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友谊观对比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科技信息中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友谊。

相应地,在一些名言或谚语中,对友谊都有所表达。

尽管汉语中的“朋友”、“友谊”对应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朋友、友谊的内涵和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大不相同。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友谊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

而美国的friend,是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friendship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伙伴关系。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差别。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重视或无视这种差异,将二者等同理解,就有可能带来交际的困难,造成交际双方的误解。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朋友和友谊的内涵差异。

一、范围不同金庸曾谈到中国人把好朋友视作兄弟,通过义结金兰这种方式和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金庸说:“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

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

”这也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是指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倾诉,感情很深的关系。

与中方来比,西方中朋友概念的范围更广泛。

对西方人来说,“朋友”可以用来指童年的玩伴、在新地方刚认识几天的人、关系密切的商务伙伴、一个深受信赖的知己等。

友谊可以是肤浅的、暂时的也可以是深厚的、长久的。

这也由于美国人一贯开放自由的态度,能够轻松、随时随地交上朋友。

雷尼尔(Alison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inthe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

美国人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是,一旦环境改变,友情也会变化。

另外,在中国,朋友贯通各个方面,朋友之间无所不谈,生活上、工作上都互相帮助。

而在美国,朋友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领域。

中美友谊观差异

中美友谊观差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0期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陆欣王小芳(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对友谊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同。

本文从范围和层次不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交谈话题不同和责任理解不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对中美友谊概念差异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发展和巩固跨文化友谊。

关键词:友谊;范围;层次;深浅;牢固程度;价值观;责任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6)04-0076-04在任何文化中,友谊与人际交流关系密切。

友好的交流会促进友谊,友谊会促进信息的交流。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这句英语习语所表达的内容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美德。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持有不同的交友观。

美国人的交友观与中国人的交友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范围和层次的不同中国人的所结成的友谊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即由工作关系、邻居关系认识的人。

第二种是朋友,这和英语中的friend含义有差别,中国人所称的朋友一般是志同道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可在感情上依托的人,这是一种亲密的、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可以自由自在的谈论彼此心中深层次的思想。

“朋友”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彼此有交情的人;一个是指“恋爱的对象”(《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人一般熟人多,但朋友不多。

前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一般是同性,异性朋友很少,因为这常有谈恋爱或婚外恋的嫌疑。

美国人的友谊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真诚和信任、社会和心理的支持的基础上的。

美国人一般把友谊关系分为泛泛之交、好友、密友和深交。

美国人往往有许许多多的泛泛之交、好友、密友,且男性和女性兼有。

深交友谊关系也包括男女两性,但是数量较少,以志趣相投为基础。

在许多国家,朋友必须是同性的,然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可能存在异性朋友,他们通常也不认为男女单独相处就会发生性行为。

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

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08-01-09作者简介:黄滢(198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助教。

摘要:文章基于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揭示了中美价值观中的横沟并探寻了各自价值观的根源。

关键词:友谊;差异;价值观;跨文化交流;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91(2008)03-0031-03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黄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南通226010)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NANTONGVOCATIONAL&TECHNICALSHIPPINGCOLLEGEVol.7No.3Sep.20080引言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访问学者、移民者去美国进一步地学习深造、讲学或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人交朋友,了解其文化。

因此了解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及与美国人的交友原则可以使得自身很快融入当地文化、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1人际关系的三种不同类型人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基本部分而友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因此谈到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首先要提及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等。

总的来说,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三类:①工具型②情感型③复合型。

[1]“工具型”即人们利用某种人际关系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获取某种利益。

“情感型”即人们互相依赖尽量满足对方的需要。

“复合型”则包含情感型和工具型,这种关系指人们往往互相了解,和谐相处达到一定的程度,但这种关系也不是最为真挚的,还是有一定目的的。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属于情感型和复合型,而美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偏向于工具型。

因此在相处中,中国人会觉得美国人太实际太自我,没有人情味。

而美国人会觉得中国人太过依赖别人,要求太多,什么都要讲关系。

中美友谊的对比

中美友谊的对比

对于美国人来说,朋友间不会因此而伤害对方的感情。朋友双方在分 别后一二年中互相寄张 圣诞贺卡或写几封信。之后,他们之间就杳无 音信了。若干年后,老朋友邂逅相遇,双方会 非常高兴的重叙旧情, 并为此感到兴奋不已。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同美国人交朋友容易,深 交却最难;同美国人一见如故,热情有加,但有“人走茶凉”的感觉。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科 登和约瑟夫(J.C.Cordon&Fathi Yousef)曾在其 “A 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美国 人这种友谊称为Kleenex friendship(手绢纸友谊),用 完就扔。 美国人友好随和,世界上没有比结识美国人更容易的,但是他们 深交却最困难。从表面 上看,美国人常常比其他国家都友好,这与其 社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经济有直 接关系。作为一个基本 上是陌生人组成的民族,美国缺乏悠久的传统,从小就学会与不同的 人打交道。美国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据美国官方统计,一个美国人在 一生中平均要搬21次家 。美国人调换工作之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 二的,整个社会和公司老板们把这看作是值得称 道的品德,是具有雄 心壮志和冒险精神的象征。由于美国人经常调动工作和搬家,他们对 陌 生人友好。然而,这种流动性又限制人们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谊。美 国学者辛格说,“在我们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似乎善于没有丝毫感情色 彩的人际交流。我们要是走到富有感情色彩的人 际交流似乎是极为困 难的。
三、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美国人朋友之间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诚相待。朋友之间 乐于谈论的话题如业余 爱好、节日、气候、国内外新闻、电影、书籍、 体育赛事等。但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是 不喜欢他人问津的。例如: 个人收入多少,钱是怎么花的,家里有多少存款,身上的衣服花 多少 钱买的,个人的健康,女士的年龄,家庭情况等。总之,朋友之间不 询问对方的隐私, 也决不干涉对方的私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 朋友间的经济帐一清二楚。若是涉及到两 个朋友之间的劳务关系,如 甲要求乙为自己干活,工作,那么关于报酬的问题,双方都是坦 率得 很,一小时多少钱,决不含糊。朋友一起去吃饭用餐时,如果不是某 人出面邀请,一般 都各自付帐,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平常的事,没有半 点不够“朋友”之意。这都体现了美国人 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隐私, 不愿承担任何义务和压力的价值观念。这些做法对中国人来说让 人难 以接受。中国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隐私权和中 国传统文化是相悖 的,中国人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事物不可与人言”。既是朋友也就不 应该分彼此。朋友之间应当肝 胆相照,在义利问题上应当重义轻利,为了知己朋友,牺牲自 身某些 利益也在所不惜。直到1988年,我国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隐私 权做了初步的法 律规定)。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西友谊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友谊”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西方友谊文化差异.英语演讲

中西方友谊文化差异.英语演讲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Friends and
Friendship
The children’s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y
1. Chinese expect friendships to be more lasting. 2. Westerns expect friends to be independent. 3. Chinese usually expect more from their friends.
to tell your friend what he or she can or
should do or help or please you.
Good friends are like stars.
You don’t always see them, but you know they are always there.
Chinese usually expect more from their friends
In the West, you can certainly ask a friend to do something with you, but you recognize that your friend may say no, if he or she gives you as reason. You would not expect a friend to drop everything to respond to a non-urgent need such as shopping. Nor would you expect a friend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your wishes without stating them. A friend in China is someone who offers help without waiting to be asked. There are few limits to what you can expect from a friend. You can feel free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xxxx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xx”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1 / 5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西友谊观对比

中西友谊观对比
-
• 古时候的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 流水等都是中国人对于友谊看法的体现。
• 由于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构元在社会环境中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一旦确定友谊,朋友相互之间就相互关心彼此依存。 因为要彼此依存相互联系,从而也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中 国式的友谊交流方式。
• 中国人友谊的保持,需要不断的互动,而这个互动就是不 断的串门,拉家常,甚至一口气聊天几个小时。并且对于 中国人来说朋友之间的串门聊天是不需要预约的,因为这 是“情不自禁”,而只要是朋友,随时随地都是受欢迎的。 但这些往往是美国人觉得很费解的习惯和方式。
-
• 五、建立及维系友谊方式的差异
• 中国人对建立友谊非常谨慎,他们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 相互接触,等彼此深入了解后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正所谓 “与恶友交不如独处(It's better to be alone than in bad company.)”、“滥交者无友(A friend to all is a friend to none.)”;对于中国人,彼此之间要接触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交流到了一定的深度,摸清彼此的习性和 脾气,发现彼此是志趣相投或是共同经历“磨难”之后才会 在心里承认彼此是朋友,才会看重这段友谊。如“路遥知 马力,日久见人心(Poverty tries friends.)”。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中,友谊意味着朋友间一生的信约,是要慢慢培 养的,因为友谊一旦形成就终身相随。中国人所交的朋友 必须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性格相近,否则就不能为真 正的朋友,只能算是点头之交,泛泛之辈。
-
• 美式友谊就有些 “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 也快。或许你在初次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会觉得他们很友善 、很热情,但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把你当朋友看 待了,你无疑要失落了。友善并不代表友谊,真正的朋友 之间的友谊需要时间的历练及奉献精神,而这正是很多美 国人所缺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中西友谊观对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