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最全种中药剂型

合集下载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分析一、中药注射剂概述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著名学者周超凡研究员提出以下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上海等地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70年代以来,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以外,各省市卫生部门还陆续制定了“中草药制剂规范”、“标准”,收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

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2个,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产业概况随着临床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中药注射剂逐渐成为一个产业,2007年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每年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

但是,随着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相继出现使用致死事件,加上几年前的鱼腥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事件,中药注射液备受质疑。

在北京,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甚至已将中药注射剂清除出药房。

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统情况看,2007年,在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化学药品占86.7%,中成药占11.9%,生物制药占1.4%。

2008年,在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中,化学药品占86.1%,中成药占13.2%,生物制药占0.74%。

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化学药品;作为中成药一部分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比例,更是低于化学药品。

尽管相对化学药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高,但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八种中药剂型

八种中药剂型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的不同制剂形式,常见的中药剂型包括:
1.草药饮片:即中草药煎剂片剂,是将中草药煮煎后浓缩而成的固体制剂,常用于中药煎
剂的代表剂型。

2.中药颗粒:将中草药制成微小颗粒状,便于口服和溶解,方便患者服用。

3.中药丸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再按一定比例配伍、添加辅料制成丸剂,常见的有水
丸、蜜丸等。

4.中药胶囊:将中草药粉末或提取物填充在胶囊中,方便患者服用和保存。

5.中药口服液:将中草药煎剂或提取物制成液体剂型,常见的有膏剂、糖浆、口服溶液等。

6.中药外用贴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粘合剂混合后制成贴剂,用于外用贴敷治疗。

7.中药膏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配合辅料制成膏状剂型,用于外用涂抹。

8.中药注射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或浸膏制成的溶液剂型,通过注射途径给药。

这些中药剂型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需求选择使用,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剂型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剂型的剂型分类

中药剂型的剂型分类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的形态和形式,它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和给药途径等因素选择的。

中药剂型的选择和制备对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中药剂型有:
1.汤剂:是将中药饮片煎煮后得到的液体剂型。

它是中医治疗中最常用的剂型,因为它能够充分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药物的组成。

2.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直接服用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制成的剂型。

散剂便于携带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不如汤剂。

3.丸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剂型。

丸剂便于保存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受到丸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4.膏剂:是将中药煎煮后的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蜜糖或其他粘稠物质制成的半固态剂型。

膏剂便于服用,但其保存期限较短。

5.酒剂:是将中药浸泡在酒中制成的剂型。

酒剂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力,但其服用量应受到限制,因为酒精可能对肝脏有害。

6.片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片状剂型。

片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片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7.颗粒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颗粒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8.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后制成的液体剂型。

注射剂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专业的操作技巧。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加工、炮制、贮藏等工艺,制成适宜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时的形态和规格。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中药剂型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介绍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1. 饮片剂:饮片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之一,是经过炮制和贮藏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片剂供患者直接服用。

饮片剂可在煎剂、浸泡剂等形式下使用。

2.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原料加工成细粉或粉末状,可直接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剂使用。

散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冲服、调配等。

3.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糊状物,适用于外用,如贴敷、擦拭等。

4. 膜剂:膜剂是将中药浸膜或涂敷于合适的基材上制成的剂型,适用于局部皮肤病变,如湿润性、糜烂性皮肤病。

5. 糊剂:糊剂是将中药制成粘度适宜的糊状剂型,适用于冲服、灌肠等用途。

6. 丸剂:丸剂是将炮制后的中药原料制成固体球状物,可直接冲服或咀嚼后服用。

7. 散剂颗粒:散剂颗粒是将中药原料研磨制成粉末状,再经过配方、制粒等工艺制成颗粒剂型。

散剂颗粒易于服用和调剂,广泛应用于门诊和家庭保健。

8.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中药煎剂或浸膏剂等调制成适宜口服的液体剂型,便于患者直接饮用,剂型透明或悬浮状。

9.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煎剂、提取物等通过注射剂针筒或其他注射器具,以注射的方式给药。

10. 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入可溶性胶囊内的剂型,既方便患者服用,也易于调剂。

11. 乳剂:乳剂是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药原料经过炮制和分散剂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12. 眼药剂:眼药剂是经过抗菌、抗炎等处理后,制成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药物形式。

13. 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制剂均匀地涂敷在基材上, 并保持其药物活性,适用于外用贴敷。

14. 水剂:水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液体剂型,适用于口服、外用或洗浸等用途。

15.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其他溶剂制成气雾剂型,通过喷雾器器具进行直接喷洒使用。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中药行业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草药疗效的重新认可,中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中药的剂型与制剂技术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药的药物剂型中药的药物剂型是指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将草药转化为适合人体吸收和使用的形式。

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包括丸剂、煎剂、口服液、糖浆、颗粒剂、贴剂等。

这些剂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药材,确定药物配方,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标准的生产环境和设备。

中药丸剂是一种将中草药制成丸状的剂型。

它便于携带和保存,服用方式简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中药丸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简化提取、浓缩、研磨、造丸等步骤。

制丸工艺需要根据草药的性质和功效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

中药煎剂是将中草药制成液体状的剂型。

这种剂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草药的有效成分,对于一些难以口服的患者,如小儿和老年人来说,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煎剂的制备需要根据药材的特性确定提取方法,确定药材的比例和用量,科学合理的采用煎煮工艺。

二、中药的制剂技术中药的制剂技术主要包括药材的预处理、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

这些工艺需要遵循中药工艺学的原理和规定,根据不同的剂型要求和制剂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中药的预处理是指采集到的草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初步处理工艺。

预处理工艺包括清洗、除杂、晾干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去除草药中的杂质和异物,提高草药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中药的提取是指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

提取工艺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和药物剂型要求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醇提法、溶剂提取法等。

提取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的用量等参数,以保证提取的有效成分的纯度和含量。

常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常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医药健闻常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吴现超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将中药制成适合于医疗的形式,如注射剂、片剂、丸剂、膏剂、气雾剂和散剂等。

传统的中药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结合研究的中药剂型,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毒副反应,方便服用、贮藏和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药制剂的优势可提高用药的便利性。

大部分中药制剂都是药厂不生产的品种,通过中药制剂可满足临床医疗需求。

另外,中药制剂还结合了临床具体情况,随时能对处方进行调整,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避免了中药西化现象。

针对不同的用药需求,当前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中药制剂,较为常见的有丸剂、散剂、膏剂和片剂等。

丸剂丸剂是将药材提取物或细粉添加合适的辅料或粘合剂,以便形成类球形的固体制剂。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还可以将丸剂细分为多种类型。

(1)水蜜丸。

是将水和蜂蜜通过合适的比例混合后成为粘合剂,再将药材细粉加入其中制成类球状,作用虽然缓慢,但药效持久。

补益类药物多采用水蜜丸,如补中益气丸。

(2)蜜丸。

蜜丸和水蜜丸不同之处在于制剂含水量低,方便保存,是中医临床常使用的制剂类型。

其中,超过0.5 g的是大蜜丸,小于0.5 g 的为小蜜丸。

蜂蜜作为其中的粘合剂,还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

该制药类型同样起效缓慢,多为小儿、滋补类用药,另外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3)浓缩丸。

通过煎煮提取中药材的煎液,再添加药物的细粉末或少量辅料,将煎液粘合为药剂。

浓缩丸的体积小,但药物的有效性高,便于服用。

(4)糊丸。

糊丸在面糊和米糊中加入药材细粉,制成质地坚硬、药效长、毒副作用少的药丸。

该制药方式可以缓和刺激性成分,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因此有毒药物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制造为糊丸。

(5)蜡丸。

蜡丸是中药制剂的长效剂型之一。

粘合剂为蜂蜡,溶化十分缓慢,对延长药效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患者服用后药物中毒,避免对胃肠形成强烈的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

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中药制剂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

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1.丸剂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

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

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

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

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片剂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

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

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5.丹剂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

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

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6.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

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

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

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

主要是口服。

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

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

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

特点与硬胶囊相似。

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

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

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

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又称药酒。

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

又称药露。

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

又称针剂。

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

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

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

又称气溶胶。

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

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

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

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

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

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

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中药制剂和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于中药制剂的17个类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

虽然中药制剂很方便,但是大家也不要滥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