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善用“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初 中思品课 堂教 学 中“ 非预 设性提 问” 这一 生成性 资源进 行 了初 步
探讨 , 体会其 对课 堂教 学的重要 作 用。 关键 词 : 生成性 资源 ; 非预设 性提 问 ; 初探
样的瘟 疫疫 情? ” 生受 到老 师 的启发 , 纷纷 认 为“ 一分 为二 学 都 要 地 看 待 问题 , 期是 自然 因素 , 后期 印尼 政 府 的不 作 为导 致惨 前 而 剧 是社 会 因素。 ” 着他又 围绕 核心 知 识追 问 ,从两 个 国家对 禽 接 。 流感不 同 的应急 处理 中 。 我们 可 以得 出什么结 论?” 学生 自然而 然 的得 出“ 国是一 个 负责任 的 大 国, 我 是一 个人 民 可 以信 赖 的政府 ”
了强化和升 华 , 突破 了教 学传统 , 活化 了教材 , 寓教育 于无痕 , 开辟 了一 条全新 的教学 之路 。 三、 问在错 误 时 , 改堵 为疏拨 迷雾
、
问在 有疑 时 。 暗花 明变通 途 柳
学贵有 疑。在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中学生 自己会发 现 并提 出备课 之外 的 问题 , 而随机 有效 的“ 预设 性 ” 问则能 够让 这个 疑 问转 非 提
学 生在学 习 中出现错误 是不 可避 免 的。 于学 生的错误 , 师 对 教
经 常看到 的是 消极 的一面 ,因此 往往会千 方百计 地避 免或减 少学
生 出错 。 其实 ,垃圾 , 放错 了地方 的资源 ”学生课 堂上 的错 误往 “ 是 .
往蕴 涵着教 学的极 大资源 。 师应该 允许学 生犯错 , 教 关键是 通过 自
下 了头 , 陷入沉 思 之 中。
识点 。但在 讲完 以后 , 个学生 站起 来提 问 ,老 师 。 有 “ 那银 行在提 款
捕捉动态生成 凸显精彩课堂

捕捉动态生成凸显精彩课堂衢州市柯城区兴华中学王宝仙摘要:有效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领悟新课程理念,展开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倡导教师敏于捕捉课堂亮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特点,从备课预设、课堂呈现、课外延伸、资源重组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动态凸显课堂生成过程,构建和谐亮丽的新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预设、动态生成一、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主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与教师教学中重视动态生成,践行新课标要求,捕捉动态生成亮点,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行为不谋而合。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思考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问题。
笔者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如何钻研教材、合理布局预设生成?如何把握课堂、调动学生凸显生成?如何适时进行课内外延伸,激励学生互动生成?”是值得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
教师应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时机,令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课堂动态生成策略初步探讨“动态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随时出现无法预设的教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利用所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一堂精彩的课需要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意等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空间。
一堂精彩的课也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灵动备课,为学生自然生成资源搭建生成平台,提供生成资源“着陆之机”。
(一) 重视动态备课预设生成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新课程对教学预设的要求反而提高。
动态生成,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动态生成,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这指明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
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动态生成”。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生成超乎预设的教学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启发下,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表现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因势利导、相机诱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获得更好的发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呢?一、充分预设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预设的教案进行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的思路脱离教案,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只能是配合教师来完成预定的教案,这样使得教学处于一种静止状态,学生的思想与思维没有摆脱教材与固有模式的束缚,教学目标只是由教师“预设”后交给学生,而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来确定。
我们提倡教学的动态生成,但并不是说教学不需要预设,相反,预设是生成的重要基础。
动态生成是建立在充分的预设的基础之上,要在充分预设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来对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因此,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充分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
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与学生两方面的因素。
(一)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而是要在二者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平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全面把握,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大语文”教育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二)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育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各种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哪些地方有问题、会提出哪些问题等。
捕捉精彩瞬间 课堂绽放异彩——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 抓住精彩 。 放大 生成——巧妙地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 学 生是富有创造性 的个体 , 每个学生都带 着各 自的知识 、 经验 、 思考、 灵感、 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 他们 的思维是呈 开放 性的 , 在 当时课 堂特定的环境下 , 是无 法全部预设 到的。 因此一旦发现学生有奇思 妙想 时 . 教师就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 案, 要认识到这种课堂上 动态生成性资源 的宝贵 , 捕捉 、 放大教学过程 中动态生
“ 同学们 , 你们吃 了吗? ” 学生 丈二和 尚摸 不着头脑 , 但仍 大声 回答“ 吃 了” 。 我又
问: “ 你 们 买 房买 车 了吗 ? ” 学生立刻哈哈大笑 : “ 没有 。 ” 我接着问 : “ 你 们 为什 么 不
买呀 ? ” 学 生七嘴 八舌 : “ 我没有钱” , “ 房价太高了, 还是租房吧” , “ 汽车买得起 , 养不
已。 我随机应 变调整预设 , 围绕这个话题把 学生们分成正 反方两组 , 展开辩论 活
动。 学生积极 思考 , 踊跃 讨论并 发表 自己的观点……我及时总结和拓展 : 首先 , 随 着近年我 国经济 的发 展和 人民生活 水平 的提 高 , 一部分人进行名牌消费 , 这是公 民的权利 , 应 该予以尊重。 其次, 作为个别学生在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的许可下 , 适 当、 适度 的名牌 消费也不为过 , 因为消 费能拉动 经济增长 、 促进消费 。 但是 , 作 为
彩。 囝
一
、
营造氛围 , 尊重生成——敏锐地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
和谐 、 民主 、 愉快而开放 的课 堂氛围 , 不仅能拓展 思维 , 利 于学 生发表 己见 , 而且利于学生积极地表现 自己 , 使学生 的知识 、 能力 和心智都在教学过程 中得到
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如 在 教 学 “ 方 体 的 表 面 积 ” 后 , 师 布 置 这 样 长 之 教 的 实 践 活 动 题 ,回 家 后 用 彩 纸 把 课 上 做 好 的 长 方 形 盒
些认 识 ? 另 一 位 学 生 回答 :我 的小 手 帕 是 正 方 形 的 。 ” “ ”
教 师 肯 定 后 又 再 次 重 申所 提 问题 … … 这 里 教 师 为 什 么
垫 。学 生 在 做 的过 程 中 , 他 们 的 认 知 结 构 渐 进 生 成 之 在 际 , 综 合 实 践 能 力等 素质 也在 不知 不 觉 中得 以提 升 。 其
( 编 责
黄桂 坚 )
小学表 学步考
l厂] — 唾丽 —曝广
、
精 心 预 设 。 进 生成 促
“ 事预则立 , 预则废 。” 成是相 凡 不 生
对 于 预 设 而 言 的 , 有好 的 预 设 就 很 难 有 没 精 彩 的 生 成 , 待 更 多 精 彩 的 生 成 , 应 期 就 该 在 备 课 时作 出详 细 巧 妙 的 教 学 预 设 。 而 动 态 生 成 本 身 就 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随 机 开 发 和 适 时利 用 课程 资 源 的 过 程 。所 以 , 教 师 在 制 定 教 学 方 案 时 , 注 重 为 学 生 提 供 要 丰 富 的 课 程 资 源 , 而 优 化 预 设 , 获 生 从 收
新特 点 。
一
即 可 催 化 生 成 ,可 以 这 样 问 :谁 能 从 角 “
和 边 的 角 度 说 说 呢 ?” 这样 就 不 至 于 出现
教 师 生 硬 地 牵 制 着 学 生 进 行 学 习的 尴 尬
局面了。
所 以 , 为 教 师 , 须 提 高 对 课 堂 生 作 必 成 情 况 的 动 态 调 控 能 力 ,学 会 在 收 集 教 学 信息的基础上重 组信息 , 成新 的 、 形 有 连 续 性 的 兴 奋 点和 教 学 步 骤 ,使 教 学 过 程 真正 呈现 出动态 生成 的创 新性 质 , 从 而实 现 高 质 量 、 效 益 的 师 生 互 动 。 高
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促成精彩课堂

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促成精彩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一、充分的预设是生成精彩的前提“‘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
”那么教师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可以有哪些作为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弄清楚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是知识的生成点,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在生成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知识的生成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花一点功夫,多想一些意外,课堂上就不会手忙脚乱。
其次,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外部环境,这外部环境主要指互动对话的氛围和动态开放的时空。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才有利于生成。
二、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生成精彩最近,我出了一些题目给学生练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小红今年7岁,妈妈今年35岁,小红几岁时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上课前我想了很久,对于三年级的孩子用什么方法教比较好呢?对付这种题目用常规解法不行,我的法宝是画图、列举甚至猜……上课时我用列举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了答案。
小红 8岁 9岁10岁11岁12岁13岁14岁……妈妈36岁37岁38岁39岁40岁41岁42岁……42÷14=3(倍),小红14岁时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
当我刚准备结束这道题的讲解时,我班的“机灵鬼”李明抢着说:“老师,28÷2也等于14。
”我一愣,李明的回答是巧合还是有道理?经过我仔细的思考,找到了他解法的道理:当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的那一年,母女俩的年龄差仍然是不变的。
让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是 这砦 想 法 都 是 学 生 思 维 的创 造 性 体 现 。 因 此 ,教 师 要 关
社
1 ¨ R 2 - {{ £ l 娃 ; {} {
让 课 堂 因动 态 生 成 而 精 彩
张 树 文
( 吉林省前 郭县 乌兰塔拉 中学 .吉 林 松原 l8 0 ) 3 0 0
中图 分 类 号 :G6 3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t 7 - 5 8 2 1 ) 4 O 1 一 2 3. 7 6 1 06 (0 10 一 18 O
过 教 师 I 学 生 、学 生 与学 生 的互 动交 流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思 亏
维 都 被 激 发 得 非 常 活 跃 ,这 时 学 生 就 会 根 据 自身 的 知 识 经
验 产 生 一 些 真 实 的想 法 , 当然 这 些 想 法 可 能 是 错 误 的 ,但
就 为 学 生 创 没 了一 种 干 潴 民主 的 情 境 ,使 之 感 受 到 了宽 松 ¨ 的 学 习 氛 围 ,充 分 激 发 r学 习 动 机 .从 而很 快 融 入 到 快 乐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提 高 了学 习 效 率
Hale Waihona Puke 整 体 的 生 命 活 动 中抽 象 、隔 离 出 来 ,是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观 的
最 根 本 缺 陷 。 因此 ,信 息 技 术 课 的教 学 过 程 不 是 封 闭 的 , ”
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fr o Ch n i a? ( W ha i he s rt f t Ol mpi 3) t s t pi o 样 的 任 务 :n h I te
t xt a t t conc t t y t ok M a t t e fer he er he o x o he
h s ia .No o p t1 w tl me o soy. 这 一 教 学 过 程 el y ur t r
一
、
利 用 “ 本 矛 盾 ” 行 生 成 。 课 堂 教 学 文 进 让
各 单 元 的话 题 都 可 以 在 网 上 搜 索 到 相 关 的各 种
更 精 彩 教 材 是 活 的 范 例 ,教 学 活 动 也 是 活 的 过 程 ,
资 料 。 教 师 可 根 据 不 同 的 教 学 设 计 及 目标 , 行 进 选 择 和 删 减 , 这 些 资源 运 用 到课 件 中 , 学 生 把 使 在 形象 生 动 的 学 习情 景 中 , 知不 觉 地 融 入 到所 不 学 的 语 言 环 境 中 ,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主 动 性 。 如 在 提
丽 的 图 景 , 而 不 是 一 切 都 必 须 遵 循 固 定 线 路 而 没 有 激 情 的 行 程 。 所 谓 “ 堂 动 态 生 成 ”, 是 指 课 就 在 教 师 与 学 生 、 生 与 学 生 合 作 、 话 、 撞 的 学 对 碰 课 堂 中 , 现 时 生 成 的 超 出 教 师 预 设 方 案 的 新 问 题 和 新 情 况 。 它 随 着 教 学 环 境 、 习 主 体 、 习 学 学 方 式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根 据 教 师 的 不 同 处 理 而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价 值 。正 向 的 动 态 生 成 , 以 让 课 堂 可 教学 更 精 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道亮丽的新景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利用课堂的生成点,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更深处呢?前不久,笔者上了苏教版第四册课文《蜗牛的奖杯》,现结合这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就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谈几点认识。
一、诱发生成,让精彩有备而来
虽然真实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动态转化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并不是随意生成的,也不是与预设绝然对立的。
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的解读能更深刻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考虑得更全面些,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有更清晰更理性的预设,也就是说课前的预设要尽可能周密些,详尽些。
但这种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的,这个预设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可以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
片段一:
师:(板书“奖杯”,指出“奖”是生字,带领学生读,然后齐读“奖杯”)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获得奖杯呢?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获奖了,有时候会有一个奖杯。
生:我爸爸就有一个奖杯,是我爸爸参加书法比赛获得的。
生:我知道,你获得了冠军,别人就会奖给你一个奖杯。
师:那你们知道奖杯代表着什么吗?
生:得了奖杯说明你很了不起。
生:得奖杯是很光荣的。
生:奖杯代表着荣誉。
师:(板书“蜗牛的”,把课题填写完整,学生齐读)读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蜗牛的奖杯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蜗牛参加了什么比赛获得奖杯呢?
生:蜗牛得了奖杯以后是怎么做的呢?
师:(出示两幅蜗牛图)小朋友瞧,这是蜗牛得奖杯前的样子,这是蜗牛得奖杯后的样子。
生:蜗牛为什么得了奖杯后就没有翅膀了呢?它的翅膀哪儿去了呢?
生:蜗牛身上多了一个壳,这是怎么回事呀?
生:蜗牛得冠军前在空中飞,怎么得了冠军后在地上爬呢?
师:是呀,蜗牛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我们小朋友赶紧去读读课文,课文会告诉我们小朋友的。
(生自读,思考)
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引着学生从奖杯说起,让学生对奖杯的象征意义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其实是为后面让学生感悟文本蕴涵的价值(太注重荣誉,荣誉就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打下基础。
然后教师精心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疑问,
“蜗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这个问题触及了本文的主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逼近最近发展区并逐步深入而提出的,是有效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二、把握生成,不让精彩溜走
在教学过程中,当师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的多。
当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情感被唤醒、心灵被震撼时,这时候的课堂是充满灵性的,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闪现。
教师要能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信息,有效地对生成进行深度发展意义的挖掘。
片段二:
师:小蜗牛呀,你为什么要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呢?
生:我想让别人知道我是飞行冠军。
生:我不背在身上别人就不知道我是飞行冠军了。
生:我把奖杯背在身上觉得很光荣。
师:小蜗牛呀,你为什么晚上要睡在奖杯里呢?
生:我怕别人偷走我的奖杯。
生:如果别人偷走了我的奖杯,那别人就不知道我是飞行冠军了。
师:看到小蜗牛这样,你心里怎样?
生:我心里很为小蜗牛着急,我想蜗牛的朋友也肯定很着急。
师:是呀,小蜗牛的好朋友都来劝小蜗牛了,他们会怎么劝蜗
牛呢?
生:小蝴蝶说,蜗牛呀,背着奖杯,你就不能飞了呀,你不是最喜欢飞翔吗?
生:小蜜蜂说,如果你再不把奖杯放下,时间长了,你就会和奖杯粘在一起,到那时,你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小蜗牛呀,如果你的翅膀经常不飞的话,它就会退化的呀。
生:小蜗牛呀,得了冠军可不能这么骄傲呀,要知道,骄傲会使人落后呀。
生:小蜗牛呀,快放下奖杯吧,一次冠军不能代表你永远是冠军呀,你还要继续努力呀。
有的老师,面对着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程,或者缺乏随机应变的处理机智,不知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因而对课堂的动态生成视而不见,蕴涵着学生灵性、情感的资源就白白浪费了,从而让本应流淌着真情,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陷入了程序化、僵硬化的模式。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讲师的引导下,走进了文本,面对着蜗牛的得意,孩子的心里着急了,说出了“我心里真为蜗牛着急,蜗牛的朋友也肯定为蜗牛着急”,这是学生对文本解读后的真情的流露,教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这一资源引领深化:“是呀,蜗牛的好朋友会怎么劝小蜗牛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灵感触动,让学生进行了情景交融的想象,此时的生成是有价值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唤醒和尊重。
三、裁剪生成,让精彩与文本价值同行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有些生成资源与教学无关的,有的甚至会给学生能够产生负面的效应。
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上出现的所有的“生长源”都进行开发,教师要具有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的能力,要有一双能识别生成资源价值的眼睛,要有对生成信息能及时裁剪的能力。
片段三:
师:看到蜗牛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你想对蜗牛说些什么?
生:蜗牛呀,如果当初你不那么骄傲,你就不会边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生:蜗牛呀,得了冠军奖杯后,你应该继续努力,而不是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生:蜗牛呀,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你怎么不明白呢?
生:我觉得小蜗牛现在这个样子挺好。
师:(一愣)为什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蜗牛有了这坚硬的外客,就不怕它的敌人了,如果敌人来侵犯它,他只要缩在壳里就安全了。
(其他学生开始也一愣,听他这么一说,觉得也挺有道理,开始表示赞同)
生:是呀,蜗牛有了这个硬壳,不光自己安全了,而且还可以遮挡风雨。
(意想不到的变故,教师在稍做思考后,是这样引导的)
师:如果每天让你背着沉重的外壳上学吃饭游戏,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蜗牛背上这沉重的外壳,会遇上哪些困难呢?
生:它想吃东西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头伸出来。
生:如果它要去一个地方,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它再也爬不快了,如果它能飞翔,一会儿就到了。
生:它在地上爬行也不是很安全,它爬不快,很容易被抓住。
师:是呀,蜗牛遇到这么多的麻烦,都是谁造成的呀?
生:是它自己,如果它不那么骄傲,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生:小蜗牛太看重自己的荣誉了,这是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根本原因。
生:其实小蜗牛身上的外壳,就是小蜗牛获得的荣誉,获得荣誉本是好事,但太看重荣誉,荣誉就成了负担了。
师:是呀,荣誉本应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但蜗牛太看重荣誉了,荣誉就成了它前进的绊脚石。
蜗牛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小朋友可千万不能学他呀。
在该案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辨别,提出“我觉得现在的蜗牛也挺好”,这显然是违背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趣和价值观。
教师没有随意地开发这一生成资源,而是巧妙地裁剪了这一资源,使课堂教学继续实现着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虽然我们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诊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但我们不能曲解文本,游离文本,只有与文本蕴涵的价值相联系的生成才是可贵的。
生成不设防,但呼唤价值追求,生成应该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
教师对生成资源的开发也要蕴涵着深层的价值追求,因为“语文承载着为学生生命奠基”的崇高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