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结构五十年
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3篇

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3篇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1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建筑钢结构是一种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引进、研发和生产建筑钢结构,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建筑钢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顾六十年来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发展趋势。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钢结构在我国尚属于新兴技术,国内的建筑钢结构主要是引进的,如1950年引进的东京大学动力实验厅、1951年引进的莫斯科白楼公寓等。
这些进口的建筑钢结构引起了国内建筑界的强烈关注,推动了国内技术人员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地震为契机,钢结构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1960年至197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采用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
1971年至1990年期间,我国的建筑钢结构已经开始发展成为成套产品,主要发展了钢框架、钢桁架、钢柱和桥梁构件等钢结构产品。
1992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经历了一次技术革新,采用了“局部构件预制化,现场装配”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工程的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
同时,钢结构在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殊用途建筑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2001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产、制造、施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结构成套化生产技术和CAD、CAM、CNC及BI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钢结构在地下空间、公路桥梁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2011年至今,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不断迈向高端,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钢结构建筑的高清洁性、耐久性、成本优势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以智能制造、绿色工程、建筑信息化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_试卷_答案

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一、(共75题,共150分)1. 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大跨结构,这是由于( )(2分)A。
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B。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C。
钢结构自重轻而承载力高D。
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和力学计算结果最符合。
标准答案:C2. 钢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 )(2分)A。
已达到五十年的使用年限B。
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产生破坏C。
结构和构件产生疲劳裂纹D。
结构变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标准答案:D3. 钢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2分)A。
已达到五十年的使用年限B。
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产生破坏C。
结构和构件产生疲劳裂纹D。
结构变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标准答案:B4. 钢材的伸长率用来反映材料的( ) (2分)A.承载能力 B。
弹性变形能力C。
塑性变形能力 D。
抗冲击荷载能力标准答案:C5。
设计某重级工作制的焊接吊车钢梁,吊车起重量为75t,工作温度低于-20℃,宜选用下列哪一种钢材?( ) (2分)A。
Q235A B.Q235B C.Q235C D.Q235D。
标准答案:D6. 对有孔眼等削弱的轴心拉杆承载力,《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准则为净截面( )(2分)A。
最大应力达到钢材屈服点 B。
平均应力达到钢材屈服点C.最大应力达到钢材抗拉强度 D。
平均应力达到钢材抗拉强度。
标准答案:B7. 轴心受压构件柱脚底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 ) (2分)A.底板的抗弯刚度B.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C.底板的抗弯强度D.底板的的抗剪强度标准答案:C8。
双轴对称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偏心荷载作用在腹板平面内.若两个方向支撑情况相同,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为( ) (2分)A。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失稳B。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扭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C。
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失稳D.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
标准答案:D9. 梁的整体失稳属于( )(2分)A。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使用(1)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使用作者:王小兵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在土木工程中,钢结构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而对于土木工程的结构来说,不仅要从结构方面考虑还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
在土木工程中主要是以混凝土和钢筋为主要材料,在桥梁和高层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钢筋,并且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向着多元化和交叉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钢结构;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土木工程在结构的方面,通常有两种材料,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一种是钢结构。
两种土木工程的结构是适用于不同的工程中的,主要是从结构的使用效果方面进行考虑的。
因此,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中是非常重要的,钢结构的施工有很多的因素,施工企业要十分重视。
一、在土木工程中钢结构的主要特点1、钢结构的强度在施工的工程中,选择哪种施工的结构构件,是由构件的强度决定的。
材料的强度主要是由材料的承受能力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决定的。
土木工程中使用钢结构是由于钢结构的构件的性能决定的。
钢结构的性能是由国家的标准决定的,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钢结构一定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决定的。
土木工程选择钢结构而不是钢筋混凝土,主要是因为使用钢结构可以减少物料方面的消耗,使得施工的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2、钢结构的刚度结构在使用后会不会出现振动和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构件的刚度决定的,构件的刚度又是同构件与连接件的分布决定的。
在土木工程中,钢结构的刚度是比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有很明显的差别的,钢筋混凝土的刚度比钢结构的刚度小很多,所以土木工程选用钢结构更加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钢结构的延性材料的延性是指材料在拉伸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在一般的结构中,延性的设计主要在抗震的设计中比较常见,因此,延性也是地震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地震中,幸存建筑物设计结构的延性都是非常好的。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使用

费终 身积 蓄而 购 买 的房 子 只能 住五 十 年 , 会 让很 多人丧 失购买 的欲 望 。不 过 随着 保 险业 的发展 ,住宅 寿命 问题应该 相对容 易 解决 。 3 土木 工程 中钢结构施 工 的要 点 整体来 说 ,钢结构 的施工 流程是 比较 复杂 的 ,并 且建筑 的要 求不 同 ,在 细节上 也有很 大 的差 异性 。 3 . 1 钢结构 的选材 与连接 钢材 通常 分为板 材 、型材 、金 属制 品 以及 管材 四大类 。土 木T程 中的建 筑钢 材 通 常采用 普通 的低合 金钢 、优质碳 素结 构 钢 以及普 通碳素 钢等 , 碳 钢 的塑性 比较低 , 但 是硬度 强度 比较 高。在 钢结构 中 ,柱 子 截 面 一般 多 为箱 形截 面 或 者宽 翼缘 “ 工” 字 形 ,另外还 有 “ 十”字 形截 O . O 1
C hi n a Ne w T e c h n ol o gi e s a n d P r o d uc t s
工 程 技 术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 中钢 结构 的使用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如下:1、起步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内钢产量极低(仅135万吨/年),钢结构建设主要依赖于苏联的技术和经济援助。
在这一阶段,苏联援建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包括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大连造船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重要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建立。
同时,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工业设计院和钢铁设计院,加强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2、低潮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这一时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短缺、经济波动和技术瓶颈等,中国钢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对停滞和缓慢的时期。
3、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带动了钢结构产业的复苏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钢产量大幅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提升,钢结构在房屋、桥梁、塔桅、容器及水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4、强盛阶段(2000年至2010年)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0年至2010年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增加,钢结构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建筑用钢量显著提升,钢材品种规格多样化,钢结构住宅、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等工程项目大量涌现,标志着中国钢结构行业进入了技术成熟、规模壮大的新阶段。
5、走向成熟与技术创新(2010年后至今)自2010年以来,中国钢结构行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在国内市场广泛应用,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钢结构以其环保、节能、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并在设计、制造、施工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
6、未来展望钢结构在未来将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效的装配化施工、节能环保的绿色属性,以及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持续引领建筑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的高品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中国钢结构发展史及概况

综合评价
• 综合评价上述几种方法,疏导法和水喷淋法 系统造价高、施工与日常维修均比较困难; 屏蔽法保护的构件形式有限,因此目前应用 最广泛的是喷涂法和包封法两种防火保护 方式。
1.3 钢构件的耐火极限
• 钢材的力学性能对温度变化 很敏感。由图1.1可见,当温度 升高时,钢材的屈服强度fy、抗 拉强度fu和弹性模量E的总趋势 是降低的,但在200℃以下时变 化不大。当温度在250℃左右 时,钢材的抗拉强度fu反而有较 大提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 降,此现象称为“蓝脆现象”。
• 截流法又可分为喷涂法、包封法、屏蔽法和水喷 淋法等几种。
截流法
• a.喷涂法 • 喷涂法主要是指用喷涂机具将防火涂料直接喷涂在构件表
面,形成保护层。它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尤其是施工不受 钢构件几何形状的限制,可用于任何一种钢构件的防火保护。 近年来又发展了刷涂、抹涂、辊涂等多种防火涂料施工工 艺。 • b.包封法 • 包封法是用耐火材料把构件包裹起来。包封材料有防火板 材、混凝土或砖、钢丝网抹耐火砂浆等。当采用石膏板、 蛭石板、硅酸钙板、珍珠岩板等硬质防火板材进行包封时, 板材可用胶黏剂或钢件固定。当用岩棉、矿棉等软质板材 包封时,应用薄金属板或其他不燃性板材包裹起来。此方法 适用于梁、柱、压型钢板、楼板的防火保护。
疏导法
• 疏导法与截流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允许热量传到 构件上,然后设法把热量导走或消耗掉,同样可使构 件温度不至升高到临界温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疏导法目前仅有充水冷却保护这一方法。该方法 是在空心封闭截面中(主要为柱)充满水,火灾时构 件把从火场中吸收的热量传给水,依靠水的蒸发消 耗热量或通过循环把热量导走,构件温度便可维持 在较低的水平。水冷却法既可单根柱自成系统,又 可多根柱联通。前者仅依靠水的蒸发耗热;后者既 能蒸发耗热,又能借水的温差形成循环,把热量导向 非火灾区温度较低的构件。从理论上讲,这是钢结 构保护最有效的方法。
预应力钢结构发展五十年

预应力钢构造开展五十年摘要:PSS开展至今已有五十年,它从用钢筋加固旧有构造物开展到现代多种多样的张拉构造体系,经历了初创,开展,创新的三个历史时期。
其中有过犹疑与停,也有过繁荣与猛进。
认真地回忆学科开展历史,才能更好地借鉴天,掌握今天和规划明天。
关键词:预应力钢构造构造设计一、前言预应力钢构造〔PSS〕学科从诞生到如今已经历了五十年。
二次世界大中中战后恢复消费,重建经济时要求对旧构造和桥梁加固补强,50年代材料匮乏资金短缺年代里要求降低用钢量节约本钱,于是出现了在传统钢构造中引入预应力的预应力钢构造学科。
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兴旺的步伐,20世纪末期在涌现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PSS领域中产生了一批张拉构造体系,它们受力合理,节约材料,型式多样,造型新颖,应用广泛,成为建筑领域中的最新成就。
PSS学科从初始的简单节材思想开展到现代预应力张拉钢构造系列,历经了探究、观望、前进、打破、创新、繁荣的各种阶段。
回忆历史,得出经历教训才能指导如今,回忆历史理解开展规律才能把握将来。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借鉴昨天,掌握今天,规划明天。
二、PSS开展历程PSS的开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初创期〔二战后—1960年前后〕——探究与前进由于二战后百废待兴中的物资匮乏及资金缺乏,和对原有建筑物、桥梁等承重构造继续服役时的平安要求,在欧洲的土建待业里萌生了把在钢筋砼构造中已应用多年的预应力技术移植到钢构造工程中的想法。
最初的研究者及理论者中有德国狄辛格教授〔Dischinger〕英国萨姆莱工程师〔J.F.Samuely〕,比利时马涅理教授(G.Magnel),美国阿什通教授(L.Ashton)和前苏联瓦胡金工程师〔M.Baxypknh〕等人,其中马涅理教授对PSS学科的推动与开展奉献最大.他不仅对PSS进展了理论分析,还做过平行弦钢桁架模型试验,在1953年他首次成功地设计并建造了布鲁塞尔机场飞机库双跨预应力连续钢桁架门梁构造(76.5m+76.5m),省钢率12%,降低造价6%.同一时期建造的PSS工程还有前苏联双伸臂公路桥(1948),英国伦敦国际展览会会标塔Skylon(1952),德国三跨连续实腹梁公路桥(1954)和美国双曲悬索屋盖雷里竞技场(1953)等.但是在钢构造中采用预应力新技术也遭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非议与反对,并在刊物上展开剧烈辩论.反对者指责PSS 中带来许多传统钢构造中没有的缺点及问题,例如省钢率不高却带来制造施工中的诸多费事;锚头耗钢量抵消不少省钢率;新增的预应力拉索易腐蚀,增大养护费用;由于构件截面减小构造挠度加大,不适用于许多构造,如桥梁;一些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引起过大的次应力,甚至超过荷载应力等等.虽然更早就有在钢构造中采用预应力的做法,如在桥梁中的悬索张拉构造等,但在50年代中开展的这场学术争论中,G.Magnel教授等人除耐心逐条澄清一些误解外,还郑重指出PSS 与预应力砼构造的本质差异,告诉大家不要用预应力砼中的设计思想和概念来对待新兴的PSS学科。
中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程2-发展时期

巨鹰集团 针织城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浙江钱江 摩托股份 有限公司
• 发展趋势:轻钢结构住宅(平房、多层、小高层)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钢结构住宅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单层厂房框架
上海宝山钢铁厂
山东石横火电厂(美),华能南通电厂(意大利) 扬州、丹东、大连电厂等(与美合作)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网架、网壳——持续发展、广泛应用
总覆盖面积超过1000万m2,目前年增长80万m2 1、工业厂房——大柱距、工艺灵活、悬挂吊车 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6万m2(3×36 × 564m) 长春一汽大众轿车装配车间8万m2(189 × 422m) 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5.8万m2
中国建筑钢结构 的发展历程
北京工业大学 张毅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个阶段:
50年代 ~ 60年代中——起步时期
60年代中 ~ 70年代——低潮时期
80年代 ~ 90年代 ——发展时期
新世纪~
——走向成熟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背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外技术的引进推动建筑钢结构发展 1997年钢产量1亿吨 1999年轧制H型钢投产 • 发展:单层厂房框架 空间结构:网架、网壳、悬索与斜拉索 立体桁架(索桁架)、索膜 高层钢结构 轻钢结构:门式钢架、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网架、网壳(体育建筑)
长春五环体育馆 191.6 ×146m 肋环形网壳 方钢管(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