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马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思想理论的概述
柏 拉 图 第 的 乌 托 第 迄 今 仍 第 第 第 是 知 觉 哲 一 邦 二 未 三 四 五 的 学 , 中 , 解 , , , 那 中 最 重 要 的 东 西 : 是 他 的 乌 托 邦 , 它是 一 长 串 最 早 的 一 个 ; 是 他 的 理 念 论 , 它 是 要 解 决 决 的 共 相 问 题 的 开 山 的 尝 试 ; 是他 主 张 灵 魂 不 朽 的 论 证 ; 是 他 的 宇 宙 起 源 论 ; 是他 把 知 识 看 成 是 回 忆 而 不 种 知 识 观 。
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评价与贡献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 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亚里 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 治着欧洲的科学界。两个科 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只要其 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 这样认为的”,另一个科学 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探索真知的精神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思考一下:
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 了怎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亚历山大大帝
• 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 生,青年军事奇才,从波斯帝国, 一直打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 直到印度 • 传播希腊文化,缔造了历史上的 希腊化时期 • 重视学术事业,地理学家绘图, 博物学家收集标本,工程师帮助 攻城 • 有意识的进行欧亚文化融合,建 都巴比伦,与波斯人通婚 •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一分为三 Alexander the Great
首先,这段政治实践的经历深化了柏拉图对僭主政体的认识, 深化了他对公民教育必要性、艰巨性的认识,这些在柏拉图中后期 的著作中都有反映。 其次,政治的失意并没有泯灭柏拉图心中的理想,他开始创办 雅典学园,通过传道授业培养一批既懂哲学、自然科学,又能治国 的人才,即他设想的哲学王,通过他们去改变社会现实,间接地实 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政治学经典著作

政治学经典著作1、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4、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5、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8、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9、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10、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11、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12、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13、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1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6、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17、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8、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19、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20、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1、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23、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24、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25、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26、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27、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8、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30、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1、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3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3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沈阳出版社,199934、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35、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36、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37、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38、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39、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40、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社,2001年41、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2002年42、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43、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44、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45、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46、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7、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48、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49、列奥·施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50、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51、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上下),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年52、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3、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4、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0355、顾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56、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7、石元康:《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58、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三联书店2002年59、(美)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60、(美)诺齐克著,《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61、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2、卡尔·曼海姆:《保守主义》,译林出版社63、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65、马克思《1844年哲学与经济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66、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希腊人和希腊文明》67、内莫:《民主与城邦的衰落》《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观比较

环球瞭望00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观比较柏拉图哲学强调理性世界,他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更好的认识到理念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哲学囊括了经验世界和超经验世界,他认为经验世界的感性经验要比理性更加有用。
因此,两者的哲学观被划分为不同种类,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世界中的感性经验等构建了属于自身的哲学体系。
从两者哲学观对比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一哲学对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分析方法,都是对先人哲学家之本原学说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观柏拉图哲学观柏拉图哲学强调“理念”,他所提出的哲学观又被称之为“理念论”。
其中“理念”概念进行分析时原意是指能够看得见的东西,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作为多个的东西, 是看见的对象,不是思想的对象,理念则是思想的对象,不是看见的对象”[1]。
该概念主要是从苏格拉底所提出的“是什么”这一定义延伸的。
换句话“理念”虽然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存在,但是他更强调真实存在的个别事物,不同的事物能够组成不同的世界,这一理念变成为了柏拉图坚持的“理念世界”。
同样柏拉图虽然同样认可自然界中可以看得见事物都是可以变化和流动的,但是这些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马”,这一物种可以指“全部的马”,也可以指“一匹马”,虽然在数量上发生的了变化,但是“马”的真正含义却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有形的”“永恒的”,它不会随着感官世界发生变化。
亚里士多德哲学观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与柏拉图相比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他的思想是对柏拉图思想的延伸和继承,使得柏拉图哲学纯粹化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推动。
而且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又是对柏拉图哲学的超越。
一方面,他对哲学的纯粹化进行了验证,柏拉图的哲学观中对理性世界进行了分析,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理念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他超越了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脱离。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对“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进行了理清,柏拉图对此岸和彼岸做了划分,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如何并没有讲清楚,亚徐晨晨(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现阶段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研究成果颇丰,对两者在哲学观方面的研究热情依旧不减。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Company name
人物生平
成长期28年 游学12年 讲学20年 著述20年
7
Company name
公元前421年6岁,据说是《理想国》发生时间(或所托时 间)。
公元前420年7岁,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 作。 公元前407年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 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 公元前404年23岁,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惨败告终。暴露 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柏拉图一度想从政,后失望。 公元前399年28岁,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在场)并被处死 ,苏格拉底死时柏拉图因病不在。
启示:有很多人不去真正享受婚姻的幸福,而是 图新鲜、求刺激,红杏出墙,结果不仅 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不幸。破解这一难题 的根本办法就是绝缘:不属于自己的花, 即使再美也不要去采摘。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 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 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 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 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 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 ,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 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 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 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 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 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 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 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 洞穴。
1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差异

华夏艺谭3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差异■ 程 靖 武汉科技大学〔摘 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两人的思想主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从两人美学思想的差异性来说,主要三点不同之处:一是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不同;二是对艺术创作动因的理解不同;三是对艺术社会功用的理解不同。
尽管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吸收了柏拉图的思想,但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了两人在美学观念上的差异。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差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具有最高哲学天赋和成就”的两位哲学家。
黑格尔认为:“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
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
”①由此可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两人的美学思想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一、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不同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对美是什么进行了详细阐述,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正是对美的理式的“摹仿”。
他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对于艺术本质的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摹仿,因此艺术与理式之间的关系则是“摹仿的摹仿”,是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影像。
“诗人的创作是真实性很低的……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甚至“模仿的诗人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建立起一个恶的政治制度”。
②柏拉图对艺术和诗人的地位看得如此之低,与其政治主张不无关系。
柏拉图的所有理论主张,都试图为贵族奴隶主阶级说话,试图捍卫贵族奴隶主赖以巩固其地位的神权思想。
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真理只能从独立于感性世界之外的理性世界中获得,而由于艺术摹仿的对象是感性的现实世界,所以艺术是不具有真理性的。
他认为,感性和理性是完全对立的,美不能沾染感性形象,否则美就会不完满。
③在柏拉图看来,感性艺术的地位远远低于理性哲学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美学著作《诗学》中谈到了他对于艺术本质的看法。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儿童教育思想之异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儿童教育思想之异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儿童教育思想之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在西方儿童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在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他们的观点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都注重优
生优育,都重视儿童道德教育,都强调儿童身心发展。
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当今儿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儿童教育思想之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教育思想的巨大继承性.亚里士多德以柏拉图的哲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理论.究其实质,他们的共性很多.亚里士
多德的灵魂三分法,三种不同阶段的教育及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柏拉图的
灵魂论、哲学王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最终都将善或理智做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儿童教育思想之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为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两人又为师生关系,因此,二者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师承关系;但又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所不
同以及各自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离异,二者的教育思想又更多地表现出分岐.本文主要探讨柏与亚教商思想差异所在.(一)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柏
拉图非常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在其《理想国》一书中,他把教育作为其
恢复奴隶制的稳定的重要手段.
1。
1马工程西方文艺理论家之古希腊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

柏拉图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颇受老师的赏识。
他跟随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获益匪浅。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怀着悲愤的心情远游各国,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城邦国家,埃及的等级制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在游历中,他结识了一大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
据说他曾在游历西西里时被卖为奴隶,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才安全地返回到雅典。
回到雅典后,他开始写作对话以及从事讲学活动,亚里士多德就曾是他的学生之一。
公元前388年,他应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札僭主老狄奥尼索斯的邀请,住在宫廷讲学。
后因与老狄奥尼索斯的政见不合愤然离去,重新回到雅典。
晚年的柏拉图仍然不放弃重建他的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又进行两次出游,重访叙拉古札,想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都失望而归。
公元前374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1岁。
柏拉图的著作颇丰,广泛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诸多领域。
他写过近四十篇对话,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文艺学、美学等问题。
他的主要著作有:《理想国》、《伊安》、《会饮》、《克拉梯卢斯》、《政治家》、《莱西斯》等。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是唯心主义的,“理式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
“理式”(Idea),有的译为“理念”、“观念”,有的译为“模式”、“理型”等。
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和我们一般所说的理想、观念、精神等意识领域还不一样,他的“理式”是超越于客观物质的独立存在,它是永恒不灭的,处在最高的位置。
他曾以床为例,来具体说明“理式”的本体论性质。
他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一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理式”的床,不妨说它是神造的;二是木匠所制造的床,也即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具体的、感性的床,这个床是木匠用床的“理式”制造出来的;三是画家所画的床,它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理式”的床隔了三层,因此也就更加不真实。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们对于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等方面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追求真理,提高灵魂的品质。
他认为理性是人的核心,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理性,使人们能够通过对真理的认识来实现个人的完美和社会的进步。
柏拉图主张通过哲学思考和学术训练来培养人的理性。
在他的教育体系中,他设立了不同的阶段,例如幼童阶段、游戏阶段和青年阶段等。
每个阶段都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幼童阶段,他主张提供愉快的游戏和音乐活动,以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审美能力。
在青年阶段,他注重数学和几何等学科的学习,通过这些学科的训练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完善品格的公民,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实践和个体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品格。
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和体育锻炼等。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生应该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他还着重强调人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目标、方法和对象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柏拉图注重培养人的理性和追求真理,强调个人的完美和社会的进步;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培养具有完善品格的公民,强调实践经验和个体的培养。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主张通过哲学思考和学术训练来培养人的理性,强调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实践和个体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在教育对象上,柏拉图的目标是所有人,不论其阶层和社会地位;而亚里士多德则主要关注有公民资格的男性,他认为只有具备公民身份的人才有参与政治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 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 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
理念论的主要观点
世界由两个部分组成: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 理性世界真实、完美,感性世界虚假、残缺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知识是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学习过程是回忆.
材料一:“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 存在者;……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 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 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 为真正的存在。” ──《国家篇》
①理性是人的本质, ②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政治
①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主张公民要积 极参与城邦政治,要有公民意识
②法治优于人治。
伦理
中庸之道
①在逻辑学上,提出三段论 ②在物理学上,著有《物理学》;事物是由形式和 质料组成 。 ③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其他
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哲学
孔子
政治
伦理
教育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既重视自然 科学知识 又重视政治 研究
以礼治国,为 敬鬼神而远之 政以德,反对 苛政,主张人 治 唯心主义; 寡头政治,
中庸
柏拉 图
理念是世界的 哲学家王 本质 (人治)
国家正义
亚里 士多 德
逍遥学派. 法治优于人治, 人的本质是理 倾向于民主制. 中庸之道 吾爱吾师,但 性.思想来源于 主张由中产阶 (中道原则) 吾更爱真理。 具体事物. 级执政
三位先哲的比较:生平经历
(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四处游历,试图将自己的 政治思想付诸实践; (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著书立 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突出的贡献。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在学院里,男女生平等对待。 学院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轻松自由的学术空气有助于对各 种问题的自由讨论。柏拉图学院 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 德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2、政治学说《理想国》(《国家篇》) (1)产生背景: 对政治的关注 对雅典民主政体弊端的认识 多年游历考查 (2)主要观点 : 哲学王 (3)评价:是空想;但有启示
• (1)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古 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 (2)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 理论来源; • (3)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备受推崇; • (4)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 • (5)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 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一、生平事迹
前384 前367 前347 前343 前334 前322
北 方 小 驹
学求 园学 之雅 魂典
专博 注学 科家 研
王 子 之 师
创 立 学 园
逍 遥 学 派
落 寞 离 世
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三句话评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领域 哲学 成就
“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
拉图的注脚。”
【英】怀特海
柏拉图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
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英】 K.R.波普
三、评价柏拉图?
思考: 柏拉图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
有何地位?
⑴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 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 影响巨大。 ⑵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 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 的境界令人佩服。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柏拉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
第二课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课标解读: 1、简述柏拉图生平和《理想国》;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其对真理的追求; 3、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 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甩手运动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 “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 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 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 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 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 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 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 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 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 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第一 统治者 等级 (护国者) 第二 等级 武士(卫 国者)
所需 美德 智慧
职能
结果
实质
勇气
第三 劳动者 等级 (生产者)
自制
拥有国 家权力 三个等 级各司 对外御 其位, 敌,对 社会和 内保民 谐有序, 国家有 生产社 正义的 会财富 美德
(有才 智的) 奴隶主 贵族统 治的国 家,等 级森严
三、评价柏拉图?
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真实、完美、永恒的。
“理想国”: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 我们所描绘的城邦,是一座理 想的家园,但在地上无处可寻。或 许,在天上建有这样一座家园的范 式,举凡看到它的人,都想成为那 里的居民。至于它现在还是将来的 存在,都无关紧要。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的阶级划分
国家的构成
一、柏拉图的生平 1、出生名门(“大块头”) 2、追随名师(苏格拉底) 3、周游四方(叙拉古) 4、创办学校(雅典学园)
(阿卡德米学园)
柏拉图雕像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柏拉 图学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 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他的学园门口 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 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