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毛概资料

判断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对)理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找到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判断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按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错)理由: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判断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错)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私有经济占很大比重。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判断4: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错)理由: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因此要争取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判断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既完全是中国的,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判断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错)理由: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
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
考研政治:“三条道路”

考研政治:“三条道路”考研政治:神奇的“三条道路”在我党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历史过程中,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
下面各位考生就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这三条道路的相关知识点。
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一条正确道路。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是指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三条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都是最根本问题。
在中国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紧紧依靠人民,走自己的路,先后成功探索出了三条道路: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出了一条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
2.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出一条由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又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三条道路开辟的基点中国共产党经过八十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创业,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三条道路的开辟是基于以下四点:1.科学地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是开辟三条道路的前提。
2.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开辟三条道路的基础。
毛概答案分享,大二复习必备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科学内涵。
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需要。
毛主席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事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毛概论文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摘要:本文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等哲学原理;然后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论述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一科学论断。
关键词:哲学原理革命建设改革走自己的路一、哲学思考: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的确极其富有哲理含义。
世间事物千姿百态,但想要找到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其实就体现了哲学界一个重要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
在中国革命及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如清朝时开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通过借鉴与参考,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使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进一步提高。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所面临的境遇也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与照抄,一味跟在别国之后去求生存,谋发展,并不是长久之法,也不是制胜之道。
我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悠长与厚重,所遇到的阻碍也颇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同我国情况类似的国家不多,但即使相同,我们也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发展之道,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及发展道路极其曲折,历经无数艰辛,例如清朝时先后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试图学习西方寻找救国存亡之法,但由于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客观条件存在的不利因素,这些变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完整版(大题想全对,必看)

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完整版(大题想全对,必看)史上最震撼的《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复习材料完整版!!你从未见过的珍贵考试资料!!Ps:亲!给好评,有送财富值哦! #^_^!!一、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p59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总结了过去我们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实践是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直都是毛概卷子的重点)p69+147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者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
历史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根本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命中国命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结束过去,结束过去,开启未来,开启未来,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走上中国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日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析三件大事、三大成就

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析"三件大事"、"三大成就"“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七一讲话”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三大成就”,目的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要走出一条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道路,要为中国社会建立一个维护和保障最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制度。
90年来走得不容易,有彷徨也有曲折,但确实走了出来,并且看到了初具规模的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西方社会的制度及其发展方式已经很现成了,中国为什么不顺手牵羊“拿来”所用,而要如此大费周折呢?我们说,中国不是不去学习西方,而是学不来,不能学,没有资本去学。
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先生老是侵略学生。
”再看今日中国的处境,我们改革开放,真诚地走向世界,为世界制造绝大部分的产品,结果是什么?为西方世界打工可以,要想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不行。
现代西方社会发展制度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背后更有着数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还有着近百年的海外殖民掠夺“资本”,这样的制度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与历史必然。
制度研究表明,制度是非中性的。
也就是说任何制度都有其占优群体和劣势境遇。
一项制度可能让某一社会群体如鱼得水,占尽利益,却会让另一社会群体缘木求鱼,得不偿失。
中国不会像西方那样去欺负他国,但也不愿总是寄人篱下;中国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能把绝大多数群体边缘化。
怎么办?走一条自己的路。
先找到了对西方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与西方社会平等对垒的“主心骨”,接着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形成了今日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者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
历史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命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日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中国走自己的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
这些都严重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了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2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至397983亿元,增长达108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事业迅速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迅速崛起的梦想才会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实现。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就个人观点而言,走上此条道路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
无可否认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永不泄气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关头,这种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等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探索追求精神。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另外中国人还拥有一种骄傲、独立、不愿受制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了中国人走上自己探索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
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