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红楼梦》

合集下载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第一节生平和创作概况一、家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等(1715?——1764?)他的远祖原是明朝的军官,是东北辽阳人,明后期被后金军队俘虏,编入满州正白旗当“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意思是家奴)。

正白旗原由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率领,多尔衮死后由皇帝亲自统领,曹家从此有机会接近皇帝。

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当过内务府郎中,其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年幼时当过康熙的伴读,康熙即位后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兼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等职。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

反正用皇家的钱去招待皇帝,曹寅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官银,这为曹家埋下了祸根。

曹寅的文学修养很高,是江南的文人领袖,与当时著名文人尤侗、查慎行、朱彝尊、洪昇等人都有交往,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等,还编过剧本,奉旨刊印了大型诗歌总集《全唐诗》。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其文学修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祖父的影响。

江宁织造是一个肥缺,负责管理纺织业并采办宫廷用品;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向康熙密报各方面情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儿子曹顒继承父职,曹顒继任三年后又病死,康熙又让曹寅的妻子过继了其叔的一个儿子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二、生平:曹雪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三岁左右为第一阶段。

曹雪芹大概就是曹頫的儿子,在康熙五十四年下诏令他过继的那年出生,因而取名为“霑”(暗喻沐浴皇恩之意,这与作品中写宝玉一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玉有关)。

曹寅在世时,由于多次接待皇帝等原因,亏欠了大量公款,直到曹頫时还未还清。

雍正五年,曹頫从江宁押送绸缎进京,经过山东长清县等地的驿站时,向驿站勒索银子,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

追查起来,发现曹家大量挪用官银,结果被革职,次年又被抄家。

除留下北京崇文门外十七间房子和三对奴仆外,其余家产全部查封。

雍正六年,曹雪芹至多不过十三岁,举家从金陵迁至北京。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大部分人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的作者为清代的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成书过程《红楼梦》书影《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的叙述。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述方式。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 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 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 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第二节 《红楼梦》
从整部作品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作者以 深挚的感情,写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 共同向往,体现出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 悲剧的主题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了。”
—— 鲁迅
(一)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描写真实人物,表现人各一面。
小说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除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外,即使是着墨不多,偶尔一见的人物, 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焦大、刘姥姥。由于表现的是”真实的“人 物,所以人各一面,即使身份境遇相近相似,也各有性情。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 而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D、《红楼梦》的思想局限
“大团圆”结局的局限性:作品以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为大结局, 消解削弱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宿命意识”的局限性:作品开篇和结尾的梦幻及神秘色彩所暗示的 宿命意识,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的现实意义。

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答: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答: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

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

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答:第一次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第二次是起因是黛玉错疑宝玉,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于是把残花拿去掩埋。

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答:先是忠顺王府打发人来向贾家索要戏子,接着又有贾环将金钏之死诬陷在宝玉身上,最终导致贾政惊气交加而欲将宝玉“立刻打死”,且不满小厮的力度而亲自操板,众门客无法劝阻,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其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贾政罢手,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宝玉被抬回房。

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答:王夫人先抱着板子哭着说宝玉该打,然后从贾政一贯庄重角度请“老爷自重”并以“怕老太太不自在”来要挟。

无效后又抱住贾政求,说母子相依,既然要勒死儿子,她只能和宝玉一起死,并爬在宝玉身上大哭,冲突得以稍稍缓和,但王夫人看到宝玉挨打程度,悲痛下痛哭死去的长子,致使贾政落泪。

或答:贾母一来便以“先打死我”让贾政又急又痛。

面对贾政的赔笑,厉声回应以自己“没生个好儿子”来讽刺贾政对自己封锁消息。

尽管贾政小心翼翼赔罪,说不再打宝玉,但贾母不信,仍赌气要回南京,并以让王夫人从此别疼宝玉,以便将来“少生一口气”来表达对贾政的不满,把贾政逼得苦苦认罪。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概述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其代表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

而《红楼梦》则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意义。

1. 曹雪芹的生平1.1 家族背景曹雪芹于18世纪初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辈是明朝皇帝宫廷内阁中重要成员之一,这种家庭背景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于封建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

1.2 教育经历曹雪芹少年时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和哲学等知识,培养了他对于美感和情感交流的独特视角。

1.3 家庭变故与苦难命运然而,在他成年后,曹雪芹家族遭遇了家族产业破产和政治打击,生活陷入困境。

这些家庭变故深刻地影响了曹雪芹的人生观和创作触角。

1.4 各地游历与社交经历曹雪芹在成年后曾多次离开北京,与各类人士交往和结识,这些旅途和社交经历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2. 曹雪芹与《红楼梦》2.1 创作动机和意义在生活困顿之时,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通过融汇自己的人生经历、家族命运以及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思考,他试图反映一种荣辱起伏中的封建贵族生活,并探讨人性、命运、爱情等普遍话题。

2.2 阶段性写作与未完成由于种种原因,《红楼梦》并未完整完成。

曹雪芹创作期间先后撰写了两个大舒(程本),但是仍有部分内容未能写进正文,令人遗憾之余也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2.3 文学价值与影响《红楼梦》凭借其细腻描写和生动刻画塑造了一大批经典人物形象,同时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它影响了无数后来的作家和读者,并被视为传世巨著。

3. 总结曹雪芹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不仅在《红楼梦》中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给予作品更多意义。

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理解,《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无法绕过的里程碑。

曹雪芹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独特人生注入其中,成为一个文学传奇。

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PPT

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PPT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 典小说的最高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 然!”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意义最深、文学价值最 高的一部巨著,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盛衰史。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 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 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重要内容, 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 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无情地、令人信服地指出 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覆灭的 历史趋势。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 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 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 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 钗、金玉缘,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
早年在南京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 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 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 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1-5回: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

曹雪芹与《红楼梦》老教案

曹雪芹与《红楼梦》老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主题,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章节,重点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曹雪芹的家族背景曹雪芹的一生经历《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和过程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小说的主线和结构主要人物和关系故事情节和主题3.《红楼梦》的艺术特色语言艺术人物刻画社会风俗描写4.文学鉴赏与批判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5.本节课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案例分析法: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2.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内容6.《红楼梦》的诗词与音乐介绍小说中出现的诗词作品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作用探讨小说中音乐元素的运用7.社会背景与历史意义探讨小说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文学的关系8.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与观点介绍几位重要的《红楼梦》研究学者概述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和贡献学生展示相关研究文献或评论9.性别与家族主题分析分析小说中的性别主题探讨家族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10.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回顾本部分课程的主要内容推荐拓展阅读材料布置相关研究或阅读任务七、教学方法6.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诗词与音乐元素。

7. 比较分析法:将《红楼梦》与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对比,突出小说的时代意义。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之大。

那你知道曹雪芹是怎么写出红楼梦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吧!贫病交加着红楼曹雪芹虽然以皇族内亲的身份挂了个“内廷侍卫”的虚名,又在右翼宗学当了“瑟夫”,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助教,但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而又才气纵横,不善投机钻营,干了几年就因受人歧视,愤而辞职回家。

他这个昔日的阔少在家里又不会安排生活,自然穷困潦倒。

然而,正是由于他亲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巨大变故,以及晚年经历的种种坷坎磨难,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一贫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忧愤婉转的情怀、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介绍《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2018年4月,《红楼梦》排名清华大学借阅榜第2位。

有关红楼梦的评价毛泽东(1)(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问世200多年来,其影响之深远无法估量。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有三:一是鲁迅,二是《红楼梦》,三是中医中药。

他把《红楼梦》看成是对世界文化三大贡献之一。

曹雪芹的名字,可以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司、托尔斯泰并列在一起。

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这一伟大著作?这是“红学”研究中极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一课仅从曹雪芹“特殊的人生遭际”、“狂傲的气质性格”、“非凡的文学才能”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与同学们作一探讨。

一、特殊的遭际熔炼出特殊的思想特殊的家庭和人生遭际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必不可少的生活前提,同时也为他准备下了思想前提。

大凡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而这一经历往往是伟大人物所以成其为伟大的生活基础和动力之源。

特别是不幸的遭遇,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还会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升华,因而成就经天纬地的著述。

屈原是这样,司马迁是这样,孙膑是这样,曹雪芹也是这样。

1.家世的变迁与生平的厄运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芹圃、芹溪、雪芹。

他的祖上是汉人,他原籍是河北丰润县,大约在明朝末年,他的先祖曹锡远迁居东北,入了满州籍,汉军正白旗,大概在辽宁铁岭附近。

后来他的高祖曹振彦,随着清兵入关, 曾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两地地方官。

从曾祖曹玺开始得到宫廷的亲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

《红楼梦》第五回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

第十三回也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里说的是贾家,实际上是以曹家为生活原形的。

由康熙二年到雍正六年,从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到他的父亲曹頫三代四人近60年世袭江宁织造。

他的祖父曹寅更是多任了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监察御使。

李发元《两淮巡盐御使题名碑记》说:“两淮税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官无常品,“织造”这个官职虽无品级,却是内务府的肥缺,也是皇帝的近幸,是当时一个有钱、有势的要职。

他们替皇帝置办宫廷的衣服装饰及日常用品,实际是皇商。

同时,曹玺曹寅任内,康熙还给他们特殊的任务,即访查江南的吏治民情,负责了解江南一带地方官吏的政绩和人民对朝廷的情绪和流动情况,向康熙作专折奏报,官虽不大,却可以直达圣听,曹家有权向皇帝密奏,所以又是皇帝的耳目。

另一方面曹家还负责团结江南文士。

曹玺曹寅都多才艺,广交游,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能做诗词戏曲,喜欢藏书和刻书,爱小说。

著有《栈亭诗杪》。

有名的《全唐诗》就是他在杨州负责刊刻而成的。

曹寅还编撰过一本《居常饮馔录》,是一部饮食艺术全书。

《红楼梦》中的茶酒点心和菜肴那样讲究精致,不是没有来由的。

由于曹寅的人品、才华和爱好,他与江南许多名士有交往,成为他的好友和座上客。

当然,曹家也有许多自己的幕僚。

可以想象,他们时相唱和,以至聚会观赏,在当时的江南名士群,也曾是一番盛事。

曹家为什么会得到康熙的亲幸?首先,曹家不是一般的内务府成员,而是一个当时有名的诗书世家,曹家世代书香,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重视。

同时,曹雪芹的曾祖母曹玺的夫人是康熙皇帝的奶娘,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侍读,这大概也是皇帝亲幸曹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以曹家为行宫。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曹氏家族从始祖曹锡远“从龙入关”,到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恰好五世,称之为“赫赫百年”,并非虚语。

康熙死后,继位的是雍正。

雍正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权,巩固统治地位,一面培植私党,一面打击他父亲的亲信和其他兄弟的势力。

曹家在这场皇亲间的斗争中受到牵连,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也被革职,于是这“富贵流传已将百年”,烜赫一时的大家族,一落千丈,衰败下来了。

曹頫带着全家老小,离开金陵的旧居,迁到北京。

但是,这次抄家后,曹家似乎又有所恢复,虽不可能如先前兴隆,倒也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味道。

尽管如此,毕竟好景不长,到了乾隆年间,曹家又因政事横遭突变,第二次抄家就使曹家彻底破落,一贫如洗,导致了最后的“树倒猢狲散”,“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后来他住在北京西郊,直到离开人世。

第一次抄家时,曹雪芹13岁, 第二次抄家时,曹雪芹20岁左右。

上面是曹家的大致情况,由于史料太少,不能知道更多。

至于有关作家曹雪芹个人的资料就更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关于曹雪芹的传记材料和他的诗文集。

这使所有研究曹雪芹的人都感到困难。

幸而在他的朋友敦诚、敦敏和张宜泉诸人的诗篇里还保存着一些关于曹雪芹的零星史料,诗的数量虽不多,但有很重要的价值。

通过那些诗篇,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后来生活极端困苦: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旧梦忆繁华。

——敦敏《赠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敦诚《赠曹雪芹》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贫困生活。

房屋破败,全家穷到吃粥,酒钱也付不出,靠卖画来贴补家用。

秦淮风月,金陵脂粉的旧日繁华,同今天的衰败零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敦诚说他“于今环堵蓬蒿屯”。

敦敏《访曹雪芹不遇》中说“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张宜泉在《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的诗里,有“寂寞西郊人到罕”之句,在《题芹溪居士》诗里有:“庐结西郊别样幽”之句,这些都是曹雪芹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跌落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境地的证明。

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开始了他伟大的文学创作,他用顽强的毅力抵抗着生活的艰难,用他心中的血,眼中的泪凝结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红楼梦》。

遗憾的是,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他只写了前80回。

脂砚斋在批语中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2.高阔的阅历和丰厚的生活经验从曹雪芹朋友的诗歌“秦淮旧梦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的金陵和“杨州旧事”,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祖辈所曾经创造过的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的环境,对曹雪芹无可否认的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果曹雪芹没有那一段“亲见亲闻”的贵族生活经历,他就不可能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光彩照人的《红楼梦》。

曹雪芹是个文学巨匠,有伟大的创造力,他驰骋想象虚构出了绚烂多姿的故事,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

写了那么多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和人生悲剧。

但是他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建立在他所经历的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曹家是个直通宫廷的官僚地主大家族,曹雪芹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家族里,熟悉那里的一切。

这个家族为他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他“上演”《红楼梦》提供了一个“舞台”,他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而且运用自如。

曹雪芹在这个家庭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使他的《红楼梦》好像生活的再现。

这一方面的例证在《红楼梦》里随处可见。

比方:《红楼梦》里三天两头开宴,各种吃食菜肴五花入门。

配料、烹饪、用具都写得极为详细。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人物,频繁出场的也有近百人,他们的服饰装束各有不同,就是一个人的服装也经常更换,贾宝玉、王熙凤有多少套衣服?说不清。

还有各种首饰,各种化装。

贾家三天两头请医看病,每看必开药方,如此等等,就连女子的针织技术曹雪芹也很精通。

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就表现了曹雪芹在这方面的高超技艺。

俄罗斯进献给皇帝用孔雀羽毛做成的孔雀裘,皇帝给了贾府,贾母给了宝玉,宝玉穿上第一天就烧了个洞,吓得宝玉不知如何是好,婆子捧着孔雀裘出去找最高明的缝衣匠缝补,没人敢接,怡红院一片混乱,都没了主义。

这时晴雯正发高烧,一阵阵昏晕。

当她得知此事时,挺着病体用了一夜的时间,补全了孔雀裘:晴雯听了半日忍不住,翻身说道:“拿来我瞧瞧罢,……说不的我挣命罢了!”……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小一个竹弓钉绷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

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

……一时听得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毛来。

宝玉忙要了瞧瞧,笑道:“真真一样了。

”就连给女孩子做口红之类的事,贾宝玉也十分精通,其实,那都是曹雪芹曾经做过的。

3.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曹雪芹的家庭是个诗书世家,从他曾祖曹玺到父亲曹頫都能写诗填词,特别是他的祖父曹寅,更是个有名的文士,而曹雪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活,从小就饱读经书。

《红楼梦》里的那些女孩子都是在少年时代就博通古今,才华横溢,这也与曹雪芹少年就已拥有丰富学识有关。

曹雪芹学识的渊博也完全可以从《红楼梦》里得到证明。

人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其实不过分。

《红楼梦》里,曹雪芹涉及了历史、哲学、伦理、宗教、文学、法律、医学、园林学、绘画……等多方面知识领域。

仅以宗教为例,贾宝玉批判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封建礼教的最高标准是“杀身成仁”,“文死谏,武死战”,贾宝玉对此给以了尖锐的批判。

作品中涉及道家学说,贾宝玉随口就说出经典。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南华经》)《红楼梦》里也多处涉及到佛家,贾宝玉在林黛玉和史湘云那里受了委曲,感到无趣,想出家,就写了一个佛家的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和一首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里的女孩们和贾宝玉在一起引经据典,才华横溢的时候,无所不知,简直就是天神。

《红楼梦》所涉及的知识实在太多,然而曹雪芹在作品中并没有卖弄学问之嫌。

他是把渊博的知识化作了作品的血和肉,成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而由于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知识,使作品更具魅力。

曹雪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不因祸变而消沉,不因穷困而潦倒,反而更激发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他的遭遇正是他思想升华的契机。

曹雪芹饱尝辛酸,历尽屈辱,生活境域一落千丈, 却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人民,使他视野扩大,头脑清新,把狭隘的牢骚和感慨逐渐变成为对整个社会、时代、家庭的冷静审视,对历史、人生、乃至爱情的深入探求,发生了思想精神的重大飞跃和升华。

这种飞跃和升华是他能创作《红楼梦》并使《红楼梦》具有划时代的思想意义、成为流传千古名著的根本所在。

他的家庭是与朝廷至为密切的豪门旺族,他从他的家庭中看到了比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更充分,更集中地表现出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本质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关系,也更便利地看到和亲身感受到了许多社会历史现象的折光。

他发现了诸多的情和爱,怨和恨,发现了不仅他本人经历了痛苦,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经受了更加悲惨,更加不幸的命运。

他发现整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是个黑暗的天地。

当他对那所有的不幸寻根究底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对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大胆怀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