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1. 哎呀呀,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之一就是要学会“偷梁换柱”!比如说在算一个复杂的式子时,咱能不能找个简单的类似形式来替换它呢?就像你想搬个大石头觉得费力,那咱换个小点的石头先试试嘛!2. 嘿,一定要记住“以小见大”这个技巧哦!比如碰到一个大难题,就从它的小部分开始分析呀,这就好比吃蛋糕,一口一口来嘛!还记得之前那道很难的行程问题吗,从一小段路程入手是不是就清晰多啦?3. 哇塞,要善于“化整为零”呀!别被庞大的数字吓到,分成小块来解决。
就好像打游戏打大 boss,咱一点点削减它的血量不就好办啦!像那道很多数字的计算题,分成几个小步骤算不就好啦!4. 注意啦,“顺藤摸瓜”的技巧可不能忘!根据已知条件一步步推下去,就像沿着藤找到瓜一样。
比如说知道甲比乙大 5 岁,乙又和丙有啥关系,这不就能慢慢推出甲乙丙的情况啦!之前做过的那道年龄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嘛!5. 哈哈,要懂得“借鸡生蛋”呀!有些看似很难的题,借用一下其他题目的方法或者思路可能就豁然开朗了呢!就好比你没笔写字,借别人一支用用不就好啦!那道几何题用之前做过的函数题思路来试试,说不定有惊喜哟!6. 哟呵,“见缝插针”也很重要呢!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那就是解题的关键哦!好比在一堆草里找一根针,仔细点就能发现呀!想想上次那道逻辑题,不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才做出来的嘛!7. 切记要用好“举一反三”哦!做完一道题,想想类似的题型怎么做,下次遇到就不怕啦!这就像学会了做一道菜,其他类似的菜也能试着做做啦!之前会做的那道工程问题变个数字变个条件,咱不也能应对嘛!8. 最后呀,“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不管题目怎么变,掌握好基础的方法和思路就能搞定!就跟武林高手一样,有了深厚的内力,啥招式都不怕!不管遇到啥样的数量关系题,咱都有底气去应对,对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绝对能让你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轻松应对!加油吧!。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熟练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如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比例与均分、极限与导数等。
2. 理解数量关系的概念和含义,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类型,如总数关系、比例关系、均分关系、层次关系等。
3. 熟练运用基本数学公式和符号,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以及比例、均分、极限等数学符号。
4. 善于归纳总结,通过实例理解概念和关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5.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规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6. 注意思维逻辑性和灵活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寻找答案,避免死板思维和单一方法。
7. 考前复习要全面,重点要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
解。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敏感度训练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1122334455=100006677889900=10000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
*=2自然数立方数列:1*,2*,3*。
*=3等差数列:1,6,11,16,21,26……等比数列:1,3,9,27,81,243……无理式数列:。
等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
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8、双重数列9、简单有理化式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11、纯数字排列题目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25,33,(),52,63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9,13,21,(),69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111,107,98,(),574、相减后构成立方数列1,28,92,(),4335、平方数列的隐藏状态10,18,33,(),92二级等比数列的变式1、相比后构成自然数列(或等差数列)6,6,12,36,144,()2、与交替规律的结合(相比后构成循环数列)6,9,18,27()8,8,12,24,60,()3、常数的参与(采用+,-,*,/)11,23,48,99,()3,8,25,74,()也可称做+1,-1法则其他例题我会尽快编出,供大家参考.(2)数字推理常见的排列规律(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自然数列,质数数列等](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一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法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平均”“倍数”等字眼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整除法。
例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条件得出,员工总数减去 10 之后能够被 45 整除,员工总数能够被 60 整除。
所以,假设员工总数为 x 人,那么 x 10 =45n(n 为正整数),x = 60m(m 为正整数)。
从选项来看,如果一个数减去 10 能被 45 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 5 整除,所以可以首先排除那些不能被 5 整除的选项。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在题目中某些量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些量设为特殊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设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3,乙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2,两人合作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30÷5 =6 天。
三、比例法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时,使用比例法能够快速解题。
例如: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 3∶4,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多少?因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相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所以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4∶3。
四、尾数法对于一些计算量较大的题目,尤其是涉及到多个数的加减乘运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2345 + 3456 + 4567 5678 的尾数是多少?我们只需要计算这几个数的尾数之和:5 + 6 + 7 8 = 0,所以该式的计算结果尾数为 0。
事业单位笔试中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

事业单位笔试中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在事业单位笔试中经常出现,解决这类题目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整体策略、具体解题方法和实践步骤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
一、整体策略在面对数量关系题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首先,要有合理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次,要注重细节,善于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最后,要善于使用数学公式和方法,同时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二、具体解题方法1. 审题: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求,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2. 给变量赋值: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给出变量的定义和赋值。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进一步解题做好准备。
3. 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
这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关键步骤。
4. 求解方程或不等式:根据所建立的方程或不等式,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求解未知数的值。
可以通过消元、代入、加减、乘除等操作来求解。
5. 验证解答:在求解完方程或不等式后,一定要验证所得解是否符合原始的条件。
只有通过验证,才能确保解是正确且有效的。
三、实践步骤1. 针对具体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和要求,明确解题目标。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给出问题的变量定义和赋值。
3. 根据条件和变量,建立数量关系方程或不等式。
4. 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求解方程或不等式,得到未知数的解。
5. 验证解答是否满足原问题的条件。
6. 如果解答正确,将解答结果表述清楚,并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给出答案。
7. 如果解答错误,检查求解过程是否有误,重新进行计算,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通过上述整体策略、具体解题方法和实践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笔试中的数量关系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思维和逻辑,严谨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技巧,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才能高效地解决数量关系题,取得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事业单位笔试中解决数量关系题需要我们具备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公考数量关系快速解答技巧

公考数量关系快速解答技巧1. 哎呀呀,大家知道不,代入法超好用的呀!比如这道题:“小王今年10 岁,他爸爸 30 岁,问几年后爸爸年龄是小王的两倍?”咱就直接把选项往里代代,不一会儿就能试出来啦,多省事儿!2. 嘿,特殊值法也很棒呀!像那种比例关系的题,设个特殊值,一下子就清楚啦。
比如“甲、乙两人速度比为 3:2,同走一段路,甲用了 5 小时,那乙用几个小时?”咱就设个甲速度 3,乙速度 2,不就好算多啦!3. 哇塞,画图法有时候简直是神来之笔呀!碰到那种路程问题,画个图,一切都明了啦。
就像“小明从 A 地去 B 地,走了一半又回去拿东西,再去 B 地,问一共走了多远”,画个图,清清楚楚!4. 天呐,比例法也是很厉害的哟!像那种根据条件能找出比例关系的,用比例法那叫一个快。
比如“一批货物按 2:3:5 分配给三个商店,其中一个商店分到 100 件,问这批货物总共多少件?”从比例上就能算出来啦!5. 哈哈,尾数法很实用的呢!算个位数啥的,用尾数法一下子就能确定答案。
就像“2345+4567”的个位数,直接看尾数相加就能知道啦!6. 哟呵,整除法有时候能出奇效呀!遇到那种能被整除的条件,就用整除法。
比如“班级里人数能被 4 整除,男生有 12 人,那女生有几人?”从整除的角度就能分析了呢!7. 哇哦,十字交叉法也别小瞧啦!浓度问题啥的用它可方便了。
像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问混合后浓度”,用十字交叉法很快就能算出来的。
8. 嘿嘿,方程法可是基础又好用呀!不少题都能靠它解决。
比如说“一个数加上 10 等于 20,这个数是多少?”这不列个方程轻松搞定嘛!9. 哈哈,分类讨论法在有些复杂情况超有用哒!像那种有多种情况的题,分开讨论就清楚啦。
就好像“一个数绝对值是 5,这个数是几?”那就要分正负两种情况讨论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公考数量关系快速解答技巧都超实用呀,大家一定要掌握哦,能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呀!。
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方法

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方法数量关系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在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中也经常出现。
解题方法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方法。
一、等量关系的题目解题方法等量关系是数量关系题中最常见的一种。
解这类题目,可以通过列方程或者利用已知条件与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运算。
举个例子:甲乙两人共有15支铅笔,若甲多1支,那么乙就少10支,求甲共有几支铅笔。
解题步骤:1. 假设甲有x支铅笔,则乙有15-x支铅笔。
2. 由已知条件可得方程:x+1=15-x-10。
3. 解方程可得x=12。
4. 综上,甲共有12支铅笔。
二、比例关系的题目解题方法比例关系题中,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比例代入法和比例求解法。
(一)比例代入法的解题步骤:1. 确定两个相关物品的比例关系。
2. 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关系中,求解未知数的值。
举个例子:小明两天去了工地5次,小红三天去了工地6次,两人的去工地的次数成比例,求小明一周去工地多少次。
解题步骤:1. 确定比例关系:小明的工地次数/小红的工地次数 = 2/3。
2. 假设小明一周去工地x次,那么小红一周去工地的次数为(3/2)x。
3. 代入比例关系并求解,得到x=10。
4. 综上,小明一周去工地10次。
(二)比例求解法的解题步骤:1. 确定两个相关物品的比例关系。
2. 利用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的等式。
3. 求解等式中的未知数,得出结果。
举个例子:A、B两个工程队按比例混凝土,A队用了24吨,B队用了40吨,两队的混凝土总共有280吨,求A、B两队按比例混凝土的尺寸。
解题步骤:1. 确定比例关系:A队的混凝土尺寸/B队的混凝土尺寸 = 24/40。
2. 假设A队的混凝土尺寸为x,B队的混凝土尺寸为(40/24)x。
3. 利用已知条件,建立等式:x+(40/24)x=280。
4. 解等式可得x=120。
5. 综上,A队按比例混凝土的尺寸为120,B队按比例混凝土的尺寸为200。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攻破数量关系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攻破数量关系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是大多数考生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
考生首先应该要知道,如果想学好数量关系这一部分的知识,拿到分数,就必须要知道它要考什么?怎么考?考生又该如何应对。
数量关系分为两个部分:数学运算、数字推理。
考生要想做好数学运算,必须要掌握重点知识考察点。
从方法上来说,代入排除法、整除特性法、方程法、特值法、比例法、公式法等。
从题型来说,计算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容斥问题、最值问题、行程问题等。
建议大家从以下几点进行备考:
一、自己练题。
在选择套题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最好是拿真题来做。
目的是要大家了解该项考试难度和常考题型等。
二、自己选择一些课程或者书籍来学习具体的分a章节的知识点。
一方面,能够更加清晰的来学习知识点。
另外一个方面,能够更多掌握一个题目的多种解题思路。
三、复习一些培训讲义。
通过复习,让自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做题更快更准,不用走弯路,浪费时间。
四、大量做题。
考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使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锻炼,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五、做完整套题。
通过完整试卷练习,能让大家找到感觉,不仅是对时间上有所规划,更能通过套题练习,培养自己的心里素质,不至于因紧张而发挥失常。
六、调整心态。
考试考的不仅是实力,还有心态。
一个好的心态,能让你有更好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敏感度训练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1122334455=100006677889900=10000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
*=2自然数立方数列:1*,2*,3*。
*=3等差数列:1,6,11,16,21,26……等比数列:1,3,9,27,81,243……无理式数列:。
等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
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8、双重数列9、简单有理化式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11、纯数字排列题目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25,33,(),52,63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9,13,21,(),69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111,107,98,(),574、相减后构成立方数列1,28,92,(),4335、平方数列的隐藏状态10,18,33,(),92二级等比数列的变式1、相比后构成自然数列(或等差数列)6,6,12,36,144,()2、与交替规律的结合(相比后构成循环数列)6,9,18,27()8,8,12,24,60,()3、常数的参与(采用+,-,*,/)11,23,48,99,()3,8,25,74,()也可称做+1,-1法则其他例题我会尽快编出,供大家参考.(2)数字推理常见的排列规律(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自然数列,质数数列等](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实际问题(数字应用题)------------- 数学模型推理演算实际问题的解----------还原说明-----数学模型的解数学计算的题型分析1.四则运算、平方、开方基本计算题型2.大小判断3.典型问题(1)比例问题(2)盈亏问题(3)工程问题(4)行程问题(5)栽树问题(6)方阵问题(7)“动物同笼”思维模型(8)年龄问题(9)利润问题(10)面积问题(11)爬绳计算又称跳井问题(12)台阶问题(13)余数计算(14)日月计算(15)溶液问题(16)和差倍问题(17)排列组合问题(18)计算预资问题(19)归一问题(20)抽屉原理(21)其他问题数字计算的解题方法1.加强训练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2.掌握一些数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3.认真审题把握题意4.寻找捷径多用简便方法5.利用排除法提高做题数字计算的规律方法概括一.基本计算方法(1)尾数估算法(2)尾数确定法(3)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交换律、结合律把可以凑成10、20、30、50、100。
的数放在一起运算,从而提高运算速度。
基本的凑整算式:25*8=200等。
(4)补数法 a、直接利用补数法巧算b、间接利用补数法巧算又称凑整去补法(5)基准数法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这些数相互接近时,取一个数做基准数,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从而求和。
(6)数学公式求解法如:完全平方差、完全平方和公式的运用考查。
(7)科学计数法的巧用二.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此类题:一般设总的工作量为1;三.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之间的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乙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时间的问题(2)追及问题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差问题(3)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因此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四.植树问题(1)不封闭路线(a)两端植树,则颗树比段数多1;颗树=全长/段数+1(b)一端植树,则颗数与段数相等;颗数=全长/段数(c)两端不植树,则颗数比段数少1。
颗数=全长/段数-1(2)封闭路线植树的颗数=全长/段数五,跳井问题或称爬绳问题完成任务的次数=井深或绳长-每次所爬米数+1六,年龄问题方法1:几年后的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的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方法3:结果代入法,此乃最优方法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岁数时,你才4岁。
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到你现在岁数时,你将有67岁。
甲乙现在各有()。
A.45岁,26岁 B.46岁,25岁C.47岁,24岁 D.48岁,23岁甲-4=甲-乙,67-甲=甲-乙七,鸡兔同笼问题1,《孙子算经》解法:设头数为a,足数是b。
则b/2-a是兔数,a-(b/2-a)是鸡数。
2,《丁巨算法》解法:鸡数=(4*头总数-总足数)/2 兔数=总数-鸡数兔数=(总足数-2*头总数)/2鸡数=总数-兔数著名古典小说《镜花缘》中的米兰芬算灯用的也是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八,溶液问题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题涉及的考查类型:(1)稀释后,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注意:一种溶剂可以同时和几种溶质互溶。
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公式是:m(浓)×c%(浓)+m(稀)×c%(稀)= m(混)×c%(混)由于m(混)=m(浓)+m(稀),上式也可以写成:m(浓)×c%(浓)+m(稀)×c%(稀)= [m(浓)+m(稀)]×c%(混)此式经整理可得:m(浓)×[c%(浓)-c%(混)]=m(稀)×[c%(混)-c%(稀)]九、利润问题利润=销售价(卖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销售价-成本)/成本=销售价/成本-1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成本=销售价/(1+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1、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X100%企业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2、销售收入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X100%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十、预资问题对预资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与比例问题是相通的。
按照比例问题的解法对预资问题同样适用。
十一、面积问题解决面积问题的核心是“割、补”思维,既当我们看到一个关于求解面积的问题,不要立刻套用公式去求解,这样解会进如误区。
对于此类问题的通常解法是“辅助线法”,即通过引入新的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或者补全为很容易求得面积的规则图形,从而快速求的面积。
十二、和、差、倍问题求大小两个数的值1、(和+差)/2=较大数2、(和-差)/2=较小数和差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是:1、(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
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1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2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3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
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
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4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
因此,减数与差的和= 120/2=60。
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
小数=和/(倍数+1)解:减数与差的和=120/2=60,差=60/(3+1)=15十三、排列、组合问题例1.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