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次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再次要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要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创新意识培养实验科技活动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到,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默守陈规,缺乏创新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望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

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氏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胞 系的细胞产生的 , 又称为单克隆抗 体 。 移植技术而产生 的动物或婴儿 。在这 一技 并进行电激融合 , 故 这样就形成 了 一个含有
术过 程 中, 精子 和卵 子从动 物 ( ) 人 体内取 在人工提供 的生活 条件下( 通常是在 植物 组织培养 : 人工操作下 , 在 将植物 出来 , 的器 官、 组织或 细胞从植 物体上取 出 , 一 试管 中) 在 进行受精 , 并让体外受精 的受精卵
胎移植到第j只母( c羊 ) 的予官 内 , 让它继 定的容器里供 给适 当的营养物质 , 使它们 得 在试管 中发 育 ,再把发育到一 定阶段的胚 续发 育。胚胎发育成熟 后 . 羊就产下了小 ( : 到分化 、 发育和生长 的培养技术。用于组织 胎移植到 “ 代理母 亲” 动物 ( ) 人 的子宫内继 母羊彩利 。在这之前 , 我围生物学家曾用胚 培养中的植物细胞或器官称为 外植体 。外 续发 育直 到诞 生。试管婴儿 主要 是在夫妻 胎 细胞 作为供核绍I ,培育 出 了克隆牛和 胞 其 植体在人工培养基上恢 复分裂后 , 形成一 群 间进行的 , 目的是解决不 育问题 。 多利羊在技术上的突破 之处 形态 、 结构相同或相似 的还未分化的细胞群 克隆动物 : 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彤成 克 隆兔 。但是 , 称为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细胞在 一定的外 界 动物后代。 9 7年 , 国生物学家首次用羊 在于供核细咆是体细胞 。这 说明 高度分 化 19 英 仍然具有全能性 , 在 因素的诱导下开始分化 , 最后发育成 一个 完 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了一 只小 母羊 , 即多利 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 , 就 整的植物体 。该技术 的基本原 理是植物 细 绵羊 。克 隆是指 无性繁殖系 , 具体地说 , 合适 的条件下 , 可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克 是 治疗人类遗传病 、 抢 胞的全能性 。这 一技 术 目前主要 辟 予作 物 指从 一个共 同的袒先 ,通过无 性繁殖的方 隆技术在繁育优良部分 、 {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改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发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一、利用化学实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诱发创新意识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并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例如,在讲“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做了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后,我说这是氢离子作用的结果.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盐酸中有那么多微粒,你怎么知道就是氢离子作用的结果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这位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意识,我及时表扬了他.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盐酸中究竟含有哪些微粒,并找来蒸馏水、氯化钠溶液以及硫酸溶液,让学生自己做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认真分析和讨论后,全班学生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心服口服.事实证明,利用化学实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就创造了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消除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萌发并不断滋长.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好奇心,激活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问题,虽是被人们早已认识了的科学事实,但是作为实验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未知的科学事实.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按方抓药”去“表演”实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实验的兴趣感和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我把实验中涉及的实验事实化为能引起学生兴趣或争议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时,我提供给学生许多实验药品,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条件的高低,反应的快慢,药品的价钱,制得二氧化碳的纯度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药品.在选择实验装置方面,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行设计,全班有的学生设计了一支试管和带有单孔导管的胶塞.有的设计了一支试管和带有导管和长颈漏斗的胶塞.随后,我带领学生从实验操作的难易、药品的添加、反应速度的控制、药品的节约以及反应能否随关随停等方面分析了这两种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以及下一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再次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他们个个好像都成了专家,在不断地设计,否定,再设计.终于设计出他们认为满意的装置,打开一看,令我吃惊,有的学生把原来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有的把装有石灰石和带有导管的试管底打破放入烧杯的盐酸中;有的用u型管,一端放入有孔塑料板,将石灰石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并带有导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的另一端来添加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实验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培养.三、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增加实验创新成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提出种种疑问,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并鼓励他们去探索,在疑中生奇,奇中生疑,勇于想象,各抒己见,开阔思维,共同提高.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再成熟的实验依然有创新余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增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验证“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将此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去探究,结果大部分学生不能成功地使铁丝燃烧(因很多学生不知道实验时要用火柴杆引燃),心生疑问,从而产生更强的探索欲,他们通过重新阅读教材、讨论,设计,最终探索到了用木条引燃的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而且还使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真谛.总之,教师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创新的潜能能不能挖掘出来,关键要看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化学实验诱发、激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夏根水(高淳业教育中心校,江苏高淳211300)教育教学脯要1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本,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深刻的意义。

目糊]化学;教学;创新;能力一、兴趣是创新意识的源动力兴趣是创新意识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刨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

善于刨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候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另外建立化学兴趣小组,有秩序地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时,学生会慢慢地想了解一下周围环境的化学性质,建立兴趣小组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部分学生真正走上独立设计实验的道路,课堂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更能促进他们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这时,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辅助性的,只是在选择项目,设计方案上,给予合理的安排。

二、自主、个性是创新的灵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

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

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

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 了学 习 成 绩 好 的学 生 ,给 予 了 他 们 更 多 的关 爱 和 表 现 的机 会 . 毫 不吝 啬 地 给予 了他 们 更 多 的赞 美 . 过 来 却 过 少 地 用 也 反 心 来 发 现 和 挖 掘 学 困生 潜 在 的优 点 和 闪 光 点 。学 困生 最 怕 老 师 对 他 另 眼 看 待 ,最 怕 老 师 和学 生看 不起 。一 个 曾经 的 学 困 生, 哪怕 只是 一句 关 心 、 扬 的话 , 会 令 他 充 满 感 激 . 赞 都 同时 感 到 满 足 和 自豪 。 以 , 们 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 果 能 紧 紧 地 、 所 我 如 时 时 抓 住 他 们 凸 显 的 闪 光 点 , 发 学 生 的进 取 欲望 , 及 时 给 激 并 予 鼓 励 , 们 就 会 持 之 以恒 地 努 力 . 断 取 得 成 功 , 受 成 功 他 不 享 的喜悦。 生本身就是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教育对象 , 学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要 用 多 视 角 的 眼光 来 看 待 学 生 ,要 多 角 度 全 方 面 地 评 价 学 生 , 给 学 生 掌声 和 喝 彩 . 每一 个 学 生 都 感 觉 到 自 多 让 己的 存 在 。 三 、 重 实验 能力 的 培 养是 创 新 之 本 注 化 学 是 以 实 验 为 基 础 的 科 学 . 学 实 验 对 提 高 教 学 质量 . 化 全 面 实 现 培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素 养 ,提 高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具 有 其 他 化 学 教 学 内 容 和形 式所 不 能代 替 的特 殊 作 用 。 在 教 学 中 . 师应 对 学 生 提 出启 发 性 问题 。 学 生 创 高 良 教 给 好 的 思 维情 境 , 学 生 在 思 考 、 析 、 让 分 比较 , 究 中成 长 。 如 : 探 例 初 中 化 学 教 材 中 , , 实 验 室 制 取 的 实验 : H的 提 出 质 疑 : 书本 中操 作 发 现 , 果 反 浪 费药 品 时 , 么 办 ? 否 想 办 法 让 实 怎 能 验 过 程 中 可 随 时 添 加 酸 液 或 随 时控 制反 应 的进 行 ? 分 析 :想 随 时 添 加 酸 液 就 应 该 给 它 接 上 一 个 可 添 加 酸 液 的 仪 器 ,而 想 控 制 反 应 的进 行 就 是 要 设 法 控 制 酸 液 与 锌 粒 随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京山县石龙中学: 陈光荣内容摘要: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必须适应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活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价值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

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

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

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创新活力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

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2、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3、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利用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的主人 。
关键词 : 化学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 3 . G6 38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 号: 6 2 8 8 (0 9 0 — 1 5 0 1 7 — 1 12 0 ) 5 0 3 — 1
化 学是一 门有创 新 内涵的学科 , 化学课 程标准 》 明确 指 《 中 出 :要努力开拓学生 的视野 , “ 注重 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创性 思 维 。化学课标对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提到如此高度 , ” 可见得中 学教学 中创新 意识 的建立 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化学 教学 中的创 新意识是指 教学过程 中创设 一定条件 和氛围 , 引导 、 启发学生 去 模拟 、 探究原科学家 的实践活动过程 , 现“ ” 发 新 现象 , 过联 想 、 通 判断 、 推理和综合分析 , 归纳出物质呈 现如此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 而不是去开拓 和创新未 知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 无论是 知识经验 的获 得 , 还是智力能力 的发 展, 情感意识 的培养 , 都必须通 过 自已的积极 思考和实践 。往往

个 充满疑 问的情 境 , 会使 学生进入 “ 口欲 言而不 能” 的愤悱 状
态, 这样学生 的探究意识 、 创新 意识 就能得 以孕育。在教学业 中 教师要充 分发掘学生潜 能 , 用教学艺术 , 于给学生提供独 立 利 善 思考 、 发现 问题 的条件和机会 , 创设一种宽松 、 融洽 、 民主的氛 围, 采用启发 、 引导 的方法 , 让学生 自已思考问题 , 解决不 了的集体讨 论, 最大 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思维空 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为
生去探究其 中的化 学知识 和化学原理 , 则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化 学
世 界 , 既提高 了他们 运用知识 的能力 , 这 更培养 了学 生进行初 步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讲究创新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很多要靠创新解决,如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国防安全问题等,而这些领域与化学紧密相连。

中学化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化学人才的目的,通过教育培养的后备人才是否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中学化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积累,不具有首创性,但我们在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行发现,可以设疑问让学生自己答疑,可以制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是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从“兴趣”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兴趣学起来不累,有兴趣愿意去探索、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我拿了一个生了锈的铁锅,问学生:“你们谁在家做饭啊?你们家的锅生过锈吗?锅生了锈怎么办?为什么锅生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氧化还原反应,等学完这课咱们一起来给我想想办法,谁给我想到了好办法,我请他吃饭。

”话一出口,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高昂。

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先看书找锈的原因和办法,课堂上鸦雀无声,十分钟后就有学生开始发言了,就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讨论自学中度过。

我抓住时机留了一个作业“观察铁钉生锈”:将4根刚买来没有锈迹的洁净的铁钉分别放进4支试管中。

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普通的自来水,不盖橡皮塞,让铁钉的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另一部分浸在水中;在第二支试管中加满自来水,注意一定要保证铁钉全部在水中;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冷却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向第四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也塞紧橡皮塞。

我将学生分成4组,让他们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关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创新素质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而创新意识是一种愿意发现问题,自觉、主动、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从而获得创新的成果。

故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化学素质教育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中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教师言传身教——诱导创新意识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无意的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要大胆的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断充实现代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革新学生测评体系,树立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使自己时时处处洋溢着教师工作是创造性劳动的本质。

师生朝夕相处,我们自身的创新态度和行为,无疑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启迪和诱导作用。

二、营造宽松氛围——呼唤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的本性,不仅成人有,儿童和青少年同样具有。

但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师德尊严,严重的压抑和阻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想
的展现和发挥。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听从。

这种教育观念造成了学生的盲目崇拜,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

学生长期处于“怕出错的压抑,紧张氛围”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更没有自由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好奇心、创造欲、探索精神均在窒息性的氛围中慢慢衰退和磨灭。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需要抛弃旧观念并充分的利用情感交流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尊重,多鼓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尽情的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

如上第一堂课,我就当众声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家要多给我提意见,多指出我的不足,使我们教学相长;在学习上,要多思善想多提问题,提错没有关系。

再有,上下课师生相互问候,道别时,老师不可充耳不闻,目无表情,爱理不理。

每当节假日,老师主动问候、祝贺学生及其家人,如:节日快乐!新年好!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万事如意!等。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构筑新的师生关系中,有不可低估的力量。

还要特别注意,不可为难提“怪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帮助和鼓励。

因为,“怪问题”确实有时给老师带来麻烦,甚至给解决教学主题带来不便,但这“怪问题”的背后,往往可能潜藏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