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附灭火介绍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
..。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危化品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对策

化品火灾事故中燃烧与爆炸经常相互交织。
受生产装置形状、构造、布局等方面影响,爆炸既有独立发生也有相继发生的情况,且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都可能涉及。
危化品生产作业装置在火灾影响下,内部温度升高,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爆炸。
此外火灾也可能是由爆炸引发,例如放置在密闭型压力容器中的危化品,如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温爆炸时,就会引发火灾。
1.3 火灾潜在影响多危化品火灾的危害不只是严峻的火场形势和爆炸危害,还包括燃烧、爆炸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危化品有毒有害的性质会对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例如农药的生产、浓酸的使用过程中,火灾爆炸发生时,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进入空气、水源、土壤当中,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上升,火灾爆炸越严重,有害物质消散时间越久,周围农田灌溉、土壤种植等都会面临风险。
包括现场救援过程中,单位工作人员及消防人员也可能吸入有毒有害气体,造成身体伤害。
而且危化品火灾事故的潜在影响还体现在二次燃烧爆炸,即爆炸性混合物仍可在短时间内继续起效[2]。
例如天津港爆炸事故中,两次爆炸的时间间隔较短,且第二次爆炸的严重程度远超第一次。
2 危化品灭火救援的难点基于危化品火灾的特点,其灭火救援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具体表现在不同危化品灭火要求不同,救援期间可能产生二次燃烧,火灾现场环境复杂。
2.1 危化品种类繁多,对灭火剂的要求不同灭火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灭火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现场环境,使温度降低,热量排放,将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和浓烟转变为常态,当温度低于燃点时,火灾也0 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带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化品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方面,从近年来相关火灾事故的情况来看,危化品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难于控制,而且波及面广,污染持续时间长。
因此,火灾救援应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在第一时间选择优势兵力,迅速控制火场,进而消灭火灾,尽可能将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有以下几个指标:1、闪点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2、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3、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5、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29
二氧化碳
第2.2类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30
NO2
二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
11
CH2F2二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戊类
24
HCl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18
甲醇钠
-
-
甲类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未制定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释出高毒烟雾。遇潮时对部分金属如铝、锌等有腐蚀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沸点:>450℃;闪点:约24℃(甲醇溶液中);溶解性:溶于甲醇、乙醇;相对密度(空气):1.1;相对密度(水):1.3。
毒性:LD50:245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11
氟化氢钾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未制定
不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熔点:238.7℃;沸点:478℃;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相对密度(水):2.37。
12
氟化氢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
易燃液体,类别3
中国MAC(mg/m3):10m[皮]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熔点:-61℃;蒸汽压:3.46KPa/60℃;沸点:152.8℃;闪点:58℃;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空气):2.51;相对密度(水):0.94。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中国MAC(mg/m3):2(按F计)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83.7℃;蒸汽压:53.32KPa/2.5℃;沸点:19.4℃;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相对密度(空气):0.7;相对密度(水):0.988。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18
甲苯
第3.3类 高闪点易 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 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的处扩 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19
C6H12O
4-甲基-2-戊酮
甲类
34
清漆
第 3。
2/3.3类 中/高闪点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本品的稀释剂由易燃液体溶剂油、苯类、酮类、 酯类、醇类等组成,几乎都是有机物,绝大部分都是能够燃 烧的.挥发出来的蒸汽和空气混和达一定比例后,能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当它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如遇到静电、 火花、火星等,就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
序号
品名
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1H2Leabharlann 气第2.1类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 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
2
O2氧气
第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 性物质.
甲类
38
丙烯酸树 脂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易燃,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挥发的气体对 人体有害。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会引起 回燃.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甲类
39
氨基树酯
第3.3类 高闪点易 燃液体
难燃,离火后自熄,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H3、CO和CO2,包括氧化氮。树脂加热至1760c以上时,受热30min,开始分 解,放出甲醛;2000c以上可逸出乙醛、氨、CO等.蒸气密度 比空气大,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 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如果该物质 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应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 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一、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1.易燃物质:这类化学品具有较低的闪点和自燃温度,易受热、摩擦、火花等引起火灾;2.易爆物质:这类化学品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冲击、摩擦、火花、静电等)时能够快速爆炸;3.腐蚀物质:这类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能够破坏皮肤和黏膜,并对金属、混凝土等物品产生腐蚀作用;4.剧毒物质:这类化学品对人和动物具有致命毒性,摄入甚至吸入一小量即可造成严重危害;5.氧化剂:这类化学品具有促进燃烧的作用,能够使其他物质更易燃、更易爆;6.有害物质:这类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可能导致中毒、刺激等问题;7.压缩气体:这类化学品以气体形式存在,在高压状态下储存,如果泄漏或释放不当,可能会导致爆炸或窒息等事故。
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1.合理分类储存:根据化学品的特性,将不同类别的化学品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储存区域,防止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发生相互作用;2.标识明显:对储存区域进行明确的标识,标示出储存物质的性质、名称、数量等信息,使员工和消防人员能够迅速识别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仓库环境控制:保持仓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参数在适宜范围内,防止化学品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事故发生;4.储存容器和包装:选择符合安全规范的储存容器和包装,确保其具有耐腐蚀、耐压、耐火等骨干特性,减少泄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5.防火设施:设置有效的防火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等,及时发现并控制火灾事故,减少火灾对化学品储存区域的影响;6.避免混储:不同类别的化学品严禁混储,特别是易燃、易爆、可燃气体等高危化学品,应与其他不相容物分开储存;7.防静电措施: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静电的积累和消除,避免静电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8.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储存区域、储存容器和包装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使用。
总之,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员工的化学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或防火分区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
6
SIH4硅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 影响。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 硅浓烟。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 瓶爆炸。右硅甲烷在咼压下释放或在咼流速下,可能与空气 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乙类
3
CL2氯气
第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4
NH3氨气
第2.3类
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
5
C0一氧化 碳
第2.1类
甲类
7
AsH3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8
PH3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 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
18
甲苯
第3.3类 咼闪点易 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 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的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19
C6H12O
4-甲基-2-
戉酮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 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氢氧化钠
第8.2类 碱性腐蚀 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 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 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
序号
品名
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1
H2氢气
第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 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
2
02氧气
第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28
CI2氯气
第2.3类
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 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 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 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甲类
21
CH4O
甲醇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 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2
C2H6O
乙醇;酒精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甲类
12
N0一氧化 氮
第2.3类
有毒气体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乙类
13
NF3三氟
化氮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受热或与火焰、电火化、有机物等接触会引起燃 烧,甚至爆炸。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 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14
C4F6六氟-1,3-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0
C4H8O
2-丁酮;甲
基乙基酮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 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 回燃。
戊类
24
HCI
氯化氢
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 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 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磷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 品
燃烧性 不燃,闪点 无意义;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易 燃易爆的氢气。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腐蚀性。
戊类
26
SO2
二氧化硫
第2.3类
有毒气体
燃烧性 不燃,闪点 无意义;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加,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序号
品名
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27
CO
一氧化碳
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 混和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第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序号
品名
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丁二烯
15
SiH2CI2
二氯二氢
硅
第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0
CH3F氟甲
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1
CH2F2二
氟甲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6
B2H6
乙硼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剧毒。在潮湿的空气中自燃。
甲类
17CIF3三氟源自氯第2.3类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品发生具有危险性的强烈反应。遇水 猛烈反应,放出氟化氢和氯气。并能与砂子以及其他含硅物 品(如玻璃、石棉等)强烈反应,也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激烈反应。高毒。腐蚀性强。干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