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设计-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大型飞机后缘单缝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与平台搭建

大型飞机后缘单缝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与平台搭建

O 引言
飞机起 飞 和着 陆 都 离 不 开 襟 翼 、 缝翼 的运动。 增 升装 置 不 仅 能 有 效 提 高 飞 机 起 飞 、 着 陆 时 的 气 动、 飞 行性 能 , 而且 也 能 大 大 改 善 飞机 爬 升 率 、 进 场 速 率及 控 制 进 场 最 佳 飞 行 姿 态 。但 是 增 升 装 置 设
舒培 刘沛清 周 志杰 何 雨薇i u P e i q i n g Z h o u z h i j i e H e Y u w e i X u L i n Wa n g Y i f a n T a n g J i a j u
分 析 报 道
An a l y s i s Re p o ̄
大 型 飞 机 后 缘 单 缝 襟 翼 空 间 机 构 设 计 方 法 与 平 台 搭 建
Me c ha ni s m De s i g n f o r t he Tr a i l i ng Ed g e Hi g h Li f t De v i c e o n La r g e Ai r c r a f t

要:
针对 大 型飞机 总体 技术 要 求和起 飞 着 陆增 升 装 置 的设 计 要 求 , 确 定增 升装 置 总 体设 计 流程 , 详 细 介 绍 了后 缘增 升装 置机 构设 计方 法 和平 台 , 解 决 大 型飞 机 后 缘增 升 装 置 空 间 复杂 机 构 的设 计 , 以及 后 缘 内外 侧 襟翼 运动 连续 性 和同步 性 问题 。完成 了后缘增 升 装置传 动 机构 和 收放 机 构在 后 梁上 的布置 , 保 证 了 收放 机 构 的 顺 气 流 布置 。
关键 词 : 后 缘增 升 装置 ; 气 动设计 ; 机 构设计 ; 同步性

飞机襟翼课程设计

飞机襟翼课程设计

飞机襟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飞机襟翼的定义、作用及其在飞行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掌握飞机襟翼的构造、分类和工作原理;3. 学生了解飞机襟翼与起飞、降落过程中空气动力学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飞机襟翼在飞行中的实际应用;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飞机襟翼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飞机襟翼的原理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空事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飞机襟翼在飞行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航空科技的兴趣,为培养未来航空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飞机起飞、降落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机襟翼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飞机的起飞与降落”2. 理论知识讲解:a) 飞机襟翼的定义、作用和分类b) 飞机襟翼的构造和工作原理c) 飞机襟翼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飞机的起飞与降落”第2节“飞机襟翼的作用与构造”3. 实践活动:a) 分组讨论:分析飞机襟翼在起飞、降落过程中的作用b) 制作飞机襟翼模型:学生分组制作不同类型的飞机襟翼模型,加深对襟翼工作原理的理解c) 实验探究:验证飞机襟翼对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空气动力学的影响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飞机的起飞与降落”第3节“飞机襟翼的实验探究”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飞机襟翼在飞行中的重要性,回顾所学知识b) 拓展讨论:探讨飞机襟翼在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方向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飞机的起飞与降落”第4节“飞机襟翼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引入新课,理论知识讲解(1课时)第二课时: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制作飞机襟翼模型(2课时)第三课时:实验探究,总结与拓展(1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飞机襟翼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飞机襟翼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飞机襟翼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院(系)名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题目名称襟翼结构初步设计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王立峰成绩2012年9 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Ⅰ、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襟翼结构初步设计Ⅱ、课程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图11 机翼翼型参数(翼型,根弦长度br ,尖弦长度bt ,展长l ,后掠角A )2 襟翼基本参数(相对弦长b 襟翼/b 机翼,相对展长 l 襟翼/l 机翼,偏角 As) 襟翼离翼根均为30cm ;3 襟翼设计载荷(前缘气动载荷P ,载荷分布直线,最大载荷点距襟翼前缘5cm )Ⅲ、课程设计(论文)工作内容:2、分析和确定襟翼的运动方式,画出运动图3、根据给定的设计载荷设计襟翼结构。

4、选择3个以上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

重量估算。

5、根据设计结果,绘制襟翼的装配图。

选择3个以上的零件画出零件图。

图纸必须 6、符合规范。

序号翼型根弦长度br 尖弦长度bt 展长l 后掠角A (25度弦线) 相对弦长b 襟翼/b 机翼 相对展长 l 襟翼/l 机翼 偏转角 As 前缘气动载荷P (襟翼展向 根部) 前缘气动载荷P (襟翼展向 尖部) 8 230162.41.518100.300.2535850750襟翼型式及载荷分布示意图7、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一、襟翼的常见结构和载荷情况:1.1 襟翼的常见结构:图2简单襟翼:简单襟翼与副翼形状相似,放下简单襟翼,相当于改变了机切面形状,使机翼更加弯曲。

这样,空气流过机翼上表面,流速加快,压力降低;而流过机翼下表面,流速减慢,压力提高。

因而机翼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增大。

可是,襟翼放下之后,机翼后缘涡流区扩大,机翼前后压力差增大,故阻力同时增大。

襟翼放下角度越大,升力和阻力也增大得越多。

分裂襟翼这种襟翼本身象一块薄板,紧贴于机翼后缘。

放下襟翼,在后缘和机翼之间,形成涡流区,压力降低,对机翼上表面的气流有吸引作用,使其流速增大,上下压差增大,既增大了升力,同时又延缓了气流分离。

襟缝翼控制运动机构及特点论文

襟缝翼控制运动机构及特点论文

襟缝翼控制运动机构及特点论文【摘要】本文对民用飞机襟缝翼运动机构的多种运动型式,及其特点性能进行了总结分析。

在进行民用飞机设计时要根据设计理念以及与后续机型保持一致性的原则,选用合适的襟缝翼运动机构。

【关键词】前缘缝翼后缘襟翼运动机构作动器现代飞机设计中,增升装置(前缘缝翼及后缘襟翼)的运动及其传动装置的设计备受关注。

它不仅有效提高飞机起飞、着陆时的气动、飞行性能,而且也大大改善飞机爬升率、进场速率及控制进场最佳飞行姿态,还与巡航时的飞行阻力密切相关。

本文介绍了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运动型式,及多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及性能分析,可供飞机方案设计时选择。

1 缝翼运动机构1.1 运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是缝翼广为采用的作动方式。

齿轮旋转作动器通过其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镶嵌在缝翼滑轨上的扇形齿条啮合,实现缝翼的偏转(图1)。

空客公司A-319/320和A-3330/340的外侧缝翼采用齿轮-齿条机构作动,而内侧缝翼采用连杆机构作动(图2),取消了扇形齿条,改善了维护性。

1.2 作动器的选择齿轮旋转作动器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紧凑、功率重量比大,对狭窄的缝翼作动空间而言,齿轮旋转作动器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波音公司从B-747开始,空客公司自A-319/320开始,均选用齿轮旋转作动器作动缝翼(表1)。

2 襟翼运动机构2.1 运动机构运输机采用的襟翼作动机构通常有4类:固定铰链式、轨道式、四连杆机构式和连杆/轨道混合式(表2)。

2.1.1 固定铰链式固定铰链式结构需要较高的整流罩,并且也不太符合富勒运动,但其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轨道和托架,也不需要复杂且构件较多的四连杆机构,因此可靠性高,寿命长,重量轻,维护简单,费用低。

固定铰链式结构在早期的飞机中应用较多,如DC-9/10、MD-10/11、MD-80/87,因为这种形式结构极其简单,因此现代飞机不惜牺牲一点气动性能,而尽量采用它。

2.1.2 弯曲轨道式轨道式结构使用较多,早期的飞机通常采用圆弧式轨道,圆弧轨道不太符合富勒运动,因此后来被尾部弯度较大的弯曲轨道代替。

民用飞机后缘襟翼机构设计仿真计算研究

民用飞机后缘襟翼机构设计仿真计算研究
A t n uis B in 1 0 9 , hn ) s o a t , e ig 0 1 1 C ia r c j
Absr c :TTh s pa r d s rb t e cvi a r r f i h lf de i e f ta l d e lp me ha s s ta t i pe e c i h i l ic a th g it v c s o r ii e g fa c nim , ng a d c mpa io f s v r l ommo o m s f me ha im.Th mo i n of ln ta k me ha s i n o rs n o e e a c n f r o c n s e to ik/r c c nim s vey a orbl f r r fv a e o Fo e m o i n t owe t k o a a g e a r q r s e l w a t a i n wlr to a l r a e f f p n l s nd e uie v r o l y c u to po r we .The ln /r c fa me ha s i k ta k l p c nim h s t l w v rur n me t fo t a o d .Th a he o o e t ni g mo n r m he f p l a s l e ma h ma ia mod l i,sa ih a e o t e tc l e , se tbls b s d n t e i / a k la me ha s h l nk t c f p r c nim a d he y of h n t or t e
勒 运 动 量 、缝 隙之 间 的关 系 ,取 得 良好 结 果 ,证 明 了该 方 法 的可 行 性 。 关 键 词 :后缘 襟翼 ;连 杆 滑 轨 ;机 构 中 图 分 类 号 :V 2 .:V 2 . 2 45 2 7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民用飞机后缘襟翼机构设计仿真计算研究

民用飞机后缘襟翼机构设计仿真计算研究

此外,适航管理还为航空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其满 足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总结
本次演示简要介绍了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阐述了其对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 适的重要性。通过了解适航管理的管理流程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 适航管理对于航空安全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适航管理通过对飞机进行严格的检 查、认证和监控,有效降低了飞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航班的安全水平。适 航管理还为航空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其符合国际和 国内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总之,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基础,也是推动航空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适航管理的重视,不断完 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提高检查和认证水平,为乘客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空中 旅行体验。
谢谢观看
4、监控:对已投入运营的飞机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 的安全隐患。
应用场景
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作用。首先,适航管理是 保障航班安全的关键手段,通过对飞机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认证,降低了飞行事 故的风险。其次,适航管理在处理飞行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当飞 机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适航管理部门会迅速介入,指导飞行员进行相应的 处置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
引言
民用飞机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航空运输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民用飞机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后缘襟翼机构作为民用飞机的一种重要气动装置,对飞机的起飞、降落等过程 具有重要影响。本次演示以民用飞机后缘襟翼机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设计仿 真计算方法,以期为提高民用飞机整体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管理流程
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

某型飞机襟翼故障和维修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某型飞机襟翼故障和维修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u(fcfeF 羊方向籍Low&r rixkFer
■— Eicvaiw 我J» 寒
-Eieww Eft®
K
为仍细 ww tilbs 以隼SK«酷•斤
期耳寒耳LWdiM)玲阳W$ 加耶顽由:rjR?
Gfwod gfe+$ SfeiSSRSSc 加 P?«?m
本文介绍的襟翼在飞行器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是飞机上非常重要的系统,它 关系到飞行器在飞行时的安全问题。此文中还说明了襟翼发生了问题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以及维修方案。
关键词:襟翼、襟翼的作用、前缘襟翼、后缘襟翼、襟翼的故障
3
绪论
航空部门是一个在近代快速发展并占据着重要地位的部门。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 飞机以后,人们对天空探索一直都有这高速的进展,航空业迅速发展壮大,取得世界瞩 目的巨大成就,于此同时,飞机的安全问题渐渐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个, 航空时代初期开始,许许多多对航空器有着研究的人士一直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对可能 产生或者即将产生的危害抑制在萌芽里,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很大程度 上降低了航空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本文主要叙述飞机的一部分安全问题, 给对航空事业有志向和对航空感兴趣的读者了解。
7
1.4后退式襟翼:如图1-4所示,是后退式襟翼的示意图。放下后退式襟翼,不仅增 加了机翼剖面的弯曲度,而且还增大了机翼面积,最大升力系数增大了很多。
图1-4 后退式襟翼 1后退式襟翼 2 机翼后缘 3机翼 1.5富勒襟翼:如图1-5所示是富勒襟翼示意图。这是一种双开缝或者是三开缝后退 式襟翼,以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它既增加了机翼剖面的弯曲度,又增加了机翼面积, 并且气流通过缝隙吹走后缘涡流,增加升力效果很好。现在大型飞机、高速飞机,大 都采用这种襟翼。

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与数学分析

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与数学分析

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与数学分析摘要:针对某种已知的襟翼运动机构形式,基于刚体位移变换矩阵,通过对其起飞、巡航、着陆过程的状态数据提取,进行襟翼运动机构的参数化设计。

关键词:襟翼运动机构数据提取现代大型民用飞机广泛采用的后缘增升装置是富勒襟翼。

富勒襟翼不仅增大了机翼的弯度,而且增大了机翼的面积,从而可以得到更大的升力。

富勒式后缘襟翼的运动可以描述为襟翼沿着来流方向后退并且向下偏转。

襟翼在运动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工作位置,起飞、巡航、着陆,襟翼的位置是由缝隙宽度、重叠量和偏角决定。

1 后缘襟翼运动分析对目前几种大型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分析,得出运动机构都是采用滑轨引导襟翼的形式。

滑轨限定襟翼的运动轨迹,襟翼与滑轨之间通过滑轮架连接,作动器的动力通过驱动连杆及摇臂的传递,使襟翼沿滑轨平动并转动。

襟翼运动主要控制襟翼运动过程的三个位置状态,即巡航状态(a 位置)、起飞状态(b 位置)、着陆状态(c 位置),如图1 所示。

襟翼完全放出一次的运动过程是从a 位置到b 位置,再到达c 位置,襟翼的收回则相反。

襟翼在这三个状态的位置参数已知,而在三个位置之间的其它中间位置由机构运动规律决定。

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给定空间运动刚体三位置的导向机构综合。

2 刚体的导引机构刚体的导引是刚体导引机构用来引导一刚体,使它通过空间一系列预期的位置。

预先给定襟翼的三个状态( 即巡航、起飞、着陆状态) 和运动机构形式,对运动机构进行综合,就是一个刚体的导引问题。

刚体导引运动机构的综合一般分下述步骤进行:a ) 给出运动物体的若干位置。

位置的最大可能数目由打算采用的导向构件型式来决定。

b) 将给定的位置参数成位移矩阵元素,通常以位置一作为参考位置。

c ) 在每一设计位置上,建立待综合的导向构件所施加的几何约束方程。

d ) 利用位移矩阵方程,就每一设计位置对未知坐标进行运算,以便消去待综合的连杆机构在设计位置以外所有参数。

这样,约束方程就变成了设计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总体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分析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班设计者指导教师2012年9月2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设计任务书及背景分析 (2)2.1 课题题目与设计要求 (2)2.1.1 课题题目 (2)2.1.2 设计要求 (2)2.1.3 原始技术资料 (2)2.2 课题背景分析 (2)第三章设计方案机构分析 (3)3.1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类型及特点分析 (3)3.1.1 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类型 (3)3.1.2 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特点分析 (3)3.2设计方案机构特点及尺寸分析 (4)3.2.1 设计方案特点分析 (4)3.2.2 设计方案尺寸设计及机构简图 (4)第四章设计方案载荷及传力分析 (5)4.1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载荷分析 (5)4.1.1 大客飞机后缘襟翼及其运动机构基本参数设计 (5)4.1.2 大客飞机后缘襟翼气动载荷分析 (5)4.2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传力分析 (6)第五章轴的设计计算 (8)5.1驱动轴(O轴)设计 (8)5.1.1驱动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8)5.1.2驱动驱动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校核 (8)5.1.3驱动轴的受力图及弯矩图 (9)5.2连杆传动轴(A、B、C轴)设计 (9)5.2.1连杆传动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9)5.2.2连杆传动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校核 (9)5.2.3连杆传动轴的受力图及弯矩图 (9)第六章螺纹连接件的设计与校核 (11)6.1 机翼后梁与O轴铰支座的连接设计及校核 (11)6.1.1、机翼后梁与O轴铰支座螺栓组结构设计 (11)6.1.2、机翼后梁与O轴铰支座螺栓组受力分析 (11)6.1.3、机翼后梁与O轴铰支座螺栓组直径设计与校核 (12)6.2机翼后梁与C轴铰支座的连接设计及校核 (12)6.2.1、机翼后梁与C轴铰支座螺栓组结构设计 (12)6.2.2、机翼后梁与C轴铰支座螺栓组受力分析 (12)6.2.3、机翼后梁与C轴铰支座螺栓组直径设计与校核 (13)第七章连杆的设计与校核 (14)7.1 驱动杆的设计与校核 (14)7.1.1、驱动杆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14)7.1.2、驱动杆的强度校核 (14)7.2 从动杆的设计与校核 (14)7.2.1、从动杆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14)7.2.2、从动杆的强度校核 (14)第八章设计方案综合分析 (15)8.1 后缘襟翼工作状态与安装角设计 (15)8.1.1、后缘襟翼工作状态设计 (15)8.1.2、后缘襟翼安装角设计 (15)8.2 计算机辅助运动机构仿真模拟 (15)8.3 设计工作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前言本说明书主要内容是进行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学》、《飞行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加工工艺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飞机部件设计及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另外培养了我们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

(4)加强了我们对Office软件中Word功能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2.1课题题目与设计要求2.1.1、课题题目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与分析。

2.1.2、设计要求(1)分析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在飞机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后缘襟翼运动机构同机翼的关系,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功能和做用;(2)分析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载荷情况、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3)分析和确定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位置及功率需求;(4)进行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分析、设计和运动分析;(5)进行结构强度、刚度分析计算(6)画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装配图(注意部件的装配关系)(7)选择三个零件,画出零件图(8)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1.3、原始技术资料(1)空客320飞机后缘襟翼参考资料(2)波音737-800飞机后缘襟翼参考资料(3)CJ818飞机后缘襟翼参考资料(4)大客飞机后缘襟翼基本尺寸2.2 课题背景分析现代飞机设计中,为了增加低速飞行时的升力,改善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在飞机机翼前缘和后缘上,除布置横向操纵用的副翼和扰流片外,还布置了大量的增升装置。

由于大型客机翼载较大,起飞和降落的重量也比较大,而起飞降落场地情况复杂,需要具有良好的起降性能,较强的场地适应性,所以对增升装置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设计的增升效率高,增升效果好的襟翼成为有关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

第三章设计方案分析3.1 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类型及特点分析3.1.1、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类型(1)简单铰链式:襟翼通过与其相连的摇臂绕转轴上的铰链点作圆弧运动。

上世纪70年代的MD82、MD90等飞机的襟翼都采用这种铰链式的运动方式。

(2)四连杆机构式:襟翼通过与其相连的连杆实现舵面的收放运动。

Boeing767的襟翼采用了复合四杆机构,而Boeing777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倒置/正四杆机构,Boeing787采用的铰链四杆机构则更为简单。

四连杆机构驱动襟翼运动的这一形式更普遍地应用在大多数通用飞机上。

(3)连杆一滑轨式:襟翼通过滑轮架沿固定在机翼上的滑轨运动。

目前大多数飞机的襟翼都采用这种形式来实现舵面的运动,其中滑轨的轨迹多种多样,有圆弧、曲线、直线及直线+曲线等多种形式。

这些都有助于襟翼实现不同的运动以满足最佳的气动性能要求。

3.1.2、常见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特点分析(1)简单铰链式机构特点1)结构和运动简单,可实现舵面的上、下运动。

2)富勒运动较差。

襟翼绕铰链点的运动是一种单纯的圆弧运动,在小角度起飞时,襟翼的直线后退量有限,同时还产生一定的阻力。

3)巡航阻力大。

整流罩的高度高、迎风面积大。

从整流罩与气流的迎风面积计算,襟翼铰链运动形式的巡航阻力最大。

4)襟翼摇臂不能承受气动侧向载荷。

襟翼摇臂既是薄形构件,又是运动件,它不能承受来自外襟翼由于向上的安装角带来的气动侧向载荷,否则,驱动襟翼摇臂与襟翼偏转时,侧向载荷作用在铰链上会产生阻止襟翼摇臂运动的摩擦力矩,引起襟翼运动阻滞或卡住。

(2)四连杆机构特点1)有好的富勒运动。

四连杆机构简单,连杆机构运动灵活,可以实现较好的襟翼富勒运动。

2)整流罩的高度和宽度尺寸都可以比较小。

3)连杆多,机构运动复杂。

受连杆长度的限制,舵面运动的连杆数量较多,多杆系的运动非常复杂。

(3)连杆-滑轨式机构特点1)富勒运动效果好。

直线滑轨或直线-圆弧滑轨都有较长行距的直线段,提供襟翼在起飞小角度运动时的大后退量,以增加机翼面积及减小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飞机起飞的升阻比。

2)整流罩高度低和宽度窄。

这种形式的整流罩高度很短,滑轨-滑轮架式也适合于顺气流布局,整流罩的宽度相对较窄。

这些就使得整流罩的迎风面积大大减小,从而降低了巡航飞行的阻力。

3)滑轨-滑轮架结构和运动较复杂。

滑轨-滑轮架集承载与运动于一体,既要承受复杂的气动载荷(法向、切向及侧向载荷),同时还需满足襟翼起飞、着陆复杂的运动要求,从而使它变得结构较重、形状复杂。

3.2 设计方案机构特点及尺寸分析3.2.1、设计方案特点分析本设计方案参照Boeing787的铰链四杆机构设计而成(如图1)。

这种机构的结构组成与运动过程都十分简单,能够轻易控制襟翼的放下和收起。

由于该机构中襟翼绕铰链点的运动是一种单纯的圆弧运动,因而在小角度起飞时,襟翼的直线后退量有限,同时还产生一定的阻力,相对直线滑轨,它的富勒运动较差,但是铰链四杆式襟翼的放下角度可达53度,为各种运动形式之最。

3.2.2、设计方案尺寸设计及机构简图本设计方案为铰链四杆机构。

襟翼弦长参考A320、Boeing737-800及CJ818后缘襟翼尺寸设计为1m。

机构尺寸参考Boeing787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如图2。

其中O、C两处与机翼后梁固接。

后缘襟翼固连于刚件BCD上并使1/3弦长点(气动力合力近似作用点)与D点重合,并有一定安装角,使得如图状态时(OA、AB、BD成一直线时),襟翼放下角度最大(对应于着陆状态,具体的安装角及襟翼放下最大角度由飞机具体的空气动力需求决定)。

第四章 方案机构零部件设计计算4.1 大客飞机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载荷分析4.1.1、大客飞机后缘襟翼及其运动机构基本参数设计查Boeing737-NG 后缘襟翼系统基本参数可知,内侧主襟翼尺寸约为3.2m ×1.1m ,重约123kg ,正常操纵期间,后缘襟翼完全放下或完全收回约需38s ,备用操纵期间,后缘襟翼完全放下或收回约需2min39s 。

参考以上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各基本参数如下:内侧主襟翼尺寸约为3.2m×1.0m ,重约125kg ,正常操纵期间,后缘襟翼完全放下或完全收回约需40s ,备用操纵期间,后缘襟翼完全放下或收回约需2min40s 。

4.1.2、大客飞机后缘襟翼气动载荷分析假设飞机着陆重量m=70000kg ,翼面积为S=1202m ,翼展长L=34m ,着陆时升力系数3C td L,=,下滑时升力系数8.16.0C td H L,==,L C由飞行力学知识可知:接地速度td1td W 2V ,L SC K ρ=,式中1K 为速度修正系数,此处取0.9,取3cm /kg 225.1=ρ,代入上式得:s /m 2.50s /m 3120225.18.97000029.0W 2V td 1td =⨯⨯⨯⨯⨯==,L SC K ρ 进场速度s /m 3.65s /m 2.503.13.1V td H =⨯==V 。

下滑时所需升力:N N V SC L H H L H 5641393.658.1120225.15.02122=⨯⨯⨯⨯==,ρ 将全机机翼近似为矩形机翼,参考CJ818平均气动弦长数据,取平均气动弦长c=4.5m ,再设气动力分布如图3所示:载荷峰值p 作用于1/3翼弦处,即a=c/3=1.5m ,b=2c/3=3m ,翼型前缘及后缘到载荷峰值间的气动载荷沿弦向线性分布。

则单位展长翼型气动力满足:p 2c p 2b a )(p L /0=+=⎥⎦⎤⎢⎣⎡++-+=⎰⎰+a b b b H dx b a a p x a p dx x b L , 代入数据解得:a 4.7374p P =襟翼弦长m 1.1c =襟,按照上述假设,单位展长襟翼所受气动力为:m /1229p L /c 0N dx x bF F ===⎰襟翼襟,故3933N 3.2m m /1229=⨯=N F 为简便计算,设襟翼展向受载均布,均作用于1/3弦长处,则其受力模型如图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