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讲座
郑强教授 演讲稿

立志成才,从现在做起!2005年12月9日,在山西省实验中学体育馆,1400多名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聆听了浙江大学著名教授郑强作的一场精彩感人的报告,报告开始前,孙校长讲话并介绍了郑教授的情况。
孙校长致词:同学们,我们每一个省实验中学的学生,都给自己人生目标设计了一条成才之路,你们将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和四年的大学教育,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
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领袖人物,还是国家的科技人才,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都是在中学阶段培养形成的。
那么,为了使我们的同学实现自己的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我们今天特意邀请了浙江大学教授、国家级长江学者郑强教授为我们作报告,现在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强教授的到来。
(同学们长时间热烈鼓掌)孙校长介绍:郑强教授,工业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2——1995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名,唯一连续三届(6年中)获“浙江大学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都以大幅的篇幅报道了郑强教授,全国十五个省市的中小学、高校、企业、机关、部队,都请郑强教授去作人文精神报告,已做了近140场,所到之处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郑教授非常地忙,但是当浙江大学和郑教授得知我们山西省实验中学发出邀请后,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要求,郑教授从百忙之中来到我们山西,为我们省实验中学的同学作报告,今天晚上还要到山大附中,第二天又要到太原五中连续作报告,所以郑教授的时间是安排得非常非常紧的,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教授作报告。
(同学们热烈地鼓掌)郑:各位亲爱的中学同学们,我看到你们后,就想说两句话:你们是现在中国中小学学生中最“苦大仇深”、最“灾难深重”的学生!今天是周末,郑老师作报告,同学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拍巴掌就使劲拍巴掌。
观郑强教授演讲有感

观郑强教授演讲有感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机器人,我很荣幸地观看了郑强教授的演讲,并颇有些感触。
郑强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人物,他在演讲中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郑强教授在演讲中让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介绍了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并取得重大进展的历程。
从最初的符号推理到后来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进展一直在加速。
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重要里程碑,并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深度。
其次,郑强教授让我对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范围,从生产领域到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例如,机器人会代替人类的一些工作,导致大量人力失业;人工智能也会对个人隐私带来威胁。
郑强教授用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对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考虑,也需要对社会影响进行深入思考,需要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织的思维方式。
最后,郑强教授也给我们展望了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谈到了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加深和扩展的方向,包括自主决策和自我学习。
他也谈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合作和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和人类合作完成重复性枯燥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从他的话中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对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深刻了解这种技术背后的逻辑和机制,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观看郑强教授的演讲,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思考的体验。
他深刻地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历程、影响和未来方向,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接下来,我会继续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为未来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演讲稿

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演讲稿各位同学,我得先说各位领导,刚才我进门的时候,学校有两位领导,这个我就特别希望领导早点回家,我说他们都很辛苦了,他们这个上班也很辛苦。
今天晚上我首先得感谢我们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甚至我们党委宣传部的领导,这么关心同学,提供这么好的机会。
实际上,不是我在这儿来跟大家讲,我觉得最近大家都知道党中央有一个文件,教育部也有一个文件,特别地倡导大学生的这个人文素质的培养。
哎,上次呢,哦,就是这位漂亮的女同学,到我的办公室,一来就跟我攀老乡,因为她是重庆人,我也是在重庆生重庆长的,这个再忙呢也得答应大家。
我首先得纠正一下,刚才那位主持人说我是浙大最年轻的教授,呃,同学们,这个错了,错了。
当然我有点吃亏。
今天大家也听说了,因为中央电视台也在现场录像,一来呢就记者同志都说他们来之前都以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看呢这个郑同志如此年轻,所以我吃亏啊就吃亏在这个上面,因为领导早就应该提拔我了,就是说我年轻不提拔我,等他们要提拔我的时候我就差不多五十岁了,我已经四十五岁了。
当然我对同学们我就是这么讲的啊,同学们,这个今天这个报告呢,同学是很早就已经联系了,但是今天有点特殊,有点特殊呢这个也很自然。
我要告诉大家,中央电视台为什么来呢,因为前天《中国青年报》就登了篇报道,这个题目呢我研究了半天也琢磨了半天,因为我这个上了岁数啊,跟同学们比我老了,所以看不懂,你说这个“愤青”啊,你说这个“愤青”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哈?但是打了个引号,我看这个报道上打了个引号。
我觉得这么理解吧,我特别感谢大家,实际上我是受用不起的。
中国有很多有识之士,特别是我们浙江大学,你们大家都知道,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和“求是”的校风,我们学校有非常多的睿智的教授,但是同学们把这个名称送给我呢,我也知道,并不是说郑老师喜欢发牢骚,喜欢去反映问题。
实际上我从来不愤青。
大家有一个怪现象你们都没注意,我们系里的老师我们学院的老师都看见,我进校门,校卫队是要跟我行礼的。
郑强演讲稿大学(3篇)

第1篇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深刻的话题——大学。
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殿堂,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们追求知识,塑造品格,培养能力,实现梦想。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思考。
一、大学,知识的海洋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思维。
然而,知识的海洋并非一片平静,它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学习如何学习。
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自如。
其次,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大学时光宝贵而短暂,我们要珍惜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实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我们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大学,品格的熔炉大学是品格的熔炉,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追求学术上的成功,更要追求人格上的完善。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其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品格。
诚信、勤奋、自律、宽容,这些品格是我们立身之本。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自我约束,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最后,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
大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舞台,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大学,能力的舞台大学是能力的舞台,它为我们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参与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投身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我们要学会团队合作。
在大学里,我们不再是孤岛上的个体,而是团队中的一员。
浙大牛b郑强教授的讲座值得一看-菁菁校园-精彩海大-蓝色在线-广东海洋大学论坛

浙大牛b郑强教授的讲座值得一看-菁菁校园-精彩海大-蓝色在
线-广东海洋大学论坛
第一篇:浙大牛b郑强教授的讲座值得一看 - 菁菁校园-精彩海大 - 蓝色在线 -广东海洋大学论坛
浙大牛b郑强教授的讲座,值得一看蓝色在线-广东海洋大学论坛...浙大牛b郑强教授的讲座,值得一看
郑强在四川大学在2008年作的讲座,《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在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浙大郑强教。
不过下载很慢,下载了好久才下载下来。
放在汉魅上共享:汉魅号:学习娱乐资源近两百G SSN://file|郑强川大演讲视频.avi|529627648|f8eb104154b2475abc2355140c08e99c/ 复制到浏览器直接连接就可以了,不过要装上汉魅共享软件。
附:
更多关于郑强教授的讲座
郑强(在西安交通大学)。
《开讲啦郑强演讲稿》

《开讲啦郑强演讲稿》你为什么读大学。
本来是问同学们的,为什么要读大学。
就很自然的想起,大概算起来已经有30年了,我是1978年考上大学。
想起那时候为什么读大学,就是从一种苍白一下渴望读书,所以我们那时候的复习资料可不是像你们现在,有这么厚的,印刷很精美的复习资料,而是同学们用手在钢板上刻复习的提纲。
我记得晚上印这个考卷,复习的卷子,印得最晚的时候,印到晚上三点。
高考那一天,为了怕迟到,早晨5点钟就起床了,要步行10里赶到考场的地方。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中午考完了以后,我们就坐在地上,所有的考生都吃一个干馒头,馒头里面就夹一点咸菜。
第一次离开家庭,18岁,我到今天为止都记得,没有像你们今天读书有被套,当时所有的学生都要自己缝被子。
我第一床被子缝了三个小时五十分钟,而且当中有无数次把自己的手指给扎破了。
我觉得那个时候的艰苦是我最难忘的。
我有时候在想,今天的幸福,今天一切一切为你们准备好的东西,到底是对你们今后的成才、成长是利多,还是弊多。
实际在大学期间,多经受一些磨难、困难,哪怕是上一次邮局,哪怕是自己去寄一次钱,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
我在浙江大学执教已经快xx年了,如果说把看钱塘江大潮,看西湖的美景作为浙江大学的荣耀,我说那是分文不值的。
浙江大学应该真正珍惜的是从竺可桢老校长带领浙江大学的学生西迁几千里,在遵义的湄潭办学的那7年,树立的求是校风。
所以我历来主张,大学的文化是应该有历史的积淀,而这样的积淀才是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交大、还有中国等等著名的大学,实际上都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说到这的时候,我要讲一句,难道贵州大学的孩子们就不能像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的孩子们一样幸福吗。
我们最近,让我们闪光、让我们自信的就是一位坚强的女孩,你们听说了吗。
下肢截肢得了骨癌的女孩,十几次放疗,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竟然怀揣着对大学的梦想考上了重点线,我说这个孩子对贵州大学,对全中国大学生,她是无价之宝啊。
郑强

5月29日下午,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在我校呈贡校区红土会堂作题为“中国梦▪中华复兴之梦”的主题演讲。
校党委书记周荣,校长张英杰,副校长牛治亮、易健宏,贵州大学副校长李军旗、张覃与我校师生一起聆听了整场演讲。
演讲开始前,学校举行仪式聘任郑强教授为我校名誉教授,张英杰校长为其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
郑强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基础,要有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
作为一名从教三十余载的资深教师,郑强教授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要让中国教育有梦。
老师是学术精湛、表达能力出众的人,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爱生之心、要有沟通本领。
他用“教孩子学习钢琴、外语、绘画、计算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诚实做人’、‘不怕苦’才真正给了孩子一生的顶天立地和用之不竭的素养和财富”,唤起了在坐教师、辅导员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用“强哥10句话”勉励昆工学子,“考入著名大学,这一步领先只能代表高考成绩的领先,不意味着未来会步步领先,更不意味着将永远领先”,“凡是前人给你开的路,你走不远,凡是无路可走的绝境,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郑强教授深情的表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用信仰、责任,铸就坚强,当今国人要有“三深”,对中华复兴有深刻领悟、对祖国故土有深厚的情感、对民族文化有深度自信。
最后,他提议在场师生为中华复兴的伟大时代鼓掌。
演讲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整场演讲持续4个多小时,郑强教授或循循善诱,或慷慨激昂,数次被师生热情的掌声打断。
当天上午,贵州大学郑强校长及副校长李军旗、张覃实地参观考察了我校莲华校区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制备和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地学博物馆,呈贡校区国家工程训练中心、校图书馆。
郑强演讲句子.doc

郑强,浙江大学化学教授,国内知名高分子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却又被称作“浙大第一愤青教授”,被学生们评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读书要有境界,首要的境界就是爱国家、爱民族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说近是为了自己,其实是为了我们的国家。
我给我的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不讲专业,先谈感情。
什么是感情?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那晚,我去上课,很沉痛,许久没有说话。
我告诉同学们,你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我也不想糊里糊涂地教。
谁说科学不讲国家、民族的背景,谁说科学没有国界?我在这里辛苦地教大家成材,之后你们都飞去了美国留学、搞研究,美国的导弹用上了你们研究的橡皮圈、新材料,飞回来把自己的人炸死了,我们能够接受吗?这就是感情。
我们经常讲爱国,什么是爱国?只有把这个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看,你才知道怎么才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国家曾经灾难深重。
很多人以为我们都生活在蜜糖中,以为今天足浴、明天桑拿,后天卡拉OK,一片歌舞升平、金碧辉煌,就是盛世太平了。
我敢说,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感,伊拉克经历过的东西说不准哪天就会落在中华民族头上。
我一直说,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身上的紧箍咒。
李登辉在位时抛出过一个“均富”的观点,说当大陆和台湾一样富有时才能谈统一。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德意志民族在面对东、西德统一时,西德人的生活水平比东德人高出许多倍,他们却并没有说要等到均富了才愿意统一。
西德人张开双臂拥抱东德人,情愿生活水平降低也要成为一个国家。
我们的邻居韩国,比朝鲜的经济水平高出更多,韩国人却天天在做梦,愿意把自己的东西送到朝鲜,只希望南北能统一。
看看朝韩离散亲属见面的场景,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是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两岸中国人认同的归属在哪里?同一祖先,同一文字,同一语言,却被分割!两岸何时能够统一,难道我们不忧心忡忡吗?在韩国的街上,几乎看不见外国汽车,国家闹金融危机,韩国人可以把自己的美元换成韩元支持自己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强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演讲
2011年5月31日,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今天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来我们的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开讲座,我想说的是,从18点45分开始的讲座一直到22点40分结束,持续了将近4个小时的讲座,讲座期间掌声不断,据同学的不完全统计多达200余次,这是从郑强教授正式开始讲座时记录的,其间小片的掌声没有进行记录,这记录在案的200余次掌声都是大片的、全场的,之所以对这个掌声进行统计主要是同学的兴趣所致,当然我的同学是学理工科的,所以
对数字有了这份较真,因为
之前了解到郑强老师的一次
讲座有170多次的掌声,所
以同学想看看我们学校的同
学有多么热情,再者看看郑
强老师在我们学校会取得什
么样的“成绩”,我之所以要
对这个掌声的次数进行一番
说明,主要是想表达对郑强
老师的敬佩和感谢!如此多
的掌声,除了说明华中农业
大学的同学们对郑强老师的喜爱以外,恐怕就是感谢了!
这也是我唯一为之动容的讲座,看着郑强老师走进会场的那一瞬
间,我激动得眼泪都差点就流出来了,我当时就感觉自己的血液一下子就都涌到了脸上,这么一个我敬仰已久的老师、教授,就像一个工作人员一样的走进会场,以至于我差一点没有看出来,他是那样的朴素,是那样的真实,是那样的近,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幸好以前在网上看过郑强老师的讲座,否则我绝不会认为就在那一瞬间映入我眼帘的人就是我如此期待的郑强教授!我想说的是这是我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为止第一次亲身感受激动的眼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这样的描写或者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而今我却因为郑强教授而亲身感受了一次,这无疑是我人生的主要一刻,我将会铭记那一瞬间的激动!
对于郑强老师的讲座内容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这样的讲座不仅仅是教育为人子女的我们,更是教育我们怎么对待为了我们而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是教育我们怎样去教育我们的子女!整场讲座无不透露出郑强教授对我们的爱,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爱,对带领新中国走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的爱,对祖国的爱以及对我们下一代的爱!如此便是博爱是也!这体现出的正是郑强老师希望我们所拥有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应该具有的那份担当!那份承受!
在此,我想感谢伟人毛泽东、邓小平,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感谢郑强教授,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学校,感谢我的同学······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国家、社会都有不足之处,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我们在整天责备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想我们自己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样子的?
有问题是正常的,但这需要我们去正确对待,不是整天瞎嚷嚷就可以解决的!
非常荣幸地聆听了郑强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学习收获了不少,也思考了不少,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不住郑强老师,幸好还有同学们200余次的掌声,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可我们所看到的是只有团委书记等少数几位老师对郑强老师的到来进行了迎接,为此我感到难过!郑强老师在武汉大学李小鹏校长和华中师范大学的盛情邀请之下都没有放弃来我们学校作报告,郑强老师说这是情感的约定,所以他无论如何都来了,可是我们的学校确实这番待人之道,我个人感到汗颜啊!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们以我们热情的掌声接待了辛苦为我们开讲座的郑强教授!至少我们很多同学在讲座上用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郑强老师,还有我们鼓掌鼓麻了、鼓肿了的双手就是见证,可是我们却十分的高兴!
我的文笔很差,但是我还是要写,以此表达我对郑强老师的感谢和感激之情!辞藻虽然不华丽,但是我是怀着一颗非常赤诚的心写下这些文字的!
真心的祝愿郑强老师一切安好!我只想说:“郑强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