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设误形式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设置探究安徽利辛第一中学朱文成一、张冠李戴,弄错对象张冠李戴指将张三做的事说成是李四所为,出现驴头不对马嘴的错误,如广东卷第8题A项“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根据原文“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知道,“扬烈将军”是元帝封赏周访的官名,而“厉武将军”是下属丁乾的官名,这里属于“张冠李戴”。
这种错项设置还有山东卷第12题B项“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从原文“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一句可知,饼是张诚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倩”为“让”之意)邻居做成饼,而设题弄错对象,认为是“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
二、疏漏词语,制造错误命题人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故意疏漏某个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如全国Ⅰ卷第10题项D是“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原文是“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命题人把“乞起”中的“乞”字漏掉,概括时变成“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出现错误。
类似情形还有湖南卷第12题B项“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
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其中“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在原文的信息点是“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命题人概括时疏漏词语“视”,致使选项表述错误。
三、前后勾连,时间错位时间错位是指将前面的事后置或将后面的事前移,如江苏卷第8题C项“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根据原文“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一、用比对法判断内容概括是否有误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题方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比对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第12题D 项)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
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原文: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文说左光斗母“以哭子死”,选项将其曲解为“被迫害致死”。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命题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比对方法看选项哪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根据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第二段概括周秦文字的演变。
重点论述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字体隶书化的肯定之意。
原文:(第二段)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高中语文-2020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

• 答案:从曲解文义角度设误,原文中说“帝立 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 “赏赐、给予”的意思,选项说“皇上当即派 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把关键词 “赍”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成“筹措”。故D项 与原文内容不符。
•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 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 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 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 姓。
[原不文敢] 契行丹,以国以兵家命二大将十(体许万将压)。代将到州入境对,曰遣:使“请臣代备地位,侍岁从聘驳,之朝斥使廷 大伤议国不体容。不”知遂。命万将一诣北枢人密言院及阅代文州书事。,及不至练有北习以境、折,学之居习,人则跨 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曰丹:使“萧界禧渠馆未客定,,禧顾果和以好代体州重为,问吾,且将往随 大问国随分答画。矣禧。箭又”靶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 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如果真是这样, 我就把他从平民直 接提升为翰林。” 正碰上盗贼在剑南 兴起,这事就被搁 下了。
起剑南:于剑南起
• 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 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 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 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 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 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 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 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 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 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 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补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ppt

进入导航
第5页
参考译文: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 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起宴饮相处,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 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谢弘微却常常以简约的言语 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进入导航
第15页
四、从词义角度设误 命题者常常曲解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句,设置错误选项 来干扰考生的分析概括。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这类 陷阱往往造成“曲解文意”的错误。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 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 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进入导航
第11页
三、从时间角度设误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涉及人物关系,事情的时间、地点、 起因、发展、结局,头绪众多,内容庞杂,因此成为分析与 概括类试题“青睐”的对象,常见设误方式有“时间错位、 顺序颠倒”。就是将不同时期发生的事归于同一时间,或者 将此时发生的事说成彼时发生,提前、推后、跳跃、错乱等。
进入导航
第9页
【原文信息】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 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 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 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 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 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进入导航
第7页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

练案[20]第四板块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学案四概括分析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早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的认识虽有局限性,却也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他认为善于消除灾异的人就要解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虑事周全,见识深远。
金明寨失陷,主将阵亡,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为杜绝不良影响,以理劝说,成功地使全军战士免于丧命。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做违背常理的事,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外出任职不如意而死。
【解析】最终杀了“牙兵十六辈”,并非全军战士都免于丧命。
【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几千字。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天灾和异象,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2020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要分析题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题设误陷阱【技法探究】1、【选项设置】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2018·全国卷Ⅰ)原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鲁芝传》)【口头翻译】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比对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2、【选项设置】庞籍不畏权贵。
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原文: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庞籍传》)【口头翻译】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
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对比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3、【选项设置】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2017·全国卷Ⅱ)原文: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

.【自.【.口.幼.选头.好杨项翻国学译设忠】,置任于入宰】休仕相A烈.时后休,,河受烈排南到忠挤人杨不诚。依国机天附性忠敏自忠排,己诚挤的谨,人,遵机,警离职于聪京业休慧到操烈。被地守自调幼方。出好任他京学 师职任;中安部禄郡山太叛守。乱时后值,安他禄山直叛言乱不,讳肃地宗曾回对答于了休肃烈说宗:关“于君史主 的官一职举责一动的必问定题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
【口头翻译】从六岁起就开始叫他读书写字,王充恭敬老 实仁爱温顺......父亲不曾打过,母亲不曾批评过,他不 热衷于沽名钓誉,王充为人清高庄重,出门在外必定会选择 朋友,但也不会草率与人结交。(他)喜欢杰出高雅的人, 不与平庸之辈泛泛结交。
【选项设置】A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 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1.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
心【人选物,项还设会置写】到B另. 鲁一些芝人倾物心。革这新类,命治题陷政阱卓往有往成将效“。彼任”强天接水在太“守此时”, 上什蜀离,么地开张事饱时冠”受,李等戴信侵天。息扰水辨与,各析原人族时文口百应是减姓抓否少均住一致“,请。是他求谁全让,力他在守留何卫任时,。、何修地建,城说池过,什恢么复话,旧做境过;
【选项设置】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 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2020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9-
3.找准文本依据 找文本依据,也就是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这要看设题点所在的位置:如果设题点在引 出句或观点句上,一般要看下文;如果在总结句或结论句上,一般要看上文;如果在过渡句 上,就要前后兼顾,再做权衡。对答案区间的确定,不能太窄,这样容易要点不全;也不能过 于宽泛,这样容易大而不当。确定答题区间后,还要有分点作答的意识,不可照抄原文,也不 可把翻译作答案,要有概括、分析、提炼、整合的过程。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题型概述
概括分析题——选择用好比对,简答找准依据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山东海南 2020高考适应性模考中出现主观题)。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以考 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概括分析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观点态度进行的判断或分 析。此题有两种设题情况:一是客观选择题,一是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在错误选项的 设置上,往往将错误点放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词语含义、句间关系的细微变化 上,解答时要细加比对;简答题设题角度灵活,可概括,可分析评价,答题时要找准文中依据。
7.比对范围程度。在对文意的概括过程中,命题人故意增删、替换一些表示范围或程 度的词语,造成范围或程度的扩大或缩小。
8.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照应。课标全国卷在此题的命制上,采用先用一两个短语概括 人物事迹或品行,然后再举例分析的方式,因此概括和分析的照应问题也必须留心注意。
解题步骤
内容分析概括选择题的一般思路
【文本知识图解】
解题方略
一、落实三个步骤 归纳概括,指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高考采 用客观判断题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让考生对概括分析的内容是 否符合文意进行判断选择。解答这类试题要理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 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落实好下面三个步骤: 1.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中常出现的词“分析”“概 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切勿马虎。 2.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要弄清文本的局 部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文本整体的中心意思。 3.研究选项,比对文本。首先要看各选项表述的内容,在文中能否找到信息源或者根据; 再核查表述的内容与原文是否完全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往往是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错误。
解答这类题,我们主要掌握“读找比”法:①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读)——②在阅读文本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找)——③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
那么,命题者是怎样设计错项的呢?下面对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错项的规律进行探究,并作分类解析,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1,[题目选项](2020年广东卷第8题)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讲周访“蒙冤不会忍气吞声”“帝不之罪”,并未说因此“被皇帝赏识”。
选项将“帝不之罪”曲解为: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
例2,[题目选项](2020年全国卷Ⅰ第10题)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对应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题文比较]金人叛盟,廖刚乞求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非他直接“起用”,选项故意删去“乞”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3,[题目选项](2020年湖南卷第12题)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
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对应原文]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
(①狴bì:监狱。
②箦zé:竹席。
)[题文比较]原文说“冠带偃箦,恬如也”意思是他们看待坐牢带刑具,就像穿衣戴帽躺在席子上一样满不在乎,安然舒适。
而选项中将“偃箦”曲解为“自带凉席”,将“恬如也”曲解为“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二、不识言行,误解形象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典型言行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据此,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题目选项](2020年福建卷第5题)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对应原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题文比较]从原文中越石父“对之曰”的内容可知,他对晏子的失礼十分不满,认为晏子也不了解他,把他当奴仆看,要求晏子把他再卖给世人。
越石父的这番话,表明了他为人耿直、直言不讳的性格特点,并不是“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选项脱离越石父的言行去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对越石父形象的理解错误。
三、颠倒时序,叙述混乱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交代一定要清楚,否则,就会造成叙述混乱。
错项在概括传记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常把时间顺序故意颠倒,从而造成叙述混乱。
例1,[题目选项](2020年江苏卷第8题)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对应原文]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题文比较]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
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
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属时序颠倒。
例2,[题目选项](2020年江苏卷第10题)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对应原文]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题文比较]由原文可知,“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在前,“母亲去世”在后。
颠倒时序,叙述混乱。
四、过于武断,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以偏概全,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题目选项](2020年四川卷第10题)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对应原文]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
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
”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
[题文比较]“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所以,选项的说法过于武断,以偏概全。
五、节外生枝,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未说到某人或事或某观点,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的生出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个观点,选项的分析概括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例1,[题目选项](2020年全国卷Ⅱ第10题)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对应原文]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题文比较]从原文中找不出有关昙首“治家有方”的内容,属无中生有。
例2,(2020年北京卷第10题)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对应原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
[题文比较]原文无“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这一信息,无中生有。
例3,[题目选项](2020年辽宁卷第10题)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
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
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对应原文]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题文比较]从原文看,“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属无中生有。
六、东拉西扯,张冠李戴高考文言文阅读取材一般为人物传记,文章是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错项常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
例1,[题目选项](2020年广东卷第8题)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题文比较]由原文可知,“厉武将军”是周访所统帅的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
选项将厉武将军说成是周访的官名了,属张冠李戴。
例2,[题目选项](2020年海南、宁夏卷第6题)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
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对应原文]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
[题文比较]原文已经十分清楚告诉我们,三千斛粮食“乃权吏所夺”,而选项却说“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明显是张冠李戴。
七、不明事理,观点错误近年来,议论性文言文阅读文本也常在高考中出现,对议论性文本的阅读,观点的理解很重要。
因此,命题者就在观点的理解上设置错误,即故意将原文的某些论证材料所阐述的道理说错,从而使选项对事理的阐述,观点的理解出现错误。
例1,[题目选项](2020年天津卷第14题)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
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对应原文]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题文比较]针对天下士君子所说的“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墨子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勾践的事例,不是说明“‘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的道理,而是说明君主如果领士人“兼爱”,实行“兼爱”就不难。
例2,[题目选项](2020年北京卷第10题)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对应原文]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