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数列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四数列第2讲数列求和及简单应用课件理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四数列第2讲数列求和及简单应用课件理

+2an+1=4S
n+1+3.
可得
a2 n 1
-
an2
+2(an+1- an)=4an+1,即
2(an+1+an)=
a2 n 1
-
an2
= (an+1+an)(an+1-an).
由于 an>0,可得 an+1-an=2.
又 a12 +2a1=4a1+3, 解得 a1=-1(舍去)或 a1=3.
所以{an}是首项为 3,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an=2n+1.
第二个使用累积的方法、第三个可以使用待定系数法化为等比数列(设 an+1+λ =p(an+λ),展开比较系数得出λ);(3)周期数列,通过验证或者推理得出数列的 周期性后得出其通项公式.
热点训练 1:(1)(2018·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在数列{an}
中,a1=2, an1 = an +ln(1+ 1 ),则 an 等于( )
n
所以
1 =2(1- 1 + 1 - 1 +…+ 1 -
1

S k 1 k
223
n n1
=2(1- 1 ) n 1
= 2n . n 1
答案: 2n n 1
3.(2015·全国Ⅱ卷,理16)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a1=-1,an+1=SnSn+1,则
Sn=
.
解析:因为 an+1=S n+1-Sn,所以 Sn+1-Sn=Sn+1Sn,

第2讲 数列求和与数列不等式

第2讲 数列求和与数列不等式
解 由3a1,2a2,a3成等差数列, 得3a1+a3=4a2,即3a1+a1q2=4a1q, 两边同时除以a1得q2-4q+3=0, 解得q=1(舍去)或q=3, 由a4=27得a1×33=27,所以a1=1, 所以an=a1qn-1=3n-1.
(2)设
b1=a1,bbn+n 1=an+1,cn=
易错 提醒
(1)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 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 (2)将通项公式裂项时,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 项前后的式子相等.
跟踪演练2 已知数列{an}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且a4=27,3a1,2a2, a3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Sn=-nn- 2 1,Tn=2n-1, 代入可得,t·2n-nn2-1-nn+ 2 1>0,即 t>n22nmax, 令 cn=n22n, 则 cn+1-cn=n2+n+112-n22n=-n2+2n+21n+1>0⇒n≤2,
所以n≤2时,cn+1>cn;n≥3时cn+1<cn.
因此,(cn)max=c3=98⇒t>98. 即实数 t 的取值范围是98,+∞.
(2)已知数列{bn}满足bn=6n-8,其前n项和为Tn,若Sn≥(-1)n·λ·Tn对 任意n∈N*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bn=6n-8, 所以 Tn=n-2+26n-8=n(3n-5), 由(1)得 Sn=n2+n1·an=n·2n+1, 所以2n+1≥(-1)n·λ·(3n-5)恒成立, 当n为偶数时,2n+1≥λ·(3n-5)恒成立, 所以 λ≤32nn-+15min, 设 cn=32nn-+15,
2 考点二 裂项相消法

专题2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2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

【解析】 (1)由(n+2)a2n+1-(n+1)a2n+anan+1=0, 可得[(n+2)an+1-(n+1)an]×(an+1+an)=0 又因为an>0,所以aan+n 1=nn+ +12.
又a1=1,则an=aan-n 1·aann- -12·…·aa21·a1 =n+n 1·n-n 1·…·32·1=n+2 1.故选B.
q(p≠0,1,q≠0),第一个使用累加的方法、第二个使用累积的方法、第
三个可以使用待定系数法化为等比数列(设an+1+λ=p(an+λ),展开比较
系数得出λ).
(3)周期数列,通过验证或者推理得出数列的周期性后得出其通项公
式.
1.(2019·洛阳三模)在数列{an}中,a1=2,an+1=an+ln
● (文科)
年份 卷别 Ⅰ卷
2020 Ⅱ卷 Ⅲ卷
题号 16 14 17
考查角度 数列的递推公式的应用,以及数列的 并项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以 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19 Ⅱ卷 Ⅲ卷
题号 14,18
18 6,14
考查角度 等比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以及求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 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以及求和
第二部分
专题篇•素养提升()
专题二 数列(文理)
第2讲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文理)
1 解题策略 • 明方向 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5 预测演练 • 巧押题
●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 等方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难度中等偏下.
【解析】 (1)由题意,设an=a1qn-1(q>0),

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二 数 列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简单应用(大题)

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二 数  列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简单应用(大题)

本课结束
① ②
=2+2×411--22n-1-(2n-1)·2n+1=-6+2n+2-(2n-1)·2n+1=-6+2n+1(3-2n),
∴Tn=6+(2n-3)·2n+1.
2
PART TWO
真题体验 押题预测
真题体验 (2019·全国Ⅰ,文,18)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9=-a5. (1)若a3=4,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解 由(1)知,当an=5时,Sn=5n. 当 an=2n+1 时,a1=3,则 Sn=n3+22n+1=n2+2n(n∈N*).
热点二 数列的证明问题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策略 (1)将所给的关系式进行变形、转化,以便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 判断; (2)若要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等比)数列,则只需说明某连续三项(如前三项) 不是等差(等比)数列即可.
=141-n+1 1=4nn+1.
跟踪演练3 (2019·龙岩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2=3,S6=3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a2=3,∴a1+d=3, ∵S6=36,∴6a1+15d=36, 则a1=1,d=2, ∴an=2n-1.
(2)若数列{bn}满足bn=2n·an,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板块二 专题二 数 列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热点分类突破 真题押题精练
1
PART ONE
热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热点二 数列的证明问题 热点三 数列的求和问题
热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解决有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问题,要立足于两个数列的概念,设出相应基本量, 充分利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数列的性质确定基本量.解决综合问题的关键在于 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形成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高中数学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专题二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活用•经典结论 主观题•专项练 客观题·专项练
题型·综合练
专题•限时训练-13-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感悟方法]
1.已知 Sn 求 an 的步骤 (1)求出 a1. (2)利用 an=Sn-Sn-1(n≥2)便可求出当 n≥2 时 an 的表达式. (3)对 n=1 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 n≥2 时 an 的表达 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整合;如果不符合,
专题二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活用•经典结论
主观题•专项练 客观题·专项练
题型·综合练
专题•限时训练-3-
4.常用的拆项公式(其中 n∈N*) (1)nn1+1=n1-n+1 1; (2)nn1+k= 1kn1-n+1 k; (3)2n-112n+1=122n1-1-2n1+1;
专题二
专题二
类型一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活用•经典结论 主观题•专项练 客观题·专项练
题型·综合练
专题•限时训练-9-
类型二
类型三
正确写出通项公式(用 n≥2,要验证 n=1)得 1 分
写出 bn 并正确裂项得 2 分 若 bn 正确,裂项不正确扣 1 分
正确写出求和公式得 2 分
正确写出结论(无论是否合并)得 2 分
所以 an=2n2-1(n≥2).(4 分)
又由题设可得 a1=2,符合上式,
从而{an}的通项公式为 an=2n2-1.(6 分)
专题二
类型一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活用•经典结论 主观题•专项练 客观题·专项练

大学数学(高数微积分)专题三第2讲数列求和及数列综合应用(课堂讲义)

大学数学(高数微积分)专题三第2讲数列求和及数列综合应用(课堂讲义)

(2)因为bn=an+(-1)nln an
=2·3n-1+(-1)nln(2·3n-1)
=2·3n-1+(-1)n[ln 2+(n-1)ln 3]
热点分类突破
=2·3n-1+(-1)n(ln 2-ln 3)+(-1)nnln 3,
所以Sn=2(1+3+…+3n-1)+[-1+1-1+…+(-1)n]·(ln 2-
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
热点分类突破
(2013·湖南)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Sn=(-1)nan -21n,n∈N*,则:
(1)a3=________;
(2)S1+S2+…+S100=________.

讲 栏
解析
∵an=Sn-Sn-1=(-1)nan-21n-(-1)n-1an-1+2n1-1,
本 解 (1)由已知,得当 n≥1 时,

栏 目
an+1=[(an+1-an)+(an-an-1)+…+(a2-a1)]+a1

关 =3(22n-1+22n-3+…+2)+2=22(n+1)-1.
而a1=2,符合上式,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22n-1.
热点分类突破
(2)由 bn=nan=n·22n-1 知
本 讲 栏
即na+n+11-ann=1,又a22-a11=1,

开 关
故数列ann是首项为a1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ann=1+(n-1)×1=n,所以 an=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2,n∈N*.
热点分类突破
(3)证明 a11+a12+a13+…+a1n=1+14+312+412+…+n12 <1+14+2×1 3+3×1 4+…+nn1-1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核心专题提升多维突破专题2数列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课件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核心专题提升多维突破专题2数列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课件

真题研究·悟高考
1. (2023·全国新高考Ⅰ卷)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且 d>1.令 bn =n2a+n n,记 Sn,Tn 分别为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
(1)若3a2=3a1+a3,S3+T3=2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bn}为等差数列,且S99-T99=99,求d.
考点突破·提能力
核心考点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核 心 知 识·精 归 纳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Sn 与 an 的关系: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通项公式为 an,则 an=SS1n,-nS=n-11,,n≥2. (2)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①构造法;②累加法;③累乘法.
角度1:由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方 法 技 巧·精 提 炼
根据所求的结果的不同要求,将问题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化 (1)利用an=Sn-Sn-1(n≥2)转化为只含Sn,Sn-1的关系式,再求解. (2)利用an=Sn-Sn-1(n≥2)转化为只含an,an-1的关系式,再求解.
加 固 训 练·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 高
1.数列{an}满足:a1+2a2+3a3+…+nan=2+(n-1)·2n+1,n∈N*.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2023·全国新高考Ⅱ卷){an}为等差数列,bn=a2na-n,6, n为n为 偶奇 数数 ,, 记 Sn,Tn 分别为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S4=32,T3=16.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当n>5时,Tn>Sn.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而 bn=a2na-n,6,n=n=2k,2k-1, k∈N*, 则b1=a1-6,b2=2a2=2a1+2d,b3=a3-6=a1+2d-6, 于是ST43==44aa11++64dd=-3122,=16, 解得 a1=5,d=2,an=a1+(n-1)d

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竞赛专题:第二讲-数列与数表(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竞赛专题:第二讲-数列与数表(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数列与数表知识概述1、数列:主要包括⑴递增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⑵周期数列;例如:1,2,4,7,1,2,4,7,1,2,4,7,…⑶复合数列;例如:1,3,2,6,3,9,4,12,5,15…⑷特殊数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2、等差数列通用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 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3、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4、数表规律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具体方法和步骤是:⑴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⑵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⑶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在杯赛考试中主要将图形规律与等差数列结合到一起来考察。

(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 (2)在数列3、6、9……,201和是多少? (3)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项数=(201-3)÷3+1=67(2)求和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 =(3+201)×67÷2 = 102×67 =6834(3)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末项=3+3⨯(201-1)=603, 第201个数是603添在图中的三个正方形内的数具有相同的规律,请你根据这个规律, 确定出A= B = C= ;【解析】 第一组 (1+2)×3=9 第二组 (2+3)×4=20 第三组 (3+4)×5=35 由分析得:A=35,B=4,C=5.经过观察与归纳找出数与图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数列专题
【知识梳理】
一、等差数列
1.相关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1,a 2,a 3,…,a n ,a (n+1),…简记为{a n }。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最后一个数叫末项。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 项a n 与项的序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数列称之为等差数列。

前后两项的差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3.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通项公式:1
(1)n n d a a =+-(n 为正整数) 前项和公式:
1()2n n a a +(n 为正整数)
4.等差中项 如果在a 和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

如a 、b 、c 三项成等差数列,则2b=(a+c),这是等差中项的基本性质。

一、 求首项、末项
1、(1)一个等差数列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2,并且首项为33,那么末项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2,并且首项为33,那么末项是多少?
n
2、(1)一个等差数列有1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7,并且末项为125,那么首项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有1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7,并且末项为125,那么首项是多少?
3、如图所示,有一堆按规律摆放的砖.从上往下数,第1层有1块砖,第2层有3块砖,第3层有5块砖,…….按
照这个规律,第101层有多少块砖?
二、求公差
4、(1)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7,第10项为61,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等于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第4项项为7,第10项为61,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等于多少?
5、墨莫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等差数列,刚写完小高就冲上讲台,擦去了其中的大部分数,只留下第四个数31和第十个数73.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_________,首项是_________.
三、求项数
6、(1)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5,末项为93,公差为8,那么这个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
(2)一个等差数列第3项为50,末项为130,公差为8,那么这个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
四、等差数列求和
1、计算:(1)36912151821242730
+++++++++;
(2)4137332925211713951
++++++++++.
2、计算:(1)511177783+++++L ;(2)193187181103++++L .
【例题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练习1】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例题2】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练习2】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例题3】计算(1+3+5+...+l99l)-(2+4+6+ (1990)
【例题4】墨莫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6页,刚好把书读完.请问:墨莫一共读了多少天?这本课外书共有多少页?
【练习3】小华把一些珠子放在桌子上的15个盒子里.已知盒子中的珠子数按盒子从左往右的顺序成一个等差数列,并且从左数第8个盒子中有24颗珠子.请问:这15个盒子中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练习4】墨莫为了减肥开始长跑,他第一天跑了600米,以后每天他都比前一天多跑40米,那么前30天里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第二部分: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相等,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前后两项的比值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例题5】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三项与第四项分别是9与27,求它的第一项?
【练习5】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24,第一项与第二项的和为6,求第五项?
第三部分特殊数列
1.可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找出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

这样的数列我们一般称之为双数列,即相隔的数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比如:3、4、6、6、9、8、( )、( )。

2.一个数列中的数都等于自身项数与项数的乘积,即完全平方数列。

如:1、4、9、16、( )、( )。

3.斐波那契数列,即三个数为一组,每组中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如:1、1、2、3、5、8、13、( )、( )。

4.相邻的两个数十位上的数字有一定的规律,个位上的数字也有一定的规律。

如:12,23,34,( )、( )。

5.其它某种数的排列,如质数的排列:2,3,5,7,11,13,17,( ),( )。

6.运算数列。

有些数列中的数是前面的数通过某种运算得到的。

如2,2,3,5,14,69,(),()。

【例题7】完成填空:
(1)2,3,5,9,17,(),()
(2)1,3,4,7,11,(),()
(3)1,3,7,13,21,(),()
(4)3,5,3,10,3,15,(),()
(5)8,3,9,4,10,5,(),()
(6)2,5,10,17,26,(),()
【例题8】观察下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第1组是(1,2,4),第2组是(2,4,8),第3组是(3,6,12),……那么,第2010组中的三个数之和是______.
【课后作业】
1、等差数列:1,5,9,13,……,那么第101项是________.
2、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2,末项为75,那么首项是________.
3、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2,末项为75,那么首项是________.
4、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13,第9项为29,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_______.
5、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6、计算1+3+5+……+99的值
7、计算2+4+8+16+……+1024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