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是口腔消化,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在牙的切割。
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唾液与食物一起混合成食团,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
2.胃内的消化吸收,当食物进入胃时,胃壁肌肉通过蠕动作用将食物搅动,使其和胃液充分混合,成为粥状食糜,胃的蠕动还能把食糜推送到十二指肠。
3.小肠内的消化吸收,食糜进入小肠后,在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4.大肠内的消化吸收,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无机盐及由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
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

精心整理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人体的消化过程是食物的消化是把大分子食物分解为小分子,过程是:经过口腔的咀嚼,然後拌着唾液,经过咽、食道,进入胃,由於胃壁不断的蠕动,使食物和胃腺分泌的胃液混合,促进蛋白质的消化,接着在把成半液体的浓稠状的食物,往下送进小肠,这时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脏分泌的胰汁都送到小肠来,和小肠液一起把这些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小肠壁的绒毛吸收後,养分便由血液输送给全身各细胞,整个消化过程需费六个半小时。
剩下的残物由小肠送入大肠,再被大肠吸去大部分的水份,然後经过直肠,由肛门排出。
容纳1~250~300g(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
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
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
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
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化道)。
生殖、性、系统。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
中考生物-消化与吸收

中考生物-消化与吸收一、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消化道2.消化腺4.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人体消化道最长部分,小肠长5~6米。
(2)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积。
(3)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4)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它们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四、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重点一食物的消化1.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参考答案】C2.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答案】B【解析】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不是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B符合题意;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D不符合题意。
重点二营养物质的吸收3.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外壁有许多黏液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D.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参考答案】B4.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的物质是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答案】D【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即淀粉只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选项中D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被人体吸收。
简述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简述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消化和吸收是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
以下是主要方式:
1. 咀嚼和吞咽:咀嚼和吞咽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
咀嚼使食物变得易于混合和吞咽,而吞咽则将食物送入胃肠道。
2. 消化液的分泌:胃肠道内含有消化液,包括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它们有助于分解食物,使其变得可吸收。
3. 肝脏和胆囊的处理:肝脏和胆囊储存和处理胆固醇和其他脂肪,这些脂肪随后被传送到小肠中。
4. 小肠的吸收: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在小肠中分解和吸收,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被小肠内的酶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以便进一步吸收。
5. 大肠的排泄: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水分通过大肠排泄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并非单一进行的,它们之间也相互关联。
例如,肠道中的细菌也参与消化和吸收过程,并且胃肠道的
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第六章 消化

思考题: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开始于何处?小肠内最主要的消 化液是哪一种?为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来源: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
成分:粘液和碳酸氢盐
性质:碱性,pH8.3~8.4。
作用: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
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有害物质;
2、能利用大肠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 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
吸收形式 吸收机制 吸收途径 入血 入血 以淋巴为主。
糖
蛋白质 脂肪
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 继发性主动转运 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一酯
继发性主动转运
?
脂类水解产物的吸收:
甘油三酯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 混合微胶粒 胆盐 胆盐
小肠上皮细胞
甘油一酯 甘油三酯
脂肪酸
载脂蛋白
淋 出胞 巴 乳糜微粒 管
水分的吸收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肠粘膜G-细胞释放胃泌素使胃液分泌
特点:量少、酶少、酸度低、消化力弱,神经反射无明显
作用。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
3.蠕动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容受性舒张——是胃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概念: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 食管等处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 体的平滑肌舒张,胃容积扩大.
头期:食物作用于头部各器官
非条件反射 刺激口、咽等处的感受器
食物
中枢神经系统
刺激视、嗅、听等感受器 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 G-细胞
胃液分泌
胃泌素释放
特点:量多、酶多、酸度高、消化力强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 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 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 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 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一种无 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 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 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 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 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 HCl 作用下被激活(最适 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 Pro 进行初步水解。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 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 HCl 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 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 VB12 结 合并促进其吸收。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完整版

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人体的消化过程是食物的消化是把大分子食物分解为小分子,过程是:经过口腔的咀嚼,然後拌着唾液,经过咽、食道,进入胃,由於胃壁不断的蠕动,使食物和胃腺分泌的胃液混合,促进蛋白质的消化,接着在把成半液体的浓稠状的食物,往下送进小肠,这时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脏分泌的胰汁都送到小肠来,和小肠液一起把这些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小肠壁的绒毛吸收後,养分便由血液输送给全身各细胞,整个消化过程需费六个半小时。
剩下的残物由小肠送入大肠,再被大肠吸去大部分的水份,然後经过直肠,由肛门排出。
人体的消化过程有哪些脏器参与人的消化过程由口腔起始,固体食物在口腔内经咀嚼被磨碎,然后经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经食管进入胃。
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暂时贮存食物,二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可容纳1~2升食物。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一般停留约8个小时,食糜在小肠经化学和机械消化,使消化作用全部完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份后形成粪便,再由直肠排出体外,最终由粪便带出的水分只不过100~150ml,人体每天的粪便量为250~300g,粪便在直肠停留的时间可因人而异,由6~48小时不等。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食品营养学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食品的消化吸收

水的吸收也可在大肠,这时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 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
钙的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肠黏膜细胞的微绒毛有一种与 钙有高度亲和性的钙结合蛋白,它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 吸收。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 3.铁的吸收 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铁的吸收与其存在形式和机体
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肠黏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黏膜细胞 内的含铁量。存积在肠黏膜细胞内的铁量,是再吸收铁的抑 制因素。铁的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当服用相同剂量 的铁后,缺铁患者的铁吸收量可比正常人大1~4倍。
散布的小唾液腺分泌唾液,内含α-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成糊精和麦芽糖,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淀 粉的水解程度不大。食物进入胃后因胃酸的作用,唾液淀 粉酶很快失去活性,淀粉的消化也立即停止。
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来自胰液的α-淀粉酶可 将淀粉的α-1,4糖苷水解成α-糊精及麦芽糖,肠黏膜上皮 细胞也有同样的酶,将α-糊精中的α-1,6糖苷键及α-1,4 糖苷键水解,最后将糊精和麦芽糖等水解为葡萄糖。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 2.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食物蛋白质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立即被小肠黏膜吸收,氨
基酸的吸收也是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转运载体以及消耗能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氨基酸及少量二肽、三肽能被小肠绒毛内 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四肽以上的氨基酸需要进 一步水解才能被吸收。
各种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取决于主动转运过程的不同转运 系统。中性转运系统可转运芳香族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含 硫氨基酸以及组氨酸、谷氨酰氨等,转运速度最快;碱性转 运系统主要转运赖氨酸、精氨酸,转运速度较慢,仅为中性 氨基酸载体转运速率的10%;酸性转运系统转运天门冬氨酸 和谷氨酸,转运速度最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食物在身体内消化与吸收过程
推荐书籍阅读67 评论0
字号:大中
人类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运输系统,由食物的需求与供给量所控制。
当我们咀嚼食物并将它咽下时,就好像把这些食物送进了漫长的旅程。
当我们吞下食物时,不管是丰盛的大餐或是简单的三明治,它都会被转化成可利用的物质,这时,人体的消化系统才真正开始工作。
我们招待朋友用餐时,可能会竭尽全力去策划菜单、准备色香味俱全的精致的食物,不过这些精致的菜肴,却没有一样对人体的消化机制有重大的帮助。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从口腔到肛门之间中空的管子不过,它并非是条直直的或宽度均匀的管道。
身体的组织器官环绕着管道排列,它与管道内部的空间是互不相通的。
任何在消化管道内的物质均会经由管壁吸收而进入身体,为身体所利用,或者随粪便、汗水排出体外。
举例来说,意外吞人的玻璃珠,会直接通过消化肠道,而出现在粪便中。
消化工作由嘴开始,借由牙齿及唾液的帮助,食物被嚼成细小碎块后进入胃部。
与胃部的消化液及酶混合,经过规则的翻动与搅拌,最后成为浓稠的粥状物,这东西就叫做食糜。
翻搅的动作将会持续到每一块食物均被分解成适合下一段旅程的大小为止(我们常告诉小孩子食物咀嚼要完全,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整个运输系统,就会发现胃对小肠来说就像是一个宽广的包装中心。
胃以下的消化系统都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体积庞大的包裹,因为肠道太窄了。
任何超过肠道空间的食糜,都被送回胃再继续翻搅消化。
当食糜最后达到正确的大小时,它就可以通过胃部末端的狭窄开口,到达下一个器官——小肠。
小肠则被区分成三个重要的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每一部分都有不同大小的月台,可以让乘客(我们吃下的食物)下车及换车。
进入小肠的食糜,首先会与来自胰脏及胆囊的酶及消化液混合,促使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极小的粒子,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旅程。
例如,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单糖类如葡萄糖、乳糖与果糖。
脂肪则会分解成极小的微状物,称之为脂肪微粒,而蛋白质则会分解成氨基酸小分子。
所有的食物微粒都在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被吸收,而糖类和氨基酸则在空肠被吸收,其余的成分,如果是对身体有利的,都在回肠被吸收。
下一个工作,就是将欲通过小肠肠壁的食物粒子做筛选。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就好像有个特殊出入口或是旋转门,可以让符合要求的食物粒子通过。
有些粒子不需帮忙就可以顺利通过,但是有些粒子则需要推一把才能通过。
如果身体要利用这些物质,就必须先让它们通过小肠肠壁,进入血液中。
任何不需要或是不能够通过肠壁的物质,加上其他代谢无用的物质,就会经过大肠、直肠、肛门,而成为粪便排出体外。
食物的命运在通过肠壁之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经消化肠壁的筛选、分类后,各类的食物会在微血管及淋巴管中会合,继续它们的旅程。
但在这个时候,它们多半以个体的状态出现,经由血液及淋巴液的输送到达肝脏。
氨基酸与糖类直接由血液来运送,而多数的脂肪则绕远路,先进入淋巴腺,再进入血液系统。
这时候,我们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运输系统中的任何变化。
自胃部起,食物便借由消化管四周肌肉的运动,促使食物得以在消化管中运送。
通过小肠壁进入血管之后,运行的速度会更快。
因为血液较食糜更具流动性,而且借由心脏规则的跳动,流动的速度就更快了。
除了速度的改变外,改变的程度亦很重要。
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说明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消化道规格的改变。
胃的宽度大约在
7~8厘米之间,而到达小肠之后,就变为1.4厘米。
另一个改变则是由小肠到微血管之时,回肠的直径约为3厘米,但是微血管却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到。
这些数据说明了食物由大分子分解成多么微小的颗粒,而后由细小的微血管将它们聚集、利用。
微血管汇集成静脉,就好像山中的小溪汇集成大河。
微血管最后汇集成主流——内静脉,即运输系统的中枢。
换言之,这是我们食物旅程的终点,不过,这只能作为它们暂时的休息区,等待接受命令,然后前往最终目的地。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同时它也是生命中绝对必要的绢织。
我们可以不需要脾脏、盲肠,或以一个肾脏、一个肺来维持生命,但是绝对无法失去肝脏而过活。
它由心脏供给血液,同时它也会汇集来自脾脏、胃和所有小肠道的血液。
它会经由分枝状的迷走神经及脾脏神经直接与脑部通讯,成为良好的后勤补给联络中心,密切地注视着身体各部分的状况。
由此,我们便可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肝脏会被称为身体的精髓所在,或者被叫做“生化机器”及“最大的腺体”等名称。
它不仅具有贮存、合成、快速传输以及汇集的功能,而且它也具有监视和摧毁有害物质的功能。
药物和毒物可以借血液经由肺脏、心脏而进入肝脏,或是经由门静脉(来自小肠)进入肝脏。
除此之外,肝脏尚有其他功能,但在此,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食物的代谢上。
许多激素携带着身体所需的讯息和命令,经由血液进人肝脏。
根据身体所需,葡萄糖和氨基酸会经由微血管的血液来传输。
肝脏上布满了小静脉,这些小静脉最后汇集成大静脉而离开肝脏,再进入腔静脉。
之后,再往上走,通过横膈膜,进人心脏的右边,经由心脏的压缩,再迅速前进至肺脏。
在肺脏血液会释放出废弃的二氧化碳,补充足够的氧气,血液的颜色也会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离开肺脏之后。
血液回到心脏左侧,此处,心脏强大的压缩力会经血液压入主要动脉——大动脉,血液乃借着大动脉而运送至全身。
事实上,我们吃下的食物,在此已经是最后阶段了,最后的目的地是细胞。
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所组成。
这些细胞集合起来便形成了皮肤、骨骼、神经、肌肉、脂肪和身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
所有的细胞无论在形状、或是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都需要足量的食物。
微血管负责运送食物到细胞中,因为细胞太小,我们必须要用显微镜来观察。
在显微镜下,微血管就像是精细的网络通往身体各个细胞。
微血管壁是由单一薄层细胞所组成,这样食物就可以通过孔洞及交界处,进入紧临的细胞内。
到此,食物完成了全部的旅程,它所提供的原料,被身体做生长、修补和贮存之用。
细胞中维持生命所需的燃料会被利用,废弃的产物会被收集至血液中。
这些废弃物包括我们呼气时由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
其他来自细胞或食物的废弃物会重回肝脏,再次循环或转变成尿经由肾脏排出体外。
我们吃下的食物,在身体内的传输及汇集,全依赖血液的循环,它可以被视为具有许多出口及人口的循环交通路线。
主要的大动脉和小动脉好像高速公路主线一样,而微血管就好像小回转道。
这些小回转道路不断地回转交错,但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定有一点与高速公路相连接。
这个循环系统中的任何一点均不会因插入而被截断。
由心脏流出的血管即是动脉,流入的血管则是静脉。
血液沿着动脉由心脏流至身体末端微血管,之后,再沿着静脉流回心脏。
在这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某些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
身体的某个部位,很可能突然间需要某种营养物质。
例如,当手指割伤或是骨头断裂时,身体会急需蛋白质及矿物质促使伤口愈合。
此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会由肝脏中释出,经由血液运送至伤处。
因此我们便可了解到贮存充分营养成分的重要性。
而平时饮食中摄取的营养均衡,就是确保身体贮存量的唯一方法。
身体本身就会贮存一定量的有用物质,以供紧急之需,但是这些贮存量并不大,所以需要不断地补充。
由食物消化的途径,我们可以得知身体主要的消化系统及活动中心。
在往后数章中,我们将讨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如何协调,使身体更健康。
只要身体某一部位有了疾病,便会使营养的传输及消化管道出问题。
消化系统是身体借以吸收、利用食物的组织,所以一定要好好爱护,不要虐待它,避免使它挨饿、工作负荷过量或吃些无用的食物。
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地计划,让进入身体的食物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而使我们获得健康,远离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