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

合集下载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读《君主论》有感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他的道德总是受到社会的谴责,他的那部堪称权谋大全,让人毛骨悚然的代表作《君主论》,也让他背上了人类“邪恶的导师”的罪名。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一针见血的说:“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而这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性恶论的著名论述。

马基雅维利在意大利四分五裂的背景下,怀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提出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主张,而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君主论》一书中。

一直以来对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以否定评价居多,甚至列宁也把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反面的人物。

然而,结合马基雅维利所生活的历史背景,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时代特征:马基雅维利所在生活的15、16世纪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封建黑暗统治的时期;其次马基雅维利的个经经历:皮埃罗.索迪里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后,他得到器重,在他协理外交工作中,了看到了共和国雇佣军队的腐败,在当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国际交往中,洞悉了许多国家的统治者的冠冕堂皇词句掩盖下玩弄阴谋诡计;再次,要理解他提出性恶论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其意图,因为坚持什么样的道德观并不代表就希望建设一个怎样的道德体系,同样马基雅这一人性观的提出是致力于国家的统一。

在我国著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而在他思想影响下的韩非子所提倡的法治思想对促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思想基础。

还有,从他的这一思想推崇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来看:对马基雅维利思想发扬最好的莫过于霍布斯,他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即使是性恶论,在正确的目的下仍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

然而,我们不得不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性恶论缺乏它生长的土壤,同时不断得出科学的人性论。

人性中既有善也有恶,而他怎样发挥作用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摘要】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著名的非道德主义思想家,对权力观有着独特的见解。

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应该追求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强调政治手段的灵活运用。

而韩非子则主张专制统治,并强调以法律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虽然二者都强调了非道德主义的权力观,但马基雅维利更加强调统治者的个人利益,而韩非子更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

两者在权力观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都认为权力是统治者必须追求的核心目标,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对统治方式和权力运用的态度不同。

这些观点的探讨对于理解权力运作的本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相似、不同、影响、意义、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古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中非道德主义权力观的典型。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其代表作《君主论》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他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权力的合法性,主张统治者必须以手段而非目的来评价,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为最高准则。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兼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主张强权政治和法制思想的统治,认为国家应该以法治和刑罚来维护秩序和统一。

他强调权力的绝对性和不拘形式性,主张统治者要善于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和国家统一。

了解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对于深刻理解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对当代政治实践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探讨非道德主义权力观的影响和意义。

2. 正文2.1 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政治思想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领域是一个充满权谋和欺诈的世界,政治家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取得和巩固权力,而不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摘要:千百年来,政治始终是和伦理道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直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开始,政治开始摆脱道德,与古代、中世纪的政治观念划清了界限,政治学终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君主论》是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作品,被后人视为近代政治学说的起点。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思想影响和评价马基雅维利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政治思想对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一方面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政治不再是道德的附庸,开创了近代政治学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政治不再束缚于神学,而是从人、人性出发研究政治,近代政治学终于诞生。

马基雅维利一生著作颇多:《君主论》(1513),《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1513),《用兵之道》(1521),《佛罗仑萨史》(1525)等等。

一、《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基于人性恶观念之上的“权力哲学”。

近代政治思想也正是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展开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在《君主论》这本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其君主专制理论和君子统治术思想。

全书共有二十六章。

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如何维持。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性质、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

从政治的角度讲,任何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

所以,要让军队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

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

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

《世界文明史Ⅱ》期末论文题目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指导老师张正萍老师姓名学号宋迪**********学院专业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完成时间2014年5月28日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摘要】本文是世界文明史课程的学期论文。

作者通过阅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初步把握了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并认为他的思想与韩非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本文综述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表现的思想,并分析了与韩非子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人性恶韩非子一、关于马基雅维利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喜剧作家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教皇专制和四分五裂的局面中。

马基雅维利从小阅读了大量古典文献,于1498年出任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长官一职,并兼任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以及国防事务。

但后来,于1494年被推翻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马基雅维利随即被投放到监狱中,后虽担任《佛罗伦萨史》的编撰工作,但在政治上的地位早已全无。

尽管如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却流传了下来,代表着君主制思想和共和制思想的《君主论》和《论李维》世代流传,被无数的启蒙思想家、民主思想家甚至专制主义者所研究、学习。

正因为马基雅维利在作品中表现出“教育人‘恶’”的思想,他被冠以了“恶魔”、“强权政治的维护者”等称号,美国人列奥·施特劳斯称他为“罪恶的导师”,莎士比亚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

有人认为两本著作表达的政治思想截然不用是马基雅维利矛盾的体现,也有人和施特劳斯、莎士比亚一样,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邪恶”的。

但是,要是马基雅维利只是教人“恶”,能得到恩格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这样的美誉吗?显然不是。

后面的内容笔者将基于他的《君主论》来论述。

二、《君主论》——关于法律、军队、强权的认识许多人把马基雅维利看做“罪恶的导师”都是源于这本《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都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于人类政治历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权力观方面,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属于非道德主义者,他们都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两个独立的领域,政治的本质在于权力的争夺和运用,而不是道德的实践。

首先,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认为政治是一个残酷而复杂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人们为了争夺和获得权力会使用各种手段和策略。

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必须要掌握权力,而权力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统治者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保持权力的稳定和扩展。

他认为,统治者必须要采取巧妙的策略来面对现实的政治局势,如虚伪、欺骗、暴力等手段都可以被接受,只要对于统治者来说有益于自己的权力。

韩非子也持有类似的立场,他认为,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争夺,统治者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控和运用权力。

在他看来,道德并不是政治的标准,而是政治的手段,统治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以及技巧来使用道德影响和控制人民。

他还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强化统治者的能力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权力的使用中,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马基雅维利更加强调统治者的实用性和成功性,他认为统治者必须要尽可能地保持绝对的权威和控制,为此,统治者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来确保自己的权力。

他甚至在书中明确提出,“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繁荣,政治家必须要偶尔违背道德判断。

”而韩非子则更多地强调统治者的合法性和人民的信任感,他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于人民的支持和认可,统治者应该通过正当手段和良好的统治来赢得人民的信任。

此外,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在政治理论的实践性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主要适用于一个强大的君主制国家,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中统治者才能真正地拥有权力和控制,才能更好地实践政治理论的目标。

而韩非子则更加关注整个社会的治理和稳定,他认为,政治权力的运用应该以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统治者个人利益。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于权力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者都被称为非道德主义者,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和东方政治学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角度,对他们的权力观进行比较。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认为政治权力是基于现实而非理想的。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政治行为应该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认知,而非对理想情况的追求。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而不是以道德规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同样,韩非子也强调现实情况对于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他认为政治家应该把握实际情况,通过变通和调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认为权力是必要的。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终极目标正当化手段”的思想,即政治权力的维护和扩张是合法的,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是正当的。

韩非子也认为政治权力的维护是必要的,他指出,如果政治权力不得到维护,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两者都认为政治权力的维护是合法和必要的。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强调政治权力的稳固性。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家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保持权力的稳固,包括欺骗、暴力和欺骗。

韩非子也认为政治家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力,包括善意的愚弄和运用刑罚。

他们都认为政治权力的稳固性是政治决策的核心。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在权力观上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在于他们对人性的认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质上是自私和利己的,政治家应该利用人性的这一特点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而韩非子则认为人性本质上是邪恶的,政治家应该通过改造和教育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这两种对人性的认知导致了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在权力观上的不同。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虽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政治权力的视角和对现实情况的重视,但是在对人性的认知和对政治权力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他们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理解权力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在政治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对政治权力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我们来谈谈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

马基雅维利在其著作《君王论》中提出了许多非道德的政治观点。

他认为,政治领导人应该追求权力和统治,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领导人可以不择手段地使用权力。

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领导人应该具有虚伪的品质,他们应该能够灵活运用欺骗、暴力和压迫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领导人应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行事,而不应该受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与马基雅维利不同,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韩非子认为,统治者应该通过严厉的刑罚和清晰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认为,政治领导人应该采取坚决的行动来维护国家的权威和秩序。

韩非子主张政治领导人应该采取非常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认为,统治者应该通过惩罚和奖励来维护政治权力,统治者应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统一。

在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对于我们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和运作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都反映了政治领导人对统治权力的追求和维护。

他们的思想为我们理解政治领导人在权力谋求和权力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也反映了政治领导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他们的思想为我们理解政治领导人在面对内外挑战时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启示。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也反映了政治权力运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的思想为我们理解政治权力运作的多种形态和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虽然我思忖着摆放在你面前的这部作品没有多大价值,但我完全确信你有足够雅量来接受它。

你知道,我献不出更有价值的礼品了,但我能够送出的是在特定的活动空间中如何处事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从多少年来太多的痛苦和历险中学会和明白过来的……”以这样的献词,马基雅维利将自己呕心沥血20余年的著作《君主论》献给了洛伦佐·德·美第奇,寄希望于这位统治者能够结束意大利当时的分裂和动乱,完成祖国的统一。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想并未实现,但《君主论》以其独特的原则和饱受诟病的直率在后世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和研究。

作为一部总括性的指导君主进行统治的政治哲学著作,马基雅维利努力对那个时代“政治上的不诚实,如此诚实的在心智上加以思考”,因而自出版之日起就屡受诟病。

作者对于纯理论的建构兴趣并不大,而着力于创造可操作性强的法则。

其中,“民本”思想贯以始终,成为马基雅维利主要关注的法则之一。

马基雅维利不止一次地强调,一个成功的君主,如果他是为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着想,那么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有道理的(尽管马基雅维利还认为即使君主在这样做时也是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出于对其同类及人类生存其中的社会的消极评价,马基雅维利相信,由于人类普遍的道德贫乏,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一个成功的君主必须坚强,不为感情所动,甚至需要与所谓传统的好与善相悖。

但政权稳定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

”(《君主论》第八章)在这里,尽管马基雅维利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仍将人民看成是没有理想只为利益,虽然很重要但却极难把握的力量,君王要“竭尽所能的用尽各种方法使它的市民在任何情况下对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有所寄托,让他们毫无二心的效忠于己。

”但其已明显意识到人民群众基础性力量的强大。

马基雅维利充分认识到了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性和人民占绝大多数的基础地位。

他指出,“如果把基础建立在人民之上的是一位君主,而且他能够指挥,是勇敢的人处逆境而不沮丧,不忽视其他的准备,并且以其精神意志与制度措施激励全体人民,这样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被人民背弃的,而且事实将会表明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明史Ⅱ》期末论文题目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指导老师张正萍老师姓名学号宋迪**********学院专业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完成时间2014年5月28日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摘要】本文是世界文明史课程的学期论文。

作者通过阅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初步把握了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并认为他的思想与韩非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本文综述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表现的思想,并分析了与韩非子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人性恶韩非子一、关于马基雅维利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喜剧作家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教皇专制和四分五裂的局面中。

马基雅维利从小阅读了大量古典文献,于1498年出任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长官一职,并兼任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以及国防事务。

但后来,于1494年被推翻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马基雅维利随即被投放到监狱中,后虽担任《佛罗伦萨史》的编撰工作,但在政治上的地位早已全无。

尽管如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却流传了下来,代表着君主制思想和共和制思想的《君主论》和《论李维》世代流传,被无数的启蒙思想家、民主思想家甚至专制主义者所研究、学习。

正因为马基雅维利在作品中表现出“教育人‘恶’”的思想,他被冠以了“恶魔”、“强权政治的维护者”等称号,美国人列奥·施特劳斯称他为“罪恶的导师”,莎士比亚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

有人认为两本著作表达的政治思想截然不用是马基雅维利矛盾的体现,也有人和施特劳斯、莎士比亚一样,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邪恶”的。

但是,要是马基雅维利只是教人“恶”,能得到恩格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这样的美誉吗?显然不是。

后面的内容笔者将基于他的《君主论》来论述。

二、《君主论》——关于法律、军队、强权的认识许多人把马基雅维利看做“罪恶的导师”都是源于这本《君主论》。

《君主论》共分26章,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11章),马基雅维利根据不同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统治权的方式,分析每种不同的君主国的特点;第二部分(12~14章),作者谈及了保有常备军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5~23章),主要讲的是君主的统治之术,而这一部分就是世人们对马基雅维利思想认知的来源;第四部分(24~26章),作者对意大利君主国情况做出了总结,并在最后一章呼吁了意大利统一。

整本书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语言易懂,但思想深刻。

它所反映的主要思想笔者将在下面进行总结。

(一)争做“虚伪”的君主和许多思想家不同,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是“恶”的。

“文明人几乎都是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忘恩负义、容易变心,是虚伪者、冒牌货,他们逃避危难、追逐利益。

”[1]“恶”是人之本性,人向来是虚伪的。

那么,君主要表现出来他的虚伪吗?不用。

君主要做的是保持其表面的仁慈,暗地里可以凶悍、冷漠、无同情心,在马基雅维利眼里,虚伪对于君主来说是一种可以被接受的“品格”——这也就是后来思想家对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攻击点——君主一定要让人民知道自己在做“善事”,“恶事”可以让身边的下人去做。

(二)常备军十分重要《君主论》的第12~14章是谈的军队建设问题,篇幅短,但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基雅维利认为,“雇佣军和援军是无益的,并且是危险的”[1],只有建立常备军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

马基雅维利关于军队的论述不是凭空推测,而是基于大量史实的。

意大利的崩溃就是源于长期的雇佣军制度,罗马和斯巴达长时间来就是靠着整军经武保持强大的。

马基雅维利在军事方面极具洞察力,充分看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军事实力不及外国的主要原因。

(三)专制主义一看到《君主论》这一书名,就不难想到这是在谈君主在一国之中的作用的。

《君主论》是“为拯教意大利提供理论指导的救亡论”[2],为此,马基雅维利在书中避开了自己一直以来倾向的共和制度,一心鼓吹君主专制的重要性。

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专制很大程度上是反对教会在世俗权力过大的结果。

当时教会掌控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土地,并且在很多方面拥有凌驾于世俗君主和法制的权力,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的境遇中,整个亚平宁半岛被宗教的神威所笼罩着。

马基雅维利这一批文艺复兴思想家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反对教会拥有过大的世俗权力,主张君主应当收回权力,以完成国家统一进步的梦想。

马基雅维利主张的专制主义不是一种与现代民主相违抗的专制,而是一种与教皇权力相对峙的专制。

三、与韩非子思想的比较——从比较中看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读过《君主论》的人一定能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那便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人们长时间来乐此不疲的将中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家的权术思想进行比较,寻求他们思想中的通式。

笔者认为,这样的比较是很有必要地。

(一)相似的背景条件首先,他们都处在大分裂时期。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教皇统治兴旺的中世纪末期(当然,那也是教皇统治夕阳下最后的辉煌了),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亚平宁半岛各共和国不断受到外国侵略。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是当时社会的主题,战国七雄瓜分了中国的土地。

他们两人都处于社会大分裂时期,这就导致了他们“集权”思想的产生,集权可以控制好本国、强大本国,集权也有助于统一。

其次,他们都处在大变革时期。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中世纪末期,那时候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为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分封制瓦解,郡县制确立的关键时期,奴隶制正在向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封建制过渡。

这样的大变革时代为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这样的法治思想、权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道德”意识相当强的统治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马基雅维利时期的欧洲正笼罩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中,宗教至上、道德至上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正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虽然还未像汉代那样成为显学,但是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极力反对对当时社会也是有一定的道德谴责的。

韩非子就在这时候提出了顺应当时时代潮流的权力权术学说,反对所谓“道德”的禁锢。

(二)贯通中西,一悟两用《君主论》和《韩非子》乍一看是有很多共同点,这里笔者就基于阅读和思考列举一些。

1.以“人性本恶”为基础在前面也提到过,《君主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性恶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的快些”[1]等论断被后人无数次的引用、解读,也构成了证明马基雅维利对于“人性本恶“观点认知的基础。

与中世纪末期相隔一千余年的中国战国时期,法家诞生了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那便是韩非子,他的《韩非子》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样,都被人们看做使用权术的典范。

同样,韩非子也认为人性本恶。

韩非子说:“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子泽乎?”[3]这与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连最亲近的亲子关系都是这样,更何况君臣、夫妻、兄弟之间,朋友、陌生人、雇主雇员之间的关系呢?人生来就是恶的,这便是中西方两位思想家的共识。

2. 重视实力和权术在马基雅维利眼里,军事和法律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马基雅维利讲的权力实际就是使人畏惧的实力和暴力[4]。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让人觉得恐怖比让人觉得仁慈更容易稳定其统治。

君主是人性和兽性的结合,“要做狮子也要做狐狸”[1],各种权术的运用是值得的,君主“凶悍”的统治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韩非子认为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源泉。

残酷的现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称雄于诸侯,当今时代是实力较量的时代[5]。

韩非子主张的“术、士、法”中的“术”指的就是权术,他说“术者藏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3],君主只要权术厉害,就可以驾驭臣民,管理好国家。

3.轻视道德的教化在前面谈及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所处时代的背景条件时就说到了他们所处时代中“道德”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的思想其实都是轻视道德的。

马基雅维利认为,只要是有利于结果和目标的达成,可以使用各种邪恶的、狡诈的、阴险的手段,道德在目标的追求过程中的角色不重要,“君主可以展现仁慈的美德,条件是正确地使用残酷的手段”[6]。

在西方政治史上,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把政治与道德、宗教分开的思想家。

韩非子认为,在战乱不息、弱肉强食的时代,依靠所谓的德治和仁政就可以“王天下”的思想只是一种幻想,德治和仁政不会给君主和国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只会给国家和君主带来灾难[5]。

“仁”“德”无法治理好国家,将道德之于治国之道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三)大同之下的小异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观点大体相同,不过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些差别,下面笔者就来论述一下。

首先,他们两个主张的人性之恶,“恶”的含义稍有不同。

马基雅维利认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 他们是忘恩负义、朝三暮四者,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名利的贪得无厌者”[1],也就是说,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是善变的,人是阴险狡诈的。

而韩非认为人性是自利的、利己的和功利的,类似于现代经济人假设[7]。

韩非子认为的“人性本恶”主要是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角度去看的,通俗地讲,马基雅维利谈人之“恶”的程度要重一些。

其次,两者直接目的略有差别。

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意大利正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中,法国等帝国当时多次对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马基雅维利的专制思想有两个目的:一是维护统治,二是集结全国力量对抗外族。

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针对君臣关系、君民关系而言的,法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对统治起巩固作用,至于强大本国、侵略他国,只能说是实施这一思想的“正外部性”。

再次,马基雅维利并不认为君主专制是最好的制度,他认为“君主制是好的,然他更欣赏共和制”[8]。

君主制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只是这一阶段最好的制度,它能巩固统治,防止社会动乱和外族侵略,而更好的共和制不能实施只是因为条件还不够成熟(这一点马基雅维利在他的《论李维》中进行了详细论述)。

然而,韩非子所提倡的是完全的“法治”与“专制”(那个年代不可能诞生共和制),在韩非子眼里,与当时“仁治”“礼乐”相对的“法治”“专权“是好制度。

四、总结几百年来,人们对马基雅维利褒贬不一,有人将他视为罪恶的宗师,而有人认为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开启着。

要想真正了解马基雅维利,我们不能拾人牙慧,从几篇书评、论文中了解他,而应该读他写的原文,《君主论》篇幅不长,语言不晦涩,容易读。

那马基雅维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莎士比亚一样,也许一千个人读马基雅维利就能读出一千种味道。

至于人们说他君主专制和共和制度思想具有很强的矛盾,我不敢苟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