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阅读答案
《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

《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雾霾已成为当代社会环境中的一大难题。
下面是关于雾霾的阅读材料,请仔细阅读,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许多城市不断遭遇雾霾天气。
雾霾由于其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
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聚集形成的天气现象。
雾霾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材料二: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颗粒物分为PM2.5和PM10两个指标,其中PM2.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PM1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
这两种颗粒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被人体吸入,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构成威胁。
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它们对呼吸道和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损害。
材料三: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方面。
长期处于雾霾天气环境中,人们易患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雾霾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既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雾霾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雾霾?2. 雾霾的主要成分有哪些?3. 雾霾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答案:1. 雾霾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聚集形成的天气现象。
2. 雾霾的主要成分包括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颗粒物分为PM2.5和PM10两个指标,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
3.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方面。
长期处于雾霾天气环境中,人们易患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雾霾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既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雾霾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治理雾霾,各国都从哪儿“下刀”》阅读练习及答案

治理雾霾,各国都从哪儿“下刀”①卫星云图上的中国影影绰绰,中东部和东北部一片片灰暗,诉说着中国“成长中的烦恼”。
雾霾,该拿它如何是好?②治霾没有速效药,国外那些曾身陷“霾伏”的城市,也都经历长期系统治理,有些仍在和雾霾战斗。
办法总比困难多,多管齐下的最终目的都是:减排、减排、再减排!③机动车尾气是雾霾“元凶..。
治理它,要分短期和长远两手。
..”.之一④11月底开始,法国巴黎出现严重空气污染。
政府决定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限速等紧急措施。
12月初,相关地区空气质量已见好转。
⑤此前有数据显示,机动车限行措施可让巴黎市区车流量减少约18%,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15%,氮氧化物浓度降低20%。
⑥从长远看,政策对路,会大大减少车辆排放污染。
比如曾经的“雾都”伦敦采取的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等,也都卓有成效。
伦敦市政府还计划在20年内减少9%的私家车流量,降低12%的尾气排放。
⑦技术给力,“刀”才锋利。
洛杉矶曾饱受光化学烟雾困扰,这种烟雾由汽车尾气和工业设施排放气体混合形成。
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10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全部安装净化器。
此举被认为是洛杉矶成功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步骤。
⑧此外,洛杉矶还推广更高的燃油效率标准、使用清洁发动机等。
技术进步、政策严格,让洛杉矶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洛杉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只有30多年前的1%。
⑨漫长的雾霾“突围”之路需要对污染“大户”动手。
⑩上世纪60年代污染加剧,促使德国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在法律及管理条例中就工业设施排放、燃料中铅含量、大型燃烧设备排放等作出具体规定。
系列措施出台迫使大量工业企业安装烟气洗涤设备,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几十年间,德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952年发生“毒雾”事件后,英国政府立法划定禁止燃烧煤炭的“烟尘控制区”,大力推动天然气取代煤炭,淘汰落后产业,将伦敦所有烧煤的火电厂关停或迁出。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阅读答案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阅读答案《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阅读材料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势必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实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
此时假如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春季起先,我国中东部地区会慢慢出现轻雾天气。
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慢慢加大,程度慢慢加剧;特殊是北京天津等地连续雾霾,紧要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霾的组成成分特殊困难,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其中有害安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紧要的影响。
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简洁向外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紧要。
而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远超出环境承载实力。
北方在冬季取暖时,大局部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安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安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假设空气污染紧要,这样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紧要威逼人的安康甚至生命。
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国家可以修改《环境爱惜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
为此,国家必需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开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削减对化石燃料的运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阅读答案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阅读答案“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雾霾的知识阅读题及答案

雾霾的知识阅读题及答案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下面是的雾霾的知识,欢送来参考!⑴20xx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
1月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大雾蓝色预警。
随着影响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1月12日,中央气象台将预警从蓝色提高到最高等级黄色。
这令人恐惧的雾霾天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雾霾天出现前,在经历了大范围的低温之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出现了停歇。
由于地面上方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状况比拟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了雾的产生。
雾本身是一种比拟正常的天气现象,并没有污染,但是大雾形成时由于天气形势的相对稳定,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困难,越聚越多的聚集效应,形成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的出现。
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从本质上讲,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
雾是由水汽组成。
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
一般雾的颗粒比拟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
而霾就不一样了,它是比拟干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非常小的,根本上为微米量级。
从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所以说,霾其实是一种污染物。
⑷在颜色上,我们常见的雾主要是由水体组成,水体在阳光或者是散射光照射下会呈偏白的颜色;而霾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褐色。
在城市里,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
⑸我们都知道,天气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与净化能力,对于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来说,这种消散作用需要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
一些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产生物理化学反响,沉降、分解,通过雨雪进入到陆面或者海洋。
当大气扰动明显时,除了水平方向的运动外,还会有垂直方向的扩散,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便会被稀释。
《雾霾》阅读答案本

《雾霾》阅读答案本雾霾是指由大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近年来,雾霾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下面是对《雾霾》这篇阅读材料的答案本。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1. 什么是雾霾?答:雾霾是由大气中的污染物与水汽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霾主要由悬浮的细颗粒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组成。
2. 雾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答:雾霾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能源的使用以及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
其中,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污染物。
第二部分:影响1.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答:雾霾中的细颗粒物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和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等。
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会增加患上肺癌、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2. 雾霾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答:雾霾导致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雾霾中的污染物堆积在植物叶片上,阻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此外,雾霾还对水源、土壤、大气的化学组成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应对措施1. 政府在应对雾霾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政府针对雾霾问题,加强了工业污染排放的治理,加大了对燃煤等高污染能源的限制,同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
政府还加强了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 个人在应对雾霾问题上应该做些什么?答:个人在应对雾霾问题上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选择清洁能源出行;避免在雾霾天气中进行剧烈的户外活动;购买和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个人对雾霾环境的贡献。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1. 对于雾霾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期待?答:我期待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出台,来解决雾霾问题。
同时,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共同改善大气质量。
《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

雾霾①2013年北京多个空气检测点PM2.5浓度指数“爆表”,通州地区甚至达到950微克/立方米。
网友调侃雾霾天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②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统计,截止13日零时,在全国74个PM2.5浓度检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达到了“重度污染”,33个城市呼吸困难。
(A)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北京、石家庄、保定、邯郸、天津、沧州、廊坊、唐山等地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
其余在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市也发布了黄色或橙色预警。
河南新乡和开封甚至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在辽东半岛、湖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也都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③雾霾,也称灰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若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④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指出,(B)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才能满足适合户外活动的“三级天”要求,但“十一五”末期较“十五”末期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0%之后,每年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达到2200多万吨,和二氧化硫一样,其他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水平,短期内仍不能满足群众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
近十年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都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大气污染涉及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
短期内针对“重度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无济于事。
⑤亚洲开发银行等发布的报告在表示,雾霾天气来自工业点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钢铁、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雾霾天气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雾霾天气说明文阅读及答案雾霾天气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程度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
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程度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标准。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拟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覆盖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消费生活及交通平安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
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春季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会逐渐出现轻雾天气。
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连续雾霾,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而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北方在冬季取暖时,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这样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国家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
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
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
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如镧、铈、钡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三种污染物。
其中铂、钯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镧具有对一氧化氮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而抑制氨气的生成。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以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治理,相信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1.下列对于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口密度超出常规,经济和社会活动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会导致雾霾。
B. PM 2.5排放如果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而浓度积聚,加之其它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C. 我国中东部地区是雾霾的高发地,京津地区连续雾霾尤为严重,而其他地区少有出现雾霾。
D. 雾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必然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霾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几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有害健康的物质直径极小。
B. 稳定的天气形势下,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浅层积聚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C. 人为因素导致雾霾的原因较多,但相对来讲,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 雾霾天气产生,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 既然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那么,国家就应该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首要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修改相关环保法律,加大政府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C. 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减轻雾霾
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D. 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各种化合物。
各种物质的助剂,功效不同,但应该都能行之有效。
参考答案1.C 其他地区少有出现出现雾霾,原文未说,属无中生有。
2.D 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错误,第四段中为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
3.C 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等说法错误,第六段中为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