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妈妈咪呀欣赏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摘要】《妈妈咪呀!》是一部知名的音乐剧作品,其音乐语言分析对于理解剧情和人物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在剧情中,音乐元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表达情感和氛围,为故事增添戏剧性。
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则丰富了文本的层次,引导听众深入思考。
角色歌曲与人物性格的关联分析揭示了音乐与角色之间的密切联系,舞台音乐与情节发展的关系分析展现了音乐在推动故事发展中的力量。
结合这些分析,可以看出音乐在《妈妈咪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剧情和人物有着极大的帮助,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语言特点。
【关键词】《妈妈咪呀!》、音乐语言分析、剧情、音乐元素、歌曲、节奏、旋律、歌词、修辞手法、角色歌曲、人物性格、舞台音乐、情节发展、重要性、理解剧情、帮助、音乐语言特点1. 引言1.1 介绍《妈妈咪呀!》的背景《妈妈咪呀!》是一部以瑞典流行乐队ABBA的歌曲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由凯瑟琳·约翰逊执导,于1999年在伦敦的西区上演。
故事讲述了一个即将结婚的女孩苏菲寻找自己的父亲的经历,其中融入了ABBA的经典歌曲,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
这部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赢得了众多奖项,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妈妈咪呀!》的成功源于其优秀的音乐原创,以及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表演。
ABBA的歌曲曲调优美,旋律动人,歌词富有情感抒发,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音乐剧以这些优秀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加之精彩的舞台表演和剧情设置,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体验到别样的视听盛宴。
通过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感受到音乐在故事中的独特功效。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工具,它能够带给我们愉悦、感动和启迪,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1.2 说明音乐语言分析的重要性音乐语言分析在《妈妈咪呀!》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音乐剧《妈妈咪呀!》是一部以瑞典流行乐团ABBA的歌曲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于1999年首次上演,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粉丝。
该音乐剧融合了ABBA的经典曲目,以及精彩的剧情,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音乐戏剧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们将从ABBA的音乐风格谈起。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乐团,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音乐风格充满了欢快、明快的旋律和节奏。
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以悦耳动听的旋律和简洁易记的歌词著称,深受全球各地歌迷的喜爱。
《妈妈咪呀!》的音乐正是基于ABBA的音乐风格创作而成,充满了轻快、欢快的旋律,给人以愉悦的音乐享受。
我们可以从《妈妈咪呀!》的歌曲中观察到音乐元素的运用。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音乐元素的运用至关重要,它可以充分展现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在《妈妈咪呀!》中,我们可以听到诸如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运用,这些乐器催人奋进,激起人们的欢乐与热情。
合唱与独唱的穿插运用也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ABBA的独特和谐声部编配,使得整个音乐剧充满了美妙的和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可以从《妈妈咪呀!》的剧情与歌词中窥见音乐语言的魅力。
音乐与歌词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音乐剧的灵魂。
在《妈妈咪呀!》中,歌曲与剧情相得益彰,将音乐剧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有些歌曲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表达了对自由、梦想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有些歌曲如《Money, Money, Money》、《Gimme! Gimme! Gimme! (A Man After Midnight)》等,则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引人深思。
这些歌词与旋律的相互配合,让观众在音乐剧中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能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著名的音乐剧,根据瑞典组合ABBA的歌曲改编而成。
它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动听的和声和诙谐的歌词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我们来分析该剧的旋律。
《妈妈咪呀!》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流行风格,以欢快、轻松的旋律为主。
这些旋律通常节奏明快,易于让观众引起共鸣。
开场曲《妈妈咪呀!》的旋律轻快明朗,一开始就能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摆动身体。
一些经典的ABBA歌曲也被巧妙地融入到剧中,例如《Dancing Queen》、《Super Trouper》等。
这些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让人难以忘怀。
我们来分析该剧的和声。
《妈妈咪呀!》的和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巧,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
经常使用的技巧之一是合唱。
合唱以多个演员的声音相互呼应,形成音乐上的对话。
在剧中的一些重要场景,如婚礼、派对等,都会使用合唱的形式。
合成的声音也在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成的声音,可以增添音乐的浓度和多样性。
在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合成的声音会加入到演唱中,增加音乐的张力。
我们来分析剧中歌词的特点。
《妈妈咪呀!》的歌词诙谐幽默,易于让观众产生共鸣。
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描述,让人们能够更加贴近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
在剧中的一首经典歌曲《Money, Money, Money》中,歌词反映了经济压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追求财富带来的压力和矛盾。
这样的歌词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现实问题。
《妈妈咪呀!》通过轻松欢快的旋律、动听的和声和诙谐的歌词,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
其音乐语言的精妙运用,使得整个剧目充满了活力和情感,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剧演出中的经典之一。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音乐剧,取材自世界知名的流行摇滚乐队ABBA的歌曲,于1999年首次在伦敦的West End音乐剧院上演。
自此以后,该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ABBA的歌曲以其流畅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而著称,这些歌曲成为音乐剧《妈妈咪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探讨其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歌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音乐剧整体效果的影响。
我们来分析《妈妈咪呀!》的旋律。
ABBA的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而著称,这些旋律从来都是其歌曲的核心。
在音乐剧《妈妈咪呀!》中,ABBA的经典歌曲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旋律鲜明而动人。
这些旋律简单易记,而且充满活力,能够让观众在听过一遍之后就能够哼唱起来。
《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歌曲的旋律都非常朗朗上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想要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这种旋律的动感和活力直接俘获了听众的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当中,体验角色的情感与故事的起伏。
让我们来看看《妈妈咪呀!》的节奏。
ABBA的歌曲以其欢快活泼的节奏而著称,这种节奏在音乐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音乐剧中伴随着ABBA的歌曲,演员们以轻快的舞步和活泼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歌曲所带来的活力和欢乐。
《Honey, Honey》和《Take a Chance on Me》等歌曲的节奏明快轻快,令人忍不住想要随着音乐一起舞动。
这种欢快的节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之中,与角色共情共鸣。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妈妈咪呀!》的和声。
ABBA的歌曲以其丰富多彩的和声而著称,这些和声为歌曲增添了许多魅力和深度。
在音乐剧中,这些和声得到了巧妙地再现,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和和声技巧诠释了这些歌曲,使得整个音乐剧更加生动丰富。
在《Thank You for the Music》和《Our Last Summer》等歌曲中,和声的运用让歌曲更具层次感和魅力,让观众得以感受到音乐的魔力和魅力。
《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的欢乐狂欢

《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的欢乐狂欢近年来,音乐舞台剧在国内的热潮逐渐兴起,各种经典电影的改编作品相继登场。
而其中,由ABBA乐队的音乐为基础的《妈妈咪呀!》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这部音乐舞台剧以其欢快的节奏、动人的旋律和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一场欢乐狂欢。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音乐舞台剧的音乐。
ABBA乐队的经典曲目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而这部剧正是以他们的音乐为基础。
从开场曲《Dancing Queen》到结尾曲《Waterloo》,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剧中演员们的演唱技巧非常出色,他们用自己的嗓音将每一首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在欢快的旋律中不禁跟着节奏扭动起来,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
除了音乐,这部音乐舞台剧的舞蹈也是一大亮点。
舞台上的演员们以优雅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舞蹈的魅力。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观众们在舞蹈的热情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欢乐和快乐。
舞蹈不仅是剧中故事的一部分,更是表达演员们情感的一种方式。
他们用舞蹈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让观众们在欢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除了音乐和舞蹈,这部音乐舞台剧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演员们将他们演绎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女主角唐娜,她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单亲妈妈,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在看到她的坚强和勇敢时,不禁为她的故事而动容。
而男主角索菲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角色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音乐、舞蹈和演员表演,这部音乐舞台剧的舞台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都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为演员们的表演增添了一份色彩和魅力。
特别是在舞台上方悬挂的巨大灯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给整个舞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观众们在欣赏演员们的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台设计师的用心和创意。
总的来说,《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了一场欢乐狂欢。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摘要: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希腊小岛上历经两代人情感变化的美好故事。
整部音乐剧贯穿了瑞典国宝级乐队ABBA的二十二酋金曲,自然、贴切地突显了剧情中的三大主题:爱情、友情、亲情,而这些歌词化的语言正是剧情和音乐的精华所在。
本文从英语版歌曲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剧中三个主题的剧情特点及其对应的语言特征,以期深化对《妈妈咪呀!》审美意义的理解,为音乐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关键词:《妈妈咪呀!》音乐语言音乐剧《妈妈咪呀!》于1999年在伦敦首演,2008年同名电影上映,2018年该系列电影时隔十年推出第二部。
该剧自首演之初就异常轰动,上演历时二十年仍旧长盛不衰,拥有超过四千万的观众,在全球超过二百个主要城市上演,目前共有含中文版在内的十四个语言版本。
王宁在其节目《文化正午》中总结《妈妈咪呀!》经久不衰的两大原因分别是情节优势和音乐优势。
情节上看,《妈妈咪呀!》讲述了单亲妈妈唐娜和女儿苏菲在希腊小岛经营小旅馆,辛苦谋生。
苏菲即将步入婚姻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能参加婚礼,于是,她通过看妈妈的日记决定在唐娜的三个前男友中寻找生父,一场混乱有趣的寻亲故事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谁是苏菲的亲生父亲?”这个悬疑问题贯穿着全剧。
两代人不尽相同却又有所相似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引起了观众深深的共鸣。
音乐方面,ABBA乐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十二首经典曲目向观众传递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妈妈咪呀!》这部音乐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先有了音乐,之后才据此创作了故事情节,因此,它不仅仅是一出普通的戏剧,每次上演时,更像在举行一场大型音乐会。
当一首首熟悉、悠扬的歌曲响起时,观众们甚至会忘却剧情,全心全意地投入音乐中,这也是笔者选择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该剧审美价值的出发点。
下文将结合剧情和音乐语言分别从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加以赏析。
一、多重爱情旋律的交响本剧囊括了关于爱情的许多主题,苏菲和斯凯的青春纯情恋爱;唐娜和山姆错失彼此的苦涩恋情;唐娜好友罗斯一直追求真爱却屡屡失败;另一好闺蜜坦亚则潇洒驰骋情场……仿佛是一曲内容丰富的交响乐,每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爱情的影子。
音乐剧妈妈咪呀鉴赏

音乐剧妈妈咪呀鉴赏《妈妈咪呀!》是由菲利达·劳埃德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梅丽尔·斯特里普、阿曼达·塞弗莱德、皮尔斯·布鲁斯南和柯林·费斯等联袂出演,电影于2008年7月18日在美国上映。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音乐剧《妈妈咪呀!》鉴赏的相关信息吧!音乐剧《妈妈咪呀!》的鉴赏《妈妈咪呀!》除了完美的编剧,更重要的自然是片中美妙的歌声。
梅丽尔·斯特里普、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唱歌足够吸引眼球了。
影片所有演员都亲自演唱歌曲,虽非专业水准,却同样让所有观众为之吸引。
尤其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的演出完全能以“忘我”来形容,穿着工装裤引吭高歌、蹦蹦跳跳,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全然不像个60岁的女人,表现得绝对敬业,绝对吸取了女主角唐娜精神的精华。
相比之下,布鲁斯南的演出略显单薄了,高音部分也真难为他了,一首“SOS”似乎已经挑战到他的极限了,到最后一场戏看他穿着闪亮的1970年代演出服起舞,“007”的风度可荡然无存了,不过观众爱看的就是这个。
《妈妈咪呀!》找到了一张奇妙的配方。
音乐、服装、灯光、舞美等等构成综合舞台效果的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电影自身的故事,则是这张配方的灵魂所在。
其故事十分有趣,又带有些许伤感,更重要的是不论是母女情还是三个女伴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里获得自己的感悟。
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关键。
和一般音乐剧先有故事再找配乐的制作方式相比,《妈妈咪呀!》则一开始就将在西方唱片销量仅次于Beatles乐队的ABBA演唱组的歌曲,定为全剧的基石。
《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是剧中精美而又带有情感色彩的音乐。
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剧情简介时间退回到1999年,那是希腊一座位置偏僻、风景迷人的美丽小岛,多娜(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和女儿苏菲(阿曼达·塞弗莱德饰)、以及苏菲的未婚夫斯盖伊在这里共同经营了一家充满地中海风情的小旅店。
电影音乐赏析之妈妈咪呀

唐娜的又一春------《妈妈咪呀》影评《妈妈咪呀》这部音乐电影给我一种很活力四射的感觉。
现代,流行,又带着世外桃源般的感觉。
蓝的动人心魄的海水,白的童话般的房子,仿佛能吹入心间的海风,风情万种的地中海海岛上,母亲、女儿、朋友、三个情人的故事在一首接一首的音乐中向我们娓娓道来,如此美妙的组合,怎么能轻易忘怀。
影片开始在《I have a dream》的音乐中为索菲找爸爸做了巧妙的解释,母亲年轻时候的三个情人此时齐聚海岛显得合情合理。
音乐缓慢带着轻快地拍子,也如苏菲心里跳跃着的期待。
唐娜第一次看见三个曾经的情人的时候适时地响起《mama mia》的歌声,跳跃着轻快的旋律,我们感受到她的诧异,不知所措,还有无法掩饰的期待。
一首《money,money》简单轻快却把母亲唐娜十多年来带着女儿的辛酸展现给了我们。
看似坚强无所谓,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遇见三个曾经的情人后,重新面对年轻时感情路上的失败,女儿希望爸爸能陪她参加婚礼,母亲却不知道三个当中那个才是苏菲真正的父亲,唐娜哭得很狼狈,开始不断地自责。
在朋友的鼓励中响起《dancing queen》,唐娜重新活力起来,三个妇女带着舞会的装束,在整个海岛上载歌载舞,于是我们看到无数人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摆动,一起歌唱要“活出人生的精彩”。
算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吧,轻快的旋律也带着无穷的活力,让荧幕前的人也经不住想动起来。
索菲结婚前一晚,母亲送她的礼物是一首《super trouper》,和两个曾经一起唱歌的好朋友站在小舞台上穿着炫目妖艳的衣服边唱边跳,仿佛能看到年轻时候的她们肆意奔放。
紧接着是极欢快的《gimme!gimme!gimme!》,在场的人开始一起舞动,索菲也开始于三个“父亲嫌疑人”交流,到底谁才是索菲的父亲,音乐欢快火热,却隐隐透着紧张焦虑。
当初恋情人山姆找到唐娜,两个人唱起一首《S.O.S》。
曾经如此相爱却分离十多年,其中的苦涩无奈在山姆深沉唐娜伤感的歌声中传达出来,曾经的美好似乎很难再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咪呀——释放被禁锢的本性
一、
波光荡漾的希腊海,夜色映衬着小船,《I have a dream》清彻通灵的歌声唱出了女孩苏菲的心声,即将与斯盖踏入婚姻的殿堂的她,希望亲生父亲能够陪着自己走过红地毯。
然而母亲唐娜却从没有透露过一丝关于苏菲亲生父亲的信息,无奈之下,苏菲唯有通过偷看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并从中找到了线索,于是以母亲唐娜的名义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
不久之后,唐娜的八年未见的好姐妹罗茜与谭雅赶来参加婚礼,而与此同时,唐娜的三位前男友,旅游作家比尔、建筑师山姆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一起出现在了小岛上。
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
当唐娜重见老情人时,一首《Mamma mia》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惊讶、尴尬、误解、伤感,都融解在ABBA或欢快或舒缓的歌曲中。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压制多年的情感的复燃。
而这也是整部音乐剧的一个转折点,除了苏菲寻找亲生父亲这一主线外,引出了唐娜与是三位前男友的感情纠纷。
心情复杂的唐娜在好姐妹罗茜与谭雅的开导下,终于释放自己的本性,紧接着的歌曲《dancing queen》把音乐剧推向第一个高潮,全岛的人们在唐娜、罗茜与谭雅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尽情释放本性的喜乐狂欢。
苏菲试图通过接近比尔、山姆以及哈利,从而分辨出自己的亲生
父亲,期间的歌曲《Our last summer》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回忆,《Lay all your love on me》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戏剧性地,苏菲并未能从中辨认出亲生父亲,疑惑反而越来越大。
在触动人心灵的《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优雅歌声中,苏菲终于决定让母亲唐娜把自己交给新郎。
婚礼,即将开始前,对唐娜旧情难忘的山姆对唐娜穷追烂打,唐娜唱出ABBA乐队的成名作——《The winner takes it all》,对两人的是是非非做了一个了段。
戏剧性地,婚礼进行时,比尔、山姆以及哈利三人同时成为苏菲的父亲,而苏菲也清楚了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她决定先不结婚,而是与斯盖离开小岛看那看世界。
在温馨欢乐的歌曲中,山姆求婚成功,与唐娜签收,而个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二、
音乐剧的女主角苏菲,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她聪明活泼,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对未来有着比较迷糊的认知。
苏菲希望亲生父亲能把自己交给新郎,把母亲的三位前男友骗到岛上来,从而引发了这场欢乐的闹剧。
苏菲如夜色里迷人的希腊海,清幽而又不失活力,执着倔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另一位女主角唐娜,年轻时任性好玩,怀孕时被母亲赶出家门,于是就带着自己可爱美丽的女儿苏菲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希腊小岛上经营了一间小旅馆、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唐娜在这场闹剧婚礼之前,是属于
压抑型的角色,被母亲赶出家门的阴影、抚养女儿的压力以及与前男友似断未断的感情纠纷,每一样压力都使得她无法像年轻时尽情绽放自己的魅力。
而只有当好姐妹重聚时,她的激情才得以重新迸发。
敢想敢爱,自信坚强,无拘无束,自由奔放,这才是真正的唐娜。
而剧中唐娜对女儿时刻关心、担忧女儿未来以及女儿出嫁时对女儿的依依不舍的慈母形象,也让人非常感动。
山姆作为唐娜老情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给观众的感觉并没有像唐娜和苏菲那么强烈,甚至还不如浑身充满青春活力的斯盖。
但是除了比较普通的成熟与稳重标签,山姆让人感动的地方是他对唐娜深沉的爱。
在山姆与唐娜对唱《S.o.S》时,或者会有人谴责皮尔斯•布鲁斯南嘶哑的嗓音差点毁掉了整场音乐剧,但在这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压制许久、如山洪爆发般的感情让我们彻底震撼了。
执着专一,敢爱敢恨,成熟稳重,温柔中又透着些许粗犷,这是独有的个性。
而哈利与比尔也是曾经年少轻狂。
喜欢冒险的自由作家比尔年轻时留着一头长发,酷劲十足,而年老的比尔虽已无那一份不羁,但却是三人中最具活力的一位,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老年的哈利在船上拿着吉他神情弹唱,其风度依然,而最终结局暗示他是同性恋,这也反映了他敢于撑开束缚与枷锁,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个性特点。
三、
贯穿整部音乐剧的是ABBA乐队独具魅力的经典音乐、激情四射的舞蹈以及幽默诙谐的喜剧表演。
ABBA乐队的音乐高度地与故事剧情的发展融合了起来,如歌曲《Mamma mia》反映了唐娜重见老情人的惊讶、伤感与尴尬,不禁暗叹:mamma mia:;《Lay all your love on me》适情适景地表现了苏菲与斯盖充满活力的爱情;《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体现了唐娜对女儿出嫁的依依不舍之情······可以说,曾经风靡世界的ABBA乐队的音乐在用旋律和歌词为这部音乐剧叙事,音乐与剧情恰如其分地完美融合了在一起。
而舞蹈直接调动了音乐剧的气氛,如《Dancing queen》中迸发青春活力的舞蹈,单身晚会上的群体舞蹈,还有《Does your mother know》中沙滩上的诙谐的舞蹈,使整个画面变得欢乐喜悦,热闹非凡,同时散发着无穷的青春魅力。
正是精彩的舞蹈使《Mamma mia》的画面活了起来,增加的整场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舞蹈也是为叙事而舞,或激情,或滑稽,或优雅,或动情,都与故事剧情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并推动了故事的进行。
《Mamma mia》作为一场极具喜乐欢闹气氛的音乐剧,当然不能缺少幽默与诙谐元素,喜剧表演使音乐剧的气氛变得欢乐了起来,如扛柴的大妈、罗茜的掉水还有光屁股的比尔等情景。
总的来说,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好地与故事糅合在一起,具有
非常强的感染力。
四、
我觉得,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一种感性的自由,不为生活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所约束,不须担忧年老以及未来的不可知,不要被苦闷禁锢了自己的本性。
抛弃所有的拘束,尽情高歌,尽情起舞,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的魅力。
唐娜因为年少轻狂种下的苦果而多年忧郁,斯盖因为深爱苏菲而勉强结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和经历,但是无论自己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舍弃自己心里最认真的向往与理想,生命的魅力,就在于追求,我们要做的是勇敢地放下心里的压力,去追求自己最向往的生活,积极乐观地活出自己的青春魅力与激情活力。
于是乎,苏菲与斯盖离开了小岛去认识世界,山姆与唐娜终于牵手,罗茜与比尔也大胆示爱了······
对于当代的青少年,很多人都会认为音乐剧是一门枯燥严肃的呆板艺术,而当上过音乐剧的课,我才惊叹音乐剧的魅力竟是如此迷人。
音乐剧中通过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等表现手法,把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感情放大化处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表达的主题,并从中审视自己的生活。
以《Mamma mia》为例,这部欢乐的音乐剧不仅能使我们的心情得到难得的放松,更能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导我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我们释放久被禁锢的本性,找回当初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自己。
《Mamma mia》让我懂得,音乐剧也是陶冶情操、增加个人修养的方式,也是繁忙的生活间不错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