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问题 -第一章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资料

• 人类应当关注全球生命问题,如生物 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采取有效措 施应对 • 人类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 命挑战,保护地球家园,实现人类和生 命的和谐共生
生命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生命科学的挑战:生命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如生命 起源、演化、伦理道德等,需要不断深入探索
• 生命科学的挑战需要科学家具有创新 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勇于挑战未知 • 生命科学的挑战也带来科学发展和技 术进步的机遇,推动人类对生命的认识 和理解
生命演化的历程与规律
物种的演化: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 演化过程
• 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物种不断 适应环境变化,产生新的物种 • 物种演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 地理学、比较解剖学等
演化的规律: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生 命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 存和繁殖,从而保证优良基因的传递 • 遗传漂变:由于随机事件导致的基因 频率变化,可能导致物种的适应能力和 多样性
生命的宇宙责任:人类作为生命体的一 员,应当承担起宇宙责任,关注和爱护
生命
• 人类应当关注宇宙中其他可能存在的 生命体,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 人类应当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其他 生命体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共同维护 宇宙和谐
05
生命的未来与前景
生命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生命科学 的突破,如基因编辑、再生医学等
CREATE TOGETHER
DOCS
• 通过自然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闪电、高温等条件促使非生命物质 转化为生命体 • 生命起源的“天然实验室”可能在地球的早期环境,如深海热液喷口、 火山热泉等
外源说:生命来源于外太空的陨石或彗星
生命科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探究

生命科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探究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涉及生命起源、生命发展和生命演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领域,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方面,都需要运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术。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探究,这三个问题分别是生命起源、生命发展和生命演化。
一、生命起源问题生命起源是生命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生命是如何从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以及如何诞生这些有机物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同时,生命起源也是所有生物学问题的基础,对生命科学和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目前对于生命的起源依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对于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了。
生命起源主要探讨生物分子的化学合成、非生物物质向生命进化的过程、生命的基本物质学以及自组装等方面。
此外,生命起源还研究了生命起源时环境气候、地球化学和生态环境等对生命的影响。
科学家们逐渐发现,生命起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通过对不同地方的化石和基因痕迹等方面的研究,人们可以大致推测出生命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二、生命发展问题生命发展问题主要与生物学的进化联系在一起。
生命发展涉及到人类的进化、生命的进化、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生命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生命发展问题除了研究地球上生物物种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方面,还将人类通过社会文明手段改变自然界的行为加入到了考虑范围内。
人类通过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环境管理等方式影响着自然环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避免对生命的负面影响。
三、生命演化问题生命演化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研究最深入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关联到生命物种的形成和演化、基因结构变易、生物的适应能力等多方面,涉及到遗传学、进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人类对于生命演化的认识,曾经发生过很多转变。
早先人类认为生命是由神创造的,随着人类不断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演化的规律逐渐被人们认知。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生命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生命生命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资本。
在政治课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关于生命和人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他们理解如何保护和珍惜人类生命。
一、生命的含义生命是一种特殊和神秘的现象,它是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学过程的综合体现。
在人类文化中,生命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它不仅仅指生命本身,更是人类所拥有的和珍视的时刻。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有许多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1. 组成: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
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细胞,它是任何生命都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2. 能量:生命需要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
生命可以利用食物、水和氧气等物质而获得能量。
3. 反应:生命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这一特点可以体现在生命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方方面面中,比如对光线、声音和触觉等刺激的反应。
4. 遗传:生命可以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这一特点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也是生命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是不可计量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视他人的生命。
政治意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视。
我们必须要保护生命,避免无谓的伤害和生命的浪费。
四、生命的保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生命。
这包括:1. 投资医学研究,提高医疗水平,减少疾病和意外事故给生命造成的伤害。
2. 推动健康教育,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加强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生命保驾护航。
4. 协助维持社会和平稳定,避免战争和暴力事件给生命造成的滔天灾难。
五、人类对生命的冲突与矛盾尽管生命是如此宝贵,但是人类的历史上,保护生命的事业始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1. 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一些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会不顾生命和健康的代价,比如生产污染、人才拐卖等。
2. 生命和亲情之间的矛盾:由于家庭关系的错综复杂,有时人们会因为争权夺利、矛盾纷争而不顾生命安危。
关于死亡的问题(一)

关于死亡的问题(一)关于死亡的问题什么是死亡?•死亡是生命终结的状态。
•死亡是身体停止机能、无法复苏的状态。
死亡的起因是什么?•死亡起因可以是自然因素,如衰老或疾病。
•死亡也可以是意外因素,如事故或伤害。
•死亡还可以是特殊情况导致的,如自杀或谋杀。
死亡是永久的吗?•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表示生命的终结。
•在某些宗教和哲学信仰中,死亡可能被视为灵魂的转变或继续存在。
人类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人类对死亡的态度因文化、宗教和个人信仰而异。
•有些人害怕死亡,因为不确定死后是否存在。
•有些人接受死亡,认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应该勇敢面对。
死亡与生命的关系是什么?•死亡被认为是生命的一部分,在生命的循环中起到平衡作用。
•死亡让生命更加有价值,因为有限的时间使人们珍惜和利用生活。
•死亡也促使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标,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如何面对死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
•可以通过与死亡主题相关的哲学、宗教和心理资源来帮助面对死亡。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珍惜和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死亡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死亡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社会产生了许多影响。
•死亡使人们关注健康和医疗服务,以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死亡也促使人们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如何处理丧亲之痛?•丧亲之痛是失去亲人后的情感和心理反应。
•处理丧亲之痛需要时间和个体差异,人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寻求专业帮助或参与支持团体来获得支持。
生命和死亡有何意义?•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是个人和哲学问题。
•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影响和宗教信仰中获得。
•不同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没有统一的答案。
以上是与死亡相关的一些问题及其解释说明,每个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这也使得这个话题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化。
生物学生命的定义

生物学生命的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生命的定义一直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生命的定义,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然而,通过对生命的特征和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生物学生命的定义。
生命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生命体能够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使得自身能够繁衍后代。
这种自我复制的能力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生物体持续存在的重要条件。
生命体具有代谢能力。
代谢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物质和能量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
通过代谢作用,生命体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并且保持与外界环境的稳定关系。
生命体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物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对其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这种适应性能力使得生物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生命体具有组织结构。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内部有不同的细胞器和分子组织,这些组织相互协作,完成生命活动。
生命体还具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能力。
生物体通过基因的遗传,将父母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同时,在基因的复制和变异过程中,生物体还能够产生新的遗传变异,进化出适应环境的新特征。
总结起来,生物学生命的定义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代谢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具有组织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能力的物质系统。
这一定义涵盖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属性,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生命的定义不仅在生物学领域有重要意义,还对其他学科和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生命的定义也对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促进了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生命的定义可能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生命的认知的深入而不断演变。
但无论如何,生物学生命的定义将始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探索生命奥秘的起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将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秘,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类问题

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类问题
高中生物的生命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的物质性、自我复制、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
这些基本特征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基础。
2. 生命的多样性:不同的生物体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但它们都是按照相同的生命规律和机制运行的。
这包括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3. 生命的进化:生命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进化的过程。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解释了物种是如何适应环境、发展出各种特征的。
4. 生命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
例如,生物体的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调节等。
5. 生命的健康与保健: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认识营养、运动、卫生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类问题:
1. 解释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 为什么说生命的多样性是生命的一种基本特征?
3. 简述生命的进化过程,并说明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地位。
4. 说明生物体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态。
5. 阐述生命的健康与保健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保持健康的建议。
必修1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生物)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的建立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本节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入新课,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上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从寻找证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以及证据的可靠性方面进行探讨。
初步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关于细胞,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证据和逻辑。
(2)利用“思考·讨论”系统地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科学史,采用表格法,在主要成就和采用的技术方法两方面梳理每位科学家的贡献,从中体验科学归纳法,再采用问题导学方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采用正向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细胞学说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识图、释图,包括了解什么是种群、群落,初步建立生命的系统观(2)打散教材图形,将教材图1-3分割成各层次对应的小图形,在课件中以顺序被打乱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拖动图片,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排列,并说明排列理由,即相邻层次概念的关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中中”的妹妹“华华”也顺利诞生。
展示新闻图片以及克隆猴的建议流程图,引发对细胞进行研究的价值的讨论。
2.问题导入以大熊猫和冷箭竹为例讨论细胞时期结构单位的证据(获取证据:做实验、查文献···)(讨论方法:可行性、科学性)3.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生命论的内容及含义

生命论的内容及含义
生命论是哲学领域中研究生命的本质、起源、意义和价值的学说。
它探讨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本质、生命的进化、生命的目的等诸多问题,并试图解释生命在宇宙和人类存在中的意义。
生命论的内容和含义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论探讨生命是如何从非生物物质发展演化而来的,涉及到生命起源的理论、生命的进化过程和机制等。
2. 生命的本质和特征:生命论探讨生命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生命的定义、生命的组成结构、生命的特殊属性和功能等。
3.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论涉及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讨生命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4. 生命伦理学:生命论还与伦理学有关,涉及到生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包括生命的尊重、生命的权利、生命的伦理原则等。
5. 生命的发展和成长:生命论关注生命的发展过程,包括个体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发展阶段、生命的变化和适应等。
生命论对于人类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关注科学和哲学的层面,还涉及到伦理、宗教、人类存在和个人的体验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背景可能对生命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因此生命论的内容和含义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问题- 第一章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被自然和艺术所吸引的青年人相信,以其热切的欲望,很快就可以进入自然和艺术之宫那最深的圣殿。
然而,经过漫长行程的成年人明白,自己并没有到达圣殿的入口。
--歌德:《圣殿柱廊·引言》因此,任务不在于更多地观察人们尚未见到的东西,而是去思索人人可见却无人深思过的东西。
——叔本华1.传统的抉择在可与我们今天相比拟的一个发生惊人剧变的时期,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科学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个时期便是三十年战争,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就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长儿(R e n e D s e c a r t e s)。
笛卡儿受年轻的物理科学取得的成就的影响——其时物理学一方面处于起初进步的苦斗中,另一方面预示了它的成就在近代技术中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学说。
不仅无生命界服从物理学定律——这正是笛卡儿所认为的,而且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也都遵从物理学定律。
因此,笛卡儿把动物理解为机器,一种非常复杂的机器,当然这只不过大体上可与人造机器相比,它的活动受物理学定律支配。
笛卡儿的思想确实并不完全一贯。
他作为教会的忠实信徒,对物理学知识作了限制:不应把人仅仅看作一架机器,而应看到人具有不服从自然定律的自由意志。
笛卡儿设置的这种限制为法国启蒙运动所冲破。
1748年,茹利安·拉·美特利(J u l i e n d e l a M e t t r i e)爵士提出人是机器的学说,以反对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寻求一个古老哲学问题的答案。
生命有机体,植物或动物,显然与非生命的东西诸如晶体分子或行星系有很大区别。
生命表现为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
这些形态展现出一种从单细胞到组织器官,再到无数细胞组成的多细胞有机体的独特的组织体系。
生命过程同样也是独特的。
所有生物都在其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交换中保持自身。
它能以活动的方式,尤其是以运动的方式对外界的影响即所谓刺激作出反应。
事实上,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也经常显示出运动和其他活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无生命与有生命的东西之间作出明显的虽然不是断然的对比:前者仅仅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而后者能够表现出“自发”的运动。
有机体经历渐次的变态,我们称之为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
它们只能通过所知的繁殖过程从其亲属中产生出来。
一般说来,后代像双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遗传。
可是,通观生物界,可以看到它表现为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奔涌不息的一系列形态。
这些形态通过繁殖和进化而相互关联,它们在各个年代中发生的变化,使之从低级形态演化到高级形态的全盛期。
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令人惊叹地适应它们的“目的”。
甚至在最简单的细胞中发生的数量多得惊人的过程,也非常有序,以致在无休止的和极为复杂的活动中保持其同一性。
同样,所有生物的器官和功能都显示出适应于它们赖以正常生存的环境的目的性构造。
如果生命有机体的特有性质是如此显而易见,且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出我们眼前的东西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那么必然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生命界和非生命界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区别?我们人类自身就是生物,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我们给人指定其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应用物理科学的定律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对自然界的实际控制方面,都接连取得了许多成就。
笛卡儿创立了由医生和生理学家组成的学派,在科学史上以医学力学闻名遐迩,他试图根据力学的原理,解释肌肉和骨骼的功能,血液的运动以及类似的现象。
哈维(H a r v e y)发现血液循环(1628年)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后来声学和光学的应用,电学热学动能学和其他物理学科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有助于对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现象的解释。
生物化学又发展出了生物物理学。
人们曾一度相信,有机化合物是生物所特有的,实际上也只能在生物体中发现它们,因而它们只能从生命过程中产生。
可是,1828年,维勒(W o h l e r)在实验室内制造出尿素。
这是第一个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从此,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便成为现代科学中最重要的领域。
它们也成为化学工业——从染料化学到煤的氢化人工橡胶的制造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其中包括维生素激素和今天的化学疗法)的基础大体说来,本世纪初出现了一门最年轻的学科,它是物理学与化学的连接环节,称为物理化学,这门学科中包括了诸如反应动力学胶态理论和物理化学过程中的电现象理论。
这对于理解许多生命过程例如酶维生素激素药物等的作用,以及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进化论取得了胜利。
著名分类学家林耐(L i n n x u s)曾经认为动物和植物种类是造物主分别创造的杰作。
而现在,整个生物学领域所搜集的大量事实证明,有机界在漫长的世代和地质时期内,经历了从比较低级简单的形态向比较高级。
复杂的形态的上升演进;同时,达尔文用他的自然选择学说,为这种进化提供了解释。
一个物种有时会出现微小的偶然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不利的,习能是中性的,也可能是有利的。
如果是不利的,它们不久就会在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中淘汰;然而,如果它们恰好是有利的,它们就在生存竞争中为自己挣得优势,以便它们更有可能保存并繁殖其后代;这样,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和积累起来。
再经过漫长的年代,这个过程导致了向不同形态的生命有机体的进化以及生命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逐渐适应;笛卡儿曾经把神圣的上帝说成是生命机器的制造者,而现在似乎可以根据偶然变异和选择来解释生命界目的性的起源,无需任何其他目的因解释。
因此,笛卡儿提出的纲领,不仅是构成生物科学基础的发展起点,而且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笛卡儿的纲领取得了成功,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样的疑问;也许生命的真正本质尚未触及和解释。
就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发表的一年以后,一本题为《人不是机器》的论战性小册子在伦敦出版了。
据说,该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拉·美特利自己。
这位爵士所表现的自我批判和思想解放的精神,也许在科学史上是几乎绝无仅有的。
以后,这种对抗性的观点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由汉斯·杜里舒(H a n s D r i e s c h)(自1893年以来)提出的。
由于这种方式在逻辑上最为一致,因此它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一种。
杜里舒是发育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发育力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主要对胚胎发育进行实验研究。
传统的实验使他拒绝有关生命的物理-化学理论。
在浅绿色的海洋深处,海胆默默地生活着,远离世界和科学的问题。
然而这些宁静的生物却引起了关于生命本质的长期不分胜负的和激烈的争论。
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四个八个十六个的细胞,最终分裂为许多细胞。
经过一系列特定的发育阶段,它最后形成有点像尖状头盔的幼虫,科学上称为“长腕幼体”;由此经过复杂的变态最后形成海胆。
杜里舒将刚开始发育的海胆胚芽分离成两半。
通常人们预料这半个胚芽只能发育成半个动物。
但事实上实验者看到了像歌德的《魔术师的门徒》中幽灵似的行为:“哎呀!哎呀!两爿木棍,变成仆人,急忙站起。
”分离的每半个胚芽并没形成半个海胆幼体,而形成了完整的海胆幼体,这幼体确实是小些,但它是正常的,完整的。
其他许多动物也可能从分离的胚芽产生完整的有机体。
甚至人类中偶然出现的同卵孪生儿,也以相似的方式产生。
可以说,这是自然界本身进行的杜里舒实验。
相反的实验和其他的安排也是可能的。
在某些条件下,两个联合的胚芽产生一个单一的大幼体;如果把胚胎压在玻璃板之间,大大改变细胞的排列,仍会产生正常的幼体。
像“魔术师的门徒”那样,杜里舒在他的实验中发现了某种神奇的东西,他由此断定胚胎发育不服从自然界的物理学规律。
在杜里舒看来,如果胚芽中仅有物理力和化学力起作用,那么最终导致有机体形成的程序安排,只有假定是受某种固定结构即最广义的“机器”控制的,才能得以解释。
但是,胚芽中不可能有这样一种机器。
因为机器无论当它被分离时,还是当它的部分错位时,或是当两部完整的机器合并时,就不能完成同样的动作;胚胎发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同样不可能产生正常的有机体。
因此,杜里舒认为,对生命的物理-化学的解释在这里达到了它的极限,而这只可能有一种解释:在胚胎中,同样在其他生命现象中,有一种根本不同于所有物理-化学力的因素在起作用,它按照预期的目的指导生命活动。
这种“具有自身内在目的”的因素,即从正常发育中和实验上加以扰动的发育中产生出典型的有机体,杜里舒引用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 t l e)的概念,称之为隐得来希(e n t e l e c h y)。
我们考察这些有目的的活动因素,发现它们很像我们自己的意向性行为。
正是这些最终可与我们目的性行为中的精神因素相比较的因素,造成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键性差别,并产生了比生命的力学性质物理性质更复杂的属性。
这样,我们发现了两种基本的和对立的生物学概念,这两种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的黎明时期。
通常人们称之为机械论和活力论。
人们已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表达“机械论”这个术语,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混淆了这个术语的正确使用。
我们已提及这个术语有两种最重要的含意。
第一种含意是机械论概念,认为在生物中只是那些存在于无生命界中的力和定律在起复杂的作用。
第二种含意是生命的机器理论,它从结构条件方面解释细胞和有机体中发生的全部过程特有的活动程序。
与此相对照,活力论否认完全用物理-化学解释生命的可能性,坚持认为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正如我们在杜里舒的学说中看到的,活力论认为,调整现象即受扰动后恢复原状的现象,似乎不能依据“机器”原理来说明。
另一些活力论者则顽固地坚持生命的机器理论,从而得出他们的看法:每一部机器意味着有一位设计和建造它的工程师。
当笛卡儿推测有一种神秘灵魂作为生命机器的创造者时,他得出的逻辑结论正是这个意思。
达尔文的理论用偶然性取代了创造的精神。
现代生物学表明,达尔文的理论至少能非常成功地解释变异和物种的起源,也可能很好地说明某些比较高等的生物分类单位的起源。
可是,要确定这种理论是否也能充分解释有机体重大形态的起源和每个有机体的活动所必需的无数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起源,则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火车头和手表不是靠偶然的力量产生的,那么无数更为复杂的有机体“机器”是靠偶然的力量产生的吗?因此,有机体自我保持和受扰动后的自我恢复所依赖的极其大量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有序性,以及有机体的复杂“机器”的起源,是不能用偶然的力量解释的,按照活力论的看法,只有用特殊的活力因子的作用才能得以解释。
这些活力因子,我们称之为“隐得来希”,“无意识”或“世界灵魂”,它们有目的地定向地干预物理-化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