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营销:超市里的14个“心理陷阱”
超市里都有哪些“见不得人”的心理诡计?

第二,可能大家都不相信,农产品是超市里利润率最高的产品。超市里的蔬菜比小菜场贵得多,这个很多人都知道。超市的解释是,他们卖的是绿色无公害蔬菜,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价格当然比较贵。真的是这样吗?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曾经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验,结果发现小菜场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0%-80%。超市呢?检出率为100%!冠军是沃尔玛超市的一颗草莓,上面竟有13种农类最古老的感觉,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以前低估了嗅觉的作用。实际上这两种感觉对人类的影响不但巨大,而且影响通常是鬼子进村“悄悄的”——以无意识的方式。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大型超市在卖场里现场烤面包、做熟食,一般人会以为这是超市为了“新鲜”才这么做的。实际上,这是超市在利用嗅觉进行促销。
价格到底便宜不便宜,关键要看单位价格,超市不但不标明单位价格,反而利用单位价格计算比较复杂搞乱消费者。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价”81.3元,算下来每瓶27.1元。许多消费者一看特价以为省很多,其实他们算清这笔帐之后完全不愿意为了省3毛钱一次买3瓶,拎着重、家里也没地方放。尤其要注意,很可能马上要过保质期。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我们在上海随机抽取了一家超市的一个调味品货架进行调查。如图所示,从上到下酱油的品牌与价格依次是:加加草菇老抽王,6.7元;美极鲜味汁,25.5元;海天味极鲜酱油,
11.9元;李锦记精选生抽,12.5元。
我们很容易看出两点:第一,“美极鲜味汁”最贵,果然被摆放在最佳位置上最便宜的“加加草菇老抽王”在最上一格;第二,很显然,这家超市正在重点推“美极鲜味汁”,因为在下一排再摆了两瓶。
同样的道理,超市里让你品尝的食品、饮料也会增加你购买的可能性,你不买他们送的牌子,但是你会不自觉地买别的。
超市购物须知的九大陷阱

超市购物须知的九大陷阱超市购物须知的九大陷阱超市购物须知的九大陷阱1、限时限购许多顾客走进商场只要一看到每个顾客限购某种商品时,一定会认为这种商品卖的非常热。
并认为此种商品品质很好,数量有限,并且很受消费者欢迎。
于是顾客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这款产品这么受欢迎,这么好,如果我不马上买,这种产品就卖完了。
”省钱建议:只购买你购物单上的商品。
另外,在购买购物清单上的商品也应该检查一下是不是之前的价格。
对于促销的产品更要核对之前的价格,看看是否真的降价了,否则你又要多花冤枉钱了!2、货架上下层摆放商品有差别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同类商品价格较高的一半放在偏中上显眼的位置。
而价格较低的商品会被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大部分购物者在匆匆忙忙走进超市之后,一般不会上下查看比较,而是选择购买自己眼前的物品。
如果你去商店购物,在货架上上下打量一下,你会发现,其它同类商品的价格往往会比较低。
省钱建议:去超市购物时千万不要匆忙,最好能够上下看看货架,比较一下商品的价格,这样才能既买到价格合适的商品,又省钱。
3、搭配销售当商场说,顾客可以免费获得某件商品时,常常会有条件,要求顾客购买一些他们本来没打算购买也不需要的商品。
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想省钱都难。
省钱建议:了解商店商品常规的价格。
通常免费商品的`原始价格都隐藏在标价牌下面,看完免费商品原始价格之后,你在决定是否为了得到这个免费商品而去购买其他商品。
如果你想省钱,就不能被免费的商品蒙蔽了双眼。
4、注意商品的大小尺寸如果你在商场寻找商品,最好要注意商品的大小体积和商品的价格。
如果你看到到一瓶64盎司的酒,售价3.25美元,即每盎司0.051美元,你肯定会觉得是一个好买卖。
如果是一瓶40盎司的酒,价格是1.99美元,合每盎司0.0498美元,其实两者并没有相差太远,但是顾客一般会购买40盎司一瓶的酒。
其实两者并没有相差太远。
省钱建议:了解其他商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和大小体积。
超市购物最常见的四大陷阱

超市购物最常见的四大陷阱超市购物最常见的四大陷阱货架上最明显的东西就是利润最高的!超市管理员会把颜色最诱人、利润最高的商品放在一般人视线可及的货架上!一项研究发现,在超市中,高个男人的购买力最低,这是因为他们的目光往往集中在最顶端的货架上,那上面通常摆放着最物美价廉的商品。
因为,放在货架顶端的商品的经销商往往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质量有充分的自信,不怕顾客看不见。
因此我们建议你穿一双高跟鞋,这样你就能巧妙避开那些放在中间货架上的、花花绿绿的商品诱惑啦!收款台边好多小零食?它们最容易忽悠你当你在超市柜台前结账排队时,往往会因为无聊拿起款台旁的一些零食。
是的,它们的包装异常美丽,卖相也不错,更重要的是,电视、杂志、公交站的广告中,你常常见到这些商品的身影。
可是,别忘了,款台旁的小零食往往以巧克力、糖果为主,它们大都有很高的热量,也有不菲的利润。
超市之所以总有那么几个款台停止收款绝不只是偶然,有时就是为了有意延长顾客的排队时间,以增加随机消费额。
要想在管好身材的同时管好钱包,建议你在排队等待收款时给朋友打个电话,或玩玩手机游戏,以此分散自己对商品的注意力。
只有购物车没有购物筐?就是忽悠你不知不觉买多购物筐体积比购物车小得多,而“把手里的容器填满”是每个女人在逛超市时都会有的潜意识。
你没发现在超市里,总有用不完的购物车,购物筐却往往少得可怜吗?这是商家跟你玩的小伎俩!因此我们建议你,如果你只是想在超市里随便逛逛,那最好选择小巧的便携式购物筐。
要是找不到小型购物筐,自带塑料袋或购物袋也是不错的选择。
想想看,谁愿意把沉重的食品挂在肩上逛超市呢?有了这种“吨位”的压力,你自然就不会买太多啦。
蔬菜水果好新鲜?灯光忽悠你的小把戏聪明的商家们往往深谙色彩心理学。
他们喜欢用灯光来衬托食物的色彩,使它们看上去更新鲜。
比如,有些超市会特意选择红色灯光照射肉类,绿色灯光照射蔬菜,橙色或黄色灯光照射水果。
小小的超市却隐藏10大营销陷阱,看看你有中招吗?

小小的超市却隐藏10大营销陷阱,看看你有中招吗?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本来只是想去超市买瓶可乐,在里面兜兜转转出来却提了一大包!是什么让你作出这样的行为呢?醒目门头获取客户超市的门头大都选用鲜艳的颜色装饰,如红色,黄色。
在心理学上这些颜色代表着能量,会让人兴奋,带来紧急感,加速心跳,让购物者产生冲动性消费。
网络图片宽敞明亮入口“请君入瓮”入口处一定要干净明亮,通道要宽敞。
因为当人进入陌生区域时会有压迫和恐惧,人类害怕黑暗,明亮的环境可以有效的减轻心理的负担。
而且入口出一般选择再右边,这与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如靠右行走,用右手吃饭。
网络图片特价折扣商品让你解除戒备统一的黄底红字,限时特价,最低价,再你的眼前闪过,一遍遍的在你的心里暗示,这有便宜可捡,今天错过就没有了,这时你忍不住慢下脚步,凑过去拿起一件商品放入你的购物车。
网络图片锁定你的视线在整个货架中,你能平视的区域是同类产品利润最高,就是哪些天天打广告,还卖的死贵的。
其实好多更加实惠的商品摆在了下层或上层,商家没有只是不愿或没实力去推广。
网络图片物品陈列有猫腻人们为了方便,会直接按照排列顺序进行选购,通常外延会被优先选购,而超市员工利用这一点,会对商品进行规划排列,一般外侧的生产日期会比内侧久一点,所有想选择更新鲜的商品,就动动你的手,往里掏掏!网络图片颜色诱惑如梦如幻五颜六色的蔬果,再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吸引人,让人恨不得咬一口,当你回到家会有一种错觉,这是我选的,怎么会差别这么大,这是因为超市选用的都是特殊定制的光源,有专业人员进行调制。
网络图片气味勾魂超市中的面包房在不知不觉就逛过去了,就像有人牵着你过去一样,尽管它藏在超市的深处。
其实这是因为食物的气味会刺激你分泌更多的消化酶,让你产生饥饿感,增加购买率。
网络图片捆绑销售是否真省钱原价68的大豆油,现在做活动,只要加一元就可以送价值28元的大米一袋,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销售模式,其实再暗地里商家早以提高了商品的售价,只是你认为自己赚到了。
11个误导我们去消费的商家惯用伎俩

11个误导我们去消费的商家惯用伎俩今天的购物者变得越来越像战场上的英雄。
每一天,他们都被一大批营销人员监视着,他们研究他们的购买行为,试图想出更狡猾和更成熟的销售技巧。
小妤今天将要呈现的是11个商家惯用伎俩:误导我们购买商品的营销策略。
1、误导性的视觉表现为了强调产品的新鲜感,使汉堡包等食物看起来更加美味和吸引人,食物摄影师将水洒在其表面上。
这种技术也被蔬菜和蔬菜的卖家成功的使用。
令人垂涎的结果立即引诱我们进行无计划的购买。
2、反广告口号“我们很抱歉,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卖给你。
” 这大致是大众汽车口号的基本信息。
这种方法真的阻止了别人购买他们的汽车吗?相反,更多的关注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量!3、定价过高这个聪明的策略证明几乎对每个客户都是有效的。
它是这样操作的:最昂贵的商品首先展示,而较便宜的商品展示在后面。
然而,尽管这些东西的成本比较低,但它们仍然非常昂贵。
这种策略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了餐厅。
一瓶相同品牌的矿泉水在超市、火车站咖啡店和餐厅的售价都不一样。
人们倾向于认为饭店在质量方面更可靠,因此餐饮价格可能高出2-3倍。
这丝毫没有阻碍客户,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
在上图这个例子中,卖方为不同价值的汽车提供相同数量的月付款。
这是一个让顾客思考的陷阱:如果没有区别,那为什么要买一辆便宜的车呢?4、诱饵定价费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个诱饵定价的产品,使其他产品的产品看起来拥有比较合理的价格。
这有效的迫使客户做出“正确”的决定。
5、虚假降价在商店里,我们经常看到价格标签,旧的价格被划掉,新的价格则用大数字显示。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降价常常是完全虚假的。
实际上,售货员只是把旧的价格“放大”了20%,并希望没有人会记得那个产品的原价。
假折扣的另一个例子是当我们提供50元的特价咖啡和蛋糕时。
每个产品单独花费25元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潜意识中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6、奉承的镜子服装店有效的使用照明和“变薄”的镜子,让你看起来更好,更吸引你的眼睛。
小心超市购物有六大陷阱

小心超市购物有六大陷阱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精挑细选的食品回到家发现是快到期的商品;在超市柜面上精神饱满的果蔬回家却打了蔫儿;本想买一瓶牛奶却买回来一大袋本不想买的“宝贝”,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陷阱一: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装熟肉等食品货架上,人眼平视过去,最先看到的,摆在最外面的商品,生产日期几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摆放的生产日期越近,也就是说“越新鲜”。
如何摆放商品,是超市的一种营销策略,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摆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销售量。
通常,利润较大的物品,摆右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所以总喜欢拿右边的东西。
一些不太新鲜的食品,通常也会摆放放在这个位置。
支招儿:去冷柜买东西,则要记住“好货沉底”的原则。
对于生活用品,要想选购性价比高的东西,应把目光投向货架的上层和底层部分。
同时,还要留意超市入口,商家喜欢把便宜货摆在那里,可以去淘一些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
陷阱二:对于食品而言,只要是打折促销的肯定不新鲜,尤其是熟肉和豆制品,对于晚上超市的打折促销活动,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慎重购买。
散装的新鲜肉食都是早上上架,蔬菜也是最新鲜的,此时购买这两种食品性价比最高。
但水果却不能保证,因为很多水果都要存放两三天,每天在水果表面淋点水,就会让它看起来依然很新鲜。
支招儿:蔬菜、水果最好去农贸市场买。
那里的东西更新鲜,而且很多地方跟超市的货源一样,价格也会更便宜。
如果去超市,尽量早上去。
超市刚开门时,人流量最小,但蔬菜、鲜肉类食以及海鲜产品是最新鲜的。
晚上8:00以后超市人最多,但很多食品,如蔬菜、海产品、豆制品等都不新鲜了,开始打折促销。
陷阱三:我们到超市里会发现,那里摆放的各种肉类,都红嫩新鲜,各种蔬菜都翠绿无比。
等买回家再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支招儿:原来,超市里特意选用粉红色的灯光照射肉类,会显得格外鲜嫩;选用绿色的灯光照射蔬菜,会显得更绿。
另外,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显得像刚出锅似得,其实不然。
商场购物的六大促销陷阱

商场购物的六大促销陷阱商场超市常见促销陷阱有哪些?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人们对于这一类的商场安全小知识都有所了解,但是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深受其害,为此1、商场促销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打折优惠。
节日期间或季节更替的时候,各大商家纷纷进行打折促销,尤其是换季时期,商家更是打出“清仓狂甩、最低1折”这样的噱头,以致许多冲动型消费者贪图便宜一口气买下很多用不着的商品。
可是,天上哪有免费的午餐,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实际上,商家对商品进行打折之前,就已经先提高商品价格,再以“打折”、“降价”、“抽奖”等为诱饵,将消费者引入“消费陷阱”。
比如,有消费者投诉称,按照7折之后的价格从超市买回一台标价1500元的洗衣机,此后却发现其原标价只需1250元。
2、商场促销活动消费陷阱之一就是利用不真实、不准确的广告描述误导消费者,如对赠品的数量、规格、型号不予说明,以很小的字体或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注明赠送的附加条件等。
比如一些商场在宣传中把“3折起”中的“起”字写得很小,消费者往往看成了“3折”,待消费者赶到商场抢购,结果发现商品基本上都是7折、8折,回头再去看那个广告牌,才发现原来还有个小小的“起”字。
3、有一些商家为招徕顾客,采取消费满一定数额即获现金赠券或优惠券等促销手法,如“买100送50”、“买100返100”,但是当你到商场一看,商品价格标的也非常巧妙,“199、299、399……”,有时候顾客为了凑满100块,又不得不多消费一些。
更有些赠券活动不说明使用条件,待消费者要求兑现优惠券时,却发现柜台上到处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活动”,而能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高利润商品。
其实,商家就是让这种活动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引诱人们掉进循环购物的“无底洞”。
4、除了在价格上做文章以外,一些黑心商场甚至在商品上也有猫腻。
据一位有过多年商场销售经验的业内人士介绍,商场里有很多品牌在旺季或者商场搞活动的时候经常断货,为了救急,就从动物园、木樨园等批发市场进货,把自己的标缝上去,以次充好,消费者吃了亏不知道,还自以为占了大便宜。
揭秘超市里的套路……看懂能省下一大笔冤枉钱!

揭秘超市里的套路……看懂能省下一大笔冤枉钱!超市里的套路,不可不妨!1不要只挑触手可及的东西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所以,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
2越里面的商品越新鲜有些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
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3大包装不一定比小包装划算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低价售出,经常搞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让大家在视觉上获得满足感,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
4不要随意食用试吃商品许多试吃食物都直接摆在外面,从而令食物暴露在空气里一段时间,而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滋生细菌,所以,逛超市应尽量不要吃免费试吃品。
5购买散装食品要看日期许多超市都有散装食品区域,而且价格比包装食品稍便宜,购买的人较多。
但该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保质期多久,都不得而知。
6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选东西,所以超市会把利润较高的商品摆放在货架的右侧,建议大家不妨多看看左边的商品哦~7蔬菜购买要看清不是所有标有有机蔬菜都是真的哦!看清楚标签,有机蔬菜是可以有效扫码的,切记切记!8切开打包装的水果要注意超市里会把切开的水果打包售卖,但你知道吗?分切的水果中夹杂着大量不新鲜或变质的水果,分装销售为的是鱼目混珠。
9特价区不一定都是特价逛超市去特价区就便宜啦?大错特错!超市经常在特价区混一些原价的东西,里面有很多特价商品并不“超值”。
10生鲜日期“偷天换日”在商品临期前一天晚上,有的超市会把商品标签撕下来换上新日期继续卖,尤其是冰鲜产品,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色泽。
超市里最大骗局,不可不知!我们先来算一下1、您的家庭一个月的洗洁精3元钱不多吧,这样一年12个月就是36元;2、一个月洗衣粉5元,一年就是60元;3、一个月沐浴露10元,一年120元;4、一个月洗发水25元,一年300元;5、一个月的牙膏7元,一年84元;6、一个月用于保健方面300,一年就是3600元;7、一个月女士用于皮肤护理美容方面200元,一年24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营销:超市里的14个“心理陷阱”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逛完超市,最后买的总比原先预想的多,回家后也往往会后悔?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超市里所有的一切——从货架到摆放、广告、灯光、音乐,看似随意,其实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1.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
超市的商品摆放都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
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
其中,前者是超市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销量。
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间,方便大家看到后随手就能拿取。
2.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
超市的购物通道一般是足够宽、笔直平坦、少拐角的,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超市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往款台和出口。
超市还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
3.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价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静,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商品。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
4.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超市总是希望“把先进的货物先卖出去”。
所以,摆放牛奶、酸奶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鲜产品放在最下层。
如果你想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5.蔬菜水果利润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因此对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占有欲和购买欲容易被激发。
第二,农产品是超市里利润率高的产品,大多数超市都将这个区域承包给供应商,虽然价格比菜市场贵得多,但在超市也能卖出去。
6.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你可能会看到“天天低价”、“5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超
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
7.现烤现卖以“味”诱人。
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总让人无法抗拒。
一般人认为现场烤面包、做熟食是为了“新鲜”,其实,这是超市的“嗅觉营销”。
研究发现,食物的香味会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调动与**相关的情感中枢,即使你不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食品的购买量。
8.儿童的钱最好赚。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谁?孩子。
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强,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
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第一种就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玩具、食品等)展柜;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设“埋伏”。
9.买一赠一有猫腻。
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
但其实也有陷阱: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
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洗发水的价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10.特价区“混水摸鱼”。
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却未必真便宜。
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标便宜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
很多特价商品也并不“超值”。
11.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
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
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12.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包装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
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包装销售。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13.利用灯光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回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14.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时,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
其实,在他们热情的背后,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允以高比例提成。
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品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