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皇帝的新装新课标教案

合集下载

2024最新-《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5篇《皇帝的新装》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篇一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示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同学独立考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二皇帝的新装龙王中学语文组廖学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整个事件的脉络。

2、情感目标: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人物形象,体会寓意三、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㈠、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传至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导入《皇帝的新装》。

㈡、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跳读全文一遍,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记一位皇帝”。

2、简要复述整个童话故事,理清事件的脉络。

(根据提示)㈢、局部分析,细致品味。

1、看似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呢?(从施骗者、受骗者、行骗道具——新衣三个角度考虑。

)2、能否想一个更好的手段来行骗呢?为什么?3、分析人物形象。

㈣、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给文章结局进行续写或给文章补写一个具体情节。

(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

2、让学生讨论:应该批判谁?应该学习谁?3、本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自由发言)4、教师归纳、总结。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

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却不如此。

大家一定想了解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二学习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皇帝: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至高无上、道貌岸然、愚蠢、虚伪、自欺欺人、天真烂漫、无私无畏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课堂讨论。

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导学目标】1.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生合作探究的主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体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品析语言,赏析人物理解词语在句中含义的方法指导:1.确定某词的具体含义或指代义。

2.结合语句,分析该词作用。

3.结合全文,分析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表达情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地讲述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学生讲完后)精彩动人的故事总是令人难忘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倾听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滑稽(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炫耀(xuàn) 勋章(xūn)称职(chèn)(2)词义炫耀:本课指夸耀。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学习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1.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学习安徒生童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其寓意和讽刺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欣赏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诚实、勇敢、无私等美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勇于揭露生活中的虚假与欺骗,追求真实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安徒生童话的语言特色和讽刺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故事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皇帝的新装》。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安徒生的相关信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皇帝的新装》,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学生总结故事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皇帝、骗子、大臣等。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5. 情感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交流阅读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勇于揭露生活中的虚假与欺骗。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主题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体会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的故事。

骗子声称能制作出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新衣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不惜花重金购买。

结果皇帝穿着这件“新衣”游行时,被一个小孩子大声说出真相,使得皇帝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2.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角色性格的分析,寓意启示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骗过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被骗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皇帝的新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重点情节,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5.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诚实与欺骗的作文。

2.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对待诚实与欺骗的态度,给予适当引导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角色性格分析的准确性。

3.学生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故事文本。

2.角色扮演道具。

3.课后作业评价表。

七、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的课堂上,我们一起领略了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以它独特的讽刺方式,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愚昧和诚实等元素。

让我们深入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一起探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从故事的情节入手,让孩子们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3)通过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皇帝的新装》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寓意。

(2)如何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概括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比较阅读(1)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皇帝的新装》,比较异同。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成果。

6.口头表达(1)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需要加强。

3.教学改进(1)在课堂小结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指南]26、《皇帝的新装》教案.docx

[指南]26、《皇帝的新装》教案.docx

26.《皇帝的新装》教案(3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二、自主学习板块一I (-)搜集资料,了解常识1、了解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有童话160余篇,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了解体裁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板块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1)给卞列加点字注音炫耀(xuan )滑稽(ji )陛F(bi )头衔(xian )称职(chen )自称(cheng )御聘(yVpin)骇人听闻(hai )随声附和(fuhe赏赐(ci )钦差大臣(qlnchdi)(2)解禅词语: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2、初步感知文意(1)这篇童话冇哪些人物?皇帝、两个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众多侍从、小孩、百姓(包括小孩的父亲)(2)文章线索是什么?皇帝的新装(或:新装)(3)课文情节围绕一个什么字展开?骗(4)哪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5)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当堂训练1、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国名)著名的童话作家。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彖,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 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 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 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 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 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
第 26 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由教案频道 h
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 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 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 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 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 人的丑行。 ③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 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 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 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 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 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题。 [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
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 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 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 300 字左右。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 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 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 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 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 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 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 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 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 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 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 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 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
第 26 课皇帝的新装 (新课标)
26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①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理清故事情节。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 想意义。 ⑤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 质。 ○教学重点 ①联想和想像。 ②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 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 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 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 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 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 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 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 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 励。) ②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 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 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