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内涵及其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自豪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及其伟大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发展脉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搜集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探索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教案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教案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教案教案标题: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路径,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路径;-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路径;-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 难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2.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阅读任务,包括相关教材内容和课外参考资料。

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Step 1:导入(约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 展示一幅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图片,询问学生对此的看法;- 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奇心。

Step 2:理论讲解(约15分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路径,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Step 3:案例分析(约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和意义,例如:- 选取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样本,如深圳经济特区等,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适应当代中国发展和人民需要进行深入研讨。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掌握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衷心敬仰总设计师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正确树立人生理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过程】一、前奏板-----温故而知新:一、对农村的改革1、目的(作用):以调动,促进。

2、形式:。

3、内容:。

4、影响:大发展,为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1)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作用:成为,,;加快发展我国。

三、对城市的改革1、时间:从1985年起2、重点: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实行;(3)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启动版—创境激趣: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涵盖图文资料、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认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以及我国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3.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清楚中共当代几次重大的党代会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利用领导人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1979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

(二)、新课讲授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图片展示: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顶为邓小平塑像揭幕2、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教案新⼈教版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届三中全会前到⼗五⼤这⼀时期,邓⼩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平理论的过程。

本课分为两⽬内容:第⼀⽬“改⾰开放的总设计是邓⼩平”,介绍从⼗⼀届三中全会前的到党的⼗三⼤,邓⼩平构想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设计规划中国改⾰开放的过程。

第⼆⽬“邓⼩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认”,介绍1992年邓⼩平南⽅视察到党的⼗五⼤这⼀时期,邓⼩平理论从形成到确⽴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课程标准认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三、教学⽬标了解邓⼩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地位的确定,⼗五⼤确⽴邓⼩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从邓⼩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过程的学习,培养学⽣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

认识邓⼩平成为中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认识到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

难点: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展⽰:歌曲《春天的故事》1教师:这⾸歌唱的是谁?为什么要歌唱他?学⽣:邓⼩平是我国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试答)教师:⼗⼀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了改⾰开放的新时期。

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10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在《9改⾰开放》⼀课的知识基础上由歌曲导⼊,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领,⾃学探究: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国情,探索特⾊路;展⽰:展⽰板块教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学习:“⽴⾜国情,探索特⾊路;拨开迷雾,领航改⾰路;继往开来,⾛向复兴路。

教师:邓⼩平在早期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赢得“改⾰开放的总设计师”赞誉?学⽣:阅读课⽂归纳邓⼩平在早期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以来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2、了解掌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及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等相关知识。

3、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等相关知识。

课前:【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46-48页,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建立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武装全党。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阅读48--50页,中共十五、十六、十八、十九大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材料研读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提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课堂小结】完成本课思维导图:课后:【能力提升】1、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2、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的是( C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3、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B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4、中共十八大召开于( D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5、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的是( D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B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Lesson 10 building socialism teaching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熟悉下面这首动人的歌儿吗?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家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歌颂的老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什么巨大贡献呢?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视察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时说:“整个改革开放的
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请结合实际,谈谈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为什么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
部署又是什么?
3.在谈到特区姓“资”姓“社”的问题时,邓小平同志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明确回答:“特区姓‘社’不姓‘资’。

”你能从哪些方面证明“特区姓‘社’不姓‘资’”?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④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⑤ 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a.中共十二大上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
d.中共xx大上
【资料:】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
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思维拓展】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古往今来政治家们共同关注并探索的重大课题。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发展
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行动指南。

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科学发展观?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