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读后感

合集下载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听说汪曾祺的名字,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课文名字忘了,到底写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却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一句:“睡不着眯着。

”真是有趣!如今十几年之后再读汪曾祺,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如此风趣幽默的小老头。

我读书不多,所爱的“有趣”之人也仅苏东坡、张岱二人。

而我现在感觉汪曾祺丝毫不比这二人逊色,甚至因为离我们更近,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弥漫着饭菜香气,所写所画皆是人间滋味,便更觉得亲切可爱。

而汪老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

”对这,我是极为赞成的。

而且,我想不仅要在吃的上面口味宽一些,在读书上更要如此。

读书也好比是吃东西,首先要会吃。

会吃的人往往不在意食材是否贵重难得,而是追求自然天真。

品味人间至味,若顿顿都是红楼“茄鲞”一样,反而容易让人遗忘了食材本来的味道。

越是让人回味悠长的,往往越是最简单的,咸菜加点小香葱,豆腐点缀些韭菜花,一个甜脆的荸荠,一口酸爽的白菜,总是能在一顿大快朵颐之后给味蕾带来莫大的享受。

读书也是如此。

读书首先要挑一本好书。

这本书必定要有一个令人中意的封面,或是简单或是精致,不能浮夸,不能张扬。

其次纸张或细软或响脆,印刷要清晰,仿宋不错,楷书更妙。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字能让你感动。

读书也要挑一个好的时候。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随时都可以一书在手。

而在我看来,最好的时节莫过于秋雨缠绵,听得秋雨打芭蕉,秋风敲窗户。

或是春风晚来,吹动龙吟细细,送来花香阵阵。

这时候,靠在柔软的沙发上,挑一盏温柔的灯,桌上一杯香气袅袅的热茶,听文字在风声雨声里讲着动人的故事。

其次,吃东西要多口味的`尝试着吃。

螺蛳粉绝不是只有“臭”,榴莲也有独特的香。

读书的口味也要宽一些,尤其是要主动尝试各种不同题材的书。

人间有味 汪曾祺 读后感

人间有味 汪曾祺 读后感

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篇一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哎呀,读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有味》,我这心里头啊,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你说这汪曾祺先生,咋就这么厉害呢?他笔下的那些个吃的,简直馋死个人!什么咸鸭蛋、臭豆腐、炒米糖,写得那叫一个生动,仿佛都能闻到味儿了!我就在想啊,也许他就是个“美食魔法师”,能把普普通通的食物变得闪闪发光。

书里的那些个小故事,也特别有意思。

就好像他带着我走进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那里的人都热热闹闹、实实在在的。

我觉得吧,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有滋有味,充满了小确幸。

不过呢,读着读着,我又有点儿失落。

为啥呢?因为我发现自己平时过得太匆忙了,都没好好去感受身边这些小小的美好。

可能我总是在追求那些所谓的“大目标”,却忽略了生活中的小幸福。

汪曾祺先生说:“生活是很好玩的。

”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该放慢脚步,像他那样,去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好玩儿的事儿?可又担心,一旦慢下来,会不会被别人甩在后面?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啊!总之,读了《人间有味》,我是又开心又感慨,这滋味,真得自己慢慢品!篇二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汪曾祺的《人间有味》,这感受,那叫一个复杂!一开始,我就被汪老那细腻又风趣的文字给吸引住了。

他写的那些美食,我的天,简直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比如说那高邮的咸鸭蛋,“吱”的一下红油冒出来,哎呀,我仿佛都能感觉到那油在我嘴里爆开的滋味。

这难道不就是人间的美味吗?不过,读着读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汪曾祺先生能把生活中的点滴都写得如此有滋有味,可我呢?每天忙忙碌碌,却忽略了身边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也许,我应该像他一样,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听听鸟儿的歌声,尝尝妈妈做的饭菜,这难道不是生活的真谛吗?但是,现实又很残酷啊!我能真的放下一切,去享受这些吗?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要是慢下来,会不会就被淘汰了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再说了,汪老笔下的那些人,那么淳朴善良,充满了人情味。

人间有味 汪曾祺 读后感

人间有味 汪曾祺 读后感

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篇一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有味》,这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呐!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邻家大叔在跟你唠嗑,没有那些高大上的架子,有的只是满满的烟火气。

他写的那些美食,哎呀妈呀,简直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什么咸鸭蛋啦,什么炒米啦,好像都从书里蹦出来,跳到我面前了。

我觉得吧,他笔下的人间,那才叫真正的人间。

充满了生活的琐碎,却又有着别样的韵味。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些普通的吃喝拉撒嘛,有啥好写的。

可我要说,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啊!生活不就是由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组成的吗?汪先生写吃,可不是单纯地告诉你这东西好吃,他能把那制作过程、品尝时的感受,甚至是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反应都给你描绘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那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句,简直把我的心都给扎破了,让我对那咸鸭蛋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读着他的文字,我就在想,这世界上咋有这么会观察生活、会品味生活的人呢?他能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美好都捡起来,变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在这匆忙的生活中错过了太多的美好?可能我以后也应该像汪曾祺先生那样,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人间的味道。

哪怕是一碗简单的粥,一块普通的豆腐,都能从中品尝出生活的滋味来。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真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双像汪先生那样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这丰富多彩的人间。

篇二人间有味汪曾祺读后感哇塞,读完汪曾祺的《人间有味》,我这小心肝儿都被触动得不要不要的!你们能想象得到吗?汪曾祺这老爷子,那文字简直就像魔法一样,把普普通通的吃喝玩儿乐变得超级有趣!比如说他写的那些个小吃,我的天呐,我感觉自己都能闻到那香味儿了!我觉得吧,他可不是简单地在写吃,他是在写生活,写那种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他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其实无处不在,可能是街头的一碗馄饨,也可能是家里妈妈做的一盘红烧肉。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总是忙忙碌碌,追求那些所谓的大梦想,却忽略了身边这些小小的美好。

人间有味最后一篇读后感小学

人间有味最后一篇读后感小学

人间有味最后一篇读后感小学
《<人间有味>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人间有味》。

哇塞,这本书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书里写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

就好像作者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香味和欢乐的世界里。

比如说,书里提到了各种美食的做法,那些步骤详细得就像妈妈在我耳边一步一步地教我。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要是能马上吃到嘴里,该有多好啊!”
还有啊,作者讲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找好吃的经历,让我也想起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疯跑、一起大笑的日子。

这不就跟我们一样嘛,总是在玩耍中找到快乐,在寻找中发现惊喜。

书里有一段写作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

这让我想起了每次过节时,我们一家人也会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分享着彼此的趣事。

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像冬日里的阳光,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书里的一员,跟着作者一起去品尝那些美味,一起去经历那些有趣的事情。

这难道不像一场奇妙的旅行吗?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有时候我们却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珍惜、去感受呢?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吃着饭,急急忙忙地赶着去做下一件事,却很少停下来,好好地品味一下生活中的美好。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味不仅仅是在舌尖上,更是在我们的心里。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一刻都能像品尝美食一样,充满快乐和满足。

所以啊,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去感受一下那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吗?相信我,读了它,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是一部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读了这部小说,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丰富,描写的人物个性鲜明,令人精彩。

任何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命运,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情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此外,小说中描写的景色也是十分优美,将大自然的美景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小说中充满了活力,有着无穷的生机,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和繁华。

小说中的人物和环境,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

人们生活在自然中,彼此相互帮助,和谐共处,从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收获着满满的幸福,这正是人间有味的真谛。

鲁迅先生的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种种美好,珍惜现在,把握机遇,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这正是“人间有味”的含义。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人间有味》读后感1初见《人间情趣》这本书,觉得并无异样,只为拜读王先生之名。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描述各地饮食的书。

一页一页的看完,感觉文字淡如水,没有吸引人的感觉。

此外,里面还有很多陌生的字眼。

我读得越多,我就越不感兴趣。

看着王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我的疑惑渐渐多了起来。

为什么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不断出现在文学刊物上?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一本246页的书?所以,推动我看完整本书的不是书的.魅力,而是这个问题。

我阅读和思考,阅读和注释。

为了看懂里面的生词,我把自己收藏了十几年的古董词典都翻了出来。

古人云:书如药,善读书可治愚。

的确,越读越懂,越读越有意思。

看完后半部分,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忍不住把前几篇又看了一遍。

《一味人间》,这滋味就是生活的味道,不仅是让你大快朵颐的美食,还有浓浓的家味,还有王先生深厚的人情味。

书中各个地方的美食都非常详细。

我自己也是个吃货,对食物没有抵抗力,也写过几顿饭,但是看了王老师的美食记录,才发现自己的文字是矫揉造作的,才发现自己被刻意美化了,而且我也知道我很肤浅。

王老师的文章里有关于食物的故事,食物的起源,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吃法,食物的评价……看完文章,不仅口水连口水都流进了胃。

这是同一系列的美食知识。

但有些美食只能想想,恐怕没有这种缘分吧!《人间有味》读后感2最开始看到这本书时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

以渲染的手法将原来以白色为底单调的画面变得有立体感,从中透出淡淡的古典气息。

所以自己觉得这样颇有古风的画面感,加上令人难以琢磨的书名,这本书一定是讲有关于抒情,怀古,类似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词句。

便打算做一回文人去领教一番,细细读后却发现……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现实生活写的淋漓尽致。

在这个匆匆忙忙的大都市的生活中,学生们习惯了每天在学业中奋斗,上班族习惯了上下班挤地铁、挤公交,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日子,老人整天为家里的大事小事操劳这,操劳那。

每个人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没有时间去顾暇其他的事,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体验生活。

读《人间有味》有感

读《人间有味》有感

读《人间有味》有感读《人间有味》有感很多时候形容一个人的精致脱俗,谓之曰“不食人间烟火”,但汪老的《人间有味》,完全颠覆了这一认知,我深刻地感受到食尽人间烟火才是最动人的超凡脱俗。

汪先生的散文先前有过一些接触,中学教材还学过一篇《端午的鸭蛋》,但这一次,叙事者共读篇目,选了汪先生的《人间有味》,开始还是颇感意外,想着像这样的文章,在教科书里出现,让学生读读品品也就可以了,真的有必要拿来用心研读吗?在这样的吃吃喝喝的描写中,能收获什么呢?但网上搜罗买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给吸引了!素淡典雅的裸脊装帧,展示及简介中的插画不仅有汪先生自己的作品,还有名画大家石涛、虚谷、齐白石等人的作品,尽管我并不能辨清到底是哪位大家的手笔,但只欣赏装帧就美不胜收了,疑虑顿时消了大半,毫不犹豫的下单,连带同样赏心悦目的另外三本:《人间小暖》《人间草木》《人生有趣》一起入手。

没想到,连买书都要看颜值。

拿到四本书的时候,更加激动兴奋,真的是美不胜收,连赠的书签都淡雅清新,忍不住的发圈晒幸福!查找资料可知汪老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贾平凹曾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这个“精”是一种精神,一种精致。

《人间有味》一书中最打动我们的便是精致二字吧,你看,在介绍过桥米线.汽锅鸡时写道这家的有名,一是汤好,二是片料讲究,讲究到让你不由得赞叹:世间万物,做到极致便可动人。

而汽锅鸡的“只是清清纯纯,一片鸡香。

”绝不像别家的五味杂混。

看来,美食之清纯乃食之至境吧,凡事专注便可精致,凡事精致,自可动人。

后两辑主要写亲情、友情、乡情以及浓浓的回忆。

淡泊、宁静、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背,直抵人心深处!很多时候,故乡风物人情永远不可能隔裂开来,对故乡美食的热爱,其实已经浸透了一份情怀,这就是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所谓的美食文化其实和乡愁文化,乡土文化,乡情文化分不开的,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人间有味》是一本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书中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中国自古就有“食为天”的说法,可以说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热爱。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饮食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通过读《人间有味》,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书中还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人间有味》中,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礼仪的尊重和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通过读《人间有味》,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最后,书中还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以说中国人对文学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热爱。

在《人间有味》中,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通过读《人间有味》,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之,通过读《人间有味》,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光发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xx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读《人间有味》,我感受最多是汪老对美食的热爱,在这富有滋味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汪老就坐在我对面,用筷子头去戳那通红流油的高邮双黄鸭蛋,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亦感受到他伫立在街头闭着眼睛耸着鼻尖去寻找空气中糖炒栗子的香气的模样。

还有秋天一到,胃口大开,一群人围在炙子旁边足瞪长凳,解衣磅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剽悍豪霸之气,徜徉在各色美食之间,好不快意的人生。

再读《人间有味》我体会到汪老淡然豁达的生活态度。

虽经历曲折岁月,但他的文字,总是去发现事物的美好,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

遇事不消沉沮丧,让安静内化于心,洞悉生活点滴,从容自在地生活,把平淡的日子过得不平淡,诗意的享受人生。

三读《人间有味》我竟将自己沉浸其中,随着这位老者的娓娓道来,将自己的思绪杂糅进去,把我拉回到充满温情的故乡,见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故人。

我想,汪老在耄耋之年追忆垂髻之际,文字中亦处处流淌着浓浓的乡情。

他再尝尽天下美味后,最中意的还是故乡的味道,故乡的情。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情真又意切。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了茶、汤和好天气。

的确,人生短暂,我们不应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争吵、莫名的悔恨中,而是要学会懂生活,爱生活。

所幸,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我与汪老不谋而合。

此生就要用一副好胃口、一双好眼睛、一颗至纯的心,去尝尽世间美味,去看尽人世山水,去爱尽人间温情,切莫辜负了这快意人生。

一副好胃口——尝尽世间美味
吃是学问,是讲究、是品味、是风俗、更是文化。

我虽不会煮饭,但对吃却
比较有研究,可谓“小吃货”一枚。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

每每去到一个地方,除了观赏秀丽的景色外,我最关注的还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在广西待了一周,也连续一周体验了不重样的粉——螺蛳粉、牛肉粉、羊肉粉、肠粉、南宁老友粉、桂州米粉…….唯独钟爱螺蛳粉,闻起来臭,吃起来鲜香无比,令人大呼爽哉。

回来时买了一箱带回办公室,好多同事竟和我一样爱上了这股特殊的味道。

吃罢去淘宝搜寻螺蛳粉,已不是当地正宗的味道。

去年十一,我们开车一路向南将江苏省几个重要城市逛了个遍,在连云港的海头品海鲜,排两三个小时队伍只为了品尝扬州茶社的早茶,早茶不单是喝茶,主要指早点,三丁包、烫干丝、虾丁馄饨、扬州炒饭。

说实话,当品尝到早茶时,与内心期待还是有差距的。

花了30元买的一份正宗扬州炒饭竟不如我爸用四五个鸡蛋帮我做的爱心蛋炒饭。

南京的'鸭血粉丝味道还是不错的,我喜欢吃螃蟹,因此一切与螃蟹有关的食物我都没有任何抵抗力,更何况蟹黄汤包这么有名气的美食。

插着吸管的包子我还真是头一次见,狠心花四十大洋买了一个,托在手上,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唆了一口,好吧,心凉了一半,我还是更怀念妈妈做的小笼包。

苏州的大闸蟹和东坡肉还是值得品尝的,公蟹的膏、母蟹的黄,香气弥漫整个鼻腔。

东坡肉被码的整整齐齐,麻将块大,红的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放在嘴里,软而不烂,肥而不腻,堪称美味。

镇江的醋、内蒙的烤全羊、泰国的榴竹、北京的烤鸭、成都的麻辣火锅也令人回味无穷。

在舌尖与味蕾的激情撞中,我们亦了解到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

汪老曾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他爱旅行和吃食。

七十岁生日时还在感慨”悠悠七十犹耽酒,唯觉登山步履迟。

“岁月不饶人,赏景需趁早。

一双眼,可以览尽百鸟河川,阅尽天下奇景。

在某个时刻,踏上列车,背上行囊,忘掉生活的喧嚣,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内心放空,许自己一份宁静。

何不去远方?我仍记得三台山梨兰相会的浪漫,登上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新年第一天4点钟爬起来去海边看日出的激动,尽管为此付出了感冒一周的代价。

何不去远方?三五好友,一路向北,直奔草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率性而为,躺在草地上去摘唾手可得的云彩,还有开着越野车冲进草原最深处。

在那里,没有网络,没有信号,没有工作的忙碌,没有烦事的困扰,我们听着呼麦,拉着双手,围着篝火尽情地舞蹈歌唱。

何不去远方?带上爱人,感受桂林山水的壮丽,九寨沟的鬼斧神工。

感叹泰国大皇宫的奢华,体验芭提雅的浪漫与激情。

旅行的意义在于给平凡的生活加点乐趣,让日渐枯萎的内心变得充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果不其然。

汪老的家乡是水乡,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

水影响了他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细腻温情的作品风格。

汪老的童年是温馨美好的,从极具浪漫主义和诗人气质的祖父、谈人格女的祖母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般随和的父亲,再到对他关怀备至的母亲和保姆大莲姐姐。

这些故乡童年的永久记忆,在经历了长长的时光隧道之后,沉淀了最美好、最纯净的感情。

他可谓被童年疗愈一生,以致在暮年回望来时路时,滤掉了曾经有过的痛苦、丑恶,留下的尽是温情和宁静。

在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有我们父母亲眷、邻里乡亲和成长的回忆。

他们都说我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

我还记得每次上小学的路上碰见爷爷,他总是会从胯袋里翻出几元钱塞到我的手里。

后来我上了大学,放假回家陪奶奶聊天,临走时她又会钻进里屋,拿着二百块钱塞进我兜里,任凭我怎么拒绝都无济于事。

这个精明的老太太,总会慢思条理地说出某一年哪一天几时发生了什么事。

她清晰地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就最后走的时候,嘴里依旧喊着我的名字。

我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孙女,但他们却是我挚爱的人。

读到汪老的城隍、土地、灶王爷这一章时,我好似突然回到儿时,小年那一天下午去爷爷奶奶家,必是有糖瓜吃的。

每到逢年过节,奶奶的正堂桌子上总会摆放着鸡、鱼、豆腐和炸粉皮。

两根长木筷摆在中央,周围满是点心和水果。

小时自是不懂其含义,有时会趁奶奶不注意偷吃一块点心。

在这方面,她是极虔诚的,现在想来,这是她终生执念的信仰,因为有这份信仰在,她在很多事情上都特别讲究。

每年的正月十六一大早,她必会早早站在我家门口,嘱咐我妈要为我和哥哥们做“巧米珠“,坚决不能做糊豆,以期盼我们今年在学业上明明白白,
有所收获。

家附近的水库,有我最美的回忆,夏天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水库旁,聊着过去,说着现在,幻想着未来。

妈妈时常带我去游泳,她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我是女性当中为数不多会游泳的人,蝶泳、蛙泳、仰泳、狗刨都不在话下。

正因对游泳的喜爱,还有过因逃课去玩被老师重罚的经历,也有过与小伙伴们水下嬉戏,一时忘我,鼻梁被碰断的痛苦遭遇。

秋天雨季时,正是我们追逐打闹时,在水库旁用泥巴垒河坝,用瓶子提鱼,虽然会因满身泥巴被妈妈批评,但是依然阻挡不住第二天前往的热情。

小时候的冬天,水库的冰结的极厚。

大哥二哥用自行车或轮胎在冰上拉着我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头到北头,心里的火热早已把天气的寒冷抛之脑后。

爸妈是极正直又富有爱心的人。

在我印象中,家里总会不时来人请我爸帮忙,两三句后,他便跟随那人出了门。

大家也会在事后送来东西表示感谢,但每次都会被拒绝。

小时候,经常会有很多老人挨家挨户讨饭吃。

偶尔路过别家,我会听到大声的“没有“咆哮而出,由于年龄小,惧怕他们的面孔,我快速的跑回家。

当老人来到我家门前时,妈妈总会拿出两个煎饼,卷上一包菜递到他们手中,有时还会端一碗水送给他们喝。

我躲在门后,静静地看着。

妈妈的善举对我影响深远,以致现在,遇见乞讨者,在周围所有人都劝我说她是骗子时,我仍愿拿出一些钱递到他们手中,或许他们是骗子,但更是老者。

故乡的美食总是带着许多印记,让人流连忘返。

成家后,每次回家聚餐,大哥总是要求做小时妈妈做过得窝窝头,贴在菜锅周围的发面饼。

而我,也时常会让爸爸给我炒一份蛋炒饭,里面虽然没有饭店里精致的配料,却有人世间最美的味道。

故乡赋予了我们诸多珍贵的回忆,没有包袱,没有杂念,只有欢声笑语,只有简单温馨。

人生何其美好,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为我们勾勒出盎然有趣的人间。

生活不是满地鸡毛,也不是追索不到的阳春白雪,是一场且走且歌的旅行,左手携着烟火,右手覆着年华。

因为爱生活,所以更会生活,因为心底有烟的暖,有火的温,所以一路前行,有方向,有底气,毫不畏惧。

虽有时经历风雨,心底依旧有期盼彩虹的淡然与宁静。

【《人间有味》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