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pdf_

合集下载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耐药的发生
• 混合感染应用含有3TC的方案时,HBV出现耐药的
平均治疗期17个月,在治疗两年时,50%的患者 出现耐药,其耐药位点主要是M550V,M550I,而且 耐药发生后HBV变异株的复制水平缓慢增加,有 时可以达到治疗前的水平。但是在不包含3TC的 方案里,尽管也使用其他的核苷类药物,但是没 有发现对HBV的耐药情况。 一旦发生耐药主要表现为HBVDNA的水平升高和 中等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过敏反应
• 所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核苷类
似物,阿巴卡韦和蛋白酶抑制剂,安泼那 韦、阿扎那韦、替拉那韦和darunavir都可 发生 • 不推荐同时使用阿巴卡韦和NNRTIs
Steven-Johnson 综合征
Steven-Johnson 综合 征发生在对复方新 诺明过敏的病人身 上。 这种病通常比多型 红斑严重。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北京地坛医院 赵红心 Zhao_hongxin66@
主要内容
• 近期的副作用 • 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 • 核苷类似物的线粒体毒性
副作用监测指标—实验室指标
• 血常规 • 肝功能 • 肾功能 • 血淀粉酶 • 血脂 • 血糖 • 血乳酸水平
副作用监测指标—临床指标
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
• 代谢并发症和脂肪重新分布 • 代谢异常是进展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潜在危险 • 最显著的临床体征为面部(眶周和颞部)、四肢、

臀部的皮下脂肪消失 研究证明治疗的前几个月四肢脂肪先增加,随后 数年进行性减少 ,伴随外周脂肪消失有内脏脂肪 积聚 ,内脏肥胖是脂肪异常重新分布的特有现象

耐药的处理
• 目前能够用于治疗耐3TC的抗HBV的有阿的福韦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办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办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办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办法1. 引言为了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管理,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患者诊断和评估2.1 患者诊断2.1.1 根据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国家艾滋病诊断标准》确定患者的艾滋病感染状态。

2.1.2 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没有发展成艾滋病的人,应及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2.2 患者评估2.2.1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史等信息,对患者进行评估。

2.2.2 评估内容包括:肝功能评估、肾功能评估、心血管系统评估、骨骼系统评估等。

2.2.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抗病毒治疗方案3.1 抗病毒治疗目标3.1.1 控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

3.1.2 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1.3 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合并症发生。

3.2 抗病毒药物选择3.2.1 根据患者感染的病毒亚型、基因型和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3.2.2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达芦那韦、培沙地韦等。

3.3 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3.3.1 根据患者的病情、耐药情况、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3.3.2 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疗程等。

4. 治疗监测和调整4.1 病毒复制监测4.1.1 定期检测患者的病毒载量,评估治疗效果。

4.1.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4.2.1 定期进行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

4.2.2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处理。

5. 合并症处理5.1 心血管合并症5.1.1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等指标,进行合并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5.1.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2 骨骼系统合并症5.2.1 定期监测患者的骨密度、钙、磷等指标。

5.2.2 针对骨骼系统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n t i —v i r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A I D S c a r eme a s u r e s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 Me t h o d s : 2 6 5 c a s e s ft o h e c i t yH I V / A 1 D S p a .
Ke y wo r ds AI DS; An t i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A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Nu r s i n g
i mp r o v e p a t i e n t me di c a t i o n c o mp l i a n c e , e n s u r e t h e s mo o t h p r o g r e s s o f a n t i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
病毒 治疗 的I 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观察药物 的不 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总结 护理措施 。结果 : 2 6 5例患者中出现 药物不 良反应 1 6 9例 , 其 中胃
肠道症状 、 皮疹 、 疲倦为最常见不 良反应 , 因严重 的不 良反应而更改用药方案的患者 6 5 例, 其余 1 0 4例患者 未改变用药方案 。结 论 : 抗病毒治疗 可导致患者 出现药物不 良反应 , 加强不良反应 的观察 , 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 能够提 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f r e e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AI DS t r e a t me n t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ly a z e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i n p a —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它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治疗方案1.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它通过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能有效地抑制HIV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

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和患者的整体状况,ART治疗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2. 初始化治疗在初次确认艾滋病感染后,患者应尽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通常,初步治疗方案使用三种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些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

3. 治疗监测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评估ART治疗的有效性。

病毒载量是指血液中HIV病毒的数量,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则是测量身体内特定免疫细胞的数量。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调整药物组合和剂量,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药物选择1.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常见的NRTIs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巴卡韦(ABC)和替诺福韦(TDF)。

患者通常会根据个体情况,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并选择合适的药物。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止HIV逆转录酶酶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其中,培立地汀和噻替洛韦是最常用的NNRTIs药物。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咨询医生。

3. 蛋白酶抑制剂(PIs)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阻断HIV复制的最后阶段,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里多韦和阿扎那韦是应用最广泛的PIs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腹泻和胃肠道症状,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抗病毒治疗(一)治疗时机与方案1.治疗时机:合并结核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对CD4计数<2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内开始ART;CD4计数在200~–5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最长8周时开始ART;CD4计数>500 cells/ mm3也应在8周内开始ART。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2.治疗方案(表5-1):表5-1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推荐抗病毒治疗方案(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说明: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抗HIV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后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

②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可能会减低治疗的依从性,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使患者的药物负担增加。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TDF/AZT+3TC+EFV)”。

在两种疾病同时治疗时,若使用了含有利福平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强烈推荐使用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BC(300mg,每日2次)或者TDF(300mg,每日1次)也可作为EFV的替代,推荐方案为AZT+3TC+ABC/TDF[WHO 2010],但是ABC并不包括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品目录中,并且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3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疗效目前支持的数据非常有限。

NVP仅仅在其他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NVP具有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肝损害的危险,同时在与利福平合用时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明显下降,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机会加大。

如果使用NVP,建议应用常规剂量。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中结核病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1)我国属于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所有的HIV阳性患者至少每年应通过胸片以及痰涂片筛查发现结核。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然而,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对其原理、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及其副作用进行介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原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少病毒数量,保护免疫系统,并避免疾病的进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般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耐药性。

常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于病毒转录复制的过程,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逆转录酶来抑制病毒复制,而蛋白酶抑制剂则抑制病毒的后续组装和成熟。

常用的ART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洛匹那韦等。

2.整合酶抑制剂(INSTI):整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整合酶来阻断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

药物瑞德西韦是一种常用的整合酶抑制剂。

R5拮抗剂:CCR5拮抗剂通过作用于宿主细胞上的CCR5受体来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药物马维替尼是一种常用的CCR5拮抗剂。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通常,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是由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联合使用构成的。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示例:1.齐多夫定:每日一次口服,剂量为600毫克。

2.拉米夫定:每日一次口服,剂量为300毫克。

3.洛匹那韦:每日两次口服,剂量为800/100毫克。

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在艾滋病患者中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1.消化道反应: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疲劳、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第四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第四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剂型
成人推 食物效 荐剂量 应
300mg 片剂 20mg/ml 口服液
300mg, 每日2次; 服药与 600mg, 进食无关 每日1次;
300mg 片剂 20mg/ml 口服液
300mg, 每日2次; 服药与 600mg, 进食无关 每日1次;
不良反应
• 超敏反应:HLA-B5701阳性的HIV 感染者出现超敏反应的风险最高
第四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内容解读
Zinc Code: CNRX/DLG/0019/17 Expiration date:March.24 2019
本GSK医时空所提供的医学信息和材料,受版权保护,仅供中国的医疗保健
专业人士个人学习和参考之用。除此之外,请不要超范围下载或使用该材料。
GSK对于用户超出明示用途的任何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超敏反应的症状包括:发热、恶心、 呕吐、腹泻、腹痛、不适、乏力、呼 吸系统症状如咽痛、咳嗽、气短等
• 曾经出现过超敏反应的HIV感染者不 推荐再次使用ABC
• 某些队列研究显示近期或正在使用 ABC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但其他一 些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
• 在所有NRTIs中,ABC对线粒体的毒 性最弱
3
治疗时机
所有HIV感染者,无论CD4水平多少,均可接受抗病毒治疗
表2-1成人和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总体标准
实验室结果
临床分期
处理意见
任何CD4+T淋巴 细胞水平
急性感染期
强烈建议治疗
任何CD4+T淋巴 细胞水平
WHO分期Ⅲ、Ⅳ期 强烈建议治疗
治疗
当患者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强烈建议优先 尽快启动治疗:
一线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性疾病。

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但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艾滋病进展和减少病毒传播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1.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案。

该治疗方案采用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使用,以阻断HIV复制和感染新细胞的过程。

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

联合使用这些药物可以降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2. 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

医生会考虑患者的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病情进展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初始治疗方案会选择3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抗病毒效果。

3. 治疗监测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治疗监测。

这包括病毒载量测定和CD4+ 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测定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CD4+ T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免疫功能的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治疗的持续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治疗监测。

如果患者中断治疗或不规律地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毒复制再次活跃,疾病进展加速。

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正确地使用药物,以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

5. 治疗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风险。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恶心呕吐、腹泻等。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脏损伤等。

此外,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抵抗性的产生。

因此,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rologicalandimmunologicaloutcomes at3 yearsafterstartingantiretroviraltherapy with regimens containing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protease inhibitor, or both in INITIO: open-label randomisedtrial.Lancet,2006,368:287-298 4 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 滋病学组制订.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 133-144 5 JohnGB, Joel EG. M e dicalmanagementof HIV infection. 2005-2006 edition. Maryland: Johns Hopkins Medicine health Publishing Business Group:2005:57-83
社专专区题题用 讲讲座座药 指 导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
张宏伟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 计 ,[1] 世 界 上 目 前 约 有 3860万HIV患 者。我国估计现有65万HIV感染者,其 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艾滋病的治疗 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 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 功能、支持疗法及心理方面的关怀, 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2] 前文已 介绍了常用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本文 重点介绍一些抗病毒治疗方案及其相 关的不良反应。
10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
少,因此对于血红蛋白<75g/L或白细 胞<2×109/L的患者应当减量或停 药。长期使用AZT可出现指(趾)甲高色 素症、肝毒性和肌肉毒性,与AZT有关 的罕见不良反应还包括乳酸酸中毒和 扩张性心肌病。在CIPRA项目中100例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发现1例扩张性心肌 病,考虑与AZT药物有关。与依非韦伦 (EFV)明确有关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中 枢神经症状,在临床试验中,皮疹在 成 人 的 发 生 率 为 26.3%, 在 儿 童 为 45.6%,成人对照组为17.5%。中度至 重度斑丘疹在成人的发生率为15.6%, 在儿童为37.0%,成人对照组为7.7%。 给予支持治疗,皮疹通常在4周内消退 (病程中位值16天),对于伴有水疱、 脱皮、累及黏膜或发热的严重皮疹, 应当停用依非韦伦。中枢神经系统的 发生率为53%, 症 状 包 括 : 头 晕 、 失 眠、注意力涣散、嗜睡、异梦、欣 快、错乱、躁动、健忘、幻觉、木 僵、思维异常和人格丧失。症状一般 为轻度至中度,通常在依非韦伦治疗 的前2天,并持续数小时。症状通常在 继续治疗后2~4周缓解,但作为轻度 症状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极少数患 者可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包括重度 抑郁、自杀观念或企图、攻击行为、 偏执反应和躁狂反应。[5] ②AZT+3TC+NVP:这一方案同样是 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①方案不 同的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 EFV换成NVP(奈韦拉平)。这一方案的 疗效与①方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 面却有一些差别。主要表现在EFV和 NVP之间的差别。NVP与EFV相比,皮疹 和肝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 于有过敏倾向或肝功异常的患者,可
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 了患者的寿命。[3] 从某种意义上说, HAART使艾滋病从一个“不治之症”, 转变成为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疾 病。HAART不仅给患者带来好处,同时 人们观察到HAART治疗也会出现一些不 良反应,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例 如毒性、耐药性对以后治疗产生的影 响、实用性和可行性等,需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来掌握。
我国抗病毒治疗方案 根据我国的艾滋病诊疗指南,[4] 目
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线推 荐 方 案 : AZT(或d4T)+3TC+EFV(或 NVP);替代方案:①AZT(或d4T)+3TC+ IDV,②ddI+d4T+EFV(或NVP),③AZT+ ddI+EFV(或NVP)。以下分别阐述这些 方案及其不良反应。 一线方案 我国目前推荐的抗病 毒 治 疗 一 线 方 案 为 2种 NRTI +1 种 NNRTI。这种联合方案的优点是用药简 单,服药依从性好,疗效确切。缺点 是NNRTI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影响以 后NNRTI药物的使用。 ①AZT+3TC+EFV:该方案由2种核 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非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组成,是抗病毒治疗 的一线方案。在中国综合性艾滋病研 究项目(CIPRA)中采用的就是这一方 案,从初步的 研究结果来看,方案的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荐使用。这3种 药中,3TC的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早期 可出现头晕、头痛、疲倦和胃肠道症 状,症状一般较轻,经对症治疗可缓 解。AZT用药4~6周可出现贫血,表现 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晚期患者在治疗 12~ 2 4 周 内 较 易 出 现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回顾 针对HIV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3个 阶段。1987年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 物AZT问世,开始采用核苷类单药进行 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仅能维持短 期疗效;1992~1994年试用2个核苷类 药物联合治疗,虽然疗效较单药治疗 有所进步,但是仍不能维持长期疗 效;1995~1997年,在发现HIV蛋白酶 抑制剂的基础上,HIV的治疗有了重大 突破,即出现了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 (HAART)。 所谓HAART是指2种或2种以上抗病 毒药物的联合,一般指3种抗病毒药物 联合。根据目前国际上已有的ARV药物, 可以组成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或 1种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PI)方 案,或3种NRTI联合方案。HAART显著 降低了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May2006.Geneva;2006 2 李太生.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
志,2005,3(5):13-16 3 Yeni P, Cooper DA, Aboulker JP, et al.
重的肝肿大伴脂肪肝。EFV和NVP的不
良反应详见一线①和②方案,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上述为我国常见的抗病毒治疗方 案及其不良反应,在制定抗病毒治疗 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
况,如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耐药 情况、患者的经济条件、依从性 等因
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没有述及其 他方面。掌握病毒学知识、药物知识 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制定抗病毒方案
9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
专题讲座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பைடு நூலகம்
选用①方案,而对于睡眠不好,具有 精神神经症状的患者,应选用②方 案。 ③d4T+3TC+EFV:这一方案同样是 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①方案不 同的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AZT换 成d4T(司他夫定)。在不良反应方面, 与d4T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外周神经 炎,发生率约15%~21%,此外,还有 胰腺炎、肝功损害。与EFV有关的不良 反应详见①方案。
学疗效。AZT的毒性作用详见一线①方 案所述,d4T的毒性作用详见一线③方 案所述,方案中茚地那韦为蛋白酶抑 制剂,需要严格遵守服药剂量和时 间 , 餐 前 1 小 时或 餐 后 2 小 时 服 用 。 与 服用蛋白酶抑制剂药物有关的主要不 良反应包括无症状性间接胆红素升 高、肾结石、肾毒性、脱发、胃肠不 适、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出血倾 向。 ②ddI+d4T+EFV(或NVP):此方案由 2种核苷类和1种非核苷类组成,ddI与 d4T合用,加重了两者的线粒体毒性, 尤其是乳酸性酸中毒和外周神经病变 的发生率增加。研究显示,ddI+d4T+ EFV的疗效低于AZT+3TC+EF,而不良反 应高于后者。鉴于ddI与d4T合用的不 良反应较大,目前已不推荐这2种药物 合用。方案中,EFV或NVP的不良反应 同一线方案所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而选用。 ③AZT+ddI+EFV(或NVP):方案中 AZT的 不 良 反 应 详 见 一 线 ① 方 案 , ddI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胰腺炎、外周神 经病变、胃肠道不适、肝炎及核苷类 不良反应,核苷类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线粒体毒性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和严
④d4T+3TC+NVP:这一方案也是抗 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③方案不同 的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EFV换 成NVP。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外周 神经炎、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 肝损害。相对少见的有胰腺炎、乳酸 酸中毒和肝脂肪变性。 替代方案 与一线方案相比,替 代方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 是抗病毒治疗应当个体化,相对于用 药的个体来说,替代方案也许是最适 合的方案。 ①AZT(或d4T)+3TC+IDV:此方案 由2种核苷类药物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 组成。方案中由于加入了蛋白酶抑制 剂而提高了方案的临床抗病毒和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