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解放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解放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的激进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兴起,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传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和文化解放的象征。

在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的种种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和价值观,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主张。

在这个人主义和女性解放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个人主义思想在五四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等西方思想在中国留学生中广泛传播,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礼仪制度提出了挑战。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反对传统礼教和家长制度的束缚。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不应受到传统观念和家庭压力的限制。

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不是传统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绝对顺从和服从。

五四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起点。

当时,中国的妇女地位低下,受到封建礼教和男权文化的双重压迫。

妇女被束缚于传统礼教和家庭制度之中,缺乏教育、就业和社会参与的机会。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激进青年开始呼吁解放妇女,提倡妇女自立、自由和平等,倡导改变封建礼教和男权文化的压迫。

他们认为,妇女与男性一样应该有受教育、从事职业、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不应被限制在家庭和家务劳动中。

这种女性解放的呼声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激发了妇女参与社会变革的热情,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女性解放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主义思想的兴起导致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和颠覆。

中国传统的礼教和家长制度开始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对自己的命运和幸福有了更大的掌控权。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兴起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进步思潮的女性,她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潮息息相关。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一次倡导新文化的运动。

在这个时期,新思潮、新观念迅速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和观念进行了冲击和改造。

女性解放思潮在这个背景下迅速崛起。

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在学校、报刊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宣传女性解放思想,号召女性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

另一类是产业工人和妇女,她们通过工人运动和妇女组织,争取自身权益,同时也倡导女性解放思想。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主要内容包括平等、自由和独立。

女性解放者要求将妇女从封建家庭和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男女平等,在社会、政治和职业领域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益。

她们主张女性应该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争取自主的婚姻权和生育权。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是深远的。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为中国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机会。

女性开始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她们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认可和提高。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为后来的女性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为中国女性争取到了自主权和平等权益的基本诉求,奠定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基础。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催生了一系列变革,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妇女职业教育的发展等。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2023年,我们回顾了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这一历史事件为中国的社会进步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女性的地位与权益争得了更多的尊重和保障。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一场反对旧文化、追求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而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则是在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下崛起的。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无论是法律、思想、习俗,都对女性的地位与权益有了更大的重视。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首先体现在对妇女教育的重视上。

在此之前,中国的女性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女性还是没有受过任何教育。

而在五四时期,一批勇于奋斗的女性开始努力争取自己的受教育权,推进女性教育的发展,让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机会。

今天,我们已经看见了在教育领域,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

除了教育方面,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也推动了女性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提升。

那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许多妇女被束缚在家庭与家务之中,缺乏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然而,在五四时期,女性逐渐成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一份子。

她们开始参与政治、参与工作,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权益。

在2023年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从政、从商、从文化界等各个领域涌现出来,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最后,女性解放运动也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观念和传统文化包袱让女性被动地扮演着“家庭中的角色”。

五四时期,探讨女性问题的思想和势力不断涌现,女性的地位与权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今天,尽管社会和文化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对女性平等的歧视和偏见,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社会和文化对女性平权的持续探讨和推进。

总之,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它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地也为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争取了更多的保障与尊重。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女性解放思潮兴起的迈进点。

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先进思想在学术界和文化界迅速传播开来。

这些思想触及到了妇女的地位和权益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

梁启超在《女性之解放》一书中提出“男女极平等”的理念,为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受到了国际影响的推动。

在当时,西方国家的女性解放运动正处于高潮期,女性争取选举权、平权等诉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思想,为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主张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当时,传统的封建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十分严重,他们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财产,缺乏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主张女性应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这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妇女地位的不满和对女性解放的期盼。

鲁迅的《阿Q 正传》中就描绘了一个假装“解放”的女人;而胡适的《要饭的不要饭的》则表达了对女性自主权的支持。

这些作品不仅批判了封建观念,也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精神支持。

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兴起的重要时期,受到了先进思想、国际影响、社会要求和文化艺术的共同推动。

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平等地位的争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五四运动对中国女性权益的影响与启示

五四运动对中国女性权益的影响与启示

五四运动对中国女性权益的影响与启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权益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一转变的源头之一便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同时也对女性的权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五四运动打破了传统束缚,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教育权益。

在此之前,女子教育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女性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

然而,五四运动中的一批积极分子,包括一些崭露头角的女性,在此时站了出来。

她们呼吁改革传统教育制度,主张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场运动为女性提供了更多进入学校教育的机会,也打开了她们向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梦想的大门。

其次,五四运动强化了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在五四运动中,许多妇女团体积极地参与抗议和示威活动,她们不仅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也展示了她们自身的力量和智慧。

这种积极参与的经验激励了更多的女性寻求发声的机会,进一步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女性开始懂得自己的权益和需求,并且不再沉默。

她们开始加入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各类公共活动,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话语权。

此外,五四运动为女性争取了妇女解放和平等的社会观念。

五四运动中,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他们呼吁废除包括婚姻、家庭和教育制度在内的传统观念,主张男女间的合作和平等。

这一观念不仅对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社会观念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女性在婚姻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利,个体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尽管五四运动在女性权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五四运动后的社会变革并不完全成功。

“男权社会”依然存在,女性在工作职位、政治权力和薪酬福利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差距。

这使得我们深思:女性权益的争取是一场漫长的斗争,需要更加持续的努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女性权益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启示。

它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教育权益,强化了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并推动了妇女解放和平等的社会观念的发展。

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妇女地位的提升与性别平等的追求

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妇女地位的提升与性别平等的追求

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妇女地位的提升与性别平等的追求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性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也对妇女权益、妇女地位以及性别平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运动中,女性积极参与,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中女性参与的形式和作用,并分析其对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五四运动中,女性积极参与各类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展示了她们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五四运动的爆发导致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包括学生罢课、示威游行等。

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他们走上街头,高举标语,呼吁妇女权益的保护和性别平等的实现。

她们坚定的态度和坚决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树立了榜样。

其次,在五四运动中,女性的参与推动了观念的变革,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的思想火炬照亮了中国社会,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女性开始质疑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压制,呼吁实现妇女的平等权益。

在运动中,女性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女权思潮,了解到了妇女地位提升和性别平等的先进理念,这为她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许多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参与辩论和思想交流,提出了诸如“平等”、“解放”等概念,为当时中国社会推动妇女地位的提升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五四运动期间的女性参与也促进了女性学生教育的发展,为提升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女性的教育机会一直受限,很少有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五四运动的兴起催生了一批坚强而聪明的女学生,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争取妇女平等权益而奋斗。

在运动中,一些学院和学校开始接纳女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学生的束缚。

女性的参与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才能,并为未来的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中女性的积极参与对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开始逐渐兴起,女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争取自身权利,呼唤平等与自由。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影响以及其中的代表性女性。

五四以前,中国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几乎没有地位和权力,甚至连自我保护的机会和手段都没有。

很多女性必须面对无尽的苦难和痛苦,例如:足疾束缚、田螺头、麻屋晦暗、打孩子,甚至婆家到亲家庙烧身子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现象,被人们无视和接受。

这些社会现象不仅物质上折磨了女性,而且也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气,吹响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号角。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著名女性开始引领时代潮流,支持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女性开始抛弃传统束缚和观念,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改革。

同时,她们不断争取自己的权利,她们要求和男性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要求自由的婚姻、自由的人身权利以及终止劳动市场的歧视等。

她们呼喊“男女平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拥有自由和尊严。

五四女性解放思潮不仅带来了社会风气和政治氛围的转变,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改变着中国整个社会的面貌。

五四时期,妇女能够争取到比以前更多的权利,包括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教育、参与劳动力市场以及参与政治活动。

跃然纸上的,在女子学院和女子大学读书的女学生,在报纸上发表的女作家以及身披红军衣装指挥战斗的女红军,都是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

徐志摩是五四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

她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也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她曾在中国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大量著作,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世界文学的精髓。

她自认为是“女权主义”的倡导者,也是“男女平等”的权利捍卫者。

她的诗歌作品《你的眼》中写道:“你注视着我/我也注视着你/不,你和我不一样。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

它是以五四运动为背景,由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旨在反对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女性平等地参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争取女性的解放与权利。

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反对封建礼教和男权思想。

五四时期,封建礼教对妇女形成了严格的束缚和压迫,对其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女性解放思潮为了摆脱这种束缚,开始反对封建礼教和男权思想,倡导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女性通过参与社会运动和社会实践,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二、推崇新文化和新女性。

五四时期,一大批革命先驱和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新文化和新女性的形象。

他们认为,妇女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意识,追求自由和独立,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新女性”。

新女性是激发了妇女的自尊和尊严,让她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体现。

三、倡导女性的独立解放。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开始倡导女性的独立解放。

女性在经济上要独立自主地发展,不再依赖男性经济支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要争取平等和自主的地位;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女性开始通过学习和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开展女权运动和组织。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开始开展女权运动和组织。

一大批妇女组织和妇女社团相继成立,开始推动妇女解放事业。

这些组织和社团以宣传妇女权利、改善妇女地位、提高妇女意识为宗旨,通过组织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发展妇女教育、维护妇女权益等途径,来促进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五、妇女教育的发展。

五四时期是中国妇女教育的重要时期,女性解放思潮为妇女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女性开始倡导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求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女性开始依托妇女组织和妇女学校来推动妇女教育的发展,开办了一大批妇女学校和妇女研究机构,为妇女的教育提供了平等和发展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解放的影响历史系2012级1205班李清源指导教师:李常生[摘要]五四时期,湖南一大批女青年为妇女解放大声疾呼、奔走相告,掀起了空前的妇女解放潮流。

这些进步女性在妇女教育、妇女参政、以及妇女婚恋观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们积极求知、开办女学,提倡女性自立自强,争取女子参政权,追求婚姻自由,促进了广大妇女的觉醒,使更多的女性走上了为自由解放而斗争的道路,使得湖南妇女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五四运动;湖南;进步女性;妇女解放;影响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各种变革风起云涌,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而妇女解放运动为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南女学的兴起,培养出了以向警予、蔡畅、陶毅为首的一批优秀进步女性,这些女性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提倡“男女平等”,在推动女性教育观、政治观、婚恋观的逐步改变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湖南妇女解放中有着突出表现。

通过研究分析她们的突出贡献,可以揭示这些女性知识分子在当时是如何从女权主义出发,结合自身的境遇来进行妇女解放的。

此外深入挖掘她们在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能总结出近代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经验并用以指导现今还存在的妇女问题。

一、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教育的影响(一)对妇女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妇女进行教育的方式自宋代起至鸦片战争以前,都奉行的是传统的女子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为主,把《女四书》等封建女教书作为“课本”,强调女子的贞节。

女子基础教育则是以诗词和书画教育为主,大部分都是承父母之教,只有少数女子拜师专门学习。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第一批教会女学成立。

随后,女子学校教育也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

民国五年,朱剑凡建立的周氏私塾改称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

作为全省第一所正规女校,它在湖南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代杰出的周南女学生。

这些女学生在毕业之后纷纷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为湖南妇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推广女子学校教育通过回乡创办女子学堂,提高普通妇女的文化素养。

从周南学成归来后,蒋葆逊、蒋玳逊合办了“幼幼”学校,王珏创立了“培德”女校,李宗莲则成立了“自得”女学、“稻田”以及“含光”女师三所新式女子学校。

作为周南女校的学生,她们深受周南的熏陶,继承了周南的优秀传统,重视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培养。

这些在城镇、农村创办的学校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文化素质,使得从前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的女子教育变得“平民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更大范围地推广了女子学校教育,让更多的妇女有机会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洗礼,扩大了妇女解放的群众基础。

其次,打破封建礼教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创办了男女合校。

“周南三杰”之一的向警予,曾在与好友陶毅的信中提到,女子解放,“全然是学识能力的关系”,“归根结底的希望,仍脱不离教育”,①还认为男女合校读书才是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关键所在。

于是,她回乡做了一件大事,创办了既招男生也招女生的溆浦小学堂。

然而在溆浦这个小县城里,这样的行为可谓是惊天动地之举,一开始便遭到当地老学究们的围攻与反对。

但她不畏惧艰阻,开展劝学运动,亲自去每家每户游说动员,最终许多家长被她所感动,纷纷送子女入学。

周南女校一直秉持着“女子既受教育,心理自异恒人,凡关服饰一事,当为社会模范”的理念,这一理念深深影响着向警予,因此在她创办学校之后,一直主张朴素简约,鼓励女学生脱去首饰,放开包脚布。

男女合校,极大地冲击了“男女授受不亲”封建传统思想,还改变了对妇女的教育方式,不再是无视她们,排斥她们的了,而是把她们与男性等同起来,接受一样的教育,使得女子拥有了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也为普通女性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使得女子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2、促进女子留学教育的发展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教育方式的影响还表现在女子留学人数的骤增。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各有识之士纷纷出国留学以寻求解救国家之法,“五四”运动爆发后更是在湖南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

据统计,到1920年底,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总数位列全国第二,②湖南赴法女学生人数约占全国赴法女学生人数的一半,可以说是当时留法女生最多的①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9.②陈学峋,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01.省份。

①这当中有位女士,她以54岁高龄出国留学,其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她就是葛健豪,蔡畅与蔡和森的老母亲。

她不畏艰辛,与儿女一同赴法,在法国边做工边读书,十分刻苦。

甚至在资金短缺导致留学活动陷入困境时,组织起留学的女学生一起刺绣,将这些绣品卖出,解了燃眉之急。

葛健豪作为一个女子,她的敢作敢为、对学习的热情在当时的中国是难得一见的,成了当时许多新女性学习的榜样。

这些留法女性回国后开始积极组织女子出国留学,因此那时除了长沙等中心城市有出国留学的女性,甚至连溆浦等偏僻地区都有人出国留学,使得湖南的妇女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此外,向警予、蔡畅等人在法国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她们回国后自发宣扬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对妇女教育内容的影响从古以来,封建礼教便以“三从四德”来要求女性,严重束缚了她们的思想。

而到了清末,虽有人指出“使全国女子无学,则母教必不能善,幼儿身体,气质习染断不能美”,②也开始主张女子应受新式的学校教育,但是那时的女学对女子的教导仍是贤妻良母式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种强国,大部分女性仍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而随着西方先进思想进一步传播,以及受教育女性的逐步觉醒,她们认为,女子应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教育,而要想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女子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必须走出禁锢着她们的“深闺”,走进社会,贡献于社会,这一切必定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于是此时的妇女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1、强调女子体质教育“以病态为美,起于南朝”,然而到了清朝时,这样的审美已经病态化。

清代的李渔就提出,美女的标准应是肤白、眉目细长、手必灵巧、脚必娇小。

尤其是女子小脚,“脚小而不受脚小之累,兼收脚小之用”,“瘦欲无形”、“柔若无骨”,才能令人心生怜惜,是为最美。

广大女性因此不惜摧残身体去追求所谓的美,使得女子缠足成为风气,遍及全国。

缠足对女性身体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小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子的自由,她们行动不便只能呆在家中,也让女性丧失了劳动力,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①陈学峋,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02.②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1995:278.只能受制于家庭。

因此早在五四之前便有人提倡妇女不缠足运动,把一部分女性从缠足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在湖南农村等偏远地区所取得的成效并不大。

于是王钰、李宗莲等人在创办的新式女子学堂里极力鼓励学生们不缠足,增强体质。

同时宣扬男女平等、独立自主的思想,让女子不再依附于家庭和丈夫。

在这些平民女校里,传统的“女四书”不再作为课本,取而代之的是新学课本,主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设有修身、国语、外国语、历史及地理、数学等课程,为了增强女性体质还特别设立了体育课等。

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锋蔡畅,毕业后就在周南附设的小学里做了一名体育教员。

她任体育教员时, 反复对她的学生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她说只有增强了体质,才能振兴中华。

蔡畅向那些因为缠脚不方便参加体育活动的女学生们详细说明了缠脚的各种害处,鼓励她们解开缠脚布,挣脱封建枷锁,争取男女平等。

学生们在她的启发和激励下, 纷纷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质。

因为卓著的成绩,蔡畅广受社会的尊敬与赞扬,湖南《大公报》就曾刊载:“周南女校运动会定于下星期三在该校举行。

查该校体操教员蔡女士教授得法。

对于体育一项颇有研究, 学生对于体育又极注重, 时常联络福湘女子中学学生比赛篮球。

”①2、培养女性职业能力“经世致用”中的“致用”思想对这些进步女性办学理念有着很深的影响,她们认为女性要想拥有独立的人格,不再依附于人,就必须先经济独立,拥有一项足以谋生的有用技能。

因此当时学校除了文化课程,还针对妇女缺乏谋生能力,又特别设置了以课外练习为主的缝纫、烹饪等课程。

在“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以及受到了新式女子学堂的启发,湖南女子实业教育迅速发展。

成立了省立女子职业学校、私立自治女子职业学校、私立养能女子职业学校、私立涵德女子职业学校、私立培德女子职业学校等各种女子职业学校。

②这样的风气也辐射到了县城里,湘潭县、枚县、南县等县城里的女子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1922—1923年度各省区实业学校女生数如表1.1。

③①盛星辉.湖南省第一位女体育教师——蔡畅[J].学校体育,1991(2):17-18.②刘晓芬.近代湖南自办女子学校教育与妇女解放运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1.③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1995:447-449.表1. 11922年-1923年全国实业学校女生状况及分布表从上表可见,湖南省内的甲、乙两种实业学校比五四前增多,其中女生数量更是有了明显的增长。

这些女子职业学校培养了许多女工,增强了妇女的谋生能力,使她们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在社会上找到工作,从而能够经济独立。

于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入了社会,担任诸如幼儿园教师、中小学老师、政府职员、打字员、电报员、邮局职员、图书馆管理、店铺伙计等工作。

这些现象都表明,五四时期的新式女子学堂和女子实业教育对妇女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的培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参政的影响(一)对妇女参政意识的影响五四时期湖南进步女性对妇女解放的影响具体还表现在参政方面,最首要的便是改变了当时女性的参政意识,促进了妇女“国民”意识的觉醒。

一直以来,统治者奉行愚民思想,中国的平民百姓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不妄谈国事。

男性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地位低下、饱受压迫的女性了,造成女性不关心国家政治问题,愚昧无知的现象。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唐群英为首的湖南女性就曾争取女子参政的权利,专门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创办报刊杂志。

然而由于缺乏群众的参与,女子参政最终化为泡影。

新民学会成立后,张国基在招收会员时,提出“无论男、女……只要他的脑(筋)受了这汪洋澎湃的新潮洗过,和宗旨相合”,①都可以成为新民学会中的一员。

因而吸引了很多思想先进的知识女性。

1919年10月,“周南三杰”中的向、陶二人,《女界钟》主编周敦祥,编辑魏璧、劳君展,还有李思安、徐瑛等人加入学会,成为首批女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