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与酒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庆祝喜事还是解忧忘愁,都脱离不了酒的陪伴。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名士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心灵与文化之酒,开创了独特的酒文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李白,唐代文学巨匠,他的酒量如传说般的惊人。
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饮酒狂欢的场面,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将进酒》。
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与酒的豪迈态度。
李白以其风趣幽默的诗风,将酒文化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象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政治家,被誉为文人中的豪放派代表。
苏轼不仅是一位酒品高雅的酒徒,同时也是一个对酒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
他曾言:“酒凡三杯则功利闲形,五杯则胸次開朗,七杯则言笑横生,凡是(xxxx),十杯则神知浩渺,再多则吞明寐。
”这段话既表达了他对酒的深情,也凸显了酒的不同饮用量对人的心境的影响。
苏轼以他的酒文化研究和诗词墨迹,将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推向了高峰。
辛弃疾,南宋文学家,他诗文间流露出对人生坎坷与社会疾苦的思考。
辛弃疾深受岳飞所赋予的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影响,他酷爱竹叶青酒,酒后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青玉案·元夕》。
诗中的“欢宜今夜宴,灯火起无边”表达了他与友人在元夕晚会上共饮美酒的情景。
辛弃疾以他的诗文,将酒与爱国精神融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晏殊,北宋中期文人,他的作品以情和景的结合而闻名。
晏殊笔下的诗歌往往以花鸟山水为背景,烘托出酒文化的浓厚氛围。
《画堂晨光图》是他的一首名篇,诗中的“珊珊来迟,转盼多时”,形容了晏殊与友人品酒赏景的场景,给人以宴会如画的美妙感受。
晏殊以他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将酒的优雅与文人的情怀交融在一起,为酒文化注入了富有艺术性的灵魂。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酒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文人墨客们创作和交流的灵感源泉。
本文将通过探究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的地位和影响,展示酒对于他们创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一、酒与文人墨客的交流和创作1. 饮酒作为交流的方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圈子里,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他们常常会聚集在雅座之上,畅饮并进行精彩的思想交流。
酒能破除人与人之间的拘谨和隔阂,使之能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这样的场合不仅是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还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2. 酒与诗词创作的关系酒对于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常常在醉酒时,借由对酒的喜爱与沉醉,表达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
一杯美酒可以让他们在沉醉的状态下,思绪万千,灵感涌动,进而创作出动人心弦的诗词作品。
二、文人墨客如何赞美和描绘酒1. 赞美酒的卓越品质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描绘酒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来赞美它的卓越品质。
他们以凝练而生动的笔触描述酒的美妙之处,将其比作天上的星辰和大地的花朵,赞美酒的醇厚和芬芳。
2. 酒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善于借用酒来描绘自然景色。
他们常将酒与山水、花草融为一体,形成富有诗意的意象,以展现酒的千姿百态和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三、酒对于文人墨客生活的意义1. 酒作为调节情绪的工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中,他们常常经历各种喜怒哀乐。
而酒作为一种调节情绪和舒缓压力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时他们会以乐观浪漫的心态,品味美酒,享受人生的瞬间;有时他们会在酒的抚慰下,排解内心的郁闷和愁苦。
2. 酒作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对于一些文人墨客而言,酒是他们精神寄托的象征。
他们相信酒能让思想更加开放,触及灵魂的深处。
不少作品中可以看到文人以酒为媒介,表达他们对理想、人生、人性的思索和思考。
结语总之,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创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酒共饮、描绘酒的千姿百态、借酒陶冶情操,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酒的热爱和赞美。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因此诗中经常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二、就是酒。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邦归故里酒酣
公元前209年,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
超级酒鬼刘伶
刘伶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
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
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阮籍
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著名饮酒组织的骨干。
阮籍虽然嗜酒如命,曾因为步兵营房里有一个善于酿酒的老厨师贮藏了三百斛好酒,就主动去做了步兵军官(校尉),但是,他醉酒却从不误事。
因为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
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
阮籍代言酒文化,可以使人摒弃偏见,正确认识饮酒的积极意义。
唐宋八大家关于酒的趣事

唐宋八大家关于酒的趣事1.引言1.1 概述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著名文人,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黄庭坚和文天祥。
这些文人才子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
他们在文学创作之余,也对酒有着浓厚的兴趣。
酒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早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唐宋八大家作为才子佳人,他们对酒的热爱和对酒文化的见解也是独具一格的。
本文将介绍唐宋八大家与酒相关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背景。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酒文化在唐宋时期的重要性,以及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唐宋八大家的酒文化观点,进一步品味他们的作品,并更好地体会到酒文化在唐宋时期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时期的酒文化,感受文人雅士们对酒的情怀和人生哲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组织安排和章节分布情况。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 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引言、正文和结论。
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章节:唐宋八大家和酒文化在唐宋时期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唐宋八大家以及他们与酒相关的趣事。
同时,还会阐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首先会对唐宋八大家进行简介,这些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将会被逐一介绍,为读者提供他们的背景和作品的特点。
接着,将详细探讨这八大家与酒相关的趣事,可以涉及他们吟诗作对时的酒意、他们之间的酒令游戏、他们对酒的品鉴和酒文化的思考等方面,以展现他们对酒的独特见解和文化情怀。
接下来的章节将聚焦在唐宋时期的酒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
对于唐宋时期的人们来说,酒文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了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
本节将探讨酒文化在社交、作品创作、政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具体体现。
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故事

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故事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
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陶渊明: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酒人生”形容陶渊明再恰当不过了,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以嗜酒著称的大诗人之一,他的饮酒诗字字珠玑,每首都有着诗酒话人生的真意,不管是借酒消愁也好,借酒助乐也罢,酒是陶渊明人生中不得不提必不可少的东西。
诗酒人生,借着酒,陶先生为我们赋出了多少的千古绝唱。
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徒!喝酒的名气是很大的。
他曾以调侃、自嘲的笔调写过一篇叫《五柳先生传》的自传,其中便谈到自己是这样好酒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一定是因为他好饮成性,远近闻名,所以才时常被人邀请赴宴。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体现出陶渊明嗜酒的程度,那是他官居彭泽令的时候。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分给他的公田,他本来想全种秫,也就是现在的黏高粱,用以酿酒。
在他妻子的固请之下,他才答应拿出五十亩来种粳,也就是稻米。
酒就是他的粮食。
这个嗜酒如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却独独为酒而折腰。
李白:人称“酒仙”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亲密和嗜酒的名望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
只需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在他的生活中简直无处不有酒。
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相似的剧目。
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
在我国知名画家的著作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无一不是反映李白与酒不可分割的情缘。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诗歌中的“酒”,不单是呈现他个人生平的画卷,更是折射出他所生活的唐朝社会的历史缩影,他诗歌中的“酒”不仅是一生波折、大起大落的“良液”,更是散发着忧国忧民情怀的“佳酿”。
古代文人与酒品味酒文化中的诗意

古代文人与酒品味酒文化中的诗意古代文人与酒:品味酒文化中的诗意古代,文人雅士常以酒为伴,借酒浸润生活,让心境与心境相互交融。
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他们以酒为媒介,表达他们对人生、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古代文人与酒相伴时所品味到的酒文化中的诗意。
一、酒的精神内涵:诗与远方古代文人对于酒的独特理解,使得酒成为他们追求诗意与远方的化身。
诗人李白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借酒抒怀,意即希望与月亮一样持久地照亮人们的心灵。
他们相信,酒不仅能唤起内心的浪漫,更让他们能与世界连接,呼应一种辽远的想象。
二、酒的仪式感:享受与品味古代文人对酒的品味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赋予了酒更深的诗意。
论语中有“德行笃实中,忠信正直里,简朴彻底中,独立不迷其身,是邦君子;尽性尽能中,大酒一孔之见深矣。
”孔子提倡适度饮酒的同时,也强调饮酒应坚守节制之道。
古代文人将酒作为一种修行的仪式,以此表示他们对于生活的品味与慎重。
三、酒的情感表达:倾诉与解脱在古代,酒也成为了文人倾诉与解脱情感的一种媒介。
文人经常在喝酒时倾诉内心的情感,他们用酒来疏导自己的痛苦与忧愁。
诗人杜甫在其《月夜忆舍弟》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以酒舒怀,抒发与故乡的思乡之情。
酒成为了文人的朋友,在其中他们能找到释放情感的出口。
四、酒的社交意义:联结与隐逸古代文人常以酒作为社交的媒介,与朋友共享美酒时,他们不仅品味着酒中的诗意,更是联结彼此之间的情感。
酒使得文人之间能够倾诉心事,感受彼此的情感和心灵共鸣。
然而,对于某些文人来说,酒也可以成为一种隐逸的方式。
他们远离纷扰,独享美酒,以此构筑一种宁静与自由。
五、酒的审美表达:品味与创造酒的品味不仅在于酒的本身,更在于文人对酒的审美表达。
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她用酒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借酒喻情,以此展示她的诗意。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关系研究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关系研究1.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国家,而酒文化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
2. 古代酒文化概述古代中国人对于酒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热爱,认为酒可以陶冶性情、表达情感以及帮助思考。
这种对酒的追求和推崇被反映在古代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中。
3. 文人与酒的交融3.1 酒作为创作灵感源泉:许多古代文人通过喝酒来启发灵感,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思。
3.2 饮酒仪式与交流:古代文人常常以饮酒为契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场合不仅促进了友谊,也激发了对艺术和美学的讨论。
3.3 醉时发挥才华:一些文人相信,在微醺或者醉酒状态下,他们更容易发挥创作才华和想象力。
4. 文人与酒的表现形式4.1 酒诗:古代文人常常以写诗的方式来歌颂酒的美妙,并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4.2 酒文化在书画中的表现:古代文人画和书法作品中经常描绘有关酒的情节,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对酒文化的追求和理解。
4.3 阐述对于酒文化态度:一些古代文人撰写了关于酒文化的论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酒与生活、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思考。
5. 文人与酒文化之影响5.1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紧密相关,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往往有着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风格。
5.2 对于后世影响:古代文人以及其创造出来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形象。
6. 结论古代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酒作为创作灵感、社交媒介以及表达情感的工具,深深地融入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他们唤起了人们对于酒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并在艺术领域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作品,对于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名人与酒的故事

历史名人与酒的故事纵观中国历史,用酒当道具与政治挂钩,实现不可告人的目标不在少数,包括以柔克刚,也包括借酒杀人。
故事一:吕不韦借酒投资大人物。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偶然遇到被当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他觉得奇货可居,便拟定了拿下的方案。
先是用酒结识监视子楚的公孙乾,获得与子楚喝酒的机会,偷偷地密谋回国举措。
他又通过酒渠道,买通子楚父亲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并认下本不是她生的子楚为亲生子,为子楚回国打通渠道。
眼看子楚回国有期,吕不韦忍痛割爱,借着子楚醉意朦胧,把已怀上他骨血的小妾赵姬献给子楚,换来子楚乘喜承诺:一旦继位,必立赵姬为后。
吕不韦见大势已成,设计将公孙乾灌得烂醉如泥,趁夜色带着子楚逃回秦国。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子楚登上王位,立赵姬为王后,她生下来非子楚的男孩子,取名赢政,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吕不韦够能耐吧,可若没酒助力,恐怕未必如愿,白白搭上美小妾。
故事二:孙权借酒试英才。
孙权虽然多次因嗜酒误事,比如酒后、乱性差点改写东吴历史,比如酒后失言差点错斩名士,但他坚信酒后吐真言,也喜欢酒后考察干部。
某次他召集部下们喝酒聊天,见鲁肃欲言又止,等到宴席结束后,独留鲁肃坐在榻上继续对饮,等喝到似醉非醉时开始问计。
鲁肃趁着酒兴祥陈时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能除掉,咱们该依据长江之险建国称帝了,然后图谋天下。
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找个节点做了皇帝。
上行下效的做法很有市场,鲁肃深染孙权的酒作风,他替代周瑜统领全军后,也挪用孙权考他的法子,选在酒后欲醉时与吕蒙论时政要闻,结果发现吕蒙非同寻常。
他对吕蒙杆悔道,多亏这场酒,要不,吕子明的大才略大智慧无人知。
故事三:越王勾践借酒提高人气指数。
提起勾践大王,人们肯定要和“卧薪尝胆”相联系,知道他的生活很苦。
作为战败国,越王勾践的苦行,是可以理解和赞赏的。
但他在苦自己的同时,还得着力增加国家人口,提高硬性人气。
按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勾践下令鼓励人民生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 泣谏曰:“均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 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为当祝 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 “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 跪而誓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 斛,五斛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 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陆 游
对 酒
A
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实在不行就耍赖;
B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领导一杯酒,领导随意我一口,领导 不喝我不走;
C
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D 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你不醉,我不醉,谁在马路睡,你也 醉,我也醉,才算喝到位(胃);
E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感情厚, 喝个够,感情铁,喝出血;
G 讽刺酒鬼的对联:上联:好酒喝,赖酒喝,是酒就喝,下联:今 天喝,明天喝,后天还喝,横批:喝死拉倒;
G
H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饮酒量力最为高,喝了不醉乃英豪。
山东诸城凉 台出土的一幅汉代 的画像石有一幅庖 厨图,图中的一部分 为酿酒情形的描绘, 把当时酿酒的全过 程都表现出来了。
一人跪着正在捣碎曲块,旁边有一口 陶缸应为曲末的浸泡,一人正在加柴烧饭, 一人正在劈柴,一人在甑旁拨弄着米饭,一 人负责曲汁过滤到米饭中去,并把发酵醪拌 匀的操作。两人负责酒的过滤,一人拿着勺 子,把酒液装入酒瓶。下面是发酵用的大酒 缸,都安放在酒垆之中。还有一人偷喝了酒, 被人发现后,正在挨揍。酒的过滤是用绢袋, 并用手挤干。过滤后的酒放入小口瓶,进一步 陈酿。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臣是酒中仙。
以只问昨 手疑松夜 推松我松 松动醉边 曰要如醉 去来何倒 !扶?, ,
可 嬴 了 弓 马沙 五 八 梦 醉 怜 得 却 如 作场 十 百 回 里 白 生 君 霹 的秋 弦 里 吹 挑 发 前 王 雳 卢点 翻 分 角 灯 生 身 天 弦 飞兵 塞 麾 连 看 ! 后 下 惊 快。 外 下 营 剑 名事。, 声灸。, 。, 。,
酒的发明比文字出现要早得多, 所以酒的起源没有准确的年代记载。 而有文字记载,全面论述酿酒技术 的著作,当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了。
酒器
1、酒器发展的历史 形成期:青铜酒器 发展期:瓷器、金银器 鼎盛期:金银器
创新期:玻璃、锡壶
2、酒器类型
盛酒器:尊、卣(you)、瓶 煮酒器:爵、角、斝(jia) 饮酒器:觥 、觚(gu) 、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 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 有意抱琴来。
月下独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醉,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青铜爵--"至于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 是高粱酒了.令狐兄,世人眼光短浅,只道大禹治水,造福后世,殊不知治水什 么的,那也罢了,大禹真正的大功,你可知道么?"令狐冲和桃古六仙齐声道" 造酒!"祖千秋道:"正是."八人一齐大笑.祖千秋又道:"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 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 用大斗之饮,方显气概. 夜光杯--"至于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 不足.葡萄美酒盛如夜光杯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犹如阴血.岳武 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琉璃杯--"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 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古瓷杯--"饮这绍兴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 用,但以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笑傲江湖》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尊称杜康为 造酒的始祖。《说文解字 中部》里载有: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传说他为中夏国王,生于公元前21世纪。 可见,如果说杜康发明酿酒,那是,4200年前 的事了。晋代江统认为杜康不是造酒的始祖。 他在《酒诰》中说:“酒之所兴,肇之上皇, 成于帝女。”认为酒的起源更早,始于比杜康 早1000年的黄帝,即在距今5000年前就发明了 酿酒法。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置,也有人痛哭 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 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阴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 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计 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 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 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 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 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 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
酒池肉林
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 人,<<史记· 殷本纪>>称:“(纣)以酒 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 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 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 代的灭亡。 周代,在商人聚集地曾发布过严厉 的禁酒令。
文君当垆
据<<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临邛 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 成都,因家徒四壁,文君家不予资助, 两人到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 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也与 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个故事后来 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
我们分析出东汉时期酿黄酒过程是: 酒曲块 酿酒原料 ↓ ↓ 捣碎 蒸熟 ↓ ↓ 浸曲 冷却 ↓ ↓ 过滤曲汁───→入大口缸发酵(酒垆) ↓ 过滤 ↓ 入小口酒 如今,黄酒的酿造技术当然
1、方彝
2、斝
3、卣
4、爵
5、觚
6、觥
明代金壶
唐代金杯
宋代银壶
唐代银杯
彝族五嘴救护酒壶
玉合杯
近代酒壶
现代套盅
清代瓷制酒具
彝族皮质漆器酒碗
神兽青瓷尊
清代“对饮图”杯
黄釉瓷扁壶
玉盏
白玉杯
云形玉杯
扁形漆壶
夔龙鋬象牙杯
羊脂白玉杯--"饮酒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使用什么酒杯.喝汾 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 增酒色“
中 国 古 代 文 人 与 酒
酒的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 “斗酒诗百篇”的激情, “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
酒的文化
“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 “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 “一醉方休”的痛快,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 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 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 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玉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 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
邻家少妇有美 色,当垆沽酒。 籍尝诣饮,醉, 便卧其侧。籍 既不自嫌,其 夫察之,亦不 疑也。兵家女 有才色,未嫁 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 哭之,尽哀而 还。
陶渊明最和前人不同的,是把酒和诗联系了起来。…以酒大量 地写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的,确以渊明为第一人。 王瑶
明人《渊明逸致图》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 政权之后,却耽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 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 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 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 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 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 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 力。以至 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辛语破 弃以阵 疾寄子 为 陈 同 父 赋 壮
九 环 宝 带 光 照 地 , 不 如 留 君 双 颊 红 。
长 安 不 到 十 四 载 , 酒 徒 往 往 成 衰 翁 。
流 莺 有 情 亦 念 我 , 柳 边 尽 日 啼 春 风 。
花 好 如 故 人 , 一 笑 杯 自 空 。
闲 愁 如 飞 雪 , 入 酒 即 消 融 。
翡翠杯--"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 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 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的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这 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 犀角杯--"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机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 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 盛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 古藤杯--"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侵入美酒,故酒气之香,如 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着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 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