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灌肠》课件

《新生儿灌肠》课件

记录排便情况
记录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 数、颜色、性状等,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保持清洁卫生
灌肠后保持新生儿身体清洁卫生,及 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
注意事项
灌肠后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同时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影响消化 。
《新生儿灌肠》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灌肠的概述 • 新生儿灌肠的准备工作 • 新生儿灌肠的操作流程 • 新生儿灌肠的并发症及处理 • 新生儿灌肠的护理与观察
CHAPTER 01
新生儿灌肠的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新生儿灌肠是指通过肛门将适量 液体注入新生儿肠道内的操作。
目的
帮助新生儿排便、排气,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便秘、腹胀等症状 ,同时还可以为肠道提供营养。
CHAPTER 03
新生儿灌肠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灌肠的操作流程 灌肠的操作步骤
• 准备灌肠器具:选择适当大小的肛管,确保肛管清洁、无 破损,并准备好灌肠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APTER 04
新生儿灌肠的并发症及处理
灌肠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由于灌肠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灌 肠液污染,导致肠道内细菌侵
入,引发感染。
肠道损伤
灌肠时压力过高或操作粗暴, 可能造成肠道黏膜损伤或出血

电解质紊乱
灌肠液中的电解质成分与肠道 内环境不平衡,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
过敏反应
对灌肠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引发过敏反应。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灌肠前对所有用具进行消毒,确保灌肠液新 鲜、无菌。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的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适当的体位,如侧卧
位、俯卧位等。
插入灌肠管
将灌肠管缓慢插入肛门 ,根据需要调整插入深
度。
灌入灌肠液
缓慢灌入灌肠液,同时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肠
管内的情况。
拔出灌肠管
灌肠完毕后,缓慢拔出 灌肠管,并清洁肛门周
围的皮肤。
灌肠后的处理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治疗疾病
灌肠技术可以用于治疗某些肠道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通 过向肠道内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达 到治疗目的。
灌肠技术的适用范围
• 适用于需要清洁肠道的患者,如手术前准备、便秘患者等。
• 适用于需要治疗肠道疾病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 适用于需要诊断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肠道出血、肠道肿瘤等。 • 需要注意的是,灌肠技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自
安全有效、快速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灌肠技术对于小儿腹泻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快速缓解腹泻症状,减少 肠道毒素吸收,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案例二:便秘患者的灌肠治疗
总结词
改善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详细描述
灌肠技术能够通过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从而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改善肠道 环境,减轻患者痛苦。
临床案例三:妇科炎症的灌肠治疗
预防肛门周围皮肤损伤
预防心血管事件
灌肠操作时应选择适当的肛管,避免对肛 门周围皮肤造成损伤。若出现皮肤损伤, 应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灌肠操作时应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事件。

小儿灌肠疗法ppt课件

小儿灌肠疗法ppt课件

特别注意事项1 除要选择自己认为能够一次治疗成功的病例外,还应该掌握以下要点:
• 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 2.腹泻较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应用直肠滴入与直肠注 入疗法。 • 3.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 里轻轻插入即可。
特别注意事项2
• 4.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 均可出现便意。 • 5.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ml,可以减缓肠道蠕动。 • 6.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 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 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 • 7.药物片剂一定要研细,防止堵塞导尿管(药物越细其生 物利用度越高-----这就是所谓的高科技-----纳米技术) • 8.需要做皮肤过敏实验的药物,必须在皮肤过敏实验阴性 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该药物。直肠用药后,如果出现过 敏反应,则按药物过敏反应尽快处理。
小儿灌肠疗法
简介
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10—30ml)拔去针头, 接上一次 性导尿管(PVC管),通过直肠注 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 种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 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直肠注入的操作方法
• 将药物加入玻璃杯用热水适当加温并搅拌均匀(控制药液 温度在35—40度之间)吸取药液后要留有3ml左右空气(方 便将药液全部推入肛门内)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 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插入患者肛门,将药液缓慢推入 直肠内,(推入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推入 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还可 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 流,在拔出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者 肛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小儿灌肠术课件

小儿灌肠术课件

起居调整
术后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 动,保持适当休息。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式
1 肠道痉挛
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抗痉挛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情和饮食习惯。
2 肠道感染
遵循医生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保持肠道卫生。
3 失水
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遵循医生的补液建议。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灌肠器具、液体药物和肠道清洁剂。
2
体位选择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灌肠过程
缓慢灌入液体药物,观察患儿的反应,并根据需要调整灌肠速度和液体温度。
术后注意事项
饮食调理
恢复期间需遵医嘱进食, 避免食用过辛辣或难以消 化的食物。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 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钡剂灌肠术
生理盐水灌肠术
药物灌肠术
通过灌入钡剂来进行结肠X线 检查,帮助诊断结肠相关疾病。
通过灌入生理盐水来入治疗药物来治疗肠道 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术前准备
1 饮食调整
2 肠道清洁
在灌肠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调整, 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需要将肠道进行彻底的清洁,可以通过使 用灌肠器、服用清洁肠道的药物等方式。
小儿灌肠术课件
本课件致力于详细介绍小儿灌肠术,让您了解它的定义、目的以及类型,通 过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和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讲解,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常 见并发症。
灌肠术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灌肠术是一种通过灌入液体来清洁结肠或给 予治疗药物的医疗程序。
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炎症性肠病和肠道感染 等疾病。
灌肠术的类型

小儿灌肠操作课件

小儿灌肠操作课件

灌肠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洗 手、戴手套、准 备灌肠液、检查 灌肠管等
操作环境:安静、 整洁、无干扰
操作步骤:插入 灌肠管、调节灌 肠液流速、观察 患儿反应等
操作后处理:拔 出灌肠管、清洁 患儿臀部、记录 灌肠情况等
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灌肠液温度 过高或过低、注 意灌肠液用量、 观察患儿反应等
03
灌肠方法:清洁灌肠
04
灌肠效果:患儿腹泻症状得到缓解,恢复健康
失败案例
操作前未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未清洁灌肠管、未检查 灌肠液等
操作过程中未遵循无菌原则,如未戴手套、未使用无 菌灌肠液等
操作过程中未注意灌肠液的温度,导致患儿不适
操作结束后未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护理,如未观察患儿 的排便情况、未及时处理灌肠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灌肠的适用范围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便秘:用于缓 解便秘症状, 帮助排便
腹泻:用于减 轻腹泻症状, 减少水分流失
肠道清洁:用 于肠道手术前 的肠道准备
药物治疗:用 于将药物直接 输送到肠道, 提高药物疗效
灌肠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01
准备灌肠液: 选择合适的 灌肠液,如 生理盐水、 肥皂水等
经验总结
01
操作前准备:了解患儿病情,准备灌肠用品,做好环境准备
02
操作过程:注意操作规范,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损伤患儿
03
操作后观察:观察患儿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04
操作注意事项:注意患儿体位,避免灌肠液外漏,注意保护患儿隐私
谢谢
安全事项
确保灌肠液的温度适宜,避免烫
01
伤 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

灌肠技术优秀PPT课件(2024)

灌肠技术优秀PPT课件(2024)

灌肠技术选择及原因
药物选择、剂量、频率等
治疗效果评估
肠镜检查结果、生活质量改善 等
案例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康复经历分享
01
患者背景信息
病史、症状表现等
02
03
04
灌肠治疗方案制定
药物组合、疗程安排等
康复过程回顾
症状缓解情况、心理变化等
长期随访结果
复发率、生活质量评估等
案例三:克罗恩病患者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作用机制
灌肠技术通过直肠给药,药物直 接作用于肠道,起效快;药物治 疗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需经过
全身循环,起效相对较慢。
副作用
灌肠技术局部作用,副作用相对较 小;药物治疗可能引发全身性副作 用。
适用范围
灌肠技术适用于肠道疾病及部分全 身性疾病;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疾 病。
与手术治疗比较
创伤性
灌肠技术为非创伤性治疗 ,患者痛苦小;手术治疗 具有创伤性,患者痛苦大 。
便捷性
选择依据
灌肠技术操作简单,患者可自行操作;药 物治疗需遵医嘱,手术治疗需住院进行。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 等综合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灌肠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 用案例
案例一: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展示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病程等
治疗过程记录
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
恢复时间
灌肠技术治疗后恢复时间 短,不影响正常生活;手 术治疗后恢复时间长,需 休息和调养。
费用
灌肠技术治疗费用相对较 低;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综合评价及各种方法选择依据
效果
安全性
灌肠技术对于肠道疾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 治疗效果显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不 同疾病领域各有优势。

小儿灌肠ppt课件

小儿灌肠ppt课件

肛管排气
• 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积气。 • 目的:排出肠道积气 • 用物:治疗盘(弯盘、24-26号肛管、凡士林、棉签、 手纸)、水瓶、引流管、玻璃接头、别针、粘膏、软枕
• 操作:[卧位]:左侧或仰卧位。 [深度]:15~18厘米。 • [保留]:不超过20分。 [观察]:气泡的多少
• ⑦便毕,协助虚弱病人揩净肛门,取出便 盆、橡胶单和治疗巾。帮助病人洗手,整理 床铺,开窗通风。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留 取标本送验 • ⑧整理、洗净灌肠用物,并消毒备用;一 次性灌肠袋按医疗垃圾处理 • ⑨记录结果,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记录排便次数
操作要点
• • • • • • • • • • • 1、卧位:左侧屈膝位。 2、插管: (1)深度:7~10厘米。 (2)方向:向着肚脐的方向。 (3)肛门松弛的方法:A:收缩~松弛。 B:做排便的动作。 C:深呼吸~呼气。 (4)有阻力:灌入少量液体。 3、压力:40~60厘米。 4、保留:5~10分。 5、记录:2/E,1/2E。
③ 肠道营养剂 用10%葡萄糖溶液或牛奶等。用物 同小量不保留灌肠, 选择较细肛管


保留灌肠用物
• 治疗盘(弯盘、细肛管、注洗器/空针、油纱布、治疗巾 )、量筒、量杯、温开水、水温计、纱布、手纸
【操作方法】
•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 ②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或给予排便性灌肠一次, 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 • ③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时臀部 应抬高10cm ,利于药液保留,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 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 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见于回盲部,应采取 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 • ①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 • 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 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 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儿童中药灌肠ppt课件

儿童中药灌肠ppt课件

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年龄、合作程度等, 准备灌肠所需的药物、器具和材料。
02
体位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仰卧位、俯卧位或左侧卧位等。
01
03
灌肠前准备
将中药煎煮后,用纱布过滤去渣,保 持药液温度适宜。
观察与记录
观察患儿灌肠后的反应,如面色、呼 吸、体温等,记录灌肠时间、药液量 、患儿反应等信息。
02
03
04
抗炎作用
中药灌肠可减轻肠道炎症,缓 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免疫调节作用
中药灌肠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抑菌作用
中药灌肠可抑制肠道内有害菌 的生长,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修复作用
中药灌肠可促进肠道黏膜的修 复,缓解溃疡、糜烂等症状。
03
中药灌肠的实践操作
中药灌肠的操作步骤
儿童中药灌肠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禁忌症
对中药成分过敏者禁用;肛门、直肠严重畸形或急性炎症者禁用;重度脱水者禁 用。
慎用情况
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儿,应谨慎使用中药灌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与风险评估
注意事项
灌肠前应排空大便,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灌肠时应缓慢注入药液,避免过快引起不适;灌肠后应保留 一定时间,让药物充分吸收;灌肠时应保持药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中药灌肠通过直肠 给药,直接作用于肠道, 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 因素,采用不同的中药配 方进行灌肠,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阴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灌肠术优秀课件
灌肠---定义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 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 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 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
1.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及肠积气 2.结肠、直肠疾患检查及大手术前准备 3.高热降温
禁忌症
肠道术后,肛门疾病,严重腹泻,急腹症, 胃肠道出血 ,肠伤寒,严重的心脑疾患, 疑有肠坏死及穿孔者禁用灌肠法。
灌肠法种类
1.不保留灌肠(大量/小量/清洁) 2.保留灌肠
一、不保留灌肠
[目的] 1.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一、不保留灌肠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橡胶管和玻璃接管全长 120cm),肛管,弯盘,止血钳,石蜡油,棉签, 卫生纸,水温计,调剂棒,橡胶布和治疗巾(或一 次性尿布.1-0.2%肥皂水 。
用量
小儿200~500ml
液体温度 39-41℃,降温用温度28- 32℃。中暑用4℃生理盐水溶液
一、不保留灌肠
[操作方法 ]
1.清洁灌肠 可用注射器抽取温热的NS20-30ml,接上导 管后边插边注入,一般3-4cm深度即可,随后吸出液体倒入 便盆,反复进行,直到吸出液体中无粪质为止 2.降温灌肠 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min
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
二、保留灌肠
[常用溶液] 1.镇静、催眠 10%水合氯醛 0.5ml/mg 2. 抗肠道感染 用2%黄连素及其它抗生素
等,剂量遵医嘱。温度39-41℃
二、保留灌肠
[用物准备] 注射器 头皮针(剪去前端针头)石蜡油,
手纸,水温计,调剂棒,橡胶布和治疗巾 (或一次性尿布),便盆。
再拔出,排便后半小时在测量体温并记录。 术后拔管,清洁臀部,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选择粗细合适,柔软的肛管 灌肠液加温至39-41℃,避免过冷刺激 灌肠中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二、保留灌肠
[目的] 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