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

合集下载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中国教育史部分习提纲一、基本常识(举例)1、《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西周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

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3、西周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4、西周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5、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

6、儒家私学、墨家私学并称“显学”。

7、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8、《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9、《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10、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历史上首次把“教育”二字连用。

11、孟子确定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2、《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13、《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15、书院是中国自唐末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16、王应麟《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为四大书院。

17、马端临《文献通考》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为四大书院。

18、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洋务学堂19、1866年创办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和船舰制造学堂20、“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1、1901年废除武科举;1905年废除文科举。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P1-P2)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P16-P17)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P96-P98)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朱熹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理学思想,是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编纂多种教材,有代表的是《小学》《四书集注》等,提出了著名的朱子读书法。

其思想和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

杨贤江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

代表著作《新教育大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

智者派智者派,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

‚七艺‛中的前三艺由智者派确立。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代表著作《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所论述的教育教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从公元一世纪到四五世纪为整个罗马帝国学校和教师所效法,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他的教育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夸美纽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学》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主要内容是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在中国古代产生深刻影响,是战国后期的重要教育著作之一。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全文不过一千二百多字,但内容颇为丰富,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

《理想国》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的代表著作,集中表述了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重视早期教育等。

《爱弥儿》是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著作。

该书通过对主人公爱弥儿生活的安排,集中表达和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私学是与官学对应的、由私家举办的教育组织机构。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

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

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7. 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A、国子监B、国子学C、学部D、教育部答案: C2.“四毁书院”发生在()A、汉朝B、北宋C、南宋D、明朝答案: D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A、龚自珍B、魏源C、冯桂芬D、张之洞答案: B4.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灵魂中最高级部分是()A、植物灵魂B、身体灵魂C、理性灵魂D、动物灵魂答案: C5."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答案: A6.《劝学篇》是1898年发表的,书中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它的作者是( )A、冯桂芬B、魏源C、张之洞D、曾国藩答案: C7.“玄学”属于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 B8.《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答案: D二、判断题1.《基佐法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2.福禄贝尔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3.《费舍教育法》,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4.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5.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封建阶级的文化革命。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三、 名词解释四、 问答题7.洛克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画》。

A 、正确B 、错误答案: 错误8.美国著名的《毛雷尔法案》旨在资助各州大办研究生院。

A 、正确B 、错误答案: 错误9.在英国,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科中学。

A 、正确B 、错误答案: 正确10.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A 、正确B 、错误答案: 正确1.政教一体答案: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成人教育《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D)A、孝B、礼C、忠D、仁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B)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C)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A)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癸丑学制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A)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园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C)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B)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B)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B)。

A.联合B.系统C.运用D.明了1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12、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C)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13、“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C)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4、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A)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5、《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A)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16、《论演说家的培养》是(C)的教育著作。

A.伊拉斯谟B.斯图谟C.昆体良D.夸美纽斯17、(B)国实行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A.法B.英C.美D.俄18、乌申斯基是(C)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B.法C.俄D.美19、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C)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张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秦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着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韩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着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苏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魏源7.认为师范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张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范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陈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张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张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陶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张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苏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内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这其中最着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13.“苏格拉底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13.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的是贺拉斯·曼13.建立美国第一所公立小学的州是宾夕法尼亚州13.明治维新至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总的指导纲领是《教育敕语》14.被后人称为教育科学奠基人的是夸美纽斯14.被称为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4.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被称为“快乐之家”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14.“寻求简化初等教育的方法是我一生工作的出发点”。

“我”指的是裴斯泰洛齐15.被后人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是夸美纽斯15.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15.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大教学论》15.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杜威16.斯宾塞《教育论》一书共包含四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6.1763年出版《国家教育论》,极力主张国家应积极兴办学校的法国教育家是拉夏洛泰16.洛克认为,对绅士进行教育最理想的是家庭教育16.强调通过教育使青年掌握民族生活传统和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基本东西的流派是要素主义教育17.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17.日本写就《劝学篇》的思想家是福泽谕吉17.主张“消极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是卢梭17.主张“消极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是卢梭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18.1872年,日本颁布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19.标志着教育科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着作是《大教学论》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20.提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20.提出“教育过程之外并无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的教育家是杜威20.提出尊重与要求相结合教育原则的苏联教育家是马卡连柯20.提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21.“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

22.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教学中要学思并重的教育家是孔子。

23.我国最早的教育论着是学记。

24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主要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5.《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26.明确的将教师的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是韩愈。

27.晚晴的文教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28.中世纪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往往授予大学一定的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自治权利。

29.英国贝尔与兰开斯特创立的导生(相互教学)制,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30.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1.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32.结构主义最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法。

33.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

34.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1.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

2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23.我国最早创办地方官学的人是文翁。

24.汉代察举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25.认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主张既要重视“早教”,又不可放弃“晚学”的教育家是颜之推。

26.我国教育史上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家是朱熹。

27.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三类学堂是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

28.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古希腊的智者。

29.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30.1810年,德国创建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

31.洛克认为绅士应具备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32.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的第一阶段应该是管理。

33.福禄倍尔将为幼儿游戏和其它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为“恩物”。

34.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提出的“新三艺”是指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

21.百家争鸣中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22.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先秦教育家是荀子。

23.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学教材是急就篇。

24.汉代兴太学、行察举、独尊儒术三代文教政策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25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的教育家是胡瑗。

26.我国教育史上主张“心即理”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致良知”在教育家是王阳明。

27、维新运动中在湖南长沙创办的着名学校是时务学堂。

28.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29.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30.洛克阐述绅士教育主张的着作是教育漫话。

31.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32.1947年日本《学校教育法》采用美国的6-3-3(或者6-3-3-4)学制。

33.福禄倍尔将为幼儿游戏和其它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为“恩物”。

34.被誉为“贫苦者之友”的瑞士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21.孔子编订的《六经》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2.我国先秦时期系统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的教育论着是《大学》。

2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使用最普遍、流传最长远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4.在培养目标上把人才划分为“儒生”、“通人”、“文人”、“鸿儒”四个层次的教育家是王充。

25.“苏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

26.在人性论的观点上,突破先秦诸子及宋明诸儒或性善或性恶的局限,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教育家是王夫之。

27. 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28.古罗马时期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

29.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主要包括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

30.19世纪初,法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31.在西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创始人”的是赫尔巴特。

32.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福禄倍尔。

33.1968年法国“福尔法案”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是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

34.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部分一、识记:35“六艺”: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6“三舍法”:宋代王安石元丰改革中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

将太学的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37.“自然后果法”:卢梭反对对儿童实行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使儿童感觉到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终止某种不良行为。

38.前景教育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给集体提出一些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任务,吸引整个学生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努力。

35.《六经》:孔子编订的儒家经典,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6.监生历事制:我国明代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具体做法是太学生在学期间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

37.骑士教育:西欧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通常分为在家庭中接受双亲教育的宗教教育阶段;进入上一层贵族城堡中的“礼仪教育阶段”和“侍从教育阶段”。

38.《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由联邦政府根据各州国会议员人数拨给相应土地以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