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装订的方式与步骤 (上册)
书籍装订流程

《书籍装订流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书籍装订是咋回事。
第一步,得把印好的书页整理好。
就像咱们整理书包里的书一样,要整整齐齐的。
第二步,给书页打孔。
这孔的位置得准,要不然书就不结实啦。
第三步,把线或者铁丝穿过打好的孔。
这就像给衣服缝扣子,得仔细认真。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小李自己装订一本书,结果打孔的时候位置歪了,最后书装订得歪歪扭扭的。
第四步,把线头或者铁丝头固定好,让书不会散开。
第五步,给书的外面加上封面。
这封面要好看,能吸引人。
第六步,把封面和书页粘在一起或者缝在一起,这样书就更牢固啦。
同学们,书籍装订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书籍装订流程》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书籍装订的流程。
一开始,要把书页按照顺序排好,可不能乱了。
然后,用专门的工具打孔,这孔要打得大小合适。
接下来,选好装订用的材料,有线、塑料圈,还有胶水啥的。
我听说,有个同学用胶水装订书,结果胶水涂多了,书页都粘在一起打不开了。
再就是把书页和封面组合起来,要对齐,不能歪歪斜斜的。
最后,压一压书,让它更平整。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以后自己也能试着装订书啦。
《书籍装订流程》同学们,今天最后再跟你们说一说书籍装订流程。
首先,把书页叠放整齐,就像咱们排队一样,整整齐齐的。
然后,小心地打孔,别把书页弄破了。
接着,把装订的材料准备好,要选质量好的。
比如说,有本书因为用了质量差的线,没几天就断了。
再就是认真地把书页和封面固定在一起。
最后,检查一下装订好的书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及时修改。
同学们,学会了书籍装订流程,说不定能做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漂亮的书呢!。
两孔十字线装书装订方法

两孔十字线装书装订方法两孔十字线装书装订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装订方法,适用于装订小册子、手册、画册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两孔十字线装书装订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需要准备的材料:-需要装订的书籍或册子-沉重的平板(如木板或砖块)-钻孔机或打眼机-铁丝或尼龙线(直径约为1毫米)-钳子-剪刀-尺子-打孔板(也可以自制)2.准备工作台:-确保工作台面宽敞平整-将钻孔机或打眼机放置在工作台上,并插上电源-将所需材料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以便操作时方便拿取二、打孔1.将需要装订的书籍或册子放置在工作台上,打开最内侧的两页。
2.使用尺子测量并标记两孔的位置,通常距离书籍或册子的边缘约1.5厘米。
例如,将左侧孔标记为A孔,右侧孔标记为B孔。
3.将打孔板放置在A孔的标记位置上,并将钻孔机或打眼机的钻头或眼锥插入打孔板的孔中。
4.开始打孔,向下施加适量的力,保持垂直方向的稳定压力。
5.移动打孔板到B孔的标记位置上,并重复步骤4,直到完成所有的打孔。
三、装订1.将铁丝或尼龙线从A孔的内部穿出,留出约10厘米的余量。
2.将铁丝或尼龙线从B孔的内部穿入,再从A孔的外部穿出。
3.将穿出的铁丝或尼龙线分为两股,分别穿过B孔的外部。
4.调整铁丝或尼龙线的松紧度,使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5.使用钳子将两股铁丝或尼龙线紧密地扭绞在一起,确保装订牢固。
6.通过调整铁丝或尼龙线的松紧度,使书籍或册子的页面能够自由翻动,但不松脱。
四、整理和调整1.用剪刀修剪多余的铁丝或尼龙线,使其与书籍或册子的边缘齐平。
2.使用沉重的平板,将书籍或册子紧压在一起,以确保页面整洁、平整。
将平板放置在书籍或册子的正反两面,持续一段时间以保持压力。
3.检查装订是否牢固,如有松动或异常,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注意事项:1.打孔时要保持稳定和垂直的力度,以免打孔位置偏移或不对称。
2.打孔时应注意安全,戴好安全眼镜,避免受伤。
3.在调整铁丝或尼龙线的松紧度时要小心,确保不要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页面翻动。
三孔线装书的装订方法

三孔线装书的装订方法一、简介三孔线装书是一种常见的书籍装订方式,它利用三个孔洞将书页固定在书脊上,使书本整体更加牢固、易于翻阅。
本文将介绍三孔线装书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手工具:需要准备的工具包括装订针、装订线、封面纸、书脊纸、刀具等。
2. 材料准备:除了工具,还需要准备好书页、封面纸、书脊纸等装订材料。
三、装订步骤1. 准备书页:将要装订的书页按照大小顺序整理好,并修整边缘,使其整齐齐整。
2. 制作书脊:将书脊纸剪成与书页大小相同的条状,宽度略宽于书脊的宽度。
3. 穿孔:将装订针按照约定好的位置,从书脊纸和书页的一侧穿过,然后从另一侧穿回,形成一个孔洞。
一般情况下,每本书需要三个孔洞,分别位于书页的上、中、下部分。
4. 线缝:将装订线从第一个孔洞开始穿过,然后依次穿过其他孔洞,最后回到第一个孔洞。
确保线的紧绷度适中,不要过紧或过松。
5. 固定书脊:将书脊纸两侧的线缝绑紧,使书页与书脊纸紧密连接在一起。
6. 制作封面:将封面纸剪成与书页大小相同的形状,然后将其粘贴在书脊纸的两侧,使书脊和封面连为一体。
7. 整理装订线:将装订线的两端剪短,并用胶带或其他方式固定在书脊上,以保证装订的牢固性。
8. 整理书页:整理书页的边缘,使其整齐划一,确保装订后的书籍外观整洁。
四、注意事项1. 孔洞位置:孔洞的位置应该相对固定,以确保装订线的牢固性。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孔洞距离书脊纸上沿2-3厘米,第二个孔洞位于书脊纸的中部,第三个孔洞距离书脊纸下沿2-3厘米。
2. 线缝方式:线缝时要注意线的紧绷度,不要过紧或过松。
线缝的方式可以选择简单的直线缝或其他美观大方的方式。
3. 线的选择:装订线的选择要根据书籍的厚度来确定,线的材质应该坚固耐用,以确保书籍的使用寿命。
4. 刀具使用:切割书脊纸和封面纸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受伤或切割不整齐。
五、总结三孔线装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装订方式,通过合理使用装订针、装订线和装订材料,可以将书页固定在书脊上,使书本更加美观耐用。
图书常见的装订方式有哪些?

图书常见的装订方式有哪些?一、图书的装订样式图书的装订样式是指用不同装帧材料和装订工艺制作的图书所呈现的外观形态。
1.平装(简装)整本书由软质纸封面、主书名页和书心构成,有时还有其他非必备部件,如环衬、插页等。
(1)普通平装:由不带勒口的软质封面、主书名页和书心构成。
一般不用环衬,有的主书名页与正文一起印刷。
(2)勒口平装:由带勒口的软质纸封面、环衬、主书名页、插页(也有无插页的)和书心构成。
多用于书页相对较多(有一定厚度)的中型开本的图书。
平装书的封面目前大多会作覆膜处理,这是将透明有光或无光(亚光)的塑料薄膜,在一定温度、压力和黏合剂的作用下贴在封面纸上,使封面增加厚度、牢度和抗水性能。
但为了环保,最好少用覆膜的办法,可选用特种纸做封面,或者用“过油”的办法代替之。
平装书一般采用的装订方法有骑马订、平订、锁线订、无线胶背订和锁线胶背订、塑料线烫订。
2. 精装其最大特点在于封面的用料和印刷加工工艺与平装不同。
一般由纸板及软质或织物制成的书壳、环衬、主书名页、插页和书心构成,因此比平装考究、精致。
有下列三种形式:(1)全纸面精装:由全纸面书壳、环衬、主书名页、插页(若有的话)和书心构成。
保护书心作用较强,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2)纸面布脊精装:书脊使用的是布料或其他织物,面封和底封使用的是纸板和软质纸制作的书壳。
构成与全纸面精装同,制作成本相对也不高。
(3)全面料精装:书壳的面封、书脊和底封都用布料或其他织物、皮料等面料和纸板制作成书壳。
构成与全纸面精装同。
在书壳外面包有护封,因其考究、精致的程度胜过前两种精装样式,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多用于相当考究、精致、发行量又较小的高档图书。
三种精装样式都有圆脊和平脊两种形态。
圆脊是指书心的脊背经砑圆(扒脊)工艺处理成带有一定圆弧的凸状,而外口则呈圆弧形凹状,与书壳套合后,即成圆脊精装形态。
平脊是指书心的脊背不作砑圆处理,书脊和外口均无圆弧,与书壳套合后即成平脊精装形态。
几种书本的装订方法

几种书本的装订方法几种书本的装订方法【线装本4】【线装本diy:1. 准备纸张,对折压平】【线装本diy:2. 剪三条长度相同的织带或布条(目的是加强纸本牢固度,可选) 5月29日补注:织带不用也可;书脊需要做成圆脊的话则保留织带。
】【线装本diy:3. 如图所示,在纸背上作记号(穿针装订用)注:书背左右两边还有两列记号,拍照拍早了。
】【线装本diy:4. 开始穿针装订,一帧一帧来】【线装本diy:5. 第一帧。
注:缝的时候,可以先按这一帧纸上的标记,用针把几个孔穿好,这样的话针从书页里边儿往外面缝时就方便。
】【线装本diy:6. 头两帧】【线装本diy:7. 如果只是按正常走针顺序装订,恐怕帧与帧之间过散,不够牢固,因此尝试往上一帧走针(只走一道,然后继续下回到本帧),使这一帧与上一帧相关联】【线装本diy:8. 往下一帧走针前,最好都先跟上一帧的线打个结,或者绕一下后再往下缝,目的同样是为了保持与上一帧的关联】【线装本diy:9. 前面是从右往左走针,当缝完一帧后,进到下一帧,就开始从左往右行针,这个顺序的针迹示范如图。
要注意:这时候返到上一帧去时,因为要求织带正面过一道线,故而这里的上一帧中间织带位置上要来回两遍走针,然后再绕回下一帧】【线装本diy:10. 这样上下帧关联着缝完,线头打结(注:我用的是普通缝纫线,如追求牢固度,可选用钓鱼线或专门的装订线等)】【线装本diy:11. 初步装订后,内页一观】【线装本diy:12. 用白乳胶在书脊粘上纱布】【线装本diy:13. 粘上书签条补注:这一步和下一步之后,还需要往书脊上粘一条带子或纸条,忘记上图了。
】【线装本diy:14. 两头粘上保护带(纸本上面是我用的白胶,文具店有售。
最好买小罐装的白胶,用起来方便)注意:由于两头粘了东西,中间显得缺了一块,最后粘封面时会有影响,所以我觉得最好是用一整条保护带直接粘在书脊上,保持书脊的平整,最后的成品会比较美观。
书本的拼版装订过程

印张:简单的说一个印张等于全开纸的1/2,印一张对开纸(以对开印刷机为标准定义的),印张=页码/印品开别(1)一本96个页码的16开书(以下均在对开机印刷)印张=96/16=6,那么6个印张,也是说用6张对开纸(3张对开纸)完成这本书※该印版一个印张有16个页码,是正面8个页码,反面8个页码,这样合起来才为一个印张。
(2)一本88个页码的16开书,印张=88/16=55,理论上5个半印张,即5张半对开纸可以完成该书(3)一本92个页码的16开书,印张=92/16=575,理论上5张又3/4张纸可完成该书(4)一本94个页码的16开书,印张=94/16=5875,理论上5张又7/8张纸可完成该书装订常识:书贴:将印刷好的页张(切开或不切开),按页码及版面顺序,折成数折后,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为一贴书芯:将折好的书贴,按其顺序配成册,并订联起来的称呼骑马订方式:印好的页张→折页→配页→包封面→骑马订→裁切胶订的装订方式:印好的页张→折页→配页→胶订→包封面→裁切※折页码方式:从右向左折为折叠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按此法折叠直到折到满意的尺寸为止,折好后水平至左向右翻转书店,然后有剪刀在书粘右下角剪一个缺口,最后标上页码。
在这里还要介绍一下骑马订和胶订这两种装订方式,他们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之所以介绍这些装订常识,是为了给正确的拼版打基础的。
因为不同的折页方式和配页方式所要求的拼版方式也是不同的。
例如:32个页码的16开书箱分别按骑马订和胶订拼版。
(1)骑马订(2)胶订如果大家能完全理解按前面讲到的“折页码方式”和“骑马订和胶订的配页方式”,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拼出来以上的版式Go on……自翻版印刷:一块印版在一张纸张两面印刷,翻身时咬口不变。
正翻版印刷:一块印版一张纸张两现印刷,只是翻身的时候咬口方向改变。
正反套印:一张纸张在2块版上正反分别印刷。
例子(4)中0.875个印张,81-94页14个页码由于装订及印刷机的需要,所以要分解为0.5+0.25+0.125三个印张来拼版印刷。
线装订书本的方法

线装订书本的方法线装订书本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装订方法,它将书页和封面用线条缝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经久耐用、美观大方,还可以方便地调整页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线装订书本的步骤。
步骤一:准备材料线装订书本需要的材料主要有线、针、封面、书页。
线的选择应根据书本的页数和书页的厚度来确定,针的大小也要相应选择。
封面可以使用厚纸板或者硬质纸板制作,书页则应该按照书本的要求进行排版和打印。
步骤二:打孔在封面和书页的纸张上打孔是线装订书本的第一步。
孔的大小和位置应该根据线和针的尺寸来确定,孔的距离也应该保持一致。
在打孔之前,应该先测量和标记好孔的位置,以确保孔的位置准确无误。
步骤三:缝线线装订书本的核心步骤是缝线。
首先,将线从书本的第一个孔穿过去,将线的一端留出一段,然后再从第一个孔穿回来,将线的两端打一个结。
接下来,将线穿过第二个孔,然后再穿回来。
依此类推,直到穿过最后一个孔。
最后,将线的两端打一个结,并将线的尾部剪掉。
步骤四:裱糊线装订书本的最后一步是裱糊。
将裱糊粘在书本的封面上,然后将书页放在裱糊上,将书页和封面粘合在一起。
裱糊的厚度应该根据书页的厚度和书本的要求来确定,裱糊应该均匀地涂抹在封面上,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气泡和皱纹。
总结线装订书本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装订方法,它将书页和封面用线条缝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经久耐用、美观大方,还可以方便地调整页码。
线装订书本的步骤主要包括准备材料、打孔、缝线和裱糊。
在缝线的过程中,要注意线的大小和针的尺寸,孔的距离应该保持一致,以确保缝线的美观和耐用。
在裱糊的过程中,要注意裱糊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气泡和皱纹。
书籍装帧的几种装订形式

书籍装帧的几种装订形式书籍装帧的常见装订方式是哪些,是怎么做的?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书籍装帧的几种装订形式分析,希望你喜欢。
书籍装帧的几种装订形式设计、印刷和装订是一本书籍的主要制作流程,应该同样进行重视。
装订是将印好的书页加工成册等印后加工工艺的体现,我们常见的书籍装帧的装订方式主要有平订、锁线订、骑马订、塑料线烫订、锁线胶背订和无线胶背订六种。
1、平订平订是将配好的书帖相叠后在订口一侧离边沿五毫米处用线或铁丝订牢。
按订书所用材料的不同,又有“缝纫平订”和“铁丝平订”两种方式。
缝纫平订使用工业缝纫机,以线为订书材料。
铁丝平订使用订书机,以铁丝为订书材料,因铁丝易锈蚀以致书页松散,现已少用。
平订须占用一定宽度的订口,书页只能呈“不完全打开式”,书刊太厚则不容易翻阅,所以平订一般适用于书页不到100张的书刊。
2、锁线订锁线订又称“串线订”,是将配好的书帖用线逐帖串订成书心。
订书时,依次将每一书帖“骑”在锁线机上,用带线的订针顺序订穿每一书帖的居中折缝将各页连缀,同时锁线穿梭而过将各帖书页“锁”紧成册。
因订线在书页居中折缝处,书页可呈“完全打开式”。
锁线订适用于书页较多的书刊,但书脊上订线较多,因而平整度较差。
3、骑马订骑马订也称“骑订”,是将封面与正文的书帖在订书机上成“骑势”套叠后,用铁丝在左右两页相联的书帖居中折缝处穿过,将封面连同正文书帖一起订牢。
骑马订的工艺流程短,出书快,成本低。
但是,由于书页仅仅依靠两个铁丝钉连结,而且铁丝易生锈,所以牢度较差。
骑马订一般只适用于期刊或页数较少(50张左右)的图书。
4、塑料线烫订塑料线烫订是预先单独订合各书帖再胶粘连帖的订书方法。
在折页机进行最后一折之前,在每一书帖的居中折缝线上塞进一根特制的n 形塑料线,并使其两根订脚穿透各个书页后外露;再在订脚处加热,使塑料线熔化沿折缝与书帖粘合;然后进行最后一折,形成已由塑料线烫订牢的单独书帖。
最后,把配好的各帖书帖用无线胶背订方式连成书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装订的方式与步骤(上册)作者:杨时荣(台湾)摘要:在圖書修復裝訂的過程中,配合選用正確的綴訂方式,是足以影響圖書往後延長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
本文內容便是以圖書各種綴訂方式作為論述範疇,並以文字、圖片相輔說明,使複雜的圖書綴訂走線更能簡明呈現而讓人了然易懂,對圖書典藏者及愛書人在處理圖書裝訂及維謢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
關鍵詞:圖書維護;圖書裝訂;圖書保存;圖書修復;圖書綴訂;科普特裝訂一、前言圖書文獻以繩線綴訂防止散落,其法起源甚早,在中國可追溯至遠古時代文字尚未發明前,人類以實物來表達思想之時期,雲南地區便有景頗族人,會將情人所熟悉之各種樹葉,以花線捆紮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給對方以表達愛慕之意,並作為定情信物。
繼實物表達時期後,人類又發現可利用代表實物之圖畫來傳達思想,日久之後,圖畫乃逐漸蛻變簡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圖案符號,是人類最原始之象形文字。
有了文字就必須要有書寫材料,在殷商時,人們是以龜甲獸骨作為書寫材料。
「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種檔案文書,在龜尾右下方,常可發現刻有「冊六」、「綸六」、「絲六」等字樣,此字樣乃龜版編號,其作用在排列有序,龜甲中央有孔,以韋編貫穿其間,可防龜甲散亂,此與後代冊葉以線綴訂亦有同功之妙。
至春秋戰國時代,竹木簡盛行,當時人著書立言,多以此為書寫材料,每當一篇寫畢,便用絲、麻、皮質料之繩,將「簡」綴編成一長幅,圖書基本形制因而產生。
到隋唐時,因紙張發明,進而影響中國圖書裝幀形式之演變,此時卷軸、葉子興起,取代竹木簡,惟仍難脫繩線綴編之窠臼,陳祚龍《敦煌學要籥》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發掘之唐代諸多實物,考證當時圖書裝幀形式云:「如為卷子則於其上加一絲綿細帶(成五彩細帶),以便捆合;如為冊子則多以線訂合(以線由葉子中間綴訂各葉成冊)」。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也記載:「作書冊粘葉為上,久脫爛茍不逸去,尋其次第足可抄錄。
屢得逸書,以此獲全。
若縫繢,歲久斷絕,即難次序。
初得董氏《繁露》數冊,錯亂顛倒。
伏讀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復,乃縫繢之弊也。
」。
按「縫繢」之意,所指是以針線連續綴訂書背。
在敦煌遺書中,所呈現之縫線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為書葉較厚,對折後折縫沾粘集在一起作書背,後因沾粘處脫落,再用麻線縫住,此種縫法隨意性很大,沒有規律,有僅縫一點,也有縫上下兩端,還有整個書背用線綴訂,在中國大陸、英國、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蒐藏之敦煌遺書中都有發現,此可說是線裝書籍的雛形;二為書葉較薄,對折後折縫集在一起作書口,加上封面紙,與書口相對一側,打三眼訂線,其特徵除三眼外與明清之線裝書沒有多大區別,可說已完全具備線裝書的特徵;三為書葉較厚,幾張集在一起,對折成一帖,數帖集中在一起,以折縫處作書背,用麻線反復穿聯綴訂,若依《墨莊漫錄》所記載「歲久斷絕,即難次序」而言,以上裝幀形式應就是「縫繢裝」。
縫繢裝在中國古代唐朝時期,雖然只是短暫的流行,但是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國書籍縫繢方式,很可能便是藉由此傳到日本、中亞和歐洲,而彼此影響書籍的裝訂方式,例如:日本的「和式綴訂」,及西方書籍的「鎖線綴訂」,都還能找到早期中國縫繢裝和埃及科普特裝訂的部份影子。
宋代時,由於卷軸裝的舒展不便,而縫繢裝訂又與當時書籍印刷方式無法配合,縫繢裝訂乃逐漸失傳,粘葉方式之蝴蝶裝因而盛行。
直到明代,以線綴訂方式復又盛行,但與訂背方式的縫繢裝並不相同,自明萬曆之後,迄至清末三四百年間「線裝本」,完全取代中國圖書裝幀形式。
科普特裝訂﹙Coptic Binding﹚是歐洲早期的一種圖書裝訂方式,其在西元第二或第三世紀時,係由住在埃及早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編織地毯的技術及缝針,所創造出的一種綴訂技術,早期應用於紙草紙文獻的裝訂;接著羊皮紙的廣泛利用,取代了紙草紙後,科普特裝訂仍然接續被使用,直到今天紙張主導了印刷的年代,這個裝訂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們所使用(註1)。
至於改良後的西洋訂背式鎖線裝訂﹙雖類似但不同於科普特裝訂型式,可能受缝繢裝影響之綴訂型式﹚,於明代時,便已進入中國,當時利馬竇、金尼閣等從歐洲帶來用皮面裝訂的西洋印本,紙白如蠶,兩面印刷,有的還燙金帶銅鉤,蓋有教皇紋章,士大夫如顧起元、李日華等見之後,詫為驚奇,但是對中國書的裝訂,並沒有產生絲毫影響(註2)。
至清末鴉片戰爭前後,西洋石印、鉛印輸入中國,書籍報刊風起雲湧,在社會上引起劇烈變化,西洋式的鎖線裝訂才漸被採用(註3)。
以下便就中西式書籍,在綴訂走線之種類與方式上,進行研究說明。
二、唐代缝繢装的基本走线方式縫繢裝是在每帖書葉折縫處連綴,為階梯式縫法。
若以四帖四眼為例,首先由第一帖折縫內部第一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一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中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眼中,有如上階梯;然後再由第四帖第四眼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二眼中,有如下階梯,如此反復上下階梯式縫法,直到兩條線頭相遇打結。
詳見圖示。
圖一:縫繢裝綴訂方式﹙一﹚圖二:縫繢裝結線方式﹙一﹚圖三:縫繢裝實物﹙一﹚圖四:缝繢裝實物﹙二﹚圖五:缝繢裝實物﹙三﹚三、中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中國線裝形式,是經長時間發展改進而流行,可謂是古本圖書裝訂中最進步、實用及美觀,依其綴訂方式,又可分為以下數種:1、宋本式缀订法又稱「四針眼法」、「四目綴訂法」,是一種較簡單且普遍的裝訂形式。
其四眼位置之確定,是先以書本尺寸來考量「天地角」之距離,待天地兩角針眼位置確定後,再將中段部分,以兩針眼分三等份。
一般天地角之長寬比為1:2,惟有時也須視書本幅面寬廣稍加調整。
圖六:宋本式綴訂法圖七:綴線穿入法(一)圖八:綴線穿入法(二)圖九: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一)圖十: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二)圖十一: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三)圖十二:宋本式綴訂完成後圖樣2、唐本式缀订法此種裝訂方式,大都是用在幅面狹長之圖書,其綴訂方法基本上是與「宋本式」相同,差別只是在第二、三眼距離較為接近,其封面題簽也需配合狹長形幅面,相應為細長形。
圖十三:唐本式綴訂法3、竖角四目式因在天、地角內,各多打一眼加強綴訂,故稱「堅角四目式」,也有依照針眼數,稱「六針眼法」或「八針眼法」。
清代康熙時期,對珍貴圖書文獻之裝幀,均採用此種堅角法,故也稱「康熙式」。
此種綴訂方式,大都用於幅面寬廣之圖書,不但可強化堅牢書角,且也有美化裝飾之用,幅面寬廣圖書,若使用「宋本式」綴訂,則會顯得單薄。
圖十四:堅角四目式綴訂法(綴訂走線方式見宋本式綴訂方式)4、麻叶式因綴訂完成之圖書,其綴線分佈形狀如葉脈狀而得名,也稱「九針眼法」、「十一針眼法」,每個麻葉由三個針眼組成,此綴訂方法,是建立在「康熙式」綴訂基礎上,再進行裝幀美化,同時題簽也可貼近封面中央位置,更加強其裝幀之美觀,此法較適用幅面寬廣之圖書。
圖十五:麻葉式綴訂法圖十六:麻葉式綴訂走線方式5、龟甲式此方法是由「宋本式」演變而來,因綴訂走線形式,似龜甲紋樣而得名,因有十二個針眼,又稱「十二針眼法」。
圖十七:龜甲式綴訂法(十二針眼法)圖十八:龜甲式綴訂走線方式6、线装本的合订式套書、叢書為免散失,而以合訂方式綴訂,惟在使用與典藏上較為不便,此法是以宋本式綴訂法為基礎,進而發展出以兩條綴線同時綴訂的一種奇特縫法。
圖十九:線裝本的合訂式圖二十: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一)圖二十一: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二)圖二十二: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三)圖二十三: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四)圖二十四: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五)圖二十五: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六)圖二十六: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七)圖二十七: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八):餘此類推以下各冊綴訂方式圖二十八: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九)四、日式線裝的基本走線方式此種綴訂方式,因在日本使用較廣,故以「和式」稱之。
1、普通大和式圖二十九:普通大和式係在書腦綴訂處打四眼,兩眼一組,分兩組,每組穿綴線或綴帶後打平結,題名簽可貼封面中央,為大和綴(やまととじ)的一種。
圖三十:穿綴帶夾板圖三十一:圓錐釘圖三十二:平目釘圖三十三:普通大合式的走線方式2、四目大和式是由「普通大和式」美化而來,又稱「四目騎線訂」,也是大和綴(やまととじ)的一種,共有八眼,每四眼為一組,共計上下兩組,每組穿綴線或綴帶後打平結。
也有稱與「普通大和式」之綴訂方式與打眼數相同,兩者主要差別,是在綴訂完成後,綴線或綴帶打側環結並將環處剪開,成四條結尾,此為錯誤說法。
圖三十四:錯誤的四目大和式圖三十五:正確的四目大和式圖三十六:平結法(是一種繩結形態對稱的基本結法)圖三十七:側環結(平結的一種,將一端繩子繞成一個環,又叫側環結,也可當作蝴蝶結。
)圖三十八: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一)圖三十九: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二)圖四十: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三)圖四十一:四目大和式完成穿線之封底3、和式綴訂也稱「綴葉裝(てつちょうそう)」,其綴訂方式有唐代縫繢裝的影子,在每帖書葉折縫處打四眼,每兩眼為一組,以一條綴線兩頭各穿一根縫針綴訂,一折帖有四眼,總計有兩條綴線四根縫針同時進行綴訂的一種縫法。
四根針帶線首先由第一帖折縫內部四個眼同時穿出,再各自穿入第二帖各眼中,各組針線交叉再由第二帖穿出,再穿入第三帖各眼中,各組針線再交叉由第三帖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眼中,如此循環至最後一帖,然後再將兩條綴線結於最後帖之折縫處,見圖示。
(兩條綴線四根縫針同時進行綴訂的一種縫法,兩條綴線結於最後帖之折縫處)圖四十二:和式綴訂折帖的縫法圖四十三:和式綴訂的結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