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一)共23页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1先秦诸子语录

【免费下载】1先秦诸子语录
10、【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 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团结。一个三里内城、七里外城墙小 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取胜。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 破,这说明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 深,兵甲并非不坚利,粮草也并非不足,但还是弃城而逃,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 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 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 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会众叛亲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
1.先秦诸子语录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国君)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 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 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自己想万事通达,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 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论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2.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有了过错却不知道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弘扬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责怪别人,就能远离怨恨)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贪快则不能成功,贪图小利则成就不了大事)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这样可以吗?)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8.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江水就像这样,昼夜不停)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教他了)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孟子》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心中有仁德,心中有礼义。

仁德的人懂得爱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才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才尊敬他)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大的地方,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一个人淫乱,贫贱不能使一个人改变节操,威严武力不能使一个人屈服,这就是大丈夫)《老子》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是因为比别人力量大,战胜自己才是强者)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问题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一定从容易开始,天下大事一定从小事做起)。

先秦诸子语录(一)

先秦诸子语录(一)
《荀子》: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空想役使万物,哪如治理万物使它不失掉自己的作用?指望物类的自然发生,哪如掌握物类生长的规律帮助它成长?
赏析提示:
1.思想内涵: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人文精神。是提高现代人素质,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可贵借鉴。
《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罔无所得;只苦思冥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危殆,神思不安。孔子指出求知的重要条件,是学思结合,只从单方面去做,是不会作好学问的。今之求知者,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者皆有,遵从孔子如上教导,能使求知达到高境界。
指出“至诚”的方法:要广博地学习,周详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实行。这种方法今天仍值得借鉴。
指出求学的精神: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需百倍其功。这种精神是成功的必须品质。
《荀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进步意义在于: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人应该适应自然规律。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征服、改造、利用自然。今天,人定胜天的思想,使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无尽的财富,但自然也遭到了严重损害,甚至危机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为人类对自然过分追求“用之”而忽视了“制天命”。后现代科学的思想认为,今天的人类应该更多虑及的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这种思想更接近于道家“顺应自然”的主张。
《老子》:故长
一词多义:
《论语》:恶
《荀子》:物
《中庸》:知
通假字:
《荀子》:错人
虚词:
《论语》:而焉
《大学》:其
《中庸》:之
《老子》:于
特殊句式:
《大学》:未之有也。
难句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

先秦诸子语录
1、从先秦思想家中选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做摘 录和简评。
信心铭 僧璨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六祖坛经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名家思想
►“离坚白” :对于 “坚白石”,“视不得其 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 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
►“白马非马”: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 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 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 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 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 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
语言分析哲学
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 方哲学流派或思潮。 代表人物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 什么。
►哲学是针对借助我们的语言来蛊惑我们的智 性所做的斗争。
►为眼睛近视者指引道路是很费力的,因为你 不能对他说:“看见十哩外的教堂吗?朝这个 方向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亲亲、尊尊、长长 。—— 墨:兼爱 巢子评: 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 。
名家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 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 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 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 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 子》

先秦七子名言(孔、孟、荀、老、庄、韩、墨)

先秦七子名言(孔、孟、荀、老、庄、韩、墨)

先秦七子名言(孔、孟、荀、老、庄、韩、墨)先秦诸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名言一、孔子名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屋檐人家?学习库学习网收集整理二、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如下: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 子曰:“君子和而不流。


1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先秦诸子语录Word版

先秦诸子语录Word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自己想万事通达,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

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执政者)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自觉地遵行;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强制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同流合污却不能和谐共处。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礼在用时,以和为贵。

先王为政之道,以此为美,无论小事大事都照此去做。

如果‘和为贵’理解得有所偏离,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

”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勉、慈惠。

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受人信任(一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用人。

1 先秦诸子语录

1 先秦诸子语录

为学之道
②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政》) ——学思结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精益求精
●第一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迷 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 【本章大旨】强调学与思当交修并进、互相 结合。 罔:蒙蔽,欺骗。 殆:危险。
而不畏牺牲。
●第九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参考译文】孔子说:“后生们,为何没有人学
《诗》呀?《诗》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 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 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 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去也。
【参考译文】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 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 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
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研习与思考】
三、论述题
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 有借鉴意义。
大 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第八章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论语 卫灵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语录(一)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Biblioteka 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