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共6页文档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探究

基本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幼儿教育理论,自引入中国以来,逐渐得到广 泛和应用。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台梭利教学法与中国本土文 化存在一定的冲突与不适。因此,探讨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探究和启示四个关键词,对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了解决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本次演示深入探究了以下几个 关键点:
1、借鉴与创新:在吸收蒙台梭利教学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际,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因地制宜的课程设置:根据中国地域文化差异,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儿童的 特色课程。
3、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蒙台梭利教学 法的专业素质。
蒙台梭利教学法概述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天赋和兴趣,教育者应该充分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因此,蒙台梭利教室通常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设 计的,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儿童通过自我探索和操作教具来学习。这 些教具设计得非常直观,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创造能力。此外, 蒙台梭利教室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 学习和自我完善。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探索,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支持。
引言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幼儿教育理念,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于 20世纪初。它强调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和天赋,通过设置一系列适合儿童发展 的活动和教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蒙台梭利教 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作者:周美娇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引进到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则总结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价值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提出为了更好地推动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本土化,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学会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展“中国化”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播改革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的名字命名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2)反对填鸭式教学。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完全人格的培养。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9)摒除奖惩制度。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2.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价值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传播通过蒙台梭利教育著作的翻译出版以及国际师资训练班的开设,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尽管蒙台梭利教育法在20世纪初期已传入中国,但是它得到广泛传播却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个案研究

具和设备,也就无法完全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
此外,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施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在现实中,许 多教师缺乏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运用蒙台梭 利教育法进行教学。因此,要想在中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还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对于蒙台 梭利课程的中国化,我们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他们更好地 理解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这包括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教学技巧 的掌握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观察与评估等。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中国化研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对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蒙 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Z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基本保持了蒙台 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如重视幼儿自由、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等。同时,该幼儿
3、家长反馈: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本土化 蒙台梭利课程持积极态度。家长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然而,也 有部分家长担心课程进度较慢,孩子的学习成果相对有限。
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可以发现本土化蒙台梭利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越来越 多的幼儿园和学校开始尝试并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 如,一些幼儿园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培养出了具有创造力、自律性和独立性的 孩子,这些孩子在学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其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从直接引进理论和借鉴国外经验到走上本土化的道路,在研究内容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研究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本土化为主题,从本土化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入手,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对蒙台梭利本土化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评述,探讨发展的趋势,为今后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字: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一、导论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蒙氏教育法是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正如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泰斗卢乐山先生所说的,“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①蒙氏教育法由1994年引进中国并引发大规模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异化。
(一)选题缘由当前研究蒙氏教育法本土化的论文有800多篇,主要论述了蒙氏教育法自身的局限性、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蒙台梭利教学法?如何使蒙氏教学法与我国传统幼儿教学模式相融合?怎样解决蒙氏教学法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笔者对蒙氏教学法本土化进行研究的想法。
(二)研究背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93年之后,蒙台梭利思想在中国引进进入第二次高潮,一系列的著作和书籍涌现,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蒙氏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94年之后,蒙氏思想走向了本土化的实践过程,打破了理论的限制。
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模式,由于没有真正的把握住蒙氏思想的精髓,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2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被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她提出的这一理论对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从直接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引入、同时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实现本土化,虽然在理论的研究上内容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的本土化为研究主题,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现状以及等层面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对蒙台梭利在我国的本土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及评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更好的实现本土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字:蒙台俊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Abstract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was put forward by the famous Italian preschool educator Montessori. Her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reschool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can not be ignored. The real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is to introduce Montessori's education theory directly and us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lthough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its research work lacks systematicness and practic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teaching method as the research theme,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other ways,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summary and comment on Montessori's localization in China,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and better evalu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To provide better advice and basi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Key words: Montaigne Junli Education Law; Localization; Research目录1.绪论 (1)1.1研究缘起 (1)1.2文献综述 (1)1.2.1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1)1.2.2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内的研究及现状 (2)1.3概念界定 (2)1.4研究内容和目的 (2)1.5研究方法 (3)1.5.1文献法 (3)1.5.2观察法 (3)1.5.3访谈法 (3)2.基于S园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现状 (3)2.1蒙台梭利幼儿园本土化的基本现状 (3)2.1.1 蒙台梭利幼儿园基本情况 (3)2.1.2蒙氏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3)2.2蒙台梭利幼儿园环境情况 (4)2.1.1室外环境 (4)2.2.2室内环境 (4)2.3蒙氏幼儿园班级情况 (5)2.3.1班级规模 (5)2.3.2班级活动安排 (5)2.4蒙氏幼儿园教学情况 (5)3.S园蒙氏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8)3.1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8)3.2师资水平落后 (8)3.3家园合作的缺失 (9)4.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问题的对策探究 (9)4.1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9)4.2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9)4.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10)4.4充分考虑国情差异 (10)4.5引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绪论1.1研究缘起自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我国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使得很多的幼儿开始接受蒙台梭利教学。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育体制、文化认知、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给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推广带来挑战。
教育体制的差异性导致蒙台梭利教育难以融入常规教育体系,文化认知差异影响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接受,家庭教育观念冲突限制了家长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持。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使得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推广面临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平衡教育资源分配等方式来促进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关键词】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教育体制、文化认知、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对策、问题、总结1. 引言1.1 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建的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提供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和材料,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发展全面的潜能。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节奏,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推广情况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尝试这种教育方法。
他们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中国各地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教育实践和探索。
1.2 谈及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推广情况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建立了数百所蒙台梭利幼儿园,而且在大中城市流行起了“蒙台梭利热”。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全面地发展。
一些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参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
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
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
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
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
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
关于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本土化研究word精品文档5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本土化研究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影响创造着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受环境影响越深刻。
因此,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因此,在现今我国幼儿园的建设方面,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被称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在环创方面,必须注意区域差异,即突出本土化。
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中,也必须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突出本土化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以利于其日后更好地为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本土化的原则必须注意的是,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并不是越美观越好,越丰富越好,其创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原则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是通过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环境的互动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获得身心发展的。
因此,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1.内容广泛。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思维开阔,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选择和设计,应该避免单调。
如一些小型私立幼儿园常常只在墙壁张贴一些动画图片、识字图片,以及一些简要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设计难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难以引起幼儿关注,互动也不容易发生,最终不能多方位促进幼儿发展。
而如果在幼儿园设计各类区角,从墙饰、挂饰、教玩具全方位进行环境创设,让环境丰富多彩,从而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可以让幼儿得到多方面发展,才可以让幼儿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与环境互动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玛利娅?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瓦莱镇。
她于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20世纪初她被聘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的治疗对象是低能儿童,经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她开始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1]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在那里她把自己对低能儿童上的经验经过改良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幼儿教育模式引进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
对当今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氏教育法于1994年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流行,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异化现象。
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专家卢乐山先生曾说过:“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2] 只有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思想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法与传统教育的共生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异化
1.在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任何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在我国儿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看作是
“小大人”,过早地被推进了成人的世界,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让儿童不得不迅速地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引进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福音:原来孩子能在幼儿教育阶段跑得更快一点。
家长趋之若鹜使得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
有的幼儿园为了能收取高额的蒙氏学费而不加任何改造地全盘照搬蒙氏教育法,比如说蒙氏教育法的实质在于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以确定对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其核心是儿童。
但是有的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单纯地把蒙氏教具堆满了教室便说自己做的是蒙氏教育法。
这种不得要领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做法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
教师是蒙氏教育法的践行者,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直接关系着蒙氏教育法实施的成败。
现今很多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蒙氏教育法的培训,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十分浅显,盲目地夸大蒙氏教育法的优越性而忽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有的教师忽视了“自由是在有纪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放任儿童自由活动而不加以引导或示范,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儿童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
而这些情况都是对儿童自由的一种侵犯。
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是影响蒙氏教育法“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3.蒙氏教育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本人说:“我发明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错误的,我只是对儿童
加以研究而已。
”[3]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以生活在1907年意大利罗马圣罗伦贫民区的儿童为对象,她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低能儿童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进行形式训练为主的教训活动。
蒙氏教育法十分重视儿童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教育方面的培养,促进了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
但其要求儿童按照教具所特定的步骤方法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让儿童处在被动的地位,儿童有选择教具但是没有选择如何进行操作的自由,这样容易使儿童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同时,蒙氏教育法重视儿童自主的学习较少地让其参与团队的合作也有碍于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二、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共生
1.抓住本质,在实践上由形式到实质
蒙氏教育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身心协调使其能更好地发展。
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依据自己内心的需要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
同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为了使其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
蒙氏教育者需要在了解儿童具有独特的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等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进行实际生活的练习。
正确理解蒙氏教育法的内涵而不是把蒙氏教育法简单地理解为对蒙氏教具的操作。
应从单纯地照搬蒙氏教具到自主开发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并能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
习惯、良好的语言系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等“中国化”的蒙氏教材。
2.重视教师的多重角色的转化
在蒙氏教育法中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
观察是与儿童打交道的方法。
[4] 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儿童的兴趣变化和儿童身上出现的发展特征。
在儿童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在儿童身边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当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就应该明智地退出,让位于儿童与教具相互作用的活动,让儿童通过对教具的操作使大脑、机体协调运动,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
合格的蒙氏教师还需要根据儿童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兴趣爱好,依据蒙氏教育法的精神不断延伸教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儿童自由选择的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倾向和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对作业的选择上要遵循让儿童自由选择的原则。
儿童在进行他自由选择的工作时会更加的专心,进而能增加他的自信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3.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校是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所,儿童在这里“不仅可以享有内在发育方面潜在的、精神上的自由,而且可以使儿童从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与发育最好的条件’”。
[6] 这就要求为儿童创造美丽、适宜的环境。
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能让儿童产生学习兴趣,能让儿童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明白自己的需要
并获得自己的想法,使儿童得到积极的发展。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儿童一方面获取来自蒙台梭利教具、各种教材等物质环境中的知识,一方面汲取来自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等文化环境中的养分。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还要在环境中指导儿童,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4.重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诚如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所讲:“我们不能随便漫步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犹如一个小孩逛花园一样,不时地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下一朵花,从一棵树上采一些枝丫,期望我们将这些移植到本国的国土上,就能拥有一棵茂盛的大树。
”对于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蒙氏教育法来说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不免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文化历来就具有“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谦顺”等特点,相比之下西方的文化则主要以“个性张扬”“思想自由”“个人发展”等特点为主。
如果不考虑东西文化的差异盲目照搬蒙氏教育法,在东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可能会造成儿童的文化冲突。
因此当我们在实施蒙氏教育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借鉴传统教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氏教育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合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
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