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很多副作用或并发症,而且疗效有限。
近年来,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逐渐被认为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一、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医院就诊且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35-65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传统治疗无效或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1.2 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等;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镇痛药、抗炎药等。
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包括穴位注射、拔罐、艾灸等方法,同时结合推拿手法进行局部按摩治疗。
1.4 治疗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颈椎MRI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和颈椎功能评分等情况,用以评估治疗效果。
二、结果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头晕、头痛、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的比例为40%,而观察组患者有所改善的比例为74%。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的比例为58%,观察组患者有所改善的比例为86%。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MRI检查结果2.3 颈椎功能评分三、讨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
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改善颈椎病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起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理疗、手术等方法,但疗效有限且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复发等问题。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改善颈椎病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血不通、经络受阻,导致颈部气血瘀滞、经络受拘而致病。
主要病机为风、寒、湿、痰凝聚,导致颈椎周围肌肉、筋膜以及神经受压而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疏通气血,达到舒缓疼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针刺经络、穴位,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病症。
推拿手法治疗主要通过推、拿、揉、按、捏等手法,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1. 对象选择: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干扰因素。
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颈活动度、神经系统症状等指标,以VAS评分、颈活动度、神经系统功能评估量表等进行评估。
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4. 治疗时间:连续治疗4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5. 观察时间: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1个月、3个月后分别进行观察评估。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颈活动度明显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得到缓解,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不如观察组明显,且部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100例,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范围35-70岁。
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对针灸推拿疗法有禁忌证的患者。
三、研究方法
1. 针灸推拿治疗方案:采用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主要穴位包括风池、天柱、督脉、肩井、颧髎等。
推拿手法主要采用拨、捏、揉、推等手法。
2. 治疗周期:每周2-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
四、观察结果
经过4周治疗,观察10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颈部疼痛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3.2±0.9)分,颈部活动度和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
治愈60例,好转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到98%。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五、讨论
针灸推拿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和推拿手法,能够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推拿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能比较不同疗程的疗效差异,未纳入对照组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进展陈久冲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进展陈久冲发布时间:2023-06-09T09:15:46.50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陈久冲[导读]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武义 3212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项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麻木、头晕、失眠、疼痛、颈部僵硬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麻木、头晕、失眠、疼痛、颈部僵硬积分分别为(0.51±0.12)、(0.31±0.11)、(0.30±0.11)、(0.45±0.11)、(0.52±0.11)分低于对照组的(1.34±0.15)、(1.21±0.18)、(1.23±0.12)、(1.21±0.15)、(1.31±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4.14±13.12)、(86.21±14.52)、(93.12±18.21)、(88.31±10.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13±9.65)、(72.1±10.21)、(80.21±13.11)、(74.55±9.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症状。
目前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尚需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刺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导致的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颈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致颈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梗死等危险。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主要与颈椎关节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赘刺等有关。
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中医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虚弱,导致颈部气血循环不畅通,从而形成疼痛及其他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症状。
通过经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气血循环,缓解颈部疼痛,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改善患者的病情。
三、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推拿手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推拿手法的按摩、揉捏、拨叩等手法,可以调整患者颈部肌肉、经络,缓解颈部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受损的颈椎功能。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状态,缓解痛症的同时促进病情的康复。
四、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为了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
选取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针灸治疗组和推拿手法治疗组,每组25例。
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平眩汤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整脊推拿治疗。
结果:两组经过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s、vm、v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痊愈71例,痊愈率54.6%,好转54例,好转率41.5%,无效5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痊愈35例,痊愈率26.9%,好转72例,好转率55.4%,无效23例,总有效率8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整脊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属中医学“眩晕”、“血痹”、“项强”等范畴。
2011年7月~2012年采用整脊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6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260例,男40例(15.4%),女220例(84.6%),男女之比18.2%,年龄33~76岁,平均89.6岁。
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压痛点在棘突偏歪41例,在菱形肌部位25例,在提肩胛肌止点21例,在c1~4横突41例,在患椎棘突旁132例。
伴颈部强痛220例,耳鸣81例,恶心66例,头痛74例,视力模糊74例,手指麻木39例,病程7天~2年。
全部病例均经脑血流图检查提示:脑血管充盈度有不同程度的偏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单侧225例,双侧35例。
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采用平眩汤中药治疗:方剂组成:甘草6g,菊花10g,川芎10g,杜仲10g,黄芪10g,当归10g,茯苓10g,丹参10g,钩藤12g,白芍12g,全虫12g,僵蚕15g,法夏15g,天麻20g。
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60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治愈96例占60%,显效48例占30%,有效12例占7.5%,无效4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推拿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 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CSA的临床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猝倒、耳呜耳聋等,而眩晕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据文献报道,中国颈椎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有眩晕症状:50岁以上的头晕患者中,50%以上与颈椎病有关。
而颈性眩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发病原因多种,有各种治疗方法。
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模式。
椎动脉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笔者近几年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均为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8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7年;病情轻度者36例,中度者100例,重度者24例。
160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所议定的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排除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病患者。
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MRI或CT检查,颈椎不稳68例,颈椎管狭窄44例,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48例,其中伴有黄韧带肥厚或钙化36例。
其中8例C5前滑脱I。
,10例C6前滑脱I。
,58例有环枢椎功能紊乱,8例伴颈脊髓空洞。
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手段也逐渐增多,中医手段也得到了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
曾经不被重视的中医推拿,也逐渐深入人心,且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推拿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是得到了临床认可的。
很多时候,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上,都有推拿整脊的治疗报道,且时间较早,也再次证明这样的治疗方式,是拥有良好效果的。
关键词:推拿整脊;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颈椎病而言,采用中医推拿整脊的治疗手法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的。
推拿整脊,虽然是中医方式,相对来说都比较保守和传统;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不仅仅简单和便捷,充满优势性,易于操作;与此同时,费用低、操作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甚至不需要太多的医护人员就能够操作,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来说。
一、推拿按摩的优势1.1 能够疏通经络在中医的理论中,《黄帝内经》曾经着重提到过,针对经络不通的症状,可以采用按摩的手法来治疗。
而颈椎病,这一类病症在中医的理念中,很多都是因为经络不通,所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是对阵下药的。
1.2 能够调和气血椎动脉型颈椎病,这类疾病的患者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但还是以老年人居多。
而老年人普遍的气血都有一定的衰竭,所以容易导致身体不良情况的发生。
而推拿和按摩,在中医理论中,有一定程度上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百利而无一害。
只要是推拿和按摩是专业的医生,且找对了穴位,就可以在调和患者的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1.3 能够提高免疫力推拿和按摩,是中医治疗手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是万万不能被忽视的。
中医中,推拿和按摩不仅仅可以调节病症,通过医生的专业手法,还能够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
1.4 能够舒缓身心在曾经传统的观念里,总认为推拿和按摩是没有很大的效果的,尤其是年轻人的群体里。
年轻人接受了新型信息的冲击,加之年龄较小,所以身体机能本身也运转的很快,身体具有活力,不容易感受到疲惫等,没有去尝试过中医理疗等方式,所以对此有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19T10:18:10.2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胡宝峰[导读] 颈椎病是一种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作为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关节,颈椎对于人的日常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对患者生活有严重影响的慢性疾病,中医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中医推拿疗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推拿整脊综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展开。
基于此,本文就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展开综述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推拿整脊治疗;颈椎病;进展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作为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关节,颈椎对于人的日常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然而,颈部肌肉保持长时间的拉伸或收缩状态,就有可能造成颈椎损伤而引发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出现,就是因为患者颈部组织,因为发生病理性变化,使得椎基底血流障碍而造成的。
该病症的患者,会感到有较为明显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严重时会直接引发患者视觉障碍,以及猝倒等等[1]。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颈椎病发病率在3.8%到17.6%之间,其中70%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3]。
治疗该病症,还是以是非手术疗法为主,常见的手法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等;多种手法联用往往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推拿整脊疗法在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1 推拿整脊传统疗法在人们生活中,颈椎病是一种相对高发的疾病,人们也乐于采用各种中医疗法来实施治疗。
主要的是治疗手法包括如下的几种:一是揉,患者端正坐立,按摩师将手呈握拳状,对颈椎部位实施全面的揉搓,直到患者感觉到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
二是滚,按摩师同样采用拴手握拳状态,压住患者的颈部颈椎位置以后,从上到下滚动患处以及周围位置,使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
三是推,医师首先双手快速相互搓揉使手掌升温,然后置于颈椎,从上下下推揉颈椎以及附近位置,使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
四是压,患者以坐立状态或者站立状态接受治疗,医师以双手大拇指,分别挤压双肩的肩井穴、夹脊穴,用力挤压后并停留一点时间。
五是捏,患者可采用任何姿势接受治疗,由医师对患者脊椎肌肉实施捏拿;这个过程中,医师要注意捏拿的力度,不可太紧以免造成损伤或疼痛。
六是抓,患者以坐立状态或者站立状态接受治疗,医师将双手置于患者双肩,拇指向前,另外四肢抓挠患者肩部皮肤以及颈椎穴位,持续三十到五十下。
七是抖,医师将掌根置于患者颈椎穴,手掌保持抖动状态按压颈椎穴;八是按;医师采用中指对患者颈椎附近的主要穴位实施按压;九是点,医师以点按的手法,对患者颈椎附近穴位实施点压,特别是以中指点按后溪穴,让患者感到酸胀。
通常的手法均离不开上面的九种。
一般治疗过程中,以20d为一疗程。
有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推拿整脊治疗,其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5.6%[3]。
在此基础上,高辉使用了中医手法联合足疗的治疗方法;并且实践效果证明,联合运用两种方法,能够让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病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
2 推拿整脊疗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2.1 推拿整脊联合龙氏正骨手法随着推拿整脊在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有医师尝试使用了美式整脊手法,实践证明美式整脊手法对于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更快的效应。
此后,又有医师在美式整脊手法运用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了龙氏正骨手法。
这样的联合治疗方法,使得两种疗法的优势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临床实践证实。
采用推拿整脊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对于患者颈性眩晕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式整脊疗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在见效快的同时还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应用性非常好。
2.2 推拿整脊联合针灸疗法尽管推拿整脊在治疗你颈椎病方面的效果已经非常显著,但是对其研究依然在不断进展,与针灸的联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针灸治疗,主要针对的穴位是百会、大椎、完骨、风池以及外关;研究证明,推拿整脊联合针灸,对于颈性眩晕的疗效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有人尝试将传统的针灸改为电针治疗,事实上证明这样能够有效治疗颈性眩晕;平衡针联合推拿整脊、对于提高颈椎病治疗效率同样有很好的疗效;还有学者就联合应用了推拿整脊、针刺治疗以及龙氏正骨手法[4]。
种种研究均表明,以推拿整脊为主联合其他针灸疗法,对于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的效果,均好于单纯的推拿整脊治疗。
2.3 推拿整脊联合针刀疗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了采用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推拿整脊治疗此类患者;并且在治疗后以X线片,对患者的恢复状况展开深入观察。
结果正面,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能够让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液状况有很好的改善,在结合推拿整脊,使得其疗效大大的提升。
而且,对于此类患者采用推拿整脊联合针刀疗法,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针刀的效果还体现在有助于松解粘连,通经活络、调节血气方面,这对于患者的恢复都是非常正面的影响[5]。
2.4 推拿整脊联合药物治疗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现在基本都是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而且中医疗法的效果也颇为显著。
在此基础上,医师们探索采用非手术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希望能够对效果有进一步促进。
比如,有人尝试研究了龙氏治脊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正面,这种联合方法与单纯用药相比,疗效明显更高。
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血流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是治疗效果有进一步的改善。
3 小结
颈椎病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症之一,依据中医的理论,将其归属于“痹症”、“痿症”范畴。
很多患者对其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往,会对身体早晨严重影响。
患者往往表现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严重时会直接引发患者视觉障碍,以及猝倒。
治疗此类几次疾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相当显著,本文介绍的推拿整脊治疗,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还能是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尚省,樊成虎.中医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9):44.
[2]洪小萍,李世斌,连艺杰.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4):789.
[3]李胜.按摩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132.
[4]刘正春.针灸推拿联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3):268.
[5]谭文荣.推拿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