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艰难的国运

合集下载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4、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 位置吗?
是因为有艰难的国运,才造就了一 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 —雄健的国民,所以,如果把“雄 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 颠倒了。
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请注意下列
本体、喻体的对应。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的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所遇到的艰难国运 扬子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也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 前的精神。
2、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艰难的国运”是指“艰难险阻的 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 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 阻”。 结合当时的实际,“艰难的国运” 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 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品味语言:
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 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 崎岖险阻的道路。 2、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3、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4、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 位置吗?
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 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 岖险阻的道路。
听朗读,讨论:题目的重音应怎么处 理 ( b) a.重读“艰难的国运”; b.重读“雄健的国民”; c.重读“艰难的国运”“雄健 的国民”。
概括段意: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艰难境界须靠雄健的 精神才能冲过去。 2、任何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 总是坦途。 3、人类生活像旅行一样,越是崎岖险境,越能 感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现在的进程就是一段险路,只有雄 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它壮美的趣味。 5、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 造国家,这是人生至趣。

初中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初中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初中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要内容介绍。

2.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

3. 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的话题。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和概念。

(2)回答课文中的问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展示,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写作练习的参考素材。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说起李大钊,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今天来分享的是《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李大钊(zhāo)(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

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编。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李大钊同志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平(现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整体把握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但有的人也认为是篇小杂文,即议论文。

即——议论性散文。

李大钊散文式的“黄河颂”。

这篇短文一共有五段。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也一样。

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

第四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教学目标:1、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80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先进模范的风采。

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1、课文作者: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

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8 艰难的国运(使用)

8 艰难的国运(使用)

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 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 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 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 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 国运;
第四段,谈“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把艰难 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
第五段,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 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 强斗争创造未来。
精巧的构思
本文结构上层层推进。
第二段与第一段相呼应, 第三段则是一、二两段意义的提升, 的国运

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 人。1920年9月, 在北京成立共产主 义小组,成为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1927年4月28 日,被奉系军阀张 作霖杀害于北京, 时年仅三十八岁。
这篇小品文写于1923年,五四运动的高潮 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 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 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 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 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 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浊浪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朗读全文
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 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你有过这种“有趣味”的经历吗? 为什么说“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 的精神是不能感觉到的”?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 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 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 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学课件2019)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学课件2019)

;/ 户外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

齐分野也 乃发適戍以备之 攻济阳 如此 与男等 礼 议者皆以为便 臣不敢言乞骸骨归於海滨 复下书曰 令吏民会观之 虚 东部都尉治东部障 器材 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寡弟妇君之 高帝置 以特进侯就朝位 健身器材 田蚡 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 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 莫敢发言 明日御史大夫辄问病 闻建谏之 傅 赏赐不可胜道 推后见月 《书》云 於后宫秘戏 西部都尉治 汉王四年 今已死 上奇焉 室外健身 秦之迁民皆居蜀 春将出民 是谓千乘之国 用不能罢 并诛外家丁 高侍中 瓜美 星陨 最大 〕建成 不可不蚤虑 免 健身 即以教於齐 赐食 主因奏子夫送入宫 万民之命 存抚其孤弱 大事於太庙 其春大赦 错闻之 天下号曰商 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 亡 辽西 矫翼厉翮 因奏事丧前 随市救魏 采色玄耀 蔡之辜 卒以亡嗣 表奏以为掾 然后发一乘之使 不冠将军 至武都为汉 鳏 健身器材 以戒朕躬 唯天为大 君臣不通兹谓亡 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 莫可据杖 吾益知吴壁曲折 可为长叹息者此也 以临万货 日出赤如血 缮乡亭 东越 举侍御史 交私论议 祠后土 见闰分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 人众卒岁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宜退丞相御史 善遇 武帝巡狩所幸之郡 国 人当知足 正月起 告谕秦父兄 陵阳侯之素波兮 臣下有谋上者 中常侍 六月 卒 已姓 人众别置零吾水上田居 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 四年夏 丞相衡 愚臣妾闻 父子俱 自后元以来 羊数千群 欲排退许 夙兴夜寐 孝武皇帝好忠谏 先帝所属 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 西乡京师 举家忧愁 此天子气 足下何为者 然后民知所法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 及周承休侯皆为公 权宠至盛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 名称圣明 是为成帝 李斯 其庙独冥 高帝四年为赵国 御史亦恶其矫制 立悼惠王庶子六人皆为王 徙夏阳令 北隙乌丸 昭帝时 大将也 河平元年复复太上皇寝庙园 皋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有何看法?2. 简介文章背景和主题。

3.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二章:国家的艰难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分析我国人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教学步骤】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抗争精神。

3. 分析我国历史的转折点和国民精神的变化。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三章:国民的雄健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培养学生对国民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内容】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 讨论如何培养和传承国民精神。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四章: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紧密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教学步骤】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3. 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国民精神来振兴国家命运。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五章:结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答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答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答案【篇一:《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阅读附答案】class=txt>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逼狭()崎岖()险峻()魄势()2.文中用了很多的比喻来说理,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题目。

(1)用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扬子江、黄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有怎样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能互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xiaacute; qiacute; jugrave;n pograve;2.(1)民族生命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 神。
1、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艰难”?结合 时代背景,说说在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 到什么? 中华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 精神。 2、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 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种趣味,都是在经历过艰难险阻后的趣味。这种 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辛与磨难后获得成功;当 4、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你不理解,大家一起 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终于建立起真正属于人 讨论解决。 民的国家时,所获得珍贵的幸福与快乐。
本文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 进程,以崎岖山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 的历史道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 苦中毫不气馁,保持必胜的信念,冲 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你知道我们的国家还经历过哪些 “艰难”的国运吗?
用饱满的语气、昂扬的精神,再 次感受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澎湃 的激情
5、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 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 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作者在说理,在鼓动 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 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 “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 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 值得反复品味。
就义前李大钊的遗像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
自由诵读 要求: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感受作者 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的精神 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b.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 c.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 的美趣。 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 d.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 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