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2000字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因素青少年是家庭环境的受影响者,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情感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缺乏关注和照顾,家庭亲密关系破裂,不良家庭氛围等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使得青少年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自卑、叛逆等行为。
2. 环境因素尤其是城市青少年,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经济上也受到了限制,因此会有一些问题想通过走上违法道路来解决。
同时,现代青少年生活压力增加,缺乏空闲时间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社会风险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消费能力会偷窃财物。
3. 学校因素青少年在学校中有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成绩压力、人际关系较差、对学校失去信心等问题。
同时,学校也存在一些管理不当的情况,如教师权威不足、纪律不严、课程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也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步。
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与青少年建立亲密的互信关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应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师生素质,增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扶助,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带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重视法律教育青少年群体应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和教育。
开设相应的法律课程,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加强法制宣传,让青少年深入理解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4. 建立社会支援体系为了帮助那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在青少年留置、刑事强制教育和社区矫正等方面,社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支持体系,尤其是动态的支持体系,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累积率。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
但是,社会上的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
许多青少年思想单纯,世界观尚未形成,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强烈刺激下,分不清美与丑、是与非,生活空虚,精神颠倒。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和建议谈谈看法,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这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1、社会原因⑴网络的不良诱惑造成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网络犯罪是全社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网吧好比是双刃剑,又称作电子海洛因,特别是一些黑网吧,网吧经营者昧着良心,让未成年人在网上涉及黄色下流、暴力枪杀的东西,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⑵歌厅、酒吧、夜总会对青少年的误导和消极影响①黄色毒品的冲击。
有些娱乐场所混乱复杂,管理不够严格,个别场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违法犯罪活动视而不见,有的还提供方便,一些不法商贩公开出售黄色书刊、画报甚至淫秽制品,腐蚀毒害青少年。
②地痞流氓滋扰。
一些四处游荡的流氓分子,为了寻求刺激,经常出入歌厅、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不服从场所人员管理,进场不买票,还故意起哄,捉弄客人,挑逗女青年,进行流氓活动,这些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诱发性的消极影响。
③暗娼嫖客等不法分子的引诱。
有些娱乐场所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人员思想品质差,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内外勾结,使暗娼嫖客等不法分子接触到青少年,导致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
2、家庭原因⑴家庭亲职教育弱化有些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奔波在外,无暇管教子女,难以发挥传统的居家照顾角色,父母的作用不断被削弱,出现家中子女自理生活、无人管教的情况,学校(教师)、家庭(父母)、学生(子女)之间的交流减少,青少年陷入孤独的情形加剧,使得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施加影响的机会增多、效果增强。
⑵父辈权威弱化一些父母仍拘泥于传统管教方式,或者以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态度来管教子女,不仅不能发挥家庭亲职教育功能,而且使子女失去家庭归属感和温馨感,并间接增加其反社会行为。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指在未成年人中发生的违法行为,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犯罪,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倾向。
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暴力、父母对子女的忽视等,这些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 学校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如果学校环境不好,例如存在暴力事件、欺凌行为等,很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从而犯罪。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稳定、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逃避现实、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的念头。
4. 媒体影响。
现在的媒体内容多种多样,有些内容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
例如暴力、色情等内容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的念头。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来减少青少年犯罪:1. 家庭教育。
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纠纷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
2. 学校教育。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严厉打击学校内暴力和欺凌行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3. 社会教育。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
4. 媒体监管。
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减少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的传播,引导媒体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的信息。
5. 预防法律。
建立健全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我们司法工作者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试通过对滨江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预防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是一个仅有19万人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2002年审结刑事案件78件9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37件47 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0 %;2003年审结87件116人,其中青少年犯罪41件63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4 %;2004年审结 110件178 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53件7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3 %; 2005年审结136 件20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63件8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1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无论是在案件数量上还是在犯罪人数上,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例都相当大,几乎占了一半。
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针对性的开展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类型增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
从被判处的270名青少年罪犯来看,初中学历147名,占54%;小学及文盲77名,占29%;高中毕业43名,占16%;大专及以上学历仅3名,占1%。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入手。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与解决途径青少年犯罪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途径,对于预防和减少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一、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原因1. 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是家庭不和谐,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教育等问题,会让青少年陷入孤独、恐惧和挫折感中,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思想和道德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师生关系紧张、暴力事件频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让青少年对学校失去信任感,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道德判断力,从而滋生犯罪行为。
3. 社会影响问题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社会矛盾激化、道德滑坡、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会引导青少年走向错误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他们往往通过模仿社会上不良的行为样本,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从而加大了犯罪的发生率。
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途径1. 家庭教育的改进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技能。
2. 学校教育的优化学校教育的优化也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此外,改善学校师生关系,减少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也能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
3. 社会环境的改善改善社会环境也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社会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严惩犯罪行为。
同时,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与扶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希望。
4. 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心理辅导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I. 原因分析A. 群体特征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特定的群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同的缺失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建立阶段,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对他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可能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2.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塑造个体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关键环境。
然而,一些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缺乏亲子关系等问题,这些不良环境容易导致青少年感到孤立和无助,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倾向。
B.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地区或社区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机构和服务,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使他们容易受到犯罪团伙或不良社交群体的影响。
2. 社会价值观偏离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开始流行起来。
例如,崇尚暴力、至上财富等价值观,都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其违法行为的发生。
C. 个体心理因素除了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容易受到短期的诱惑,而无法理性思考和抵制作出违法行为的决策。
2. 逆反心理的作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普遍存在。
他们希望通过违规或违法行为来彰显个人独立性和反抗现有社会秩序的意愿。
II. 防治对策为了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对策。
A.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
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榜样。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缺乏家庭关注、疏于教育和监督,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暴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一些家庭存在着经济贫困、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家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2.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学校存在校园暴力、欺凌等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反社会行为。
此外,教育体制单一、过分偏向功利等问题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社会上的经济差异、失业率高等问题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陷入困境,无法摆脱贫困,从而被迫选择犯罪。
二、解决途径1.家庭教育的加强加强家庭教育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此外,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败感。
3.社会环境的改善改善社会环境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价值观。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减少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而选择犯罪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改善环境,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3)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4)(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类型增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 (4)(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团伙犯罪倾向明显. 4 (三)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4)(四)从犯罪主体看,女性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农民子弟、外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居多 (5)(五)从犯罪文化素质来看,文化素质低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5 (六)从犯罪手段上看,高科技方式犯罪增多 (5)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5)(一)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5)(二)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7)(三)爱慕虚荣的心理驱使 (7)(四)青少年早恋的影响 (7)(五)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 (7)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 (8)(一)提高家庭正确的教育,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8)(二)改善学校教育水平,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能力 (9)(三)改进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9)(四)加强社团组织司法建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0)(五)完善立法体系,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1)参考文献 (12)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需要给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但随着当今社会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网络与通讯等传媒的空前发展,使得青少年一方面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快速变化,见多识广,早知、早熟、思维变得相当活跃。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出现逐年递增的现象,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又偏向于早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强,极易冲动,加上法制观念淡薄,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表现在实施抢劫,故意伤害、盗窃、绑架等犯罪行为,并且其行为不计后果,手段残忍,对社会危害极大”。
因此,我们需找出其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方案,这是我们法律工作者及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预防对策Abstract The teenagers are the blossom and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They need creating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ies all concern and care for their healthy growth. However, with new technologie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uti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akes teenagers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 they are extensive knowledge of the word ,know earlier, be mature earlier ,thoughts become quite active. In recentyears teenagers’ crime has been increasing in China. Juvenile crime has drawn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Because the teenagers are younger, mature earlier and lack of control ability themselves, extremely easy to impulse. In addition they are weak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law. Once they get ba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formation, it is easy for them to commit a crime. Juvenile crimes mainly include robbery, intentional injuries, pilferage, and kidnappings and so on. What is more, they don't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using brutal way to commit crime .It is great harm to society. So we need to find out the root causes, m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t is our common duty for legal workers and society to prevent juvenile crimes.Key word s: teenagers; crime cause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青少年时期正处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个体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加上现实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和扭曲,从而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类型增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类型原先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而现在则向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计算机犯罪等领域扩展。
大多犯罪情况看,仍以财产性犯罪为主。
这和一般青少年没有固定的劳动收入,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者就是盲目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作案手法,逞“英雄”,往往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团伙犯罪倾向明显青少年基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往往喜欢结伙行动,以得到认同和相互壮胆,因此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中75%属于团伙或结帮作案,呈现出“纠合性”特点,而具有这种特点的群体极易发展成为黑恶势力。
多数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讲“江湖侠义”、“哥们义气”,只要有人提议就附和,盲目跟从,蹈入犯罪。
青少年犯罪团伙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形成容易,形式松散,随意性强,人员流动性强、传染性强。
(三)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提前。
在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犯罪也不断趋向低龄,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4岁。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不满14岁以下的人员犯罪率极高占57%左右,而初次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4-18岁,比例占42%左右,据统计三年来14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多于14-18岁之间的犯罪人数。
[1]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第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过早地受到感染,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加之教育挽救措施的缺失,以及自身无法判断是非对错等原因,使其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从犯罪主体看,女性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农民子弟、外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居多我国的青少年违法乱纪犯罪主体原先主要集中于男性领域,这些年来,女性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人数激增,比例加大,且增长率远高于男性领域,尤其是淫乱型、财物型犯罪案件中表现最为明显。
(五)从犯罪文化素质来看,文化素质低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农村青少年也成为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农村青少年因为贫穷而大批失学,他们不甘心于农村的贫困生活,流入城市,但在城市,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别人富足的生活,心里上失去平衡,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批的无业人员也是犯罪的“主力军”,他们整天游手好闲,再加上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成群结队的去偷去抢。
(六)从犯罪手段上看,高科技方式犯罪增多相较于原先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现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手段时显成人化和智能化,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手段逐渐出现智能化趋势,如利用计算机和窃听技术等高科技犯罪,利用生物学、化学、医药学先进知识犯罪。
涉及这类高科技、智能化犯罪的青少年,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背景,在作案过程善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违法犯罪活动中,使违法犯罪更加隐蔽和复杂。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1. 家庭因素。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一种冲突或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
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2. 社会因素。
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
一些影视、网络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