇小说后,你们最突出的感觉和印象是什么?有不疑惑的地方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交流预设:生1:读不懂,很荒诞的。
好像很神秘。
让人无法琢磨。
感受。
荒诞神秘。
写什么?写了一本无限的书。
为什么写,写这本书的意义不知道。
对吗?生2:就像这篇小说的题目《沙之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
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小说的形式。
……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
三.深入文本。
1.这是怎样的一本书?结合课文句子来谈谈。
交流预设:1.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轻飘飘不好吗?为什么重?无限的书,当然重了。
2.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书页磨损得很旧,印刷粗糙,像《圣经》一样,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排得很挤。
每页上角有阿拉伯数字。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
奇怪的书。
3.神秘“看来是19世纪的书,”我说。
“不知道。
我始终不清楚,”他回答说。
不知道时间的书。
“是不是《圣经》的某种印度斯坦文字的版本?”“不是的,”他答道。
不知道用何种字体4.无限的书无始无终沙之书”,因为那本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
”……引导学生品味下面关键句话:语句1:我本想把那本沙之书放在威克利夫版《圣经》留下的空档里,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为什么要藏在一套不全《一千零一夜》。
古老。
神秘一千零一夜故事简介阿拉伯有一个国王总是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又杀了她。
民间宰相之女为了阻止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引起国王兴趣,免遭杀戮。
日复一日,桑鲁卓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纪的史诗”。
该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光辉。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特此设计本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性和善恶的探讨。
4. 培养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悲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2. 情节梗概: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
3.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成长变化。
4. 主题探讨: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善恶。
5. 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如语言、叙事手法、象征等。
6. 批判性思维:引导同学们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梗概、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和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4. 写作实践法:鼓励同学们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雨果及作品背景,概括作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作品主题,展开讨论。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的文学特色,引导同学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 第四课时:组织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2.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进行分析评价,不少于4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和人性的思考,不少于200字。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了解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如独立、坚强、自尊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她的生活中。
3. 第三章:探讨《简·爱》中的人物关系,如简与罗切斯特、简与海伦等,分析这些关系对简的成长和命运的影响。
4. 第四章:通过具体情节,分析《简·爱》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简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对贫富差距的反思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剖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五、教学资源1. 《简·爱》原著: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简·爱》的背景资料和解读,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简·爱》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简爱外国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简爱外国小说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简爱》这本经典的外国小说,学习并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有: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代表作品的背景。
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演变过程。
4.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导入(10分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其代表作品《简爱》的背景和重要性。
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析小说结构和故事情节(20分钟)解读小说的结构组织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中的高潮和转折点。
3.分析人物形象(30分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简、罗切斯特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内心变化。
4.主题思想探讨(30分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如自由、平等、女性独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文学鉴赏与批评思维(30分钟)引导学生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批评性思考。
学生可以设想一个不同结局,或者对小说中的某个情节进行改编,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6.小结和延伸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类似的外国小说,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促进思维交流和碰撞。
3.个人阅读和写作: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书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思考能力和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观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第一部分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写了鲁滨逊的荒岛历程。第二部分“节选”选取了小说中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向我们描绘鲁滨逊(刚刚流落荒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叫( )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国,历时(八个月)才返回故乡。节选的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的有趣旅程。
七、作业:
将本节课所积累的诗句和名言进一步巩固、熟练背诵。
板
书
设
计
《外国文学名著》
人文主题:外国文学名著
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作品梗概。
主教材:《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题阅读》:《荒岛日记》《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哈莉贝利历险记》。
《你读我诵》:《鲁滨逊漂流之歌》《人生航海》《我的影子》等。
5.《经典诵读》:《鲁滨逊漂流之歌》《人生航海》等。
6.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教学
目标
通过熟读本单“一主”教材的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资源
准备
班班通教学软件。
落 实 目 标
信息技术应用
自主调整
一、诵读单元小诗,导入新课。
名著探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长亭小学李俊仪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向学生推荐外国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西方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
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
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
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
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板书:写感受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
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
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
(六)教师大屏幕出现三年级推荐阅读篇目(国外篇目)
学生交流
(七)作业:完成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