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合集下载

简论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简论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浅论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由颈椎间盘退变,急慢性颈部外伤、外感风寒所引起,属中医学“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

社会上治疗本病的方法临床上也逐渐增多,且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重分型很多,在这里笔者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作出自己的看法。

一、临床资料:现将近5年来我诊所治疗的105例作为一组。

男性60例,女性45例。

其中:学生5例,脑力劳动者70例,重体力劳动者30例。

年龄:在20岁以下的5例,20~30岁的20例,30~50岁的60例,50岁以上的20例。

二、治疗方法:1、按摩手法:推法、按法、拿法、点法、揉法、弹拨法、拔伸法、扳法、擦法、叩击法。

2、取穴及部位:风池、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合谷。

3、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

(1)从颈根部向外分推,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

从风池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并弹拨其中的条索状硬结,由上向下操作5分钟左右。

随后用轻快的揉法放松患者的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分钟。

(2)然后做颈项部拔伸法。

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并向下用力。

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颌部。

嘱患者身体下沉,术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反方向用力,把颈牵开,边牵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

(3)提拿患者两侧肩井拿揉患肢,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主。

(4)点按肩井、大椎、天宗、曲池、合谷等穴0.5分钟左右。

(5)采用颈椎斜扳法,嘱患者颈部略前屈。

医者一手扶其枕后部一手托其下颌部,令其头部向一侧旋转至有明显阻力感时,稍做停顿,随后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做一小幅度短促的扳动,不要渴求响声。

(6)牵抖患者的患侧上肢2-3次,擦患者肩背部,以透热为宜,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使患者有轻快感为宜。

三、治疗观察:经过上述手法治疗后1、达到无症状的全愈患者70例,占67%。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

颈椎病因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验证。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1. 临床特点颈椎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引发颈椎周围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部酸痛、头部偏痛、手臂麻木、乏力、甚至手指失灵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是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刺痛等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中医学中,认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不畅、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颈椎腰椎动眼脉瘀滞导致颈椎肌肉紧张、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根发生病变。

2.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刺激或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推拿常用于治疗颈椎病,有助于改善肌肉张力、增加血流、促进神经修复,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脊柱牵引等多种手段,目的是通过锻炼、按摩、牵引等方式调节颈椎的生理机能,促进颈椎的康复恢复。

3. 疗效观察本研究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5-65岁之间,病程3-6个月,临床症状为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刺痛等神经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每组治疗期为4周。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法,单纯康复治疗组仅采用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方式。

疗程中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采用VAS评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单纯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9%。

推拿病案例子

推拿病案例子

推拿病案例子1(患者,男,45 岁,电脑工程师。

颈项伴右上肢放射痛 2 个月。

2 个月前因受寒后觉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出现右上肢直达拇、食指放射痛、麻木。

遇寒冷、阴雨尤甚。

舌质红,苔白腻,脉紧。

查体:c5,6 棘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拔伸试验均阳性。

X 线:椎体前缘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右侧椎间孔狭窄。

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

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本患者的初步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

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氏穴等为主。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攘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

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经治疗进入缓解期,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轻柔手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推拿,以进二步消除神经痛。

2(患者,女,45 岁,银行职员。

头晕反复发作 2 年,加重 l 天。

2 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并伴有头晕、尤以颈部旋转活动时明显。

无耳鸣、无双上肢麻木,否认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BP:120,75mmHg,C3(4 右棘旁压痛,旋颈试验阳性。

TCD 检查:右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头颅 CT:未见异常。

x 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

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2(?本患者的初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

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i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掖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颈椎病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上肢无力和麻木等。

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和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放射至上肢,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法调理人体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和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穴位学说。

推拿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拿能够刺激局部经络和血管,增加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这有助于缓解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2.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推拿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舒缓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和神经症状,促进神经根的修复和恢复。

3. 改善颈椎结构和功能:推拿可以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和姿势,减轻颈椎的负担,促进颈椎的正常运动和功能恢复。

推拿还可以通过拉伸、按摩和揉捏等手法,舒缓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颈椎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疼痛: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疼痛的缓解。

研究表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可以显著缓解,疼痛程度和频率明显减少。

2. 减轻神经症状:推拿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和无力等。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上肢活动功能恢复明显。

3. 提高颈椎功能:推拿可以通过改善颈椎结构和功能,提高颈椎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颈椎稳定性。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和促进颈椎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减轻神经症状和提高颈椎功能。

推拿手法点按穴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观察

推拿手法点按穴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观察

推拿手法点按穴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观察目的研究颈椎推拿穴位点按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疼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单纯用推拿手法给予点按颈宁穴合谷穴治疗,对照组(n=75)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治疗。

2个疗程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治疗上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点按颈宁穴合谷穴能迅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症状。

标签:颈宁穴合谷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颈椎病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当中的发病率最高,常为单侧发病,也可为双侧发病。

本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或刺激了颈部脊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患侧的颈肩臂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麻木、过敏、感觉减弱,有的出现肌力减退等等。

我们采用特定穴位推拿手法点按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3 年1月~2014 年10 月的骨一科门诊、病房患者,150 名患者均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等颈椎疾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排除药物过敏者及严重内科疾及精神异常病者。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治疗组(n= 75)和对照组(n = 75),治疗组75例,男42例,女33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3 岁;病程3d~37 年,平均13个月;对照组75例,男46 例,女29 例;年龄19~64 岁,平均45 岁;病程1月~15 年,平均2 年。

150例患者来院就诊前未经过治疗58人,经过治疗的92例,其中18~35岁患者占23.33%,36~50岁占48.67%,50~65岁占28%;临床表现:颈痛患者35例,上肢疼痛有148例,颈部活动受限有17例,上肢神经支配区麻木有48例,肱二头肌腱反射阳性有46例,肱三头肌腱反射阳性有58例;X线颈椎增生节段情况对比情况,二节段有35例,三节段有有35例,四节段有49例,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有24例。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治未病科山东济宁 272100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收集了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的80例观察病例数据。

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患者分为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并通过评估主要观察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在80例观察病例中,推拿治疗组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推拿治疗组的疼痛程度、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推拿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推拿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疼痛程度、颈部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大量人群受到颈椎病的影响,给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负担。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部不适和上肢放射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神经功能损害。

随着传统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常被运用于颈椎病的治疗。

推拿通过手法技巧在特定的穴位和组织上施加力量和刺激,以恢复局部组织的平衡和功能。

然而,目前对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还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收集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80例观察病例数据。

通过对比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变化情况,评估推拿治疗对疼痛程度、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等主要观察指标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选取标准:选取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有严重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禁忌症的患者。

2.分组设计和随机分配:将8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随机分配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

3.观察指标和数据收集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

使用可视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评估颈部功能,使用SF-36问卷评估生活质量。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ma s g r a me th s t es t f c o y c r tv fe tt hs sc n s ! s a et e t n a h a i a t r u a i e ef c O t i i e s s k
Ke wo d : a s ge het c q e Tr a m e t N e v o tc r ia r e r ikn s y r s M s a s t e hniu et n r e r o e v c lve t b a sc e s
up r l b t m i h an,t m bn s rm a iy,t at xp nd n c nta t pe i o e tt e p i m henu e sp i rl hep e e a sa d o r c s,rvo vn o bep sbl o a gr v t ,t i e l ig t os i e t g a a e hem — no iy pa inti c o p nid by t e he da he a h yepan ul wole rt te sa c m a e h a c nd t ee i f l s y ln,t pp i b o t n f eshe vl heu erlm fe e l a iy,t e a hig wih f— h c n t a
s i a o d a d S n h e v o t s e s p n l r n Oo ,t en r er o c mo ts e .Th l ia nf s a in b h e k a t iyb r ir h s l o e rh s t e ec i c l n ma i tto y t en c c i t a re ,t e mu cei s r a h e v s o

66例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66例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 关键词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推 拿 ; 灸 中医 针
di1.9 9 ji n 10 —1 9 2 1 .7 3 8 o: 36 /. s.0 6 9 .0 10 .1 0 s 5 文章 编号 :06 99 2 1 ) 0 3 3 — 2 10 —15 (0 1 一 7— 16 0 神经根型颈椎病 ( e er t e i l p ny s ) 临床 常见疾病 之一 , nr o cr c o dl i 是 v o v a s os 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 高的一种类 型, 占颈 椎病 的 5 % 一 0 约 0 6 %… 。是 由于 颈部椎间盘 、 椎钩椎关节增生或者肥大 的骨刺侧方 突出等 , 刺激 压迫相应 区 段的神经根引起 , l 表现 主要 为颈肩 背部 疼 痛、 肢及 手 指的放射 性疼 临床 上 痛、 麻木 、 无力。近年来 , 电脑 的普及 、 随着 学习工 作压 力增 大 , 发病 年龄逐 渐降低 。目前该病以保守治疗为 主, 笔者对 2 0 年 6月 一 0 0年 4月就 诊 09 21 于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 中医推拿 合并针灸治疗 , 现报道如下 : 男 1例 , l例, 7 女 6 采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 ; 对照组 2 , 1 例 , l 例 , 2例 男 6 女 3 采用单纯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性别 、 年龄 、 病程无显著差异 , 00 。 P> ,5 诊断标准 _ : 2 ①与病 变节段 相一致 的根性 症状( ] 麻木、 疼痛 ) 与体征 ; ② 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 验阳性 ; ③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表现一致 ; ④痛点封 闭 无明显疗 效 ( 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 ; 如胸 廓出 口综 合征 、 网球肘 、 腕管综合征 、 管综合征 、 肘 肩周 炎等) 所致 以上 肢疼痛 为主 的 疾患 。 12 方法 : . 实验组患者 以推拿结 合针灸 治疗。①推拿 : 治疗人 员站 于 1 资 料 与 方 法 . 1 1 一般资料 : 2 0 . 选取 0 9年6月 一 0 0 4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根型 患者背后 , 21年 患者正坐 , 掌根揉法 , 轻重 以患者接受程度为度 , 按肩 颈部及 上 揉 颈椎病患者 6 例 , 6 其中男 3 7例 , 2 女 9例 , 龄 2 6 年 7— 7岁 , 均 4 . 5 4 背部肌 肉, 平 3 4± . 嘱患者充分放松 , 按至深 层肌 肉温热。点按肩 井、 风池 、 手三 里、 岁。病程最 长 1 1年 , 最短 7天 。将 6 6例 患者 随机分 为两组 , 验组 3 实 3例 , 少海 、 门、 神 合谷 、 曲池 等穴 位 , 活血 舒筋活 络, 促使肩部 肌 肉放 松。放松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

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其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此病治疗非常重要。

我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0例门诊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0例门诊患者,男200例,女40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病程2个月〜5年。

1.2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项部疼痛或伴肩部肩胛周围疼痛,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或麻木。

麻木和疼痛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

颈椎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部分椎体轻度滑
脱,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CT可见颈椎
间盘轻度突出(C5神经根受损放射痛表现为沿颈肩至上臂外侧,C6神经根受损为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侧,C7神经根受
损为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C8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环指及小指。

感觉区障碍:C5神经根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C6为拇指食指,C7为食指中指,C8为小指环指,肌无力和萎缩:C5 为三角肌,C6为肱二头肌,G7为肱三头肌,C8为手部小肌肉)。

1.3病例排除主要标准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4推拿手法治疗方式(1)患者取坐位,用掌揉法放松颈项部、背部肌肉。

(2)患者取坐位,前额下垫枕俯于床旁,用拇指按揉法沿颈部斜方肌上段、颈椎两旁由上向下弹拨颈部深层肌束及粘连带。

(3)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垫枕,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用肘部或掌部从后发际由上往下推揉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点压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穴颈上胸段腧穴、肩井、肩中俞、天宗穴、曲池、合谷、耳后穴约30秒/次。

(4)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部后方,用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

(5)患者坐于中立位,在颈部牵引的情况下,助手前胸垫于患者前额,双手置于患者耳部固定患者头部,术者双手拇指重叠,
顶推椎旁小关节,可听见“咔”音,或顶推偏歪颈椎棘突并配合旋颈,
听见“咔”音。

(6)患者取坐位,颈前屈约旋颈20°—25°,术者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轻度牵引下用另一只手拇指顶推小关节或歪偏棘突,可听见“咔”音。

(7)患者取坐位,放松颈部肌肉,用拇指弹拨肌间膈及臂丛神经至患肢出现胀痛麻木。

反复数次。

以上推拿每
次时间约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

(1)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劳动
和工作,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2)显效:原有肩背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症状消失,但在某些诱因下发作,颈肢体功能改善;(3)好转:原有症状体征程度较以前有所减轻;(4)无效:原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治疗后第10天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并予以记录,统计其效率。

2结果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后第10天总有效率为91%(546/600),治愈136 例占22.7%,显效230 例占38.3%,好转180 例占30%无效54例占9%治疗后3个月时随访,总有效率达86.7%, 治愈120例占20%显效200例占33.3%,好转200例占33.3%,无效80例占13.3%。

3 讨论
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和颈椎小关节继发性的改变,颈椎椎间小关节紊乱,关节突关节微小错位以及小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粘
连,引起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神经和窦椎神经,并反射性引起
颈部肌肉痉挛、疼痛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和功能受限,日久使相关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甚至肌肉萎缩。

从而减少对颈部椎间关节的保护作用,造成颈椎内外平衡的失调,出现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颈部肌肉功能失调既是颈椎病的病理结果,又是发生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临床推拿治疗中,采取滚法和按揉法放松颈部肌肉,并配合点按有关穴位,能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促进炎症的吸收。

在治疗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尤其是对敏感的部位重点刺激,有的患者表现舒适感,有的患者感觉疼痛剧烈,对于这些部位操作时间相对长一些,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颈椎牵引手法,由于能够纠正颈椎椎体的偏歪,使颈椎小关节的错位、松动和扭曲等微细结构的异常得以纠正和改变,进而改善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不稳定状态。

祖国医学也认为“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通过颈椎拔伸可减轻颈椎神经根受压,增宽椎间隙,松解神经根粘连及缓解肌肉紧张及痉挛,活血止痛,有助于消除手指麻木的症状。

通过临床观察,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易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在消除神经根水肿、粘连及卡压的同时不破坏颈椎的稳定性,是非常适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