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的一部经典日本动画电影,上映于2001年。
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引导观众进入主人公千寻的成长之旅。
以下将从镜头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以及剪辑手法入手,对影片进行分析。
首先,影片运用了丰富而精妙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和叙事。
例如,在千寻入口的那个隧道中,摄像机一开始从上方缓缓下降,在视角上逐渐贴近千寻的身体,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相契合,将观众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这种逐渐靠近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感受到了千寻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此外,在情节紧张的时候,镜头会迅速切换,增加了紧张感和快节奏感。
例如,当千寻试图逃离食神的怪物时,千寻的镜头与怪物的镜头快速交替,形成了对比,增强了千寻与怪物之间的对立和紧张感。
其次,色彩的运用在影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暗,以暗蓝色和深紫色为主,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
这种暗调的色彩为影片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同时,色彩还用作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千寻遇到饭爷时,画面的色彩明亮起来,表达了千寻对饭爷的喜爱和希望。
此外,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饱和度更高,色彩更加鲜艳,增加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最后,剪辑手法的运用也为影片增加了节奏感和跳跃感。
例如,在千寻夜晚拿到契约后,剪辑手法急速地切换,来回切换千寻和无脸神的画面,使得观众感到紧张和困惑。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快速的剪辑手法,如拉近镜头、放慢镜头、快速镜头等,增加了影片的活力和节奏感。
这种跳跃的剪辑手法不仅加强了剧情的紧凑和紧张感,还为影片增添了幻觉的效果,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色彩的运用和剪辑手法的运用,《千与千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
这些影像语言不仅传达了情感和叙事,还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情绪共鸣。
影片的成功也得益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语言,使其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千与千寻作品全面分析

千与千寻作品全面分析《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影片用细腻的画面和深入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非凡的奇幻世界,并通过主人公千寻的成长之旅,展现出对成长、自我奋斗和家庭的思考。
以下是对《千与千寻》的全面分析。
首先,在画面表现上,《千与千寻》尤其吸引观众的是其中的奇幻场景。
影片以极高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力打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魔幻世界。
浓密的森林、繁华的温泉镇、巨大的蛇丸之屋等场景都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而这些奇幻的场景背后所包含的人物、生物和世界观则是影片深入故事的基础。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也十分亮眼。
主人公千寻是一个平凡、胆怯却又善良的女孩。
她的性格特点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逐渐展现,从一开始的懦弱和顺从到最后的坚强和勇敢,准确地描绘了她的成长脚步。
而千寻在神奇世界里结识的一系列角色,如神秘男爵、大神浦等,也各具特色。
这些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反映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影片主要探讨了成长和自我发现的主题。
千寻在进入神奇世界后,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她通过一系列的冒险和努力,逐渐摆脱了原来的懦弱和依赖心理,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和坚定。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观众也会感受到她的自我认知和意识觉醒,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这种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它不仅让观众感同身受,也激发了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影片还涵盖了对家庭的思考和表达。
千寻进入神奇世界后,她与父母被妖怪咒语禁锢,变成了猪。
这样的设定给观众展现了一个以孤独为主题的情感层面。
千寻在这个奇幻世界里寻找着回去的方法,并希望能够解救自己的父母。
影片通过这个故事情节,呈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引发观众对自己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另外,《千与千寻》还散发着对环境保护的寓意。
影片中有很多描绘自然美景的场景,比如神奇世界中的湖泊和花草树木,这些场景往往让人感到宁静和美好。
而对自然的破坏和贪婪也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人物角色饱受污染和破坏的困扰。
千与千寻 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千寻在神秘的灵异世界中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和成长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绚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深受观众喜爱,我也深深被它所打动。
首先,我要说的是电影的画面。
宫崎骏一贯以来的细腻画面和精美细节在《千与千寻》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从神秘的灵异世界到千寻所经历的各种奇幻场景,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想象力和魔幻色彩。
这些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和奇异。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出色。
千寻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她在灵异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克服了一切。
她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坚强有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蕴含的寓意也让我深有共鸣。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对人性、成长和家庭的思考,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同时,电影中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一切。
总的来说,《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和深刻寓意的电影,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共鸣。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艺术鉴赏:《千与千寻》的解析与评价

艺术鉴赏:《千与千寻》的解析与评价
标题:深度解析与评价:《千与千寻》的艺术鉴赏
引言: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日本导演宫崎骏创作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千与千寻》进行深度分析与评价,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I. 艺术表现:
A. 非凡的动画表现技巧: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B. 空灵又引人入胜的音乐与配乐
C. 隽永的意象与寓意:东方神秘主义的融合
II. 主题与情感表达:
A. 成长之旅:千寻的内心成长与个人发展
B. 对自然与环保的思考:精巧地刻画人与自然的关系
C. 情感与人性的揭示:真挚、复杂与多层次的角色形象
III. 故事结构与叙事手法:
A. 从现实到幻境:双重世界的并置与切换
B. 艺术化的叙事风格:比喻与象征的运用
C. 回归与转变:主角的情节发展与转折
IV. 评价与观点:
A. 作品的艺术价值:电影带来的启发与感动
B. 对于个人的影响与意义:艺术作品的个体收获
C. 对于大众的意义与影响:《千与千寻》及其社会价值
结论:
《千与千寻》凭借其卓越的艺术表现、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之作。
通过对这部电影的深入解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艺术构想与创作用意,进一步拓展我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
(字数:3100)。
艺术鉴赏:《千与千寻》的简析与评价

艺术鉴赏:《千与千寻》的简析与评价《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于200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
该片讲述了少女千寻迷失在神秘的灵界之中,通过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成长为勇敢坚定的女孩的故事。
该片在上映后不仅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更成为了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代表作之一,并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首先,《千与千寻》的视觉效果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影片中精美绝伦的画面和精致细腻的场景设计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美轮美奂、光怪陆离、神秘幽深而又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世界。
例如,在电影开头,当千寻和父母驱车前往新居时,他们穿过了一座漫天花瓣落下的隧道,这个场景表现出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而当千寻来到梦幻餐厅时,摆满各种美味食物的桌子、五颜六色的烟花和奇妙的表演构成了一个奇幻而又令人愉悦的场面。
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展现了电影制作团队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视觉效果的重视,更是宫崎骏对童话故事中神秘幻想世界的真实再现。
其次,《千与千寻》所包含的深刻意义也是值得探究的。
该片从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多个层面上为观众呈现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主人公千寻在灵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形象奇特且性格鲜明的神明,这些神明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自然、信仰和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而千寻通过经历一系列艰难险阻而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定、乐于助人、不畏艰辛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形态觉醒能力的女孩,这一点也表达出电影所倡导的自我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的思想。
最后,《千与千寻》所获得的成功也是值得注意的。
该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赞誉和市场反响。
在日本国内,该片成为了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日本电影金像奖和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等等。
这一点不仅表明了观众对于宫崎骏作品的热爱,更证明了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和无限潜力。
综上所述,《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思想深度、视觉震撼的作品。
千与千寻 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
电影评论,《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经典动画电影,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和共鸣。
从多个方面来看,这部电影展现了宫崎骏独特的创造力和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首先,我被电影中的细节和画面所震撼。
每一帧都充满了细腻和精致,无论是草地上的小昆虫还是湖水中的倒影,都展现了宫崎骏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种精致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千寻的奇幻世界中,感受到了她的冒险和成长。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令我印象深刻。
千寻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她在神奇的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和坚持。
这种成长过程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面对的困境和挑战,电影中的角色给了我勇气去面对并克服困难。
此外,电影中的主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宫崎骏以他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自然的敬畏。
电影中的神奇世界和各种奇幻生物让我对自然的力量和美感到惊叹,同时也让我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传统价值的遗忘。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久石让的配乐完美地融入了电影的氛围,每一首曲子都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
特别是片尾曲《千与千寻》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让我感受到了电影所传达的希望和温情。
总的来说,电影《千与千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宫崎骏通过精致的画面、角色塑造、主题探讨和音乐配乐,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奇幻世界。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勇气和自然的寓言故事。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千与千寻》影视鉴赏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影片名称:千与千寻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1、影片概述一、影片介绍:《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发生的故事。
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是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最巅峰杰作,美国动画大奖Annie 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原着音乐4项大奖肯定。
影片剧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冒险故事。
然而这场冒险却没有通常少儿作品中的正邪之争、没有神奇的超能力和武器,片中的角色也并非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部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看的电影算得上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二、剧情介绍:年仅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四年级小学生,她随父母搬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准备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误闯入了一个人类不应该进入的灵异小镇。
小镇的主管是当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汤婆婆;而“油屋”则是为服侍日本八百万天神洗澡的地方。
镇上有一条规定:在镇上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被变成猪被吃掉。
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未经过店员允许就随便触碰食物,而遭到惩罚变成了猪。
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汤婆婆的助手“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澡堂,并成功的获得了一份工作。
作为代价,她的名字被汤婆婆拿掉了笔划太多的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过程中,小千从一个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做的小女孩,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强能干;同时,她善良的品格也开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龙之间也萌生出一段纯真的感情。
而为了拯救父母和对自己重要的人,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千寻也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影片也随着她的心理变化历程而展开。
三、背景资料:《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
但1999年底,宫崎骏称其已复出,正开始制作《千与千寻》。
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在日本公映,引起巨大轰动,4天票房达到近20亿日元的天价。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影片名称:千与千寻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影片名称:千与千寻
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
(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三)内容:千与千寻又译为《千与千寻的神隐》、《神隐少女》,故事主人公是90年出生的独生女千寻。
故事从搬家途中的巧遇开始讲述了一段梦幻一样的过程,她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对金钱物质有强烈的向往和控制欲,他们在幻境里触犯规则而变成了猪,千寻孤独的留在幻境里。
支配城镇的魔女强行改掉了千寻的名字,这更让她感觉到自我丧失的恐怖。
不劳动者罚为猪,是这里残酷的法则。
在精灵汇集的温泉拼命工作,这是千寻十年生命里没有试过的。
和过去宫崎骏作品里的主角不同的是,千寻不具备天真可爱,聪慧伶俐的资质,这个平凡女孩是在完全被动的窘境里爆发出生命无可抗拒的生存意愿,人类无限的可能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感觉整片故事比起以前宫崎骏的动漫相比更像是一个梦,从汽车莫名其妙的开到
了一个人造古建筑的山洞口到在水里开的列车,这一切似乎都像是在梦境中发生的事,到最后千寻又找回自己的“生命力”,明白了“要让自己找到本来的自己”这时候才终于走出了童话般的梦境。
(四)制作流程:《千与千寻》有别于宫崎骏以往的作品,没有善和恶的战争,也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片中的主人公千寻被刻意塑造成一个毫不起眼的平凡女孩。
影片一开始,她那任性的性格、疲懒的神态,反而有点惹人生厌,但是她在面对困境时,逐渐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并从中学会了礼貌、勇敢、自信,最终赢得了尊重、友谊以及父母的清醒和自由,观众历经跌宕的剧情走到她身边时,发现千寻原来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被深深感动。
该片的情节主线也就是千寻自我成长的过程和明心见性的体验,并以此将剧作结构处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
(五)视听特征:
(1)光与色彩:爱森斯坦说“电影只有在其变为彩色的时候,才能获得形象与音响的有机统一的彻底胜利,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为旋律的最细微的曲折处找到最美妙的视觉价值”正确的运用动画中的光与色彩,有助于利用动画中的背景,角色的心理变化等元件对观众进行心理暗示,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千与千寻》里主要以红,黄为主色调。
红色以代表热情和活泼居多,除此之外,红色还预示着挑战,警示和危险!比如片头部分出现红色的建筑,导演用大红色将整个场景的氛围表现了出来,在绿色树林的对比下,红色更加厚重,就像鲜血呼之欲出,又像怪物张口獠牙,它给予一种暗示,当千寻一
家出了隧道,到达异界的时候,导演利用千寻的主观镜头,仰拍那栋红色建筑,使此时的氛围更加紧张,预示着危险近在咫尺。
而到了影片结尾,千寻一家得到自由的时候,回首再看那栋建筑,却不再是强烈的红色,预示着千寻已回到了人类的世界。
此刻却给予一种安静祥和的意境。
但是,在油屋里,红色随处可见,而此处的红色却表现一种温馨的气氛,千寻的到来,使场景显得更加活泼。
再加上偏黄颜色的加入,使整个汤屋笼罩在暖色调下,赋予其华丽和朝气!光影在一部电影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时间背景,在本片里,白龙催促千寻马上离开那个不属于她的世界,立马却出现违背自然的光影,表现时空快速交替,她已经远离了那个人类的世界,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更是传达出一种无限压抑、消极、恐惧的情绪。
在黑暗中逃跑途中,她所看到的从船上缓缓走下的面具神所投射夸张的影子更是将瘦弱的千寻衬托的更为渺小和无助。
导演利用虚拟光影与色彩的完美结合,使动画语言表现的更为传神,这也是本片的特色之一,它更多的是为观众传达真实的视听美学冲击力,从而体验异界里恐怖诡异的氛围效果。
(2)关于音乐:久石让的音乐淡却了早前的轻佻,压缓了节奏,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
随时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而繁复多变的弦乐编曲中更见久石让融会日本与西方音乐情感基调的匠心,几段昂扬澎湃的交响弦乐乐章的洗炼程度也有超乎好莱坞电影音乐的水准,可说是一张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作。
本片开头的音
乐伴随着千寻一家的入镜而开始的,没有过多的起伏和波动。
而当千寻爸爸将车驶入错误的道路时,音乐却高低起伏不断。
又如,当腐烂神到达汤屋之前的音乐等。
朗吉弩斯说:“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六)经典片段:千寻一家在旅途中误入灵界,父母因为擅自食用了神灵的食物而变成了猪,千寻被抛弃在陌生和诡异的世界,这是千寻的迷茫时期,此时的她性格任性,对周围的事物都表现出一种冷漠,遇到困难时又显得懦弱,只会哇哇大哭,是典型当代社会中缺少磨砺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白龙的再次出现成为进入第二阶段的转折点,他给了千寻一颗红色的丸子井指点了迷途,于是千寻和汤婆婆签订了工作契约,开始了油屋的工作生涯。
在困境中,千寻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了出来,改正了自身许多缺点,开始变得勤劳、坚强,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河神的绿色丸子是进人第三阶段的标志,千寻由己及人,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帮助并感动了自己周围的人们,白龙、无脸男、钱婆婆、汤婆婆甚至宝宝都因为千寻而改变,相互之间的隔阂渐渐消除了,信任和友爱开始建立了,我们从中体验到了一种淳朴的温馨。
千寻自我成长的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遮蔽的心灵逐渐澄明,同时以其澄明的心灵“一心三观”,从中挖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现代文化的危机以及东方文化的智慧三条线索,由个人上升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高度。
该片结构简洁却又众象万千,不愧为大师手笔。
(七)总结:佛教说,入世的生活是物质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千与千寻》正是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
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在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静寂无声的窗前,一切归零之后渐渐充实,不再去追寻海的彼岸,耀眼的宝物一直就在这里,在我身上就可以发现。
”宫崎骏没有迪斯尼那么花哨,他甚至有些落伍,直到现在,他还坚持用手工绘画而不是电脑绘图来完成自己的卡通片。
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说是一部电影,用什么去打动别人,这就是人文。
所以,宫崎骏笔下的形象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知觉的卡通。
电影的力量在于动人,卡通的力量在于纯真,宫崎骏掌握了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当然的胜利。