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垛山煤矿矿井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矿界测量实施方案

矿界测量实施方案

矿界测量实施方案一、前言。

矿业测量是矿山开发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矿山的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矿界测量实施方案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界测量的重要性。

1. 确保矿山开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矿界测量能够准确勘测矿山的边界和地质构造,为矿山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确保矿山开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保障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矿界测量,可以准确界定矿山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矿界测量为矿山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提高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降低矿山生产和经营的风险。

三、矿界测量实施方案的制定。

1. 确定测量目标。

在制定矿界测量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任务,包括矿山边界的测定、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矿山地质构造的勘测等内容。

2. 选择测量方法和技术。

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测量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测量方案和计划。

根据测量目标和选择的测量方法,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计划,包括测量的时间、地点、人员配置、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备等内容。

4. 实施测量和数据处理。

按照制定的测量方案和计划,组织专业的测量团队进行测量工作,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矿界测量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

1. 严格执行测量标准和规范。

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测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测量数据的质量监控。

对测量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误差,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精品)麦垛山副立井冻结施工组织设计

(精品)麦垛山副立井冻结施工组织设计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麦垛山煤矿副立井井筒及相关硐室掘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井深-250m~-580m段)1.前言麦垛山煤矿隶属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公司设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马家滩镇境内,鸳鸯湖矿区南端,井田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井田面积约75平方公里。

该矿区交通十分便利,在灵武市东南约70km处,距银川市公路交通82km。

井田内地形为低缓丘陵,区内地势较为平坦。

为了加快矿建进度,缩短建井工期采取地面预注浆与井筒施工平行作业的办法。

副井地面预注浆于2008年10月2日结束。

井筒于2008年6月26日开挖,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成井250m,在2008年10月24日伞钻凿眼时,用伞钻探出涌水,涌水量达到21m3/h。

副立井在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案效果不理想情况下,麦垛山煤矿筹建处请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决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采用井筒外降水方法来保证井筒施工通过第二含水层段,经过几个月的降水施工效果仍不理想,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决定停止井外降疏水施工,采用冻结方案。

2009年9月28日,神华宁煤集团及麦垛山煤矿筹建处相关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华宇公司提交的麦垛山煤矿副立井冻结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确定了此方案,其冻结深度为-250.000m~-482.000m(相对标高),共232m,井底标高为-580m,冻结段壁座至井底基岩段还剩余98m,合计330m。

在井筒冻结基岩段及基岩段施工中,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特编制冻结基岩段及基岩段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

2)北京华宇设计院编制的副立井井壁结构图及相关施工图纸。

3)麦垛山煤矿副立井井筒检查孔资料。

4)《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

5)《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6)《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矿山法测量方案

矿山法测量方案

矿山法测量方案概要: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矿山工程的测量方案。

通过准确测量矿山区域的地形和地下信息,可以为设计和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也可用于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引言:矿山工程涉及大规模开采和开发地下资源,对于矿山区域的准确测量尤为重要。

矿山法测量方案通过采用一系列测量技术和工具,包括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激光扫描仪等,来获取地形和地下空间的数据,为矿山工程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测量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最佳的测量方法和工具、选择适当的控制点,以及建立测量基准等。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用于测量地形、地点、地下结构等。

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全站仪,获取各个位置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并进行连线处理,可以得到整个测量区域的三维模型。

3. GPS测量: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上点位坐标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在矿山测量中,GPS可用于获取大面积地区的位置信息,包括采矿点、工作面等。

4. 激光扫描仪测量:激光扫描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距设备,可用于获取地面和地下结构的点云数据。

通过将激光束扫描到测量区域,可获取数以百万计的测量点,进而构建精细的地形和地下模型。

实施与应用:1. 设计和规划:通过矿山法测量方案获得的准确数据,可以为矿山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工程师可以利用测量结果来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设计工程结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2. 安全和风险评估:矿山测量可用于评估矿山工程的安全性和风险。

通过测量地下空间和地质条件,可以对可能的地质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工程的稳定运行。

3. 环境保护:矿山法测量也可用于矿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对矿山区域的测量和监测,可以掌握矿山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可持续发展:准确测量可以提供实时和精细的数据支持,帮助管理者进行矿山开发的可持续规划。

煤矿测量工程的施工方案

煤矿测量工程的施工方案

煤矿测量工程的施工方案1. 引言煤矿测量工程是煤矿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煤矿的平面布置、坑口位置、矿井巷道走向、采区划分等关键指标的测量和调整。

本文将详细描述煤矿测量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确定等。

2. 测量设备的选择在煤矿测量工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现场施工的测量设备。

常用的测量设备有全站仪、GPS定位仪、传感器等。

根据工程的需求和测量的精度要求,我们可以合理选择测量设备。

•全站仪:全站仪是煤矿测量工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具有高精度、全自动、全天候的特点,适合进行平面坐标、高程等测量。

•GPS定位仪:GPS定位仪可以实时获取卫星信号,用于测量各个控制点的坐标,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工作。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煤矿巷道的变形、位移等参数,可以及时监测到潜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和场地条件,我们可以灵活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

3. 测量方法的确定根据煤矿测量工程的具体任务和工程特点,我们需要确定适合的测量方法。

•平面定位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GPS定位仪等设备,对煤矿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

可以采用多边形闭合测量法、中央平差法等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高程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煤矿的高程进行测量。

可以采用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等方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巷道变形监测:通过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对煤矿巷道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采用预警阀值设置、定期巡视等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测量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安排测量工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确保测量工程的顺利进行。

4. 施工流程在进行煤矿测量工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般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包括测量设备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

准备工作需要提前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熟练操作。

•网格布设:根据煤矿的具体要求,确定测量网格的大小和密度。

回风立井报告

回风立井报告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麦垛山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二○○八年一月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麦垛山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编写单位: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编写人: 朱金荣审核:段生杰郭天辉总工程师:李新安单位负责人:刘自俭附图、附表清单附图1、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平面布置图(1:5000)2、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综合柱状图(1:500)3、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直罗组上段含水层抽水曲线图4、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2~6煤间砂岩含水层抽水曲线图5、副立井、回风立井检查孔剖面图(1:1000)附表附表一工程测量钻孔坐标成果表附表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检测报告附表三水样水质分析成果表附表四测井成果本附表五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测斜成果表〈另外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原件1套〉目录附图、附表清单 (3)附图 (3)附表 (3)1前言 .......................................................................................................................................... - 1 -3.1.目的及任务................................................................................................................... - 1 -3.1.施工技术依据............................................................................................................... - 1 -1.2.1.井筒检查孔报告编制及施工技术依据............................................................... - 1 -1.2.2.其他依据............................................................................................................... - 2 - 2勘探工作 ...................................................................................................................................... - 3 -2.1.工程量布置................................................................................................................... - 3 -2.2.工程施工及质量评述................................................................................................... - 3 -2.2.1.地质取芯钻探....................................................................................................... - 3 -2.2.2.水文地质钻探....................................................................................................... - 4 -2.2.3.抽水试验............................................................................................................... - 4 -2.2.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样................................................................................... - 4 -2.2.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 5 -2.2.6.工程测量............................................................................................................... - 5 -2.2.7.地球物理测井....................................................................................................... - 5 -2.2.7.1测井工作方法 .......................................................................................................... - 5 -2.2.7.2质量评述 .................................................................................................................. - 6 - 3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 - 7 -3.1.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揭露地层................................................................................... - 7 -3.1.1.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 7 -3.1.2.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 - 7 -3.1.3.古近系 (E)........................................................................................................... - 7 -3.1.4.第四系(Q)............................................................................................................. - 7 -3.2.影响回风立井施工的构造........................................................................................... - 7 -3.3.水文地质条件............................................................................................................... - 8 -3.3.1.影响回风立井井筒施工的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 8 -3.3.2.隔水层及其特征................................................................................................... - 9 -3.3.3.井筒充水因素......................................................................................................- 11 -3.3.4.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1 -4.工程地质条件 ............................................................................................................................ - 13 -4.1.岩土样的取样方法及送检......................................................................................... - 13 -4.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 13 -4.3.回风立井井筒穿遇地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 15 - 5涌水量预计 ................................................................................................................................ - 16 -5.1.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16 -5.2.井筒涌水量预算......................................................................................................... - 16 -5.3.流量测井资料与主要涌水段..................................................................................... - 18 -6 结语 .............................................................................................................................................. - 20 -1前言受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鸳鸯湖矿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委托,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及神华宁煤集团公司《专题会议纪要》,结合本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承担了麦垛山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检查孔设计及施工任务。

煤矿测量管理方案

煤矿测量管理方案

煤矿测量管理方案背景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煤矿经常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煤炭预测不准确、煤炭损失、安全隐患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煤矿的经济效益,也会危及员工的安全。

煤矿测量管理方案可以帮助煤矿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设计煤矿测量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自动化煤炭预测在煤矿中,煤炭预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煤炭预测方法往往过于粗略,并且容易出现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使用自动化煤炭预测系统。

这种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况,预测下一段时间内煤炭的产量和质量。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煤矿预测煤炭的需求量,一旦预测有误,就能及时调整生产。

2. 煤炭损失控制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煤炭损失。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煤炭很容易被损坏或遗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使用煤炭损失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自动监测煤炭的运输和储存,及时发现煤炭的损失或丢失,并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记录所有煤炭的流动,确保每一吨煤炭都能够被追踪到。

3. 煤矿安全监测煤矿的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我们建议采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自动监测煤矿的温度、氧气浓度、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其他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自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帮助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结论通过引入自动化煤炭预测系统、煤炭损失控制系统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煤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煤炭损失,保障员工的安全。

这些系统可以自动化处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

煤矿测量管理方案可以为煤矿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测量工作在安全生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课程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煤矿测量基本理论- 煤矿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煤矿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 煤矿测量的精度要求2. 煤矿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矿区坐标系统与测量基准- 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分析3. 煤矿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 煤矿井下测量-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井下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预计- 井下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5. 测量方案编制与实施- 最佳方案选择-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 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测量仪器配置与人员配备- 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四、课程设计方法1. 理论学习- 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2. 实践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

4. 方案编制与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编制测量方案,并进行实施。

五、课程设计评价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仪器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 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测量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方案编制与实施能力- 考察学生编制测量方案的能力,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团队协作精神- 考察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 前期准备(1周)-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课程设计要求。

2. 实践操作(2周)-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煤矿测量项目实施方案

煤矿测量项目实施方案

煤矿测量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煤矿是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的开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煤矿测量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测量项目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本次煤矿测量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准确、高效,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三、项目内容。

1. 测量设备的选型。

在煤矿测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选型。

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测量需求,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设备,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测量方案的制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是煤矿测量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

需要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结合测量设备的选型,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内容,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测量人员的培训。

测量人员是煤矿测量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测量工作的质量。

因此,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准确地完成测量工作。

4.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煤矿测量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体系,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与分析,为煤矿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测量计划。

根据煤矿生产计划和测量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时间、地点、内容等,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测量设备的采购与调试。

根据测量设备选型结果,进行设备的采购与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测量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根据测量计划和设备调试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4. 测量人员的培训与配备。

对测量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并配备必要的测量人员和工具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垛山煤矿矿井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方案1.麦垛山煤矿概况1.1.地理与人文概况麦垛山井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地区,行政区划隶属灵武市宁东镇和马家滩镇管辖。

该矿区交通十分便利,临近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距银川市约82Km,灵武市以东约70Km。

井田内地形为低缓丘陵,区内地势较为平坦。

麦垛山矿井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主要供煤矿井。

麦垛山矿井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大型矿井之一,其产品用户主要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坑口点厂,煤机二甲醚和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1.2.矿井设计概况1.2.1.煤矿全称与归属垛山煤矿隶属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公司设计。

1.2.2.井田位置与范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马家滩镇境内,鸳鸯湖矿区南端,井田北以杨家窖正断面(麦垛山断层)为界,南以第32勘探线(地震M12线)为界;西以于家梁断层为界,东以红柳井田西部边界(重合)为界,整个井田呈北西~南东条带状展开,井田南北长约14Km,东西宽约4.5Km,井田面积约65Km2。

1.2.3.生产能力、服务年限根据井田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设计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8.00Mt/a,矿井服务年限为102a。

1.3.矿井工程概况1.3.1.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见表1-1表1-1 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图1-1 麦垛山(投产时)主要矿井主要示意图1.3.2. 开采条件麦垛山矿井储量丰富,但开采煤层数量大20层之多,且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均较大。

井田内除2号、6号、28号煤层厚度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外,其余开采煤层厚度均较小,大部分为局部或大部分可采煤层。

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以及压茬影响对于工作面布置均产生不利影响。

煤层厚度主要影响单位时间内采煤机的割煤能力。

煤层倾角主要影响采煤机的割煤速度及工作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影像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

1.3.3. 井口位置设计确定矿井主副井分场地布置,主井井口位于20勘探线井田边界附近、磁~马公路以东处,副井场地位于井田南部F10断层以西于家梁周家沟背斜2005钻孔附近。

麦垛山煤矿副立井、风井及工业广场分布如图1-2。

图1-2 麦垛山煤矿副立井、风井及工业广场平面图1.3.4.井筒施工方法为了加快矿建进度,缩短建井工期,采取地面预注浆与井筒施工平行作业的方法。

副井地面预注浆于2008年10月2日结束。

井筒于2008年10月26日开挖,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成井250m,在2008年10月24日伞钻凿眼法时,用伞钻探出涌水,涌水量达到21m3/h。

副立井在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决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采用井筒外降水方法保证井筒施工通过第二含水层段,经过几个月的降水施工效果仍不理想,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决定停止井外降疏水施工,采用冻结方案。

2009年9月28日,神华宁煤集团及麦垛山煤矿筹建处相关领导召开会议,对华宇公司提交的麦垛山煤矿副立井冻结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确定了此方案,其冻结深度为-250.000m~-482.000m(相对标高),共232m,井底标高为-580。

根据井田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设计全井田一个水平开拓,开拓水平标高+868m,在11采区设+1013m辅助水平。

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主斜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副立井装备多生摩擦提升机担负矿井人员、设备、材料及矸石的提升任务;井下主运输为条带输送机,辅助运输为无轨胶轮车;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

(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开采条件、井口位置、井筒施工方法等)1.4.矿井地质概况1.4.1.地层分布与特征副立井井筒检查孔附近未见基岩出露,被广泛的第四季风积砂、黄土和古近系的浅红色粘土所覆盖。

据检查孔揭露的基岩地层由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直罗组。

井筒施工过程揭露各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4.1.1.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为一套内陆湖三角洲沉积,是井田的含煤层底层。

副立井检查孔揭露厚度247.06m。

岩性为灰、灰白色中。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细部砂岩;灰度、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煤等组成。

1.4.1.2.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为一套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

副立井检查孔揭露厚度338.40m。

其岩性上部主要为灰白、浅灰、灰绿、灰色的细粒砂岩,灰色、褐色粉砂岩,夹粗、中粒砂岩。

中下部以厚层状的灰白、黄褐或浅红色含砾粗粒石英长石砂岩(七里镇砂岩)为主,与其下含煤地层假整合接触。

1.4.1.3.古近系(E)副立井检查孔揭露厚度45.40m,其岩性主要由浅紫红色粉质粘土及粘土组成,底部为砾岩层。

不整合于下伏各地层之上。

1.4.1.4.第四系(Q)为冲、洪积的黄沙土,底部见钙化结核,顶部为现代沉积的风成沙丘和黄土层,覆盖在各地层之上,后3.00m。

1.4.2.工程地质特征第四系、古今系地层岩性以粘土为主,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高液限土体,抗风能力较差,吸水后具有较强膨胀能力,为不良工程土地。

侏系直罗组、延安组地层岩性以粉砂岩和砂岩为主,检测结果岩石饱和和抗压强度远小于自然状态或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普遍小于0.75,为易软化的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在井筒掘进中,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不良工程岩土体给井筒造成伤害。

1.4.3.可采煤层与厚度麦垛山井田地处华北地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折皱冲断带的南北逆冲构造带,断裂、褶曲构造非常发育。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延安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358.25m,含煤层30层,平均总厚27.4m,含煤系数为7.65%。

其中编号煤层22层,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分可采煤层11层、局部可采煤层7层。

不可采煤层2层。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4.6m,可采含煤系数6.78%。

其中,主采的2煤可采厚度0.87~7.84m,平均2.88m,6煤可采厚度0.8~7.59m,平均2.63m,全井田共获得资源量1979.27Mt,可采储量1138.86Mt。

(地层分布与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可采煤层与厚度、水文地质等)1.5.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5.1.设计生产能力投产时4.00Mt/a,达产时8.00Mt/a,矿井工作制度按每年330天,每天16小时。

1.5.2.井巷工程量全矿井移交总工程公司量81714m,其中岩巷19836m,半煤岩巷44436m,煤巷17415m,万吨掘进率102.1m。

投产时总工程量55578m,其中巷11142m,煤岩巷44436m。

达产时新增工程量26136m,其中岩巷8721m,煤巷17415m。

1.5.3.地面建筑麦垛山矿井地面工业建筑总面积为24710m2,总建筑体积为227338m3。

麦垛山矿井行政公共总建筑面积41499m2,总建筑体积为199779m3,其中联合建筑7916m2、食堂5200m2、行政办公楼5383m2、倒班楼23000m2。

1.5.4.矿井在籍人员1294人,其中投产时1048人,达产时新增246人。

采用“四、六”作业制,每天三班作业,一班准备。

1.5.5.矿井全员效率投产时17.22t/工,达产时27.67t/工。

2.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2.1.对测区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表2-1 已有测绘资料的整理收集矿区内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及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及鉴定结论等,以级与甲方沟通后甲方提出的其他要求。

2.2.对测区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2.2.1.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选用国家B级GPS,这两个控制点A1,A2,A3,A4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2.2.2.高程控制资料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两个二等水准点SZ1,SZ2。

3.测绘基准与执行规范3.1.测绘基准与测绘系统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3°分带,横坐标加500Km。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3.2.执行的测量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煤矿测量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年;2)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煤矿测量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3.3.设计依据1)张国良主编. 矿山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2)徐绍铨主编.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魏二虎,黄劲松主编.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4)胡振琪主编.应用工程测量,煤工业出版社,20084.生产限差的确定及等级、精度要求4.1.生产限差的确定4.1.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确定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利用矿图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为满足基本矿图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3.0m作为生产限差,即基本矿图上最弱点相对于矿井近井点或井下导线起始点而言的点位极限误差值为±3.0m。

此限差值中包括有测量、绘图和用图的误差,若去掉后两项,测量允许误差(对1:2000矿图而)为±2.75m左右。

4.1.2.按测图与绘、用图精度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绘、用图的极限误差一般取±0.8mm(图上)。

若矿图的比例尺为1:2000时,即为±1.6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不含绘、用图误差。

4.1.3.按井巷贯通的限差确定平面上中线的允许编差取±0.3~0.5m。

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2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

4.1.4.按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打垂直钻孔的要求确定当孔深小于100m时,可取1.4m作为生产限差。

4.2.等级、精度要求4.2.1.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根据《煤矿测量规范》对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的规定(下同),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

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4-1选定。

表4-1 首级控制网等级规格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加密网可以采用越级加密控制网的方法。

4.2.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要求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规定。

表4-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要求4.2.3.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表4-3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4.2.4.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4-4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