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1 目的为规范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新生儿科各医护人员。
3 职责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制定,护理部审核通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配合执行。
4 定义需转科、转院的危重新生儿:NRDS、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重度窒息、重度HIE、胆红素脑病、重度低血糖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儿。
5 具体内容5.1 院内转运5.1.1 由责班负责与配送人员共同核对检查单、表带、胸牌5.1.2 根据不同气温选择不同的包裹外套,外套上佩戴胸牌。
5.1.3 外出检查之前由配送人员提前预约送检时间及医疗电梯等候,减少外出时间。
5.1.4 开奶患儿根据医嘱携带不同奶量,禁食患儿携带安慰奶嘴,必要时遵医嘱于水合氯醛等镇静。
5.1.5 由配送人员护送检查,检查过程注意观察面色、哭声。
5.1.6 整个过程中送检人员目光不得离开患儿,途中不得转抱、借抱病人,一次外出检查只能护送一名患儿。
5.1.7 重症患儿必须外出检查时由医生和(或)护士与配送人员一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携带氧气、呼吸囊、脉搏血氧仪和必要的抢救药物。
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反应、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5.1.8 检查完毕由送检人员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儿信息后由责任护士妥善安置病人。
并做好患儿进出检查的记录。
5.2 院际转运:5.2.1 转运前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病情允许转运的情况下考虑转运。
5.2.2 将患儿目前病情及需转上级医院的目的、路途风险告知家长,征得家长同意。
(由医生告知)5.2.3 白天通知医务科(夜间通知总值班),并联系上级医院,落实床单位。
5.2.4 联系救护车,并通知救护车备好相关急救设备。
5.2.5 驾驶班联系临床科室,确定出车地点、时间及收费标准。
5.2.6 做好患儿转院前准备(病历书写、物品准备、更衣、结算费用等)5.2.7 由医生写明本次住院期间患儿病情、治疗过程、现患儿情况等。
5.2.8 由医务人员护送至上级医院,并与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详细交接患儿病情、用药、各导管及皮肤情况。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新生儿转运指征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如下: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循环衰竭:血压低,少尿,皮肤充盈不佳者。
4.窒息后: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低、抽搐、抑制状态);酸中毒难以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
5.外科疾患:膈疝,气管食管瘘,胃肠道畸形等。
6.产伤。
7.先天性心脏病。
8.其他:母糖尿病;新生儿溶血病;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反复抽搐,经处理抽搐仍持续24小时以上不能缓解者。
5.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体温≤30℃或>41℃。
7.硬肿面积≥70%。
8.血糖<1.1mmol/L(20mg/dl)9.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出生体重≤1000克。
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在转运前,需要做出以下判断和处理: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心血管功能、肺部情况、体温及环境温度、生化/代谢状态作出判断。
具体而言: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
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一、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我院新生儿专业辐射力及影响力,参考XX 儿童医院120急救转运管理制度,结合新生儿转运特点,制定新生儿内科/NICU 新生儿转运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转运”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医疗组:护理组:三、出诊医生接到转运电话后,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解释、记录,告知对方转运风险及相关费用。
四、通知护士、司机,启动转运程序,药、物、设备检查齐全;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3分钟内出发。
120转运电话要求保持24小时畅通,保障与对方电话联系;五、到达目的医院首先听取当地医生病情介绍;检查患儿情况,再次评估患儿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将患儿病情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说明风险,签订转运同意书,1-2名家长随车。
六、不适合转运的患儿向家人仔细解释,家人理解后签署拒绝转运;特殊病人,如转运风险较大,或与当地医院有潜在医疗纠纷者,应及时上报李振光科主任或院总值班。
七、转运途中根据病情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转入NICU患儿需提前半小时电话通知NICU病区值班医护人员,告知患儿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材;如需外科会诊,提前联系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工作;如需辅助科室检查,提前与相应辅助科室电话联系。
八、抵达我院后,转运医护人员护送患儿直接入NICU,向接诊医师交代病情,认真填写相关医疗文件,并签字确认。
九、转运护士带领患儿家人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请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如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联系。
十、吴宏伟副主任医师、郝祥梅护士长作为新生儿转运直接责任人,执行日常转运运转及培训工作,每季度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一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院前急救质量标准为100分,合格为90分,合格率要求为100%;十一、120车由专人(王妍妍)负责监管,每两周对120车进行专项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对120车跟踪检查1次。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一、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我院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的医疗质量,确保各项诊疗流程的顺畅,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新生儿抢救中心。
三、具体内容
1.接获转诊电话后,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并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能性。
告知转诊医院方向,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负责转诊的医护人员出发。
2.转运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提前通知我院NICU病房准备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
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品,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
3.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患者病情,妥善固定留置针和各种导管,清晰标记药物,清空各引流瓶,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4.离开病区前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通告电梯等候,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携带监护仪、呼吸
机、保温箱、微量输液泵、吸引器、药物等。
6.转运中至少需要2名医护人员,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及一定的临床经验。
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关注各种仪器运行是否良好。
7.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物进行就地抢救,并在抢救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8.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病历资料和药品。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20190701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 (1)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 (1)2、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3、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8)4、危重新生儿救治专家组工作制度 (10)5、危重新生儿管理制度 (11)6、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13)7、入院管理制度 (19)8、出院管理制度 (20)9、转科(转出、转入)制度 (21)10、母乳喂养保障制度 (22)11、产、儿科合作制度 (23)12、医疗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24)13、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25)14、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26)15、安全管理制度 (29)16、不良预后处置管理制度 (31)17、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制度 (32)18、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39)19、定期随访制度 (43)20、探视制度 (44)21、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45)22、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45)23、死亡新生儿遗体处理制度 (46)2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8)2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8)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49)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各小组职责 (49)(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49)(2)、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委员会职责 (50)(3)、医学伦理委员会人员职责 (50)(4)、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宣教与培训管理组职责 (52)(5)、院内抢救小组职责 (53)(6)、救治专家组职责: (54)(6)、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54)(7)、感染控制小组职责: (54)(8)、后勤保障组职责 (56)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危重新生儿救治登记各项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2)、掌握危重新生儿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了解危重新生儿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分布;实施危重新生儿救治监测报告工作。
(3)、评价危重新生儿预防控制效果,为防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新生儿转运制度是指将出生不久的婴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观察。
这个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新生儿的生命与健康,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很多情况下,新生儿可能因为存在其中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转运。
首先,新生儿转运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不同地区的医疗网络并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可能没有足够的设备、专家和经验来处理新生儿的特殊病例。
因此,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早产儿或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转运到更好的医疗机构会提高其接受适当治疗的机会,从而降低死亡率。
新生儿的生命是脆弱的,及时的护理与治疗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
其次,新生儿转运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可能承担过重的负荷,而其他地区则有较多的医疗空缺。
通过将新生儿转运到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可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释放负荷较重的医疗机构的压力。
这样一来,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新生儿转运制度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确保其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转运中心或统筹平台,负责协调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运事宜。
转运中心应该具备专业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设备,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该建立一套清晰的转运准则和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需要转运的新生儿类型以及应该转运到哪些医疗机构。
这些准则应该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该建立紧急转运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和卫生问题。
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的生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其安全。
首先,转运车辆应该具备特殊医疗设备和医疗专业人员,确保在转运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其次,在转运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转运操作规范,确保整个转运过程安全可控。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时,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向XXX基妇股汇报,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转诊人员应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XXX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包括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喂养不耐受,出现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障高危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我们制定了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并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科内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技能。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包括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转运指征一、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实用新生儿学》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循环衰竭:血压低,少尿,皮肤充盈不佳者。
4、窒息后: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低、抽搐、抑制状态);酸中毒难以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
5、外科疾患:膈疝,气管食管瘘,胃肠道畸形等。
6、产伤。
7、先天性心脏病。
8、其他:母糖尿病;新生儿溶血病;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二、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反复抽搐,经处理抽搐仍持续24h以上不能缓解者。
5、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体温≤30℃或>41℃。
7、硬肿面积≥70%。
8、血糖<1.1mmol/L(20mg/dl)9、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出生体重≤1000克。
三、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下列状态作出判断(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
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若有严重心律失常,予相应药物治疗。
(2)、肺部情况:呼吸功能如何(结合体格检查及血气分析),需否气管插管?如存在缺氧,青紫应调整FiO2,做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若已做机械通气则调整呼吸器参数,并应了解有无气胸存在,作相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一、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指征《实用新生儿学》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6周;
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循环衰竭:血压低,少尿,皮肤充盈不佳者。
4、窒息后: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低、抽搐、抑制状态);酸中毒难以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
5、外科疾患:膈疝,气管食管瘘,胃肠道畸形等。
6、产伤。
7、先天性心脏病。
8、反复抽搐,经处理抽搐仍持续24h以上不能缓解者。
9、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10、体温≤30℃或>41℃
11、其他:母糖尿病;新生儿溶血病;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二、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
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
1、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硬肿面积≥70%。
5、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6、出生体重≤800克。
三、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
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下列状态作出判断
(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
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若有严重心律失常,予相应药物治疗。
(2)肺部情况:呼吸功能如何(结合体格检查及血气分析),需否气管插管?如存在缺氧,青紫应调整FiO2,做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若已做机械通气则调整呼吸器参数,并应了解有无气胸存在,作相应处理。
(3)了解体温及环境温度。
(4)了解生化/代谢状态:如低血糖、酸中毒、低钠血症。
低血糖,应迅速纠正,酸中毒者纠正至pH≥7.2低钠血症应逐渐纠正。
(5)有无重度细菌感染:根据病史、体检、血白细胞计数及等检查分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若考虑有细菌感染即应抽血培养,并开始抗生素治疗。
(6)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情况:是否过度兴奋或抑制,有无颅内出血?如有惊厥注射苯巴比妥。
(7)有无外科疾患。
四、制定规范转诊同意书及转运情况介绍
1、转诊前要填写转诊记录单:包括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进行详细登记,有助于减少转运风险及后续处理。
2、向家长解释患儿病情、转院的原因、预后的估计和转运风险等问题,取得家长的理解与合作是成功转运的基础。
3、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医院间资料的一致是减少医疗纠纷或在医疗纠纷中取得主动的关键。
4、家长在转运同意书签字后才能转运,对那些确属无法挽救的患儿则不必转运。
5、转运小组在返回时应带患儿的X线片或CT片及病历复印件。
同族免疫性溶血,血小板减少等疾患时,应取母血10ml备检验之需。
6、将患儿接回后填写转运记录并小结本例转运工作
五、转运设备、药品及人员
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内应设有:电源、氧气、压缩空气、转运暖箱、监护仪(血压监测仪、体温检测仪、经皮氧分压仪、二氧化碳分压仪)、呼吸器等。
1、转运暖箱:暖箱是转运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应能很好地固定在抢救车内,并有安置呼吸器、心率、呼吸监护仪、输液泵等医疗器械的支架。
转运暖箱应有蓄电池,以便在无外接电源的条件下继续工作。
暖箱应预热,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箱温调节到35℃,箱温应根据不同出生体重来设置。
2、监护仪:①具声、光报警功能的心率、氧饱和度与呼吸监护仪;
②微量血糖监测仪;③、血压监测仪;④体温检测仪;⑤经皮氧分压仪;⑥二氧化碳分压仪等。
3、呼吸器:有持续气流、压力限制,具有IPPV,IMV,PEEP/CPAP 的通气方式,有湿化装置,空氧混合仪的呼吸器。
4、药品包括:5%葡萄糖、10%葡萄糖、2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用水、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苯巴比妥、地高辛、地西泮、维生素K1、氨茶碱、肺表面活性物质、白蛋白、泮库溴铵(潘夫龙)、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多卡因、酚妥拉明、速尿、氢化可的松、肝素。
5、人员:一般派新生儿科专业医师或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的儿科医师一名与合格的护士一名前往转诊医院接运。
六、转运中病情的观察和处理
1、要保持所有转运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2、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意识、肌张力及末梢循环情况;
3、置暖箱保暖,根据患儿体重设定不同的温度:
<1000g 为 36~35℃
1000~1500g 为 35~34℃
1501~2500g 为 34~33℃
>2500g 为 32~33℃
4、注意患儿体位,予侧卧位,防止呕吐,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以安全带缚好患儿身体,头肩部保持同一水平线,尽量减少途中震荡。
5、将转运暖箱与救护车呈垂直方向放置,锁定箱轮,以减少途中颠簸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
6、如途中患儿病情恶化,应将救护车暂停路边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继续转运。
7、途中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移位。
8、需要氧疗的患儿可选择头罩吸氧、气囊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通气及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等方式,但要进行氧疗监测。
9、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急救用药及补液。
10、及时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途中患儿的内平衡。
11、转运外科疾患的病儿时要注意体位:(1)脑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取俯卧位;(2)后鼻孔闭锁、小下颌畸形等引起呼吸道梗阻亦取俯卧位;(3)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取半卧位;(4)膈疝取侧
卧位,正常侧在上,并抬高头部。
胃肠道梗阻及膈疝患儿应放鼻胃管以减压,隔15分钟抽取内容物一次;食管闭锁者放引流管至食管盲端,应经常抽取内容物,口咽部亦要经常吸引,以避免吸入。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018年02月12日
生效日期:2018年02月12日
修订日期:2018年0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