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

2.学习《从军行》,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字典、纸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初读三首古诗,自主识记字词,读准字音➜学习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从军行》诗句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背诵➜默写。

【作业设计】
初读三首古诗,自主识记5个生字,读准字音“裳”,会写“仞”、“摩”等 6 个字。

课上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理解《从军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纸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借助注释、补充资料和插图等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背
诵并默写➜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抓住关键词背诵这首古诗。

【作业设计】
借助注释、补充资料和插图等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

课上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背诵这两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教学设计 - 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并能够准确运用于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正确使用于日常口语和文学创作中。

3.能够自主学习并总结文章主题,提炼出关键信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主题阅读的能力培养。

2.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中的地名、人名的解读。

难点1.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主题。

2.掌握成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故事。

3.深入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安排日期内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整体复习 1. 复习课文内容;2. 提问学生,确认关键知识点;3. 引导学生总结并理解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成语学习与运用 1. 集中讲解本单元成语意义;2. 搭配例句帮助学生运用成语;3. 练习场景操练。

第三课时语文知识检测 1. 知识点测试;2. 作业布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整体复习1.复习课文《XXX》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章主题。

2.提问学生,确认文章中的地名、人名、成语等关键知识点。

3.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成语学习与运用1.集中讲解本单元涉及的成语,解析其意义和来源。

2.给出例句,让学生尝试在具体场景中运用这些成语。

3.操练成语的使用,让学生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第三课时:语文知识检测1.进行考核,测试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复习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语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积累更多的成语和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进行准确的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文分发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一段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大意;
2.请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4.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以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自由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引导他们展开思考;
2.推荐类似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阅读。

4.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写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下节课的教学重点。

至此,《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完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古代文学欣赏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包括古代诗歌鉴赏、成语故事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的鉴赏和理解2.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鉴赏•《蝉》:“蜡炬成灰泪始干,夏露叶凋已是秋。

”要求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指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2. 成语故事欣赏•《卧薪尝胆》故事:讲述赵国有一个叫有勇的人,他为了复仇,卧薪尝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画蛇添足》故事:讲述一个人画蛇添足,结果画虧了,教育学生要做事要切合实际,不能画蛇添足。

四、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语故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

•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和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主要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课后小测:通过课后小测或者测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诗歌和成语故事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在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成语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和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单元:《进城》教学目标: - 了解城市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掌握描述城市生活的词语和句式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 分组讨论城市和乡村的特点- 作文:描写自己心目中的城市2. 第二单元:《拾掇》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 学习描写细节的写作技巧 - 作文:描写一次简单的整理经历3. 第三单元:《邻居》教学目标: - 了解邻居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邻居故事,讨论邻里关系 - 角色扮演:模拟邻里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 - 作文:写一篇感谢邻居的文章4. 第四单元:《找文字》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春晓》,了解意境和修辞手法- 诗歌朗诵比赛- 作文:写一首以“春”为主题的诗歌三、教学方法1.解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答案。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4.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锻炼其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2.作业考查: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3.测验评分: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个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帮助学生加深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第四单元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与用法。

2.能够准确朗读第四单元课文。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本、教学课件、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生字词
1.复习第四单元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意思。

2.指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深记忆。

第二步:课文复述
1.让学生围坐一起,轮流复述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中的关键点,确保完整传达主要内容。

第三步:课文分析
1.分段分析课文,详细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促进思维发展。

第四步:课文朗读
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老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复习课上,我们通过生字词复习、课文复述、课文分析和课文朗读等环节,加深了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第四单元相关练习题。

2.背诵本单元重点词语及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谢谢大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成语故事的来源和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够听懂他人讲述成语故事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语文园地四》中所涉及的成语及其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成语的内涵和含义,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图片、PPT等。

3.学生:提前复习教材内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古代成语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成语。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成语故事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语文园地四》中有关成语的故事,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

2.学生跟读故事,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操练。

第三步:操练与运用1.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故事的分角色朗读,增强理解和记忆。

2.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尝试运用所学成语进行简单对话或表达。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的成语内容,并进行小测验检查掌握情况。

2.教师展示更多与成语相关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成语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多个成语及其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成语及其故事。

2.写出三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配上一段简短说明其含义。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收获,提高语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再见了,亲人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读通课文。

2、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

标出“嫂,噩”二个字的笔顺。

3、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4、我能根据课文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些事。

5.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

描写了195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亲人”一词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

二、(夯实字、词、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借助生字卡认读二类生字,组词。

2.相机检查词意理解情况,指导一类字的书写。

3.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些事。

三、梳理文意,归纳要点。

出示课前预习4、5作为检测辅助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点,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抓要点
文中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自主读课文,批注交流。

(二)突破重难点
1.画出文中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
2.展示:读一读这些段落或语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三)体会写作方法
1.组内合作: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祈使句和反问句,体会与陈述句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3.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直接抒情的写法。

三、知识延伸
1.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大嫂、小金花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2.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积累。

3.读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5金色的鱼钩
课前预习
1、读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难度难写的词语,如:颧骨、抽噎、粗糙。

2、自由读课文。

要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我要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4、我能梳理文章。

课文讲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课文导读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

二、(夯实字、词、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抽查生字、词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检查课文的朗读。

三、梳理文意,归纳要点。

出示课前预习3作为检测辅助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点,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抓要点
1、读读自己感受深的部分,批注心中的感受。

2、交流心中的感受。

(二)突破难点
抓重点句子体会情感。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我会填:“鱼钩”记录着__________,闪耀着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

(三)体会写作方法
1、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划出有关语句读读,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2、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读,想想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延伸
1、请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这个故事。

2、搜集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

16桥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

2、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

难写的多写几个。

3、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咆哮、狞笑、呻吟、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4、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理清课文内容。

本文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

二、(夯实字、词、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借助生字卡认读二类生字,组词。

2.相机检查词意理解情况,指导一类字的书写。

三、梳理文意,归纳要点。

出示课前预习4作为检测辅助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点,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抓要点
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批注。

交流完善。

(二)突破难点
1、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的语句,批注感动的原因。

2、在小组内通过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

3、探究:课文为什么用“桥”做题目?
(三)体会写作方法
读课后思考的第3题,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描写;句式的特点。

三、知识延伸
1、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2、写一篇读后感。

17梦想的力量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读记记“下旬、募捐、水泵、颠簸、簇拥、迫不及待”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能快速阅读。

3、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募捐、筹齐、颠簸、羞涩、簇拥、迫不及待。

4、我要理清课文内容:课文通过记述6岁的加拿大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梦想,不懈努力,终于使________的经过。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梦想”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

二、(夯实字、词、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4、抽查生字、词的读音。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的朗读。

三、梳理文意,归纳要点。

出示课前预习4作为检测辅助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点,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抓要点
独立阅读课文,说一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二)突破难点
1、抓情感脉络交流:文中有那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处你想到了什么?
(抓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树立形象)。

2、理解“梦想的力量”。

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三)体会写作方法
文中写到了几次筹款?作者是如何把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
三、知识延伸
1、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学习后的体会。

2、简要复述故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